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华夏幸福巨亏100亿,暴雷的中国平安还能投资吗?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28回复:267喜欢:743

2019年7月2日,中国平安股价89.15元,泸州老窖股价86.15元,2021年2月2日,中国平安股价78.18元,泸州老窖股价279.18元。

中国平安2019年净利润1392亿,2020年估计在1400亿左右,合计约2800亿,泸州老窖2019年净利润46亿,2020年业绩在55.7亿到60.3亿之间,合计约100亿。中国平安市值1.43万亿,泸州老窖市值4089亿。

这两年是平安失落的两年,是改革的两年,中国平安充满了争议,核心聚焦在产品和投资。

产品问题我在微信公众号文章《平安的产品到底贵不贵?深度分析保险公司产品的定价难题》中已经讲过。

今天聊中国平安的投资问题。

今天在腾讯财经上看到一则新闻,题目是《华夏幸福委员会上王文学做检讨,平安资管入股已经浮亏100亿》,市场认为中国平安已经在这笔投资暴雷。类似的投资还有汇丰银行中国金茂。以前的富通投资案例,今天的上海家化今天闪崩,净利润同比下降23%(扣非增长4.3%),这个锅也要平安背。

甚至有人指出,投资赚钱不难,平安投什么避开就行了,更多的人因此用脚投票,清仓平安,甚至直接指点平安资管,为什么不买点茅台?(好像没人问为什么不投资蚂蚁财富了)

怎么看中国平安的投资表现呢?

第一,   理解寿险和财险的区别

我们先看财险。假如一个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是1%,发生后需要理赔9800元,销售费用和行政费用为200元,在一个100人的投保群体中,保险公司需要付出的成本为1万元,那么每个人收取100元保费就盈亏平衡了。

这里引进一个概念,综合成本率,综合成本率=综合赔付率+综合费用率,综合成本主要包括:运营成本(保单成本、人力成本等其他必要的费用)、佣金、赔款实际支出和预计支出,前面两项是费用,对应综合费用率,后面一项是赔付,对应综合赔付率。综合成本率越低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如果综合成本率低于100%,说明公司有承保利润。

在案例中,风险事件实际发生的概率低于1%,或者综合费用低于200元,都会使得保险公司具有承保利润。

保险公司收了保费,就拿去投资,风险赔付以后,扣除成本,剩下的就是公司利润,保费是收入的基础,投资收益是收入上的收入,保费和投资可以代表保险的两大主要业务能力,因此,对保险公司的分析评价,一个要看保费收入和新业务价值,再个就是要看投资收益,要能收上来钱,还要能赚钱才行。

对于财险公司来说,综合成本率可以反映公司是否有承保利润,如果综合成本率等于或高于100%,说明公司承保本身是亏损的,这种情况下还期望有利润的话,就只能寄希望于投资收益了。

由于产险公司主营短期保障性保险,这就使得产险公司的赔付成本或风险成本只占保费收入的一部分,“风险成本+营运成本”也低于保费收入,进而创造承保利润。注意,财险的这种短期特点使得它的利润不需要进行摊销,可以直接在当期体现,那么这部分资金拿去投资收到的监管约束就会比寿险少得多,事实上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为其创造的源源不断的浮存金主要就是产险提供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询相关资料。

我们说巴菲特投资的资金成本很低,甚至是负数,指的就是它的浮存金的资金成本低,特别是当其综合成本低低于100%的时候,即存在承保利润,浮存金的成本是负数,这个负数是指对于同行用于投资的资金成本而言的。

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不是所有的产险公司都可以获取承保利润,巴菲特也不能,当保险的成本高于收益的时候就会出现承保亏损,于是就需要拿投资收益来补这个窟窿,剩下的才是投资人的当期利润。

我们再看寿险,综合成本率主要是针对一年期的财险业务,寿险期限一般较长,收入和赔付不容易匹配对应,所以,不适用这个指标,因为权责发生制啊,你的收入是当期的,但是支出是未来的,所以必须对你理论上的利润按照保险公司在不同年份需要承担的义务,即赔付风险,进行摊销,这就有了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摊销的概念,由此建立寿险的一系列基础分析。

