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基金经理年报里透露的方法论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6喜欢:14

关于2021年明星基金经理的年报持续披露,年报里面有对2021年的回股以及今年的展望,也有基金经理谈心、谈方法论的部分,这里摘取一些觉得写得不错的片段点评分享,跳出市场去看不同投资经理的方法论。

1)易方达萧楠:对当前消费板块面临的问题有很直白的叙述,既承认市场的担忧有合理之处,也从消费自身的选股逻辑和投资思路去看挑战下的机遇,这是典型的消费基金经理选股思路,对于潮玩和国潮的泡泡玛特和李宁进行重仓,框架体系还是立足于消费

我们认为目前消费板块短期受到来自两个因素的压制而使得投资者忽略了该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首先,2021年,教育、互联网等行业持续受到政策调控,使得投资者产生担忧。其次,投资者普遍担心当前较为疲弱的宏观经济会持续较长时间,消费数据变差才刚刚开始。

市场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我们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潜力非常乐观。当前较为不利的宏观面恰好是优秀企业脱颖而出的时机。实际上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年中国消费品企业和十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产品、新模式、新一代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总会给我们带来各种投资机会。甚至在传统消费领域,新兴的激励方式、管理模式、软件系统的引入,也给旧的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投资人,我们要做的是迎接时代给我们的挑战。我们会认真思考未来十年中国的优质消费品企业该是什么样子。我们的消费品研究框架,不能满足于考量渗透率、占有率、增速等这些表观指标,而是要怀着一颗开放的同理心,去理解消费者的行为偏好,理解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理解企业家的战略选择,理解企业管理的微观场景。面对这种挑战,我们唯有迎头赶上,不断迭代我们的认知,方能不断吐故纳新,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

2)易方达张坤:这次没有谈论和市场对抗这些吸引眼球的话,而是重点谈论了其对企业价值评估的思想,核心看自有现金流,然后如何把定性的因素如商业模式、竞争格局、壁垒这些转化成可定量的自由现金流,很朴素的底层思考框架。

我们始终相信,企业的价值是其生命周期内所有自由现金流的折现。从年度来看,自由现金流往往受到资本开支节奏、运营资本波动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呈现出较大的波动。因此,投资者经常用净利润(及其增速)或者收入(及其增速),甚至产能(及其增速)作为近似变量进行估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因为自由现金流的转化过程为“收入->净利润->自由现金流”。然而无法忽视的是,既然是近似变量,就无法做到100%代表。上述的每一步转化都可能出现不顺畅的情况。例如,从收入到净利润的转化可能会受到竞争加剧的影响,呈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从净利润到自由现金流的转化可能会受到资本开支过大但最终利用率不足、运营资本占用越来越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当我们习惯了用收入、净利润这些代理变量对企业进行估值时,还需要考虑这些代理变量向自由现金流这个本质变量转化过程中的潜在不顺畅可能。我想,这可能也是亚马逊号召其投资者直接关注其自由现金流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在研究公司时,自由现金流始终是我们最关注的财务指标之一。虽然年度之间会有波动,但拉长到5-10年的维度,一个公司能否为股东创造充沛的自由现金流并不难分辨。进一步从底层来说,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多大程度被其客户所渴望,是否具有优秀的商业模式、是否具有护城河使其在长周期内维持良好的竞争格局,这些都是使收入能够顺畅转化为净利润然后转化为自由现金流的重要决定因素。

3) 银华李晓星:一如既往的文艺型基金经理,对于基本面、商业模式、市场风格、估值这些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解和体系,对于核心资产、小盘股、港股及消费股分别阐述了不同的看法,自己拿的也是一些共识性不强的公司,如分众传媒盐湖股份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二级市场是公平的,每一类的资产都会有自己的表现时间, 优秀的公司无论大小,只要业绩持续兑现,最终都会被市场认可,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对于只是靠一些牵强的逻辑和预期的演绎,没有基本面支撑的公司在潮水退去的时候就能看到是否在裸泳了。

“一期荣华一杯酒,炼刚化为绕指柔。”去年底,核心资产是万众瞩目的焦点,长坡厚雪是 投资者口中出现最多的关键词,许多未来业绩增速中枢一般的优质公司的估值被推到了历史高位 。我们认为这些公司的长期成长性和在行业中的领先优势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过高的估值需要 一些时间来化解,对于他们其中的绝大多数公司来说,今年是消化估值的一年。一年不到的时间 ,核心资产的关注度从趋之若鹜变成了门可罗雀。对于任何投资标的来说,看好他的原因和看空 他的原因在任何一个时间段都会是充足的,而从我们的角度出发,我们还是希望去抓住一些主要 矛盾。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年初时候的百万雄狮过香江、南下抢夺定价权的豪言壮语犹 言在耳,到了年末,大部分投资者已经进入了谈港股色变的状态。因为资金属性和交易环境的不 同,港股市场相对于 A 股市场的折价会长期存在,短时间内期许 A/H 差价的迅速抹平都是不现实 的。

