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国际化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8
有利于这五个目标,以前和未来的组织模式一定会有巨大不同
在早期生死面前,抱团取暖,共御外敌
就如振国总说,现在已经不是当年每天在拉晶炉旁边随时决策的时代
慢慢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链条越来越长,而且从硅片,拉晶切片到电池到组件,到氢能到 bipv
等等方向也太多了
每一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极强的创新和积极性,都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和勇气,都需要极大的利益模式支持。
其实隆基这次电池就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研发不能自我封闭,不能束之高阁,研发的人必须和研发的产品共进退,共生死,那种中央研究院模式我不一定赞同,大企业病很可怕
不仅仅隆基,连城数控控股公司,让打工的人赌命,有创业精神也是一种笑话,所以参股的成功概率很高,控股的很低,这种魔咒不仅仅隆基体系,我见过的各个公司都有
所以股权关联的平台化企业才是中国高科技企业成功的希望,现代化大生产从来不是某个企业的成功,是一系列关联企业的成功,西方很多优秀企业都以前曾经是大企业的一个子公司和部门独立出来的
我现在也担心的中国资本市场追求市值模式其实也是抹杀中国高科技技术产业魔咒,因为控股会提高市值,参股不会
其实隆基这次的事情不仅对光伏产业,对中国整个高科技产业都有借鉴意义
以前中国产业都是三来一补,简单资源模式产业,子公司主要靠资金和技术复制,但以后不一样了,子公司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利益模式才是成败关键,所以现在那个企业自称集团的,在我眼里都是傻大土,
昨天看到通用公司 Ge 被 three part 了,未来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需要经济学思想和理论逻辑上的创新了

热门回复

同意,“分析适合不适合”就要建立评价标准,我的标准就是前面说的五大任务。我的标准基于对这个行业的观察和展望,对错自辨。
近来,治雨又在搞专业化和一体化的口舌之争,我认为这就有点儿魔怔了。前面3年这一波大起大落已经证明了专业化企业毫无抗风险能力。$通威股份(SH600438)$ 趁机卡脖子,没能把近似一体化的$隆基绿能(SH601012)$ 咋地,却逼得自诩最专业化的$爱旭股份(SH600732)$ 差点儿跳楼。殷鉴不远,却非要说隆基当年没有彻底专业化是“没格局”,台下还有一帮人捧臭脚。由此可见,这个行业的主流都是些什么货色。
除了减少环节间博弈,抗风险之外,隆基的一体化还有一个隐含,但却非常关键的好处——倒逼其它凑合着算得上对手的跟随者们也加强一体化,结果就是形成了一批各自为战的弱小的对手。随着竞争的深化和发展,对手们会噼里啪啦地掉队,倒下,从最弱小的开始。
接下来,在地面电站战场上,隆基应该充分利用泰睿硅片和组件品牌的优势,嫁接专业电池厂的过剩的嗷嗷待哺的TOPCon电池产能,打掉几个一体化跟随者。
嗯?在经历了一次野蛮资本大冲击之后,行业格局怎么似乎,好像,差不多又回到了2019?[大笑][大笑][大笑]

晶科,晶澳有庞大的硅片厂家,可能不会因为便宜2分钱去采购隆基的硅片,而关掉自己的硅片产能。隆基的硅片竞争对手是中环,中环硅片产能 和隆基差不多,外销的量比隆基大得多,中环的市场份额就够隆基吃饱了。如果隆基的新硅片领先幅度很大,也不排除晶科,晶澳不再扩产新硅片产能从隆基手里买(仅指隆基硅片领先幅度特别大的情况下)。$隆基绿能(SH601012)$

您说的很多问题都很有前瞻性,凡事预则立,确实应该未雨绸缪。但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隆基的平台已经是宝贵的,甚至可以说是天赐的,要珍惜,要把已有的保持住,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完善。
从搞BC这件事情上就能明显地看出——$隆基绿能(SH601012)$ 的平台优势之大之强,$爱旭股份(SH600732)$ 赌命也白搭。
过去的几十年,成功的故事不要太多,人们过多地把这些奇迹归因于个人奋斗,却严重忽略了历史背景和国家平台。最典型的就是富士康,不仅不感恩,而且狂言“赏饭”。
无论接下来如何鼓励创新并储备人才,隆基都必须把极端个人主义者清除出去。这种人,我不知道他们成功的概率是否更大,但是,对他人、公司和社会而言,他们最终,总体上,都是伤害更大。
还是那句话——生存是第一需求,永存是最高追求。不求烟花的那一刹灿烂。

哈哈,你终于想通了。其实,我还在等你钻下一个牛角尖,最尖的牛角尖——万一,一体化厂商们结成一体血盟,死活不用$隆基绿能(SH601012)$ 的泰睿硅片,咋办?
在“隆基单晶镇压多晶反革命”的那个阶段,这个假设的场景确实出现了——一个从硅料到组件的,占据行业90%的联盟,要联手干掉隆基的单晶路线。你知道那时弱小的隆基是如何破局,并干掉那时无比强大的反隆基联盟的吗?

光伏主链的几个环节,相对多数行业来讲,是太短了。BIPV业务已经丢到森特去做了。氢能装备可以单独发展但眼下完全没有对主业产生掣肘。硅片电池组件,上下游协同才可能效益最大化。如果三个环节都置之死地猛打猛冲,产生的后果只需以行业整体为观察,各个环节的规模是上去了,效益谁来保障,过剩了谁去负责。各个环节都以为自己做出了最优解。
协同才能效益最大化,尺寸是这样,从拉晶成本,一路算到组件,算到海运集装箱出口。新T硅片也是这样,要算到电池环节吸杂,才能理解拉晶理解硅料。如果都各自为政,就不叫一体化而是回到专业化的老路。

自己下场做主件,收购乐叶

对的,在根本上是自己亲自示范单晶的性价比。在终端直接面对用户,让真正公正的法官来评判,来倒逼上游产业链。一体化组件厂商耍手段没关系,我直接把你的饭碗端走。

对的,没有任何制度是普遍适用的,对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具体分析适合不适合,管理分为科层模式军队模式和专业化管理,具体分析科层模式即官僚模式的好处坏处和对企业的成本,不能简单评价模式
科层组织好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效率很高,缺点是信息模式是自上而下,缺乏监督机制
有机专业化管理模式,积极性高,专家管理,但缺点也很多

现在专业化公司基本上很难存活,未来更难存活,
我其实挺担心爱旭,
当年听 IDG 的一个老总大谈专业化是投资爱旭的逻辑的时候,我就在想他们适合到车各行各业赛道 PE 投资,不适合专业投资
我也不信任所谓的专业化,只是希望在百分之百控股和百分之五十控股或者参股之间有个空间,毕竟靠打工,未来的隆基人才的培养有问题,利益机制也是一样。五十五岁退休了又没有股权,只有跳槽了
氢能是和朱雀合资的,也不是专业团队

没有那么复杂,假设:
$隆基绿能(SH601012)$ 的泰睿硅片有优势(更高的性价比,不纠结到底是效率高还是成本低);
②产业链上,硅料、电池和组件没有产能瓶颈,且大家在所有单环节都没有优/劣势;
③组件成品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公平市场(这个假设有很多特例,往往不成立,但总体,全球范围内基本成立)。
首先,任何单一的一体化对手没有资格排斥隆基。
极端情况下,如果所有的对手(包括一体化和非一体化的组件卖方)结成血盟(其实这是个笑话),泰睿硅片+第三方刷电池+乐叶组件的模式可以直接在组件成品市场上破局,斩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