寿险的利源有三个:利差、死差和费差,经营偏差和分散效应的占比并不高,传统上不认为是利源因素。

保险公司在收到保费的时候,不会放在账户上面等着发生不幸的客户上门索赔,在大量样本的情况下,每年需要赔付多少出去是大致稳定的,很多保单的赔付是在很久之后,这样保险公司的账户上面就有了一笔稳定的资金,保险公司可以拿去在监管之下做投资,一方面可以用投资的收益降低承保的风险,保单的定价可以更低,保险公司的产品就更有竞争力,也可以通过投资赚取更高的收益。保险公司收到的钱是保费,还有投资的收益,付出的钱就是自己在承保期间履行责任付出的赔付以及公司的管理费用,这是一个现金流的游戏,两者的差值就是保险公司的利润。


那么保险公司的收益就和自己投资能获取的收益率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平安的2018年年报中是这么定义利差的:传统和分红险利差定义为投资收益超过客户最低保证收益且归属公司的部分,万能和投连险利差定义为公司向客户收取的利差和投资管理费的现值。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概念,为什么客户还有收益?我们不是已经承担了客户的风险部分吗?

这是因为我们可以去做投资的时候,自己的利润就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投资收益,一部分是保费超过以后可能赔付的部分,但是因为有竞争啊,所以这个利润并不是可以保持很舒服的阶段,比如一个人每年交一万,持续三十年,但是最后我们实际赔付了80万,这个是保险合同规定的,80万远超30万,即使折现到现在,也有可能超过三十万,在保险公司投资收益足够大,保险公司存在竞争的情况下就会发生,即客户在投保的时候,自己以后可能收到的赔付对于自己的保费付出是有溢价的,这部分我们叫做投保人的保险收益率,简称定价利率,由精算师根据模型设定,作为保险产品定价的一个重要因子。

我们理解了利差后再看死差就很简单了,我们知道做保险其实就是做概率,简单粗暴地说,如果一个人在保险期间内有40%的可能发生理赔,保额100万,那这个保单的理赔成本就是40万,保单的价格就是40万加其他费用。保险公司卖出100份此类产品后,就要等着出事理赔,如果到期后,真正理赔的人少于40人,那保险公司就赚到了,这部分由于预期发生率和实际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利润就叫死差益,反之,如果赔付多于40人,那保险公司就亏了,这部分亏损就叫死差损。

那么费差呢?费差:保险定价,除了理赔成本,还要计入一定的费用,包括员工的佣金,保险办理、理赔等各种程序产生的各种费用,如果到期后,估算的费用和实际支出的费用不一致,产生的利润或者亏损,就叫费差益或费差损。

我们回过头再看利差、死差和费差,死差就是精算师在设计保险产品的时候根据数据和模型计算出来的一个条件假设,如果实际中情况比原先预想的要好,比如某种重大疾病的发病率比预想的要好,寿险公司就可以赚更高的收益,这就是死差。利差是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和承诺给投保人收益率之间的落差。费差也就是营运偏差,企业实际经营比原先的假设要好,那么就会有一个意外的收益,这部分收益是由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决定的,一般是风险边际里面的。

在这个产品定价利率下,多少合适呢?这是保险公司在自己投资收益条件下让渡给投保人的效益,怎么定价也得让保险公司有利可图吧。比如保险公司觉得自己的投资可以获取5%的收益率,那么好,我给你的产品定价利率定为3.5%,这两个利率之间的差值就是利差,在实际的经营中,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可能比5%高或者低,这个就是营运偏差(的一部分)。

 

在传统保险产品的利源结构中利差是主要的,这种结构决定了保险公司的利润对投资收益率很敏感,而保险公司拿长期保险的保费去做投资是受到严格监管的,很大比例投资于固收类产品,比如银行存款、国债,投资端对于无风险收益率非常敏感,一旦利率走低,保险公司的净利润就降低,形成了保险公司的利润周期。

 

在长期保障性的新业务中死差和费差的占比很高,这说明这种产品的收益对利差的敏感性降低,收益的稳定性很高,就是我不赚利差的话,那我实际上也能赚到费差和死叉了。实际上在中国平安的2018年年报中有关于利差的敏感性分析,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占比低,敏感性低,对于未来中国平安的新业务价值是很大的保障。

 

友邦就是做了这点,一方面消灭了利润的周期性,一方面锁定了利润,死差和费差是好测算的,利差的占比很低,那么友邦的净利润确定性很强,类似于消费股,所以市场给予友邦的估值很高,市盈率27.77。中国平安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在产品端实现去周期,改善利源结构。

