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保险互联网转型频频受挫,为什么不直接收购慧择?

发布于: 雪球转发:21回复:80喜欢:19

早上大跌,大富翁非常高兴。我的长江电力、中国建筑、华侨城融创都在飞,早上九点三十一还加仓了,已经发了实盘。

现在比较忧心的是平安,说实话拿了快两年,没赚多少钱,真是心急。

这几年中国平安可谓命运多舛,在诸多质疑中,互联网保险对传统保险公司的冲击最受关注。作为平安保险的一名纳米股东,我非常正式地强烈建议马明哲董事长收购慧择,这恐怕是平安转型互联网保险的唯一战略选择了。慧择的董事长也姓马,没准商量起来更容易。

全程回顾平安的互联网保险业务,启动不可谓不早、决心不可谓不坚决、投入不可谓不大,但也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早在2000年,平安就推出网页链接,成为第一批从事互联网业务的保险机构,比2006年创立的慧择还要早6年。但彼时,中国互联网仍处在信息门户的萌芽阶段,淘宝也要3年后才问世,更罔论互联网商业基础设施。那时保险业竞争和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代理人队伍,平安正是这一商业模式的成功典范。时间转眼到2012年,平安财险在电销车险大获成功的基础上,推出网销车险,被内部认为将是车险市场下一个“大杀器”,车险的网电结合模式也一直做得风生水起,但寿险网销业务一直没有亮点。

2015年,随着线上支付的成熟和普及,互联网保险进入爆发阶段,平安人寿也模仿车险模式,建立起了类似的网电销模式,但伴随着巨大的资金投入,其经营结果一直不能使管理层满意。据我了解,平安互联网寿险业务核心客群是三四线城市居民、以教育金为主力产品、转化率仅千分之一,这与慧择以一二线城市、年轻中产家庭的核心客群也完全不同,也与平安个险渠道的优势在一二线中心城市的特点差异巨大。

平安人寿在2017年成立专门的互联网事业部,但其基于代理人贡献流量的模式,让代理人缺乏线上销售的热情。很多代理人认为这是公司要通过互联网把代理人的客户“无偿”转移到公司手里,因此有很大抵触情绪。2019年伴随平安人寿整体改革工程的推进,平安互联网事业部解散。

2020年,汽车之家董事长陆敏调任平安人寿任董事长,携汽车之家成功之势,大胆聘请原唯品会副总裁黄红英任首席营销官,投入巨大资源打造豹尔资讯平台,亲自下场开展直播带货,同时对于分公司干部队伍也是大刀阔斧地改造,据媒体统计,2020年内就有近一半分公司的一二把手变动,大有不换思想就换人的魄力。但激进的变革还是触发了传统势力,代理人快速脱落,总分机构中后线部门也是人心动荡,基层骨干谋求离职之人不在少数。伴随着平安在2020年与国寿的竞争中落后,内部对这场变革的质疑之声四起,影响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最终在2020年12月,陆敏被迫退休,为这场变革画上了不知道是句号还是逗号。

平安内部并非不知道寿险公司框架内做互联网转型的阻力和难度,集团也在用其他方式探索互联网保险的转型路径。平安壹账通曾经在2017年和慧择开展过合作,通过系统对接的方式,将慧择上的非平安产品接入壹账通平台。结果该行为遭到代理人的强烈反弹,据说有代理人直接找到了马明哲董事长投诉。迫于压力,系统仅上线一天即被下线,还有两名与此事相关的A类干部被调岗处理。

2019年,有消息爆出平安谋求设立专业的互联网寿险公司。80后的毛伟标任平安人寿副董事长,专门负责筹建事宜。但银保监会迟迟不见表态,有消息说表面上是以不符合同一股东一参一控的政策,实际上是监管不认可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的产业价值。最终,以毛伟标的离职,标志着平安设立专业互联网寿险公司策略的失败。

从平安人寿乃至集团多次对互联网保险的转型尝试来看,平安作为一家战略引领型的优秀企业,其对互联网保险的认识极其犀利,但无奈传统势力和股价压力使它无法自己革自己的命。过往的成功最终成为变革的桎梏,正如胶卷时代的巨无霸柯达正是数码照相技术的第一个发明者(巧的是,平安也正是中国互联网保险的开创者,不知这是否是成功者的宿命)。

