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44回复:77喜欢:132
机会来临时很丑陋,泰格医药未来2年业绩反转。
  
   自从2012年A股上市以来,泰格医药(30034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速直线下降,甚至连机构投资者都懒得去公司调研。可是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公司业绩大概率要反转了。因为国家食品药品卫生监督管理局(CFDA)5月底发布了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这将给国内CRO龙头泰格医药带来巨大的市场增量。

增长的驱动1
巨大的市场机遇,72亿!
    一致性评价是对制药行业的大清洗,它从医保支付、药品注册等方面对制药企业做出了要求。主要是评价制药企业在药剂等效性(PE)、生物等效性(BE)以及治疗等效性(TE)方面与原研药的相似度,以提高我国仿制药的整体质量与疗效水平。这对制药企业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成本,可是对于CRO企业来说,却是一次巨大的市场机遇。
按照CFDA的要求,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新版基药目录里化学仿制口服固体制剂应该在2018年前完成一致性评价,总计300个品种,涉及17897个批准文号,涉及药品生产企业1883家。按照当前市场价格每单400万计算,乐观估计,即使一家相关企业只做1个生物等效性试验,市场空间就将达到71.47亿元。
    泰格医药主要业务是临床研究相关咨询服务(占营业收入59.95%),以及临床试验技术(占营业收入的35.36%)。其中公司2014年完成收购的方达医药主要从事临床研究相关咨询服务,包括CMC、生物分析、I期临床试验等,它的子公司上海方达拥有国内领先的生物样本分析水平,有熟练的专业人员且配备了最先进的设备,可以享受BE评价的政策红利。
     而且就A股CRO上市公司而言,ST百花(华威医药)、博济医药的技术实力不及泰格,博济医药主要客户均为国内,而2015年泰格医药实现国内收入4.1亿元,占比42.92%,国外收入5.46亿元,占比57.08%。已经切入了默沙东等23家全球医药巨头的新药研发服务产业链,还为国内创新药厂提供研发外包服务。
根据泰格医药官网上的数据“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超过了6亿元,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2%-16%”,那么粗略估算,这次一致性评价未来2年井喷将给泰格医药带来8-10亿元营收增量。当然这是最乐观的假设情况了。
      按照CFDA,“基药目录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如果没有在2018年大限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将不再予以注册;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的相同品种应该3年内完成一致性评价;而且一旦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集中招标采购时,不选用未通过评价的企业”。这就要了制药企业的老命,自从2011年行业出现净利润拐点后,制药企业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均差强人意,所以并非所有的药都会去做一致性评价,只有重磅品种才有动力去做。如果一个药不能做到1000万利润,那么企业也没有动力去花费400万去做个一致性评价。

增长的驱动2
快速的横向并购整合
       一致性评价是CFDA带给泰格医药的政策红利,将使公司实现阶段性的快速增长。而泰格医药2014年以来通过快速收购同类公司,迅速地在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进行落子布局。这与行业标杆昆泰(Q.NYSE)的做法不谋而合。
昆泰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CRO业务:即提供一系列服务,将药品从分子构成公式变成药品实物,根据订单付出劳动获得收益。现在昆泰已经渗入到新药研发的下游,通过风险投资直接参与药品研发,并提供优惠的CRO服务,甚至是参与药品的销售,并获得药品上市后的收益。
     药明康德亦是如此,李革在最近两年不断地进行一些激进的投资,业务涵盖了生物分析、药物代谢、药理学以及基因服务等,从CRO领域甚至延伸到药品后端的制造CMO,要打造一个新药研发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在2015年报中泰格也表示,自己的榜样是昆泰,“继续学习他们全球的实业,优秀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及良好的服务意识。”
      实际上,公司一直在像昆泰那样做加法,通过横向整合来打造一体化平台,比如2014年收购美国方达医药来弥补公司在临床前服务上的缺位。2015年更是一口气进行了6宗收购,其中通过收购北医仁智100%股权来布局心血管ARO行业,溢价收购韩国CRO公司Dream CIS 来完成亚太地区的布局。2016年3月25日泰格又公告称,拟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6亿元收购捷通泰瑞100%股权,切入医疗器械CRO领域。(见附表)此外,泰格还与海普瑞、沃森生物、恒瑞等上市公司共同设立新药产业基金,与天津合美、上海海抗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入股或者战略合作的方式切入新药研发,希望分享新药转让后投资收益或者上市之后的销售分成,这正是昆泰的“打法”,也是风险极大的打法。