 

第二、理解寿险的投资

我们明白了寿险和财险的区别,就应该明白,伯克希尔和中国平安是完全不同的模式,伯克希尔主要是财险,一方面是投资驱动盈利型的公司,投资不行,公司就死翘翘了,另一方面,公司的投资收到的限制少得多。即便如此,我们看巴菲特常年手握重金,降低了资金利用率,并不完全是因为没有好的投资项目,而是因为这些钱有很大部分是为未知的理赔准备的,并不能随意支配。

保费不是利润,保险公司可以支配的只有利润,保费的投资是受到强监管的!

 

这种监管就是各种指标,以及投资的限制等等。

所以把伯克希尔的投资收益率和中国平安的投资收益率是不能直接比较的,这是两种商业模式。


在寿险的模式中,预期利润即剩余边际,附加费用即风险边际,保障成本即基于一定假设下的预计负债,是精算师算出来以后要赔付出去的,所以是负债。

风险边际是什么呢?由于未来的现金流在金额及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风险边际相当于为 保险人未来承担的不确定性做的补偿。我国保险公司风险边际计量通常采取情景对比法,即:风险边际是不利情形下的合理估计负债,其中不利情形主要考虑死亡率、退保率、费用等的变动。如果实际经营优于最优估计假设, 则风险边际最终会通过各类偏差进入当期利润。

什么是剩余边际呢?一份保单卖出以后,扣除以后需要赔付的准备金,按照一定模型计算出来的,和销售费用,就是首日利得,这个首日利得不能直接计算在利润表里面,我们把它叫做剩余边际,然后在未来的时间段内进行摊销,逐步体现在利润表里面。

既然是利润,那么为什么要进行摊销呢?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就有了一个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我们的会计是权责发生制,保险行业的特殊性也不允许险企这么早确认利润,这个“剩余边际”,不能在保单签订的首年全部计入利润,而是要在保险期限内分摊到利润表里。所以,会有一个“剩余边际余额”来记录这笔累积的潜在利润。

什么是保险行业的摊销呢?这样理解,根据模型计算某一年我为了履行保险的义务,准备了一部分钱,本年结束后我的当年保险义务结束,实际发生的赔付额和我准备的钱两者之间的差,就可以进入利润表,正值或者负值。摊销和会计上面的摊余不一样,摊余是一种会计准则,摊销则是根据理论的模型计算和实际发生的现实计算而来,这个摊销并不是线性的。

简而言之,“剩余边际余额”就是未来利润的蓄水池,根据保单的期限,逐年从这个池子里拿出一部分转到利润表里,叫“剩余边际摊销”。

在寿险的模式中,如果产品设计得好,销售得好,即使投资端真的只有投资收益率假设的收益,公司也能获取不菲的收益。(潜台词:只要中国平安投资端能够实现5%的收益率,也有可能实现长期的ROR=20%)。

第三,中国平安投资端怎么回事?

在理解了寿险的原理后,理解平安的投资端,可以参考两篇文章《3万亿险资怎么投?陈德贤详解中国平安投资经:今年股票相对吸引力更强》和《平安资管直接投资于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突破万亿元》。

陈贤德的投资思维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逆周期操作、集中持股,偏好高分红、低估值大盘股,并争取增加能够权益法核算的优质蓝筹股的配置比例。

 

中国平安的投资资金分为到期再投资资产、新增保费、当期分红这三块。按照我对保险公司投资的理解,这些钱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寿险的钱,投资受到严格监管,一部分是财险的钱,投资受到较少的监管,一部分是自己的钱,随便投资。

在具体的投资中并不是真的分为三个账户操作,而是一个盘子统筹考虑,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最大化投资收益。

平安的投资受到哪些限制呢?平安资管发文称: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供给稳,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平安资管成立16年来始终牢记“回馈社会、建设国家”的企业使命,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多元投资方略,截至目前,通过发起设立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形式支持实体经济累计金额已成功迈过万亿元大关,连续多年新增投资规模位居行业第一。

有什么感觉?再联想到巴菲特购买了大量的铁路和公共事业公司,重要目的就是“取信于民”,告诉美国人,伯克希尔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是不是有点感觉了?

