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9喜欢:2
回复@巴菲特-第二: 您引用的格雷厄姆关于GEICO的这段投资原文来自于《证券分析》第一版出版大约40年以后的修订版末尾编纂者加上去的评论,带着穿越的时光机走进历史你总是会产出奇迹,《证券分析》原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聚焦于价格低于清算价值的“捡烟蒂”,任何其它事实都不能否认这个思想的光辉!我们重视的是《证券分析》思想的优美、简洁和力量,而不是去纠缠“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泽元投资//@巴菲特-第二:回复@泽元投资:投资GEICO你描述为烟蒂投资也不对,证据如下,(文中原话:格雷厄姆认为,像这样业绩好、价格低、盘子小的公司,其价值极易被市场低估,还有最后一段总述:这项投资的有趣之处在于,由于并不符合格雷厄姆烟蒂股的选股标准,这项投资差点被格雷厄姆放弃,但这项投资产生的收益远超格雷厄姆所有的其他投资的总和。)让我们详细看下经过:如下
GEICO在夫妻二人的努力工作下,公司在早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到1946-1947年,GEICO每年的保险收入达到200-300万美元。
然而,古德温只持有25%的股份。GEICO最大的出资人是福特沃斯的银行家克里夫斯·利亚,占55%;利亚的一位已故亲戚A·D·利亚占20%。1948年,利亚家族的人急于把股票变现,在华尔街苦苦寻找买家,最后找到了格雷厄姆。
最终本·格雷厄姆决定动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25%的资产,收购 GEICO 一半的股份,即以每股475美元的价格买入1500股。
达成交易后不久,他们得到信息,1940 年的《投资公司法》规定,投资公司拥有保险公司的股份超过10%是违法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取消这次交易,然而利亚家族却拒绝取消交易,收回股票。 最终,SEC同意 格雷厄姆把股票分配给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合伙人,作为公司的两位无限合伙人之一,格雷厄姆和纽曼分到的股份最多。随后, 格雷厄姆和纽曼重组了GEICO 的董事会,格雷厄姆开始担任GEICO的董事会主席,格雷厄姆和纽曼利用投资和财务知识对GEICO进行了改造,不久之后,GEICO的业绩开始起飞。
买入后不久,格雷厄姆认为,像这样业绩好、价格低、盘子小的公司,其价值极易被市场低估,一旦为市场所认识,其股价必定会大幅上涨。此外,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保险市场的潜力将会是投资者获得更高的回报。于是格雷厄姆决定将政府员工保险公司推为上市公司。
上市后的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正如格雷厄姆所料,股价一路上涨。以1948年政府员工公司上市市值来算,到1966年,投资者的回报率已高达10倍以上,其中格雷厄姆个人所持有的的股票价值已经接近1000万美元。
这一笔投资也成为了格雷厄姆投资生涯中最成功的一笔投资,到1972年,原格雷厄姆—纽曼公司花费70多万美元购买的GEICO一半的股份已经价值3亿美元。以上就是格雷厄姆投资GEICO的过程,这项投资的有趣之处在于,由于并不符合格雷厄姆烟蒂股的选股标准,这项投资差点被格雷厄姆放弃,但这项投资产生的收益远超格雷厄姆所有的其他投资的总和。
看到了吗?还死鸭子嘴硬不
引用:
2023-11-15 22:23
其实价值投资,并不一定能投到很优质的资产。
我们选择很多的时候,往往能选到既非常低估(交易价格远远低于清算价值)也很优质(现金流好,有成长,股息率高等等)。
但是也有很多时候,我们买到的资产只是绝对的低估,优质程度上可能并不一定。
就拿今天被选入MSCI中国指数的$华晨中...

