forcode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77喜欢:183
一直没读过多少美团的资料,昨天读了一下美团最新财报,有点感想,似乎能理解王兴为何巨额亏损也要在外卖之外再做买菜送药等服务了:
所谓护城河,就是别人看得懂你成功的原因,但没法模仿你超越你的东西。
美团的核心护城河,可能是它上百万骑手、大量前置仓仓储中心、自动营销自动接单自动调度的软件平台等构建起来的这一套相当重资产或前期成本投入巨大的软硬件+人+仓库的体系,这使得美团的商业模式具有了高固定成本、规模效应的特征。为了保证外卖订单高峰期的送餐体验,外卖员数量总体上必然是冗余的,这个问题部分可以靠临时工(兼职骑手)解决,但由于外卖订单量在早上7点到晚上12点各时段里极大的波动性,如果只送外卖,这些外卖骑手的工作饱和度、软件系统和仓储设施的利用率就不够充分,外卖订单主要集中在中餐和晚餐附近时段,其他时间骑手们无事可干,自动调度的软件平台一天中多数时间也闲置了。当美团进军买菜、送药、送餐、送超市百货、跑腿送钥匙等一切涉及到即时配送的领域,一方面可以平滑一天不同时段的订单量,午晚餐高峰期送外卖,其他低谷期可以送菜送药送同城快递送百货,为了保证高峰期送餐体验而多养的外卖骑手,就有足够工作量可以吃饱,收入比其他平台更高一些。仓库的流转率和利用率会得到提高,单位订单分摊的软件平台研发成本管理成本营销成本和仓储成本等固定成本,都可以更低,这样,美团通过进入更多相关即时配送领域,它的规模效应就出来了。
由于打车或外卖等lbs业务有很强的地理半径限制,滴滴或美团就算在全国范围成为绝对第一名,竞争对手集中力量攻打北京或上海等单个城市,仍然有可能抢走相当量的市场份额。
单从外卖业务来看,美团外卖的网络效应被局限在一个城市,很难像微信这样网络效应是全局性。美团外卖或滴滴打车的全国性优势,并不能确保它在北京上海这样的重点区域市场高枕无忧。
但一旦美团进入送菜送药送百货跑腿等相关即时配送领域,任何竞争对手,如果只做外卖配送,或像朴朴超市那样只做送菜等有限sku,就很难用相同价格相同送达时间的情况下,获得跟美团同样的利润率,最后可能就会慢慢被美团抢走市场份额,最终被边缘化,无法有效挑战美团。
所以,通过进入更多相关领域,美团将把竞争门槛抬得特别高,任何单一领域的竞争对手,最终都很难撼动美团的优势,要挑战美团,你就必须全领域全面开战,这就非常困难了。
这就是美团的护城河。但这个护城河,保护的是即时配送领域。到店业务和酒旅门票等业务是另外的逻辑,美团单车,可能是流量逻辑。
不知道有没有表达清楚,虎妞一直催我吃饭,匆匆写完。

热门回复

很认同佛口老师的判断,其实非即时零售业务,比如到店酒旅、单车,充电宝之类业务,虽然玩法偏流量驱动,但是美团也在通过提升确定性,抬高他的行业门槛。
另外,外卖闪购复用的外卖运力,小象超市(对标叮咚和朴朴,原美团买菜)用的是独立的运力系统,外卖的运力优势是无法帮助到小象的,所以这个业务要大成,也要靠美团提供高确定性的禀赋驱动。$美团-W(03690)$

所以,美团生态整体上虽然看起来非常重,但是最重的配送人员这一块,实际上外包出去了,美团本身还是相对轻资产的,类似苹果外包的代工缓解,自己只做附加值最高的环节,可以获得比较高的ROE,核心商业业务的年利润貌似300多亿,占用的净资产不知道是多少?这部分已经盈利的业务的ROE是多少?这部分业务应该可以单独估值。

附加值感觉是个伪概念,本质上是规模效应的问题。
一个生意可以分解为很多环节,有的环节规模效应强,有的环节弱。
比如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的边际成本趋零,规模效应强,容易带来高毛利率。而配送、生产制造的边际成本较高,规模效应较弱。
不过潜在毛利率高的环节竞争也激烈,形成规模效应也很难。苹果在电脑和手机领域淘汰了不少对手,美团也是千团大战的剩者。
美团核心有多赚钱?记得王慧文提到过,美团外卖历史总亏损也就 130 亿,现在一年挣多少?[呲牙]
回报率这么高仅仅是因为,美团在有规模效应的环节成功的实现了规模效应。

完全正确,美团本质上是一家轻资产平台,我举一个现实的例子:
23年底,我有一天在星巴克整理资料,有个中年男人来聊天搭讪——后来我想他可能是快走投无路了想随便找人借钱或谋生。
因为碰巧他是我老乡,一个省份的,就聊了两次,他过两天又去了那家店。
他处于失业+快要失去自我的状态(他自己原话),问我有没有什么路子,我推荐他去试试美团闪电仓。
他原先做过餐饮,上过美团外卖,一听就懂。
问了我一句:那是不是所有风险都是我承担,美团0风险确定有利润。
不考虑前期投入和技术,运营等成本,对美团来说,确实是这样的无本万利的生意。$美团-W(03690)$
有些人说美团商业模式不好,我是不觉得的。

貌似全部不是,或者说比例接近为0

不行。
而且小象的运力模型和外卖也不一样,小象骑手更像中心化的,一个点对一片区域多个社区。外卖的骑手更去中心化一些,他是多点对多点交叉构成网状运力结构

学习了,当年看王慧文的授课就知道美团这些管理层对规模效应的理解和实战运用的水平已经极高,否则也无法在百团大战中胜出。
另外下次佛口哥能否跟虎妞说一声,完整分析完再走[呲牙][呲牙]

同意,但有两个小点:
1.扑扑超市属于前置仓买菜,对应的是小象超市(原美团买菜),小象超市的骑手是独享的,没有跟外卖复用。因为前置仓买菜业务跟外卖的配送模式不一样。
3,达达(京东到家)做同城配送可以跟顺丰的派件复用,顺丰同城做同城配送可以跟京东商城复用。美团在复用上优势不大。不过美团确实订单密度更高,比京东到家配送成本更低。

我也很想知道,以前问过美团一个基层员工,他也不太清楚,就说小象还太小,需要维持用户体验,因为别人朴朴叮咚等都是专有骑手。当然他说的也未必准确。如果这样,感觉大了也还是得专用骑手,除非特殊地区(没有等量竞对存在的地方),或者外卖运力最多能做一点点补充

小象超市的配送人员,在午晚餐高峰期,能不能临时配送一下外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