平安傻吗?不见得,在六巨头中,平安是非国企,长江电力京沪高铁,以及大量的优质投资项目,还有平安银行陆金所平安好医生等等,这些项目都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支持。

这些事情是要做的。

每年新增可投资资金约5000亿,要投资多少项目,难度可想而知,暴雷是肯定的,我们要有心理准备,也要想好怎么最优化这个事件。

作为一家超级综合金融体,平安的投资要解决三个问题:满足预期收益、容纳新增资金、产业协同。

 


市场虽然更关注股票投资策略,但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才是保险公司的配置大头。这是因为在当前的可投资资金中很大部分是寿险的钱,投资受到严格监管。

中国平安内部评估认为,疫情对其投资风险总体可控。一方面,其保险资金长期配置于金融、基建、不动产、医疗健康等产业为主,涉足制造业及第三产业较少,因此,投资在受直接冲击行业的总敞口较低;另一方面,其资产主要以高信用评级的固收类资产为主,为公司提供了收益安全垫。

除了传统型不动产,其保险资金还将投资于新型不动产。具体来看,他们会探索公租房、工业(产业)园、康养地产、办公综合体、商业、冷链及物流等地产的投资机会。在参与方式上,可以综合利用物权、股权和创新型金融产品等多种方式。

为什么陈贤德这么喜欢地产呢?这是因为地产具有收益周期长,收益稳定的特点,非常适合大资金的长期投资,这和中国平安的投资端要求相吻合。按照国外的保险公司经验,当前中国平安投资的不动产不是高了,而是低了。

 

很多人批评中国平安投资太多地产,仅仅是从绝对值考虑,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平安本身的投资端规模,其百分比并不高。

 

用陈贤德的话说:“这些地产项目的久期较长、回报率较高,符合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需求。”中国平安保险资金的地产投资主要是用来获取稳定的租金收益,作为“类固收资产”改善资产负债的匹配。2019年,中国平安的租金收益约有40亿左右,为其净投资收益率贡献了2%-3%。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中国平安保险资金的地产投资主要是用来获取稳定的租金收益,作为“类固收资产”改善资产负债的匹配。中国平安保险资金的地产投资主要是用来获取稳定的租金收益,作为“类固收资产”改善资产负债的匹配。中国平安保险资金的地产投资主要是用来获取稳定的租金收益,作为“类固收资产”改善资产负债的匹配。

 

这些投资也会帮助中国平安降低资产和负债的久期缺口,减少总体收益的利率敏感性,提高公司经营的稳定性。陈贤德说:股票投资坚持高分红和权益法入账、固收资产坚持拉长久期、久期缺口持续压降——正是以上这些投资策略,给中国平安带来了持续稳定的收益。

 

一组核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平安的投资收益金额创历史新高。其中,NII(净投资收益)为1441亿元,总投资收益(TII)为1913亿元,CII(综合投资收益)为1998亿元。

陈德贤补充的另一组数据是:自上市以来,中国平安NII按金额算的年均复合增速超过20%,超越其资产规模增速;而在过去7年间(2013年至2019年),其NII占CII的比例超过95%,较上一个7年有超过40个百分点的提升,因此,其CII的波动率也从7年前的9%下降至2%。

以上两组数据,代表了什么?它们意味着,中国平安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极大增强,并显著降低了对其财务报表的冲击。

 

第四,陈贤德到底行不行?

平安频繁踩雷,很多人在喊让陈贤德下课,但我认为陈贤德是一名极其出色的资产管理者。

 

我们再看陈贤德的投资思维: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逆周期操作、集中持股,偏好高分红、低估值大盘股,并争取增加能够权益法核算的优质蓝筹股的配置比例。

用三个事情理解陈贤德。

第一,是雪球一位大佬给我留言:还记得我们19年一起研究白酒吗?投资白酒不香吗?这个事情挺尴尬的,这两年始终研究保险,很多新粉丝以为我只懂保险,我自己也差点改名为“三傻总舵主”。其实我的股票投资是从消费品开始的,对白酒的研究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我的回复是这样的:回头看,两年前现在白酒的业绩也没有超出当时的研究范围,但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白酒竟然有这么高的估值,保险行业也一样,保险业的业绩也没有超出当时的研究范围,但是我也做梦没想到市场如此看衰中国平安

