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代理人沦为社会边缘群体,这或许才是保险行业真正的痛点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16喜欢:10

先说一个宏观的大事。北京时间4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于11月启动缩债计划(Taper),将每月资产购买规模减少150亿美元。

尽管规模不大,但是这意味着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正式开始转向。

当QE全部结束后,就有很大可能实施加息。

美国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的通胀压力很大,过去五个月的通货膨胀率都是5%以上,一方面美国最近的经济各项数据很不错。

我知道大家有些不理解,为什么美国疫情这么严重,他们的经济还不错?

比如昨天累计确诊10.49万,死亡人数增加2048人。

这在我们国家可能就爆炸了,但是美国人好像已经开始不当回事了,计划着开放边境。

其实我也不理解。

可能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美国人对我们有很多不理解,我们对他们也是知之甚少。

所以,出去走走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极大扩展视野。

美国的货币政策转向后,有两个影响,一个是大宗商品的价格可能会下来,这个做周期股的朋友需要小心了,分清楚自己赚的钱是自己能力还是时代给的,不要站岗,一个是美国可能会加息。

美国货币加息,美股和中概股可能会跌,抱歉我说的是可能,我实在是不敢看空美股了,实在太强,原因分析见我昨天的文章。

对A股的影响目前看不出来,因为在输入性通胀压力减小的同时,我们会不会展开新一轮经济刺激?如果会,那就对冲了美联储加息的影响。

我的态度是别管它,我们的注意力还是放在国内的政策的具体的公司上面。

今天中国平安回购了206.23万股,合计1.03亿元。股价下跌0.7%,非常拉胯。

说两个方面吧。

第一个是上周末和一个保险业务员聊了聊。他在中国平安干了四年,现在辞职去了永利达。按照他的说法,他一年收入大概15万左右。疫情后考核去年是有些放水,今年很严,不达标就被考核走了,业绩压力很大,我自己微信里面原本有十几个平安代理人,现在只有三个了,今年能待在中国平安的都是有点本事的。

中国平安的改革力度很大,但是培训体系有些跟不上,他觉得中国平安反转需要一年左右。

我本来是和他聊聊我想去中国平安代理人的事情,因为我不喜欢上班,卖保险时间比较自由,而且我有这么多粉丝,中国平安是综合金融,大家的金融需求我多少可以发挥点力量。

但是在聊天后我基本上就放弃了,现在中国平安考核很严,打卡就是一个必须的点,卖保险必须双录,我在上海我就只能把保险卖给在上海的人,一个河南的粉丝想从我这里买保险,那就不行了,然后保险代理人还都挺忙的,周六周天公司有活动,要邀请客户参加,自己还陪着。想一下,心里就烦躁,估计我是干不成了。

第二个,是最近国内疫情散点式出现,很多人就被隔离了,我昨天在微信公众号次条上面发了一个爱无忧的意外险介绍。

爱无忧是一份意外险,除了基本的身故/伤残保障外,针对“新冠肺炎”也有保障:

1. 被强制隔离一天可以拿200元,最多能领30天

2. 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最多能陪3000元

价格是43元/年,0-65岁都可以买(如果投保时在中高风险地区,就不能买了)。

阅读量1000,卖出了15份,我看了一下后台的数据,一份保险佣金是5.1元,合计盈利76元。

有个买保险的人找我说,我买了你微信公众号推荐的保险啦。

理性说,他觉得买了我的保险,很给我面子,事实上也确实是给我面子。但是我要说的是,我其实没有赚到钱。

意外险很便宜,一单就是几块钱,医疗险贵点,一单能赚一百多。寿险和重疾险保额高,赚的多一点。

我想,我借助互联网的方式,厚着脸皮发了一个广告(我认为这个保险在当下很有价值),赚了76元,在上海也就两个人星巴克喝个咖啡。

代理人和骑手有点像,中国平安的代理人是平安的员工吗?不是。他们也没有五险一金,他们也有一家老小养活,也有房贷,也要生活。但是在当前的中国,卖保险太难了,收入太低了。

