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深深房重组”与“三条红线”】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31回复:545喜欢:129

最近很少发言,以后应该也不会太多。发言就不可避免地有对有错,错了就会误导别人。与人争执,辩个谁输谁赢,揪住别人的错,强调自己的对,有何意义?投资这行,谁能全对?不如把时间画花在学习研究、锻炼身体、照顾家人、帮助朋友上。我不怕三年不赚钱。锻炼好身体,多活三年就是了。疫情以来,身体脂肪降了5公斤多,骨骼肌含量保持标准水平,体重降回十几年前了,走起路来轻快不少。

言归正传。恒大的事,沸沸扬扬,发酵了几天。开始我也看不清,想不明,就没急于发言,以免影响别人的决策。现在,仿佛想明白些,就分享一下,仅供参考。

恒大一直是高负债。借了很多钱,投入到几百个特大型文旅、健康、汽车、足球、扶贫项目中,努力为中国经济内循环做着自己的贡献。

所谓8300亿有息负债,不是9月的新鲜事,8月31日的中报就披露了,过去快一个月了。比2019年底的8000亿,又增加了300亿。管理层解释,一季度,为了防范疫情可能引发的不可控风险,恒大趁着信贷放松窗口多借了一大笔债用于储备(根据中报披露数据推算,3月底有息负债一度高至8900亿)。四月疫情可控、销售回暖后,集中拿了一批地,并开始逐月降低有息负债。

根据恒大全年的预算,拿地的高峰在上半年(上半年拿的地下半年能开盘),回款的大头在下半年。正常情况下,今年降负债的大头在下半年。当然,这取决于后四个月的销售回款。

恒大已制定2020至2022年的三年减债计划。正常情况下推断,应该是一年比一年减得多。这很好理解,你等额本息还房贷,前面几年利息还得多,到后来才是本金还得多。今年,有息负债比去年底能降个几百亿就可以,但要加油。

上面说的,都不是新鲜事。新鲜事,是“三条红线”和这几天的“深深房重组风波”。

深深房重组”是老大难问题,居然已经拖了四年了。明年1月底,与战投协议到期,真该有个明确说法了,无论批与不批。

网传文件,不用争论真假,这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如果深深房重组终止,恒大就真会现金流断裂并引发金融危机么?

我觉得:如果国内疫情二次爆发、或者发生局部战争,或者出现其他不可抗力,房子卖不出去了,恒大的现金流真会有危险,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真出现这种情况,资金面其实也大概率会放松)。但正常情况下,1300亿的战投,不至于逼死恒大。

首先,这1300亿战投,不一定全额赎回,谁急用钱让谁赎回好了,就当降有息负债的额度变成还战投了,其余的,继续延期收息,那些国企战投,起码不差钱。其次,对比年初资金预算,恒大物业恒大汽车的股权融资,是计划外的几百亿,这些可是实实在在的股权,不用还本付息的。后面几个月,恒大还会继续物业和汽车的融资。

真正的新问题,是“三条红线”!恒大是同时踩了三条红线的,按监管部门的计划,踩三条红线的房企,有息负债总额按年是不能增加的。如果严格执行,这会严重影响恒大的再融资!

如果把深深房重组批了,一切都好办。不出不可抗风险,恒大一定能按照监管要求,逐年降低有息负债总额。但如果深深房重组终止,1300亿股转债,要归还部分本金,还不让恒大短期内增加有息负债,那真会逼死恒大。

于是,这几天,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又集体高潮了,歪歪着各种“肢解恒大、收归国有……”的计划。

我觉得,吃瓜群众想多了。在一块鸟不拉屎的地方建一座海花岛,是一般企业敢想、能做到的吗?在全国建几十个童世界、水世界、养生谷,布局多个汽车城……是其他企业能够接手并盘活的吗?有谁敢接吗?孙宏斌也不敢呀,他也三条红线。这么多特大民生、内循环项目烂尾,政绩变污点,各地方政府愿意吗?这不是谁绑架谁,这些本都是双方情投意合的事。

插句话,别看恒大做了那么多社会公益、民生贡献,但还是那么招人恨,这真值得许老板、夏博士和恒大品牌部深刻反思!人家华为遇到的困难不比恒大小,但社会舆论是以同情为主的。我写的关于恒大的书,其实是有助于社会各界认识恒大、理解恒大、消除误解的,可惜,三月业绩爆雷以来,已经滞销了。

另外,民营企业家,真心不容易。我没有勇气创业,但是对于所有创业者,由衷敬意。无论你们最终成败,绝不冷嘲热讽,落井下石。

回到监管部门出台“三条红线”政策的本意,是为了敦促房企降负债,确保不出现金融风险。这一政策导向,全社会都是赞成的,包括恒大自己,包括地产股投资者。因此,理性推演,监管部门又怎会“逼死”恒大,主动触发金融危机、破坏内循环大计呢?请问,谁负得起这个责?