第二件事,明星基金经理乔尔格林布拉特的《股市稳赚》,介绍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投资策略:神奇公式,业绩亮瞎眼,在国内也有一只基金,叫做中邮中证价值回报,成立以来收益率为24.93%,被大家骂惨了,核心就是:神奇公式在中国不神奇,选的都是什么垃圾股。

第三件事,明星基金经理曹名长,投资十多年,复合收益率在25%左右,历史业绩在基金经理中排名第六。但是曹名长管理的中欧恒利定开产品在去年11月打开封闭起,三年业绩不到15%,在过去两年权益基金大年的背景下,这个收益是不能让投资者满意。结果四季报出来,这只基金的规模已经缩减至4亿,短短一个月内这个产品的规模缩减了9成,大量投资者选择赎回,这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老曹管理的中欧价值发现的规模已经从2018年的78亿降至现在的11亿。在2019年1季度末老曹管理的基金总规模还有242.98亿,现在只剩68.28亿了。

业绩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曹名长的风格与最近两年市场风格格格不入。曹名长的低换手率、低估值、低pb、高分红投资风格在过去两年里让曹名长管理的基金业绩颇受投资者质疑。过去几年坚守价值风格的基金经理整体都比较煎熬,这不是一个人的遭遇,而是集体性的沉沦,类似的基金经理还有邱栋荣、徐彦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曹名长和陈贤德不是一种人吗?

任何一种策略都不可能任何时间段里都有效,都有比较低迷的时刻,今天靠白酒赚钱的基金在2012-2015年的业绩也一样很惨淡,什么“永远滴神” ,不存在的,都是“永远滴Z”。

我从这三件事中想说明的是,我们判断一个投资者能力的指标应该是:投资目标是什么?投资策略是什么?投资逻辑有问题吗?风格漂移了吗?最后效果怎么样?其中效果需要长期的观察。

你不能因为他的投资收益和XXX比低了,就认为他的投资能力不如XXX。

事实上只要坚持了投资策略,实现了投资目标,就非常棒。

这里我绝不是给陈贤德,给中国平安洗地,踩雷这么多还不应该反思么?

但是我认为陈贤德的投资方向是对的,踩雷是因为具体实操能力不行,也可以说运气不好,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长期投资没问题,价值投资没问题,逆周期操作本来就是没有遇到周期拐点,周期继续逆行的风险,集中持股意味着踩雷后损失巨大,偏好高分红、低估值大盘股,一方面市场风格不认同,另一方面很容易买到垃圾股。

如果不买华夏幸福,买的是万科呢?恐怕就不会有今天的麻烦。

说到底陈贤德在具体操作上吃了亏,适合做策略性统帅,不适合做操作性大将,是时候换一批下属了。

第五,我的判断。

中国平安投资华夏幸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陈贤德认为,除了传统型不动产,其保险资金还将投资于新型不动产。他们会探索公租房、工业(产业)园、康养地产、办公综合体、商业、冷链及物流等地产的投资机会。在参与方式上,可以综合利用物权、股权和创新型金融产品等多种方式。

简单说,中国平安在投资的时候除了考虑资金容纳,预期收益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业务协同,这点,华夏幸福可以做到,万科恐怕没那么听话了。

这是中国平安和其他保险公司在投资端的极大不同之处。

作为一家综合金融公司,中国平安试图建立自己的帝国,试图建立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态圈,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基础,当企业有了自由盈余后,公司首先考虑的是投资,把钱投到更多具有较高收益率的项目上,其次是拓宽自己的护城河,最后才是分红。

所以中国平安的分红和回购总是有点扣扣索索。

而中国太保是一家纯粹的保险公司,按照我说的寿险经营模式,投资端实现5%的收益预期就非常好了,多出来的钱,有好项目就投,没好项目就分红,所以这家公司分红一直很慷慨。钱不分掉,也没有更好的投资方向,留在手里,白白降低净资产收益率。

这是两家保险公司在投资端不一样的地方。

其他的保险公司我还看不上眼,也没有点评的必要。

总归来看,中国平安投资端出现这么多问题,有偶然因素,恰好选到了不好的公司,市场环境也对陈贤德投资策略很不友好,有必然因素,每年要处理约5000亿的新增投资资金,侧重高分红和低估值可能在长期看确实是不错的策略,但是这是建立在充分分散的基础上,陈贤德一方面要高分红,低估值,另一方面还集中投资,吃到大雷也是必然。

