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国平安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49喜欢:42

微信群群友点名让我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我就来了。关于保险和保险股,雪球目前99%都是喷子,理性的分析倒也是很少见。

原文大家可以去雪球搜作者及文章题目,都可以看到。

如同作者所说,平安寿险是非常透明,非常专业,通俗易懂,可以说是整个中国保险行业的标杆,你可以不认可,不投资,但是绕不过。

作为反面的一点就是中国人寿、太平、太保等其他保险公司财报公布的数据要不缺失,要不隐晦,作者说平安追求短期利益,我觉得另一方面解读,起码平安是在乎股东利益的,其他国企经营并不是以股东利益为第一目标的。

作者接触最多的是平安的资产端,负债端接触少,这点和我相反,我基本是研究负债端的,资产端我研究少,一方面是可以得到的信息较少,一方面是因为我觉得资产端很容易成为黑匣子,我们研究了也很难研究透彻,干脆看个大概的轮廓好了。当然,这就容易埋下大坑,我是承认的。

资产投资方面,平安人寿是甲方,平安资产、信托和不动产是乙方,是干活的。甲方可以提要求,并拥有最后的决策权,但是具体的投资标的,甲方不可以干涉,决策权和投资权分离,这是保险行业吃了大亏后得到的制度建设,也是银保监会要求的,必须这么做。

至于评级中心,它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债权进行评级,这是可以做到的,让它对股权进行评级,它没这个本事,而不是它不愿意拥有这个权力,全世界也没有这样可以对股权评级并负责的机构。

平安寿险提出要投什么样的资产要求,包括久期、利率等,资管公司根据要求去找资产,评级中心对找到的资产进行审核,最后三家都满意了,就开始投。

没有完美的制度,所有的制度都是有代价的,我们要清楚这点,两害相权取其轻。

保险公司其实是有两种盈利模式,99.99%的投资者都被巴菲特给害了。伯克希尔虽然主体是保险公司,但它是以短期的财险为主,拥有大量的自由资金后,巴菲特用这些资金进行投资,伯克希尔本身的保险业务其实盈利能力和盈利规模很一般。

真正的寿险公司,它并不需要靠投资端取得很高的收益率,它只需要做好保险业务的销售和投资,靠资产和负责的匹配就可以获取很好的收益了,而且寿险公司的资金,保险公司投资受到的约束很大。那么对于保险模型下的保险公司投资端,安全是第一位的,合规是第一位的,整体的利率敏感性,整体收益,这些才是考核的指标,错过几个牛股,错过几个标的,真的不算什么,这些都是战术性的东西,是小员工要做的事情,不是决策层关注的大局。

作者说:平安这家公司是非常狼性的,狼性是什么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激进、以股东的短期利益为首要目标,在经济大势顺风顺水的时候非常出色,一旦遇到经济下行、资产暴雷的时候就要承担苦果,08年、18-23年,两轮经济周期都是如此。

这点我是不认可的。

我理解的狼性是竞争意识和考核文化,竞争是要打得过同行,对自己够狠,考核文化是以成果为导向,能者上,败者下,不讲理由,不问原因,不管身份,多高的职位,多好的历史成绩都不行,这才是平安让同行,让自己人害怕的地方。但是换个角度说,真正有能力的人在平安是没有上限的,薪酬和岗位都是。

平安主要是考核短期业绩,因为这个业绩是执行层面的,是战术层面的,当然要考核。长期价值方面,中国平安靠的是战略和文化去把关,我说一句狂妄的话,在中国除了中国平安和友邦,其他公司有清晰的长期战略吗?至于短期业绩考核方面,我个人是不喜欢这种太压迫人的狼性文化,但是总比一些公司大量人员尸位素餐、沐猴而冠比较好。

经济下行的时候,投资公司多少都要承担苦果的,不考核短期业绩的人寿和新华也躲不过去。

巴菲特:如果我们对一个企业很有信心,我们宁愿它波动性高,而不是低。如果我们清楚企业的未来,我们不仅能从业务中赚钱,还能从市场的波动中赚钱。如果中国人寿为了保住资产信用,而得到一个很低很低的净资产收益率,甚至放弃了短期业绩考核,短期肯定是没有股东价值了,长期还有吗?没有股东价值后,保住信用资产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中国的金融行业其实挺烂的,骗子横行,所以平安也就不敢相信其他金融同行提供的产品了,宁愿自己来研究,吃了亏也是吃自己的亏。毕竟买城投都能遇到风险,又能相信谁呢?

平安投资地产肯定是亏了的,几百亿的有的,其实房地产的雷,是时代性的,社会性的,全中国的人99.99%的躲不过去。要不买了房,要不买了房地产公司的股票,要不是债券,要不是欠款,这个雷,所有人一起品尝滋味。

平安投资房地产公司的股权算是一个战略性错误吧,但是再来一次的话,我觉得平安还是躲不过去,毕竟站在当时的情况看,房地产是真好啊,放在2017/2018,谁敢怀疑房地产的美呢?当然,当年决定买进大量地产股的高管已经离职,我其实有些遗憾,我觉得不是他的错,是社会错了。