忘了在什么时候,看过一篇保险股评,有一条评论说:平安转型线上还不如把慧择给收购了。当时看到还当是一种笑谈,但如果仔细研究其实不难发现,其实除了自建,收购外部成熟机构实现转型也未必不是一条可行之路。

平安不缺钱,不缺人才,不缺产品,可以说是全面领先,不惧怕现有的任何挑战。所以,为长远计,我们就要看未来。我觉得唯一能对平安造成威胁的就是互联网保险了。

既然自己做不好,直接收购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然后赋能,这不是挺好的嘛,阿里腾讯都是这么干的,把一切可能的威胁扼杀在摇篮中。

在欧美国家,传统保险企业早已形成“(产融合作的)产业基金投资外部创业企业——创业企业成长成熟——保险公司收购——产业基金退出”的成熟模式。2019年9月,保德信以23.5亿美元+额外附条件的11.5亿美元收购当年成立仅3年半的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Assurance IQ,对行业造成不小的震动。该平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与慧择极为相似,均是以互联网化运营为基础结合在线顾问为补充,经营多家保险公司的长期保险产品,非常具有跨国案例对标的价值。

内有多次转型受挫经验在前,外有成熟收购案例在后,平安真的可以考虑对慧择的收购。特别是目前慧择才6亿美金,比AssuranceIQ从业务价值和平台价值都更高,价格却更低。

6亿美元,对平安真的是九牛一毛,却能起到战略支点的作用,为什么不干?

其他的互联网保险公司都是名花有主,要不背靠阿里,要不投奔腾讯,要不不成气候,根本无法对保险业整体,对平安有实质性威胁。

收购慧择,直接赋能,减少一个可能的致命对手,还能补足短板,就算最后证明这个对手是伪命题,但是借道慧择网,参与互联网大战,敲打敲打阿里腾讯也是极好的。

区区六亿美金,马明哲董事长,真的不考虑下吗?——一个关心平安未来的纳米股东敬上。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我的方案是否可行。

我的微信公众号:股海沉思,欢迎关注,一起聊投资。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中国平安(SH601318)$   $众安在线(06060)$   $腾讯控股(00700)$   @流水白菜    @中国平安    @老柏树也有春天    @草帽路飞  

精彩讨论

黄昌洋2021-03-12 11:26

收购慧择,很明显是一步很糟糕的棋;

1. 收购慧择,相当于从资本层面上面,告诉平安的客户,小型保险公司的产品也是值得信赖的;
用平安给慧择背书,慧择再给各个小的保司背书;
平安才不要那么傻呢?

2. 大富翁的这个思考路径,是建立在大小型保司同平台竞争的基础上的;
一方面是您本人的认知已经到了这个层面;(偏产品权益端)
另一方面,是您对整个保险业目前的局面了解不够清楚;(偏市场认知端)

以明亚 大童 慧择,云保这些第三方的经纪公司或者代理公司 获得的订单,目前还只有总保单的3 4%的市场份额,这种中介之战里面,很多傻逼自己还在犯不同的错误。
可以说,他们都还没有到牌桌上面来;

平安 国寿下场经纪公司
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加速国内保险业的产销分离。
产销分离,是大势所趋,但是对于平安国寿来说,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自己完成。
因为只有自己完成它,才符合公司的利益诉求;
再差一些,就是用外部的资源,但是整个产销分离的节奏要由大型的供应商来把握这个节奏;
从3 4%-10% 这个阶段;
保司下场经纪公司的概率不大,这段时间里面,大保司还有极其丰厚的利润可以吃。

3. 大保司有巨大的产品定价下调的空间。(几乎不怎么影响公司利润)
这是大保司不惧小型保司的最重要的原因

这个部分非常重要,
但我也在思考,会在什么节点,大型保司会启用它和如何衔接到较低成本的获客上面。

点亮心灵的灯2021-03-12 11:32

保险缺的不是流量,是好的产品。产品之所以贵和不好用,是因为现在的保险公司不是消费者导向,设计出产品来是为了股东盈利的。性价比的提升,自然有流量,而提升性价比的门槛是成本,传统保险公司的成本大家都看得见。性价比提升以后,互联网保险公司就自带流量。

平凡的赚钱岩石2021-03-12 17:39

互联网保险真的不是把保险通过网上卖那么简单

joyong2021-03-12 15:01

除了拉黑了事,别无选择,不要出来害人了。

joyong2021-03-12 14:58

太可笑了,不嫌丢人吗?