“沧海浮沉若云烟”,如果说科技投资的是变化,那消费给我们提供的就是确定性和稳定性 。

4)周克平:核心谈论了其投资的哲学思想,从亚当斯密讲到马克思,克平是我比较欣赏的一个TMT为主导的基金经理,如何说主流的TMT方法论是做轮动,那他是将价值投资的理解注入到这个以轮动为主的板块上,拥有极强的个性化标签,持仓有机构共识很强的宁的时代和立讯精密,也有比较小众的北摩高科科锐国际

整体上我们业绩表现不算突出,顶多算中规中矩,不论是机构持有人还是个人投资者都会对我们提出一些疑问,我们在这中间做了很多反思,也有很多方法论上的进化和投资上的思考,想跟大家分享,也算是我们的一个整体的回应,也可以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投资哲学。

首先,我们在价值观上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和确立,我们认为“价值投资”本身的定义是在不断迁移的,他背后的经济学奥义其实也一直在延续迭代。对我们而言,亚当斯密、马克思、哈耶克和熊彼特都是对我们的投资价值观影响巨大的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提出资本主义和市场假设的核心是“理性人”和“无限重复博弈”,因此在这个假设下,人类最终都是追求“利他”,不然生态无法获得可持续发展。这在我们看来是我们整个投资价值观的根基,所以我们一直说,发展新能源不是为了环保,而是为了获取真正可持续的能源,从而最终实现人类社会进一步的发展,比如登陆火星(靠现在地球上的传统化石能源我们永远无法登陆火星)。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透视出来了ROE的来源之一,也就是资本对于“生产资料”的占有,如果这种“占有”是可持续的,就形成了所谓的“壁垒”,但是“占有”本身是否可持续,取决于环境和生态是否可持续,这种“壁垒”和“高ROE”本身是否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是“壁垒”能否持续有效的关键。在200年前马克思的时代,工业文明的初期,生产资料往往是有形资产,而在今天,更多的“无形资产”比如品牌、习惯、网络效应、人力成本、组织管理能力,成为了ROE的来源。

哈耶克和熊彼特的企业家精神和颠覆式创新理论,认为新陈代谢和不断地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源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这个观点则深刻的影响了我们对于中观行业和微观个体企业的认知,因此在我们的底层认知中,经济结构的变迁和企业的进化是我们投资的核心。

在这些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对于“价值”本身有了新的理解:“价值”的本质社会的真实生产力,并不等于货币计价的“财富”,任何货币计价的财富,只是一个历史阶段内对于“价值”的近似,需要大量的外部假设。落实到投资上,我们认为企业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只是财务上的结果,而我们要去投资那些创造自由现金流的原因,也就是企业是如何产生真实的生产力,而这种生产力越有时代感,越能与时俱进,越能改变环境,他就越有“价值”,我相信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过去20年大量不盈利或者短期不创造自由现金流的公司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取得如此辉煌的表现。相反,我们认为只有货币效应带来的一些公司,虽然表面看起来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很强,但是是否创造真实生产力,其实有待商榷,或者说更多的需要考量外部环境和假设的变化,而他们是否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在当下尤为关键。这种价值观也决定,我们在SpaceX和爱马仕谁更有价值的判断上,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

总结起来,我们关注供给型企业创造真实的生产力带来的产业变迁从而形成的投资机会,而产业变迁的原因是理论科学的进步,伴随的是经济学理论、金融理论以及金融实践形式的变迁:从我们的视角,我们认为经济结构变迁是永恒的,我们希望能够抓住每一次大级别变迁带来的机会

5)华安陈媛:关注陈媛接近3年时间了,印象中她行业轮动是做得非常强的,这次透露的方法论是基于景气度、增速的操作方法。

未来一段时间处于经济探底、企业盈利下行周期,但全市场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中位数附近,预计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双循环、碳中和、共同富裕是长期核心趋势。历史复盘表明,板块当年超额收益与当年扣非净利润绝对增速正相关,在全A盈利增速预期回落至个位数的背景下,寻找业绩仍然能高增长的方向。统计表明22年预期高增长的行业主要来自于高景气、疫情反转、成本下行三个方向,来源更加均衡。

$贵州茅台(SH600519)$    $腾讯控股(00700)$    $宁德时代(SZ300750)$   

#2022晨星基金奖#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全部讨论

2022-07-08 15:16

感谢分享

2022-04-02 14:33

蛋卷基金的交银基金组合什么时候能升级投顾?过往投资人都不管了吗?

2022-03-30 16:57

《为什么主动基金大概率不是最优的选择》网页链接
“看懂股票难,看懂基金更难,看懂讨论股票和基金的大V难上加难。”—— 梅花深处

2022-03-30 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