好在中国平安家大业大,即使这些全部暴雷,也不过区区几百亿,在别的公司可能就一蹶不振,但是在中国平安,有足够的战略挪腾空间,即使一次性全部计提也不影响什么。

路漫漫,多求索,公司投资端,负债端遇到一些问题也正常,决定一家公司是否伟大的核心在于:公司遇到挫折的时候能不能走出来,能不能从挫折中学习,从挫折中强大,还是在挫折中沉沦。中国平安真正的牛逼在于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文化,战略布局,凭着对中国平安基因和行业格局的认识,我选择相信它。

啰里啰嗦写了8500字,基本上把我一直嫌麻烦不愿意讲的保险投资原理和中国平安的投资问题按我的理解讲清楚了,希望大家多多转发,如果能和我的产品分析文章《平安的产品到底贵不贵?深度分析保险公司产品的定价难题》一起看就更好了。

静候王者归来!

我的微信公众号:股海沉思,欢迎关注,一起聊投资。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中国平安    @流水白菜    @东先生   @老柏树也有春天   @潜龙在渊   @草帽路飞   $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太保(SH601601)$    $中国人保(SH601319)$   @一个迷茫的豆  #2021雪球投资炼金季#

精彩讨论

香饵胡同2021-02-03 01:56

“恰巧选了不好的公司。。。没办法。。。要是万科就好了。。。但反正我们有的是钱”。。。这个听着像傻逼小散。。。8500字除了一堆专业概念还能唬人。。。其它的就是为了那个平安当家人找理由。。。哈哈哈哈哈.。。。(我长期做中国平安波段,目前拥有长线底仓。。。非常喜欢中国平安这只股。。。只是单纯的从我的角度评论一下这篇文章的感受。。。很失望)。

我发现一帮打鸡血的,稍微批评几句平安就不行。。。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要客观冷静的正视问题,上来就咬,好像这样就能改变什么。。。殊不知这样死得会很惨。

中国平安的投资受挫,领导者就是有责任,不用废话。。。但平安的投资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因为几项投资(短线看)失败就否认一切。。。这种极端是不对的。。。其实本人长线很看好它对汇丰的投资。。。但华夏幸福真的是昏招儿。。。中国平安的最亮眼的是科技化保险和中国保险文化远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尽管我们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但没有一个与之匹配的优秀保险业。。。这个就造成中国保险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其实网上很多优秀的分析平安基本面的文章很多。。。这次平安破位下跌就是难得的建仓或加仓机会。。。净他妈一帮血口喷人的傻逼小散跟这里发泄自己的情绪。。。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跌了,情绪就崩了,血压也上来了,跟他妈斗鸡一样。。。什么都听不进去了。。。今天,如果不是作者对平安管理层过度的护犊子,我还真懒得发帖。。。但这种鸵鸟的态度真的是要不得。。。总之,平安是一个大金股,本人2019年以来已经做了多次大波段了。。。这只股非常适合留一定的底仓做长线,另一部分做大波段降低成本。。。这个股是相对容易挣钱的,也是我2019/2020年的金股,今年仍然是我的金股。别他妈乱咬了!

胡思量2021-02-03 06:45

平安投资不行就是不行,没什么好解释的!投银行地产不是不行,但为什么投的都是最差的银行地产?银行,大买汇丰银行,地产,大买华夏幸福中国金茂,随便买个招商银行万科地产都行,消费品,买个上海家化,N年不挣钱,稍微股价能涨一点的云南白药,早早就作了减持,确实搞不懂平安的投资逻辑。

峰capital2021-02-03 02:01

一个十几年前刚上市,就迫不及待的计划再融资1000多个亿,然后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夜,白白送给洋大人的败家仔!这种随时有可能败光家底的货色,现在市值1万多个亿,有什么投资价值?