全部讨论

2021-03-12 11:01

流量太贵了。BAT,京东,字节跳动,拼多多之外,其他号称做互联网平台的公司都会面临一个问题:流量从哪儿来,流量太贵了

2021-03-14 13:47

慧择太小,几乎可以忽略

2021-03-13 10:36

互联网保险这么个搞法以后都是腾讯微保的天下

2021-03-13 10:20

这个观点有点可笑,收购它是学习它的啥?怕它竞争还是学习它的互联网销售?

2021-03-13 09:31

从平安人寿乃至集团多次对互联网保险的转型尝试来看,平安作为一家战略引领型的优秀企业,其对互联网保险的认识极其犀利,但无奈传统势力和股价压力使它无法自己革自己的命。过往的成功最终成为变革的桎梏,正如胶卷时代的巨无霸柯达正是数码照相技术的第一个发明者(巧的是,平安也正是中国互联网保险的开创者,不知这是否是成功者的宿命)。以前一篇保险股评说:平安转型线上还不如把慧择给收购了。当时看到还当是一种笑谈,但如果仔细研究其实不难发现,其实除了自建,收购外部成熟机构实现转型也未必不是一条可行之路。

2021-03-13 00:33

我今晚才与平安的一个大省公司的老总通了电话,询问了科技赋能的事,总体看是稍偏悲观的,理由很多但主要阻力来自内部尤其是来自基层。平安不像友邦,其60%的业务量来自3、4、5线城市和小县城,大量低素质的代理人是无法被快速淘汰的,而且这玩意也挺复杂,对客户、对员工、对代理人、对中介机构都要同时好用,这就很不容易了。另一方面平安的野心还挺大,希望能打造成一个同行的共享业务平台,这又增加了复杂性。

2021-03-13 00:02

完全可以。两个体系独立运营,不用现有的平安品牌。未来基于网络碎片的SaaS赋能体系,会吃掉很大传统代理人市场。而且随着Z世代成熟,趋势会越来越明显。现在慧择市值严重低估,可以收购了用来做防御。我觉得很好的选择啊。

2021-03-12 23:06

难道不是产品问题吗?和互联网保险比起来,平安的产品太贵了。

2021-03-12 22:58

目前互联网保险份额占比还太小,不值得大保司放弃现有利益全力推动;现有的寿险产品的复杂度不适合互联网浅触点场景来销售;当前仍然看不到有哪家互联网保险企业能对大保司构成挑战,即使是阿里和腾讯也只是假想敌;只有当市场上出现一个占有一定份额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时,大保司才有可能协调好内部利益,将互联网战略真的推行下去。

2021-03-12 17:20

别的逻辑太复杂了比较难简短的阐述清楚,我就提一点,互联网做生意的特点是利用了绝对数值碾压这一特点来实现变现,比较适合具有长尾的市场。举个例子,比如这个商品你推销出去的成功率为1%,你打100个电话只能卖出去一个,这样做费时费力,但是互联网直接同一时间推广给100万个人,成交量就有1万单。但是某些产品就不一样,你买流量来推广效率特别低,再举个例子,比如航空险20块钱1/人,你用互联网推广没问题,但是2019年全国航空旅客也就6.6亿人次,这一项收入才132亿保费,对保险公司来讲,你要收购多少平台才能卖出几千亿保费?所以互联网保险只能挑选具有规模效应,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单价较小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通过流量变现不需要额外很多的支出。而大件保险想要依靠互联网来销售,第一会去上网搜索保险的人肯定不可能是净值太高的人群,因为网络比价是一项非常费事费力的事情,你还的防止各种坑,第二,惠泽上的保险经纪人,其收入主要来源于互联网渠道?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他们的收入主要来源还是线下的地推。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认为互联网很难颠覆传统寿险营销模式,因为你的商业模式跟传统寿险根本是不匹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