为了生活,必须多卖保险,那就不得不用一些销售手段了。最后,造成了很多误解。

我说的这种情况在其他保险公司更明显,除了友邦,平安的代理人收入已经比同行高一大截了。

没有底薪,没有社保,销售困难,保险代理人的生活困难,这个时候要求他们高素质,高能力,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太难为人了。

反正是我的话,我自己心里就憋一股气,再遇到一个难缠的客户,干起来也不是没可能。

但是干起来,那我就会给中国平安这个公司带来负面影响。

俗话说,高薪养廉,高品质的服务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必然需要高薪酬。就算是一个服装店的导购,也是需要底薪+提成吧。

作为中国平安的股东,真心在这里感谢中国平安的代理人,你们辛苦了。

以前人口红利,代理人可以不断挖新的,现在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攀升,代理人是公司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真心觉得,现在的代理人需要有底薪,有五险一金,然后计算提成,最好还可以申请职称,级别高的可以作为城市的人才,享受相应的落户、买房、补贴等待遇。

改变保险代理人在社会上的边缘地位,或者这个行业才能真正规范起来,温暖起来。

我会持续关注中国平安的保险代理人的人均收入。

今天就说到这里。

我的微信公众号:股海沉思,欢迎关注,一起聊投资。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太保(SH601601)$   $万科A(SZ000002)$   #中国平安前三季度营运利润1187亿元#  

全部讨论

2021-11-04 22:46

有几个同学都是在平安卖保险的,有人险和车险。卖车险的俩个家伙是和我一起玩到大的。他俩都是初中毕业,之前在上海,近俩年找关系平调回老家了,都是靠在平安里挣钱买的车和房。在里面上班压力非常大,每天就是打电话,你不好好干只能拿俩三千,所以得拼命打电话。高峰期也拿过俩三万一个月。但是近俩年的政策越来越不好做了,前几个月他俩拿了三四个月的俩千多。但是一个家伙他老婆就特别厉害,每个月最少都是一万加,俩万多也很平常,最多一个月拿过近五万。
他俩也炒股,但是从来不买平安,问他俩为啥,都是说你闲的啊买平安干啥!!!

2021-11-05 01:37

@墨香-炉火纯青:我建议你还是去券商那里干活?你不适合在保险公司,目前,中国平安就是地产ETF,将来说实话,也看不到什么前途,很多都是虚构的,去券商那里,你可以拉到很多客户,因为你粉丝多,实实在在,你还会写写弄弄,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被领导提拔混个中层干部。

2021-11-04 23:24

平安最主要的还是投资不行,看看阿里腾讯的投资,再看看平安的,太差了。

2021-11-05 08:09

改变收入结构确实可以留住人,但是,不现实,保险公司没有具体事务干,就是培训产品,去销售,如果有底薪又有保险,那招聘门槛就不会这么低,混水摸鱼的人也多,靠本事吃饭,是保险销售的最好选择,企业成本可控,干的好,公司给予更多资源奖励,也是很好的,保险公司不需要那么多人,大部分干不下去,留下来都得是专业精英,没什么不好,对客户和公司都好,省的很多非专业扰乱误导消费,短期肯定难受,长期对这个行业都是好的

2021-11-04 22:22

友邦的代理人又是怎么卖保险的,他们为什么能卖那么好

2021-11-05 18:09

现在,媒体碎片化,无孔不入,也很多人从这些媒体人中了解到保险,也被一些人误导,人民的觉醒保险公司买保险不容易了,人们开始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保险,以前一堆推的营销已经不适合了,保险业绩要增长(当然不会高速增长)必须更细分对准营销,

2021-11-05 14:00

改革转型之路漫漫……

2021-11-05 11:50

根本原因还是钓手太多!而鱼池的绝大多数鱼都还没有长大。
所以钓的要么是些小鱼,要么钓不到鱼。
但无论如何,提高钓手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鱼生长的的确确有周期,拔苗助长也不行。这就需要钓手的老板再平衡了。

2021-11-05 10:25

保险行业真是太难了太难把握了,以你的研究能力要是大仓位做其它简单的行业应该至少不会亏钱。。

2021-11-05 04:02

一年就反转了?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