全部讨论

clementxu2023-11-23 06:59

geico

巴菲特-第二2023-11-18 15:31

博士也救不了你啊,不要瞎解释证券分析这本书:如果仅仅是捡烟蒂那把作者的格局看的太小了,仔细看看这本书的来龙去脉,尤其最后一句话的总结:直到读者完全掌握了独立分析股票、债券、以及其他证券所需的知识为止,这本书核心是交给人们如何正确对公司进行分析的。这本书的来龙去脉如下:
自从1934年本杰明·格雷厄姆划时代的投资巨著《证券分析》发表以来,至今已修订到第六版了。
早在1927年格雷厄姆就计划写《证券分析》这本书了,但是由于他忙于各种事物,一直到1932年才开始着手。到1934年,也就是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执教5年后,年轻的助教大卫·多德精心积累的听课笔记也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了。于是他俩仔细构造书的提纲并写了一章作为样本,然后交给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到这一年的年末,这本书终于出版了。《证券分析》的主题反映了格雷厄姆在教学中一贯强调并在华尔街反复运用的思想:股票市场的逻辑性极差,众多胆小怕事的投资者随波逐流,他们在股价上升时买进,而一旦下跌时就像没脑子似地急于抛掉。这本书出版的时机不错。当时《证券交易法》刚刚通过,全美投资界都在期待金融改革,于是这本书很快就成为分析家和投资学学生的主要教材。中文版海南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即是第一版。
《证券分析》的每个版本都以近期事件为例进行案例分析。1940年的第二版比第一版厚了许多,这一方面是由于案例数量增加了,另一方面是在许多观点上增加了解释性阐释。其中有两个特别名单,列出了一些不受注意却很有发展潜力的股票,在随后的8年里,这些股票的平均增长率是252%,而同期的标普工业平均指数仅上升了33%。沃伦·巴菲特说他保存在图书馆,以及他在哥伦比亚大学使用的复印本就是1940年的版本。巴菲特称他至少读了四遍,“很明显这本书十分特别。”因为格雷厄姆在投资上面展开了一幅让他一直遵循了57年的地图,并且直到现在他“遵循的还是这幅地图,从来就没有理由去寻找另一个。”
1951年,格雷厄姆亲自主持修订第三版。与前两版一样,第三版也采取第一版的模式:书中一个概念接着一个概念,直到读者完全掌握了独立分析股票、债券、以及其他证券所需的知识为止。

泽元投资2023-11-18 10:50

博士说的在理。

地大无边2023-11-18 07:41

//

巴菲特-第二2023-11-17 10:49

凡事都要讲求有理有据,没理没据你说再多的话都毫无意义。什么比特币,什么时光机,都与论点没有任何关系,你需要做的是把证据找出来让我信服,而不是天马行空的发表演说。

巴菲特-第二2023-11-17 10:45

不要瞎解释证券分析这本书:仔细看看,尤其最后一句话的总结:直到读者完全掌握了独立分析股票、债券、以及其他证券所需的知识为止。
自从1934年本杰明·格雷厄姆划时代的投资巨著《证券分析》发表以来,至今已修订到第六版了。
早在1927年格雷厄姆就计划写《证券分析》这本书了,但是由于他忙于各种事物,一直到1932年才开始着手。到1934年,也就是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执教5年后,年轻的助教大卫·多德精心积累的听课笔记也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了。于是他俩仔细构造书的提纲并写了一章作为样本,然后交给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到这一年的年末,这本书终于出版了。《证券分析》的主题反映了格雷厄姆在教学中一贯强调并在华尔街反复运用的思想:股票市场的逻辑性极差,众多胆小怕事的投资者随波逐流,他们在股价上升时买进,而一旦下跌时就像没脑子似地急于抛掉。这本书出版的时机不错。当时《证券交易法》刚刚通过,全美投资界都在期待金融改革,于是这本书很快就成为分析家和投资学学生的主要教材。中文版海南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即是第一版。
《证券分析》的每个版本都以近期事件为例进行案例分析。1940年的第二版比第一版厚了许多,这一方面是由于案例数量增加了,另一方面是在许多观点上增加了解释性阐释。其中有两个特别名单,列出了一些不受注意却很有发展潜力的股票,在随后的8年里,这些股票的平均增长率是252%,而同期的标普工业平均指数仅上升了33%。沃伦·巴菲特说他保存在图书馆,以及他在哥伦比亚大学使用的复印本就是1940年的版本。巴菲特称他至少读了四遍,“很明显这本书十分特别。”因为格雷厄姆在投资上面展开了一幅让他一直遵循了57年的地图,并且直到现在他“遵循的还是这幅地图,从来就没有理由去寻找另一个。”
1951年,格雷厄姆亲自主持修订第三版。与前两版一样,第三版也采取第一版的模式:书中一个概念接着一个概念,直到读者完全掌握了独立分析股票、债券、以及其他证券所需的知识为止。

IssacNewton2023-11-17 10:39

站在2023年说“我2009年不经意买的几个比特币收益远远大过我买股票收益了”——人们总是大大低估了偶然性在历史和人生中扮演的角色,带着时光机走进历史你会变成神明

巴菲特-第二2023-11-17 10:32

你把格雷厄姆把这个股称之为烟蒂的原话发给我看看,如果没有,请不要随意编纂。
如果我们不严谨细致的去区分这些概念的差别,我们又怎么能准确的去理解大师的思想呢,为什么价值投资的思想到了中国一千个人一千种看法,就是因为不严谨,不认真领会大师们原本的思想造成的,所以造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结果。
另外,证券投资的书籍我看过,这个书的核心思想是教给人们如何去正确分析一家公司,并不是你说的仅仅是找烟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