小说一句题外话,增额终身寿不是死了才给钱,而是可以退保、减保、抵押贷款或者等死了把现金价值给受益人,灵活性还是很强的。

平安真正的困局其实是时代的困局,我们进入老龄社会,经济活力大不如以前,高收益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大家伙还一时半会接受不了,很多人在雪球和我喷说保险的收益率太低,无法对抗通胀。这个时候,消费者对负债较高的收益率预期和保险公司资产端较低的现实收益率,消费者对销售人员较高的服务要求和销售人员明显偏低且不稳定的收入,两大矛盾成为当前保险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但是如作者所说,同为低风险资产的银行存款、银行理财、国债收益率持续降低,信托和公募资金,甚至把A股和指数基金算进去,能持续盈利的人群也很小很小,随着时间的教育,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把保险作为自己资产的重要配置标的,不管是不是情愿的。而中小保险公司它的偿付能力、抗风险能力、执行效率等,基本上是无法再大规模扩张,甚至要收缩,让出市场了。

但是中国平安未来,我估计净资产收益率还是要下降的,毕竟大势面前,谁也无法对抗,无非应付的好坏而已。

总结一下,我心中的中国平安是这样的:

第一、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竞争意识最优秀的保险公司。

第二、公司未来的净资产收益率大概率是要下降的。

第三、公司未来的整体增速优于中国80%以上的资产。

你心中的中国平安是什么样的?欢迎讨论。@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人寿(SH601628)$ $新华保险(SH601336)$ @黄桃锅包肉

精彩讨论

黄桃锅包肉01-07 00:58

增额终身寿确实不是死了才给钱,我表述有误,当现金价值回正时退保无损失,持有时间越长越能达到年化3%,期望能从您这里得到更多的负债端信息,负债端的成本优势才是长期竞争力。

贫民窟的大富翁01-06 23:17

招商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远高于四大行,但是估值低于四大行。中国平安的净资产收益率、治理机构远远好于其他保险公司,但是估值远低于其他保险公司。然后,你需要判断,这是陷阱还是市场在送钱?

辉826601-07 06:35

平安在2023年买了很多ETF,只来一个牛市,平安的净利润就爆炸了

贫民窟的大富翁01-06 23:16

你错了,不是几百亿,也不是几千亿,中国平安资产也达11万亿元,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保险企业之一。

放牛的白马王子01-06 23:10

评论收入端的打法,狼性肯定是比惰性好。但是客观上现在保险收入还是起不来。也就是狼性的行业很多,不缺保险一个。对于长期寿险的最终给到客户的收益能否跑赢存款以及国债,我是抱怀疑态度的。主要是保险的销售管理费用率高,现在产品定价要求2.5%,已经涵盖费用了,那么客户收益会大幅低于这个数 。所以长期寿险只能夹杂储蓄和保险功能,最后两边不讨好。再说投资端,理论上保险公司作为金融公司应该财务投资,而不是做资产处置和企业经营,入股陷入困境的华夏幸福,控股又参与上海家化,汽车之家等等经营,都表明它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边界。财务投资,最多获得董事会席位,了解公司真实状态就行。一个创始人做不好的企业,换职业经理人更加做不好。现在开始委托第三方投资是对的,赛马机制。平安有一点好,知错就改,不行就算了走人。

全部讨论

中国平安$中国平安(SH601318)$ 是我的第一重仓股,他各方面都是行业最好,最突出的,但有一个方面不行,也就因为这个方面,他就注定没有同行业其他公司好了,那就是---他的第一大股东非国资。

01-07 00:58

增额终身寿确实不是死了才给钱,我表述有误,当现金价值回正时退保无损失,持有时间越长越能达到年化3%,期望能从您这里得到更多的负债端信息,负债端的成本优势才是长期竞争力。

01-06 23:13

像平安这样能够相对妥善运作百亿至千亿资金的团队,全国有几个?全世界有几个?

01-06 22:47

我希望永远不涨,保持15%roe和6%股息率就行了

评论收入端的打法,狼性肯定是比惰性好。但是客观上现在保险收入还是起不来。也就是狼性的行业很多,不缺保险一个。对于长期寿险的最终给到客户的收益能否跑赢存款以及国债,我是抱怀疑态度的。主要是保险的销售管理费用率高,现在产品定价要求2.5%,已经涵盖费用了,那么客户收益会大幅低于这个数 。所以长期寿险只能夹杂储蓄和保险功能,最后两边不讨好。再说投资端,理论上保险公司作为金融公司应该财务投资,而不是做资产处置和企业经营,入股陷入困境的华夏幸福,控股又参与上海家化,汽车之家等等经营,都表明它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边界。财务投资,最多获得董事会席位,了解公司真实状态就行。一个创始人做不好的企业,换职业经理人更加做不好。现在开始委托第三方投资是对的,赛马机制。平安有一点好,知错就改,不行就算了走人。

01-07 06:35

平安在2023年买了很多ETF,只来一个牛市,平安的净利润就爆炸了

01-07 09:34

我不评论了,拿几年了,也不加仓了,放那当养老股了

01-07 17:23

@黄桃锅包肉,请大哥评价一下,投资端,平安投资上海家化的初衷,过程,结果,未来是什么?谢谢!

01-06 22:59

有道理。
1. 负债端任然5%增长
2. 资产端出了点问题
3. 马明哲正在寻找新的战略方向
4. 保险业是有护城河的

01-06 23:03

说得很好。
但是保险公司如何面对不断下行的国债/银行利息等资产的收益率呢?没降收益率前的保单还能挣钱么?日本保险公司曾经面对过的负息差会不会在中国保险公司上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