当然最紧要开心2021-02-02 23:46

信你所信,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楼主写的真棒

XQ大白2021-02-03 07:53

别再说什么财险,寿险久期匹配这些老调了。社保比平安要求更稳健,但社保投股票部分也比平安强太多了。平安做债是很强,股票配置本来就不多,还要以做债券的思维去做,那干嘛不都买债算了。这几年这么多大雷,汇丰明显在下坡路,还重注,地产政策打压那么重,全市场都不看好,也重注。平安不是自夸业内科技领先的吗,自营部分也确实是,但投资部分实在拉垮,以平安的实力,地位,这几年一级市场那么多机会,哪有平安的影子,看看隔壁腾讯,看看高领

全部讨论

“恰巧选了不好的公司。。。没办法。。。要是万科就好了。。。但反正我们有的是钱”。。。这个听着像傻逼小散。。。8500字除了一堆专业概念还能唬人。。。其它的就是为了那个平安当家人找理由。。。哈哈哈哈哈.。。。(我长期做中国平安波段,目前拥有长线底仓。。。非常喜欢中国平安这只股。。。只是单纯的从我的角度评论一下这篇文章的感受。。。很失望)。

我发现一帮打鸡血的,稍微批评几句平安就不行。。。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要客观冷静的正视问题,上来就咬,好像这样就能改变什么。。。殊不知这样死得会很惨。

中国平安的投资受挫,领导者就是有责任,不用废话。。。但平安的投资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因为几项投资(短线看)失败就否认一切。。。这种极端是不对的。。。其实本人长线很看好它对汇丰的投资。。。但华夏幸福真的是昏招儿。。。中国平安的最亮眼的是科技化保险和中国保险文化远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尽管我们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但没有一个与之匹配的优秀保险业。。。这个就造成中国保险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其实网上很多优秀的分析平安基本面的文章很多。。。这次平安破位下跌就是难得的建仓或加仓机会。。。净他妈一帮血口喷人的傻逼小散跟这里发泄自己的情绪。。。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跌了,情绪就崩了,血压也上来了,跟他妈斗鸡一样。。。什么都听不进去了。。。今天,如果不是作者对平安管理层过度的护犊子,我还真懒得发帖。。。但这种鸵鸟的态度真的是要不得。。。总之,平安是一个大金股,本人2019年以来已经做了多次大波段了。。。这只股非常适合留一定的底仓做长线,另一部分做大波段降低成本。。。这个股是相对容易挣钱的,也是我2019/2020年的金股,今年仍然是我的金股。别他妈乱咬了!

2021-02-03 06:45

平安投资不行就是不行,没什么好解释的!投银行地产不是不行,但为什么投的都是最差的银行地产?银行,大买汇丰银行,地产,大买华夏幸福中国金茂,随便买个招商银行万科地产都行,消费品,买个上海家化,N年不挣钱,稍微股价能涨一点的云南白药,早早就作了减持,确实搞不懂平安的投资逻辑。

2021-02-03 02:01

一个十几年前刚上市,就迫不及待的计划再融资1000多个亿,然后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夜,白白送给洋大人的败家仔!这种随时有可能败光家底的货色,现在市值1万多个亿,有什么投资价值?

2021-02-02 23:46

信你所信,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楼主写的真棒

2021-02-03 07:53

别再说什么财险,寿险久期匹配这些老调了。社保比平安要求更稳健,但社保投股票部分也比平安强太多了。平安做债是很强,股票配置本来就不多,还要以做债券的思维去做,那干嘛不都买债算了。这几年这么多大雷,汇丰明显在下坡路,还重注,地产政策打压那么重,全市场都不看好,也重注。平安不是自夸业内科技领先的吗,自营部分也确实是,但投资部分实在拉垮,以平安的实力,地位,这几年一级市场那么多机会,哪有平安的影子,看看隔壁腾讯,看看高领

2021-02-03 02:50

投资水平差就是差,东扯西扯好多。

2021-02-02 23:43

看美国的保险公司就知道了 市值有做大的吗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 很多明星保险公司都难以为继 所谓上千亿盈利看看就好 国内交的保金一半都返佣了 最终要么投保人付出和收益远比不上国外 要么保险公司倒闭

2021-02-03 06:41

灾难的种子在几年前埋下了。都是平安和幸福超常规对赌协议惹得祸,平安狼性的企业文化逼的老王蒙眼狂奔,但是话说回来,老王要是当初能应付下去的话,也不会拿平安平安。两家都需要反思,尤其平安,理念和实操背道而驰,有很多赌的成份,不是真正的价投。

2021-02-03 10:24

平安把所有头部基金经理叫去把股价干到100以上,保证屁事没有,一片歌功颂德的。

2021-02-03 01:24

重仓平安,平安不投万科,不投招商,这个有点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