首次披露日
交易标的
标的方所在行业
最新进度

2016-03-25
捷通泰瑞100%股权
制药
证监会受理

2015-12-24
盈科资本5%股权
多领域控股
完成

2015-12-24
谋思医药10%股权
西药
签署转让协议

2015-06-09
DreamCIS Inc.98.14%股权
生物科技
完成

2015-04-11
泰州康利华100%股权
制药
完成

2015-04-11
上海晟通55%股权
航空货运与物流
完成

2015-01-22
北医仁智100%股权
医疗保健设备
完成

2014-05-07
方达医药69.84%股权
西药
完成

2013-10-11
BDM 55%股权
生命科学工具和服务
完成



     如果这些收购都能够像方达医药那样,持续为公司业绩作出贡献:2014年方达医药并表收入1.5亿元,净利润0.1亿元,2015年方达医药并表收入3亿元。那么最近2年快速的横向整合将为公司带来外延式快速增长。不过,并购是柄双刃剑,整合不好要割伤自己的手。快速溢价收购背后是商誉快速增长,一旦不及预期就要大笔计提减值准备,就像A股并购大佬蓝色光标那样。2015年,泰格医药对并购而来的康利华计提了300万元的商誉减值准备,而方达医药因为新建一个临床研究中心未产生盈利,当年并未达到承诺业绩。

风险点:
政策变化的风险:
泰格医药所处行业受到国家医药政策的极大影响,药品一致性评价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红包,但是从2015年报可以明显看出,“7.22”临床核查风暴以来,包括恒瑞医药的瑞格列汀等1184个药品主动撤回了注册申请,公司子公司湖南泰格承接的3个项目也不予批准。
CRO行业一片黯淡。比如博济医药(300404)2015年营收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增长-11%和-32.4%,而且由于客户对于新药研发谨慎性提高,公司临床前研究服务和临床前自主研发业务也出现了15%和68%的下滑。窘境也体现在泰格医药的财报里,公司2016年一季报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6.9%、10.47%,而2015年报告期则分别实现了87.03%、46.56%的高速增长(有方达医药并表因素)。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公司业绩环比增长乏力趋势。
商誉减值的风险:
经过快速的横向整合,公司的商誉迅速增加,如果业绩不及预期,则影响当期利润。而且公司子公司分布于亚太各地,CRO公司的质量控制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公司服务客户的水平,如何进行文化整合,控制药品研发服务质量对公司管理层来说是一个挑战。年报中也提到,对不同子公司融入泰格医药文化提出了措施。
风险更高的商业模式:
以入股或者战略合作切入新药研发,分享新药收益,这种风险更高的商业模式需要公司以极大的财力、人力来支持,昆泰能够玩转的高风险、高收益商业模式,泰格医药不一定能够玩的转。就三张表来看,公司虽然经营性现金流尚算健康,但是投资性现金流增长太快,搞得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急速下降。
另外,从泰格官网访谈来看,公司老板叶小平博士亲力亲为在具体业务上,“甚至越权指挥一线”,而非专注于公司战略,有点令人担心公司难以做大,走远。
  一句话总结:泰格医药通过给医药制造企业提供研发外包服务,收取服务费;其竞争力领先于国内企业,但是与巨头昆泰、科文斯仍有很大差距;当前公司市值141亿元,能否通过并购成长为CRO小巨人,尚待观察公司整合资源能力和产业洞见。

全部讨论

2016-08-01 01:07

很久没看泰格的文章了,突然发现,除了@小权 外,又多了很多高手在深入分析泰格,这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呢?

2016-07-25 09:28

一致性评价并非长期利好,在10年周期里,就跟非经常性营收一样

2016-07-09 21:45

泰格太大了,你看百花。如此便宜,SO,不炒不行啊

2016-07-08 15:10

好东东分享下

2016-06-12 11:42

关注中

为泰格想到一个利空:医保控费背景下,创新药想进医保得降价,这会抑制创新药研发,对cro行业是一个利空。

2016-06-09 20:59

昆泰和艾美shi合并了,宇宙第一cro

2016-06-09 17:48

2016-06-08 12:30

泰格会不会有机会呢,密切关注

2016-06-08 12:30

CRO未来会不会有机会,受国家政策影响很大,制药企业在洗牌,能活下来的都是产品质量好的,把那些质量差的药品都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