恒大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也不能再拖。这就是:“深深房重组”与“三条红线中短期降负债目标”不可兼得。前面说过,深深房重组即便终止,只要能够多渠道融资,恒大现金流问题并不大。但诸如“净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这些账面指标,势必一下子难看很多。

监管层宜权衡利弊,做出取舍,关上一道门,打开一扇窗。要么批准深深房重组,要么短期放松恒大的融资渠道。二者都可以,不存在“逼宫”、必须怎样的说法。

我内心是一直相信决策者的智慧的。咱们不是特朗普,不会做“外敌当前,自乱阵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本届政府,在处理很多棘手问题时,都已表现出足够的智慧与定力。

我听说,最近恒大内部一直在搞“降本增效”运动,国庆8天已经通知管理层开八天会理顺管理。这说明,许老板、夏博士都已经意识到“节流”的重要性并开始行动。在毛利率下降的情况下,降费用太重要了,毕竟降的费用就是经营现金流,就可以直接用于减债。

关于降本增效,我的建议,就是许老板亲自带头,改变“大手大脚”的花钱作风。严格区分必要开支和非必要开支。必要的钱,还是要花,比如基层员工的薪酬,不要为了省这些钱影响士气,影响“开源”工作。而那些面子工程、没必要的烧钱、可以推迟的工程,能砍就砍了吧。1亿广告费能搞定的事,为什么要花4亿?车还没出来,同时启动那么多营销中心建设有必要吗?我不希望这次降本增效只是一阵风,这本是任何一家企业都应该长期坚持做的。

祝福恒大顺利渡劫,活下去,再创辉煌!

最后,回到对恒大股票的投资。自今年三月起,我就不再推荐恒大股票了,因为波动太大,很多人都不适合。而且由于贸易战、疫情导致的基本面不确定,恒大也不适合太重的仓位持有。与此同时,我也不推荐其他任何股票了。因为我没能力预见类似贸易战、疫情这种宏观风险,这些风险,会导致诸如中国平安格力电器这类大蓝筹都利润腰斩。

恒大仍然是我的第一重仓股,估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是,但仓位确实不像以前那么重了。现有的仓位,对我来说,承受地起股价大幅波动。

必须强调的是,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不要以我或者其他人的仓位来做出你自己的买卖决策,你需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决策,确保极端情况下“输得起”。适度集中(分散)、保留现金,才是专业投资者仓位配置的常态。

重复一遍:我不怕三年不赚钱,锻炼好身体,多活三年就是了!大灾之年,所有人保重,共克时艰!

$中国恒大(03333)$ $恒大汽车(00708)$

精彩讨论

梁宏2020-09-27 11:32

你的反思和忏悔贴不远了

洛水秋风2020-09-27 10:46

我来支持一下军长。雪球是个大杂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你不喜欢某股,不买就是了;你不喜欢某人,取关就是了。我最看重的是大家畅所欲言,勇于分享的气氛,不喜欢为了某些事情尖锐对立甚至发展到人身攻击。说白了,如果高水平的研究者都不发言了,那我们这些学习者、抄作业的,就得不到提高的机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美好的时代!

不会炒股De老韭菜2020-09-27 11:52

大湿,你乐视忏悔了吗?????????

主体之光2020-09-27 11:32

“在处理很多棘手问题时,都已表现出足够的智慧与定力”…
没有人比军长更懂恒大!
没有人比立春更懂乐视!
没有人比释老毛更懂电广传媒!
没有人比无蒙更懂银行!

解放全人类8882020-09-27 11:38

有了当初乐视的味道,区别是当初传出乐视资金链有问题,大师第一个跑了;这次传出恒大资金链问题,军长还是选择了相信恒大死拿不放。

全部讨论

@正合奇胜天舒 好像当时战投是按照4000亿估值入股的?当时恒大风生水起大家以为重组后该有得冲。但是现在如果重组成功,恒大地产估值最多也就是3000亿了吧?参考万科估值天花板。那么意味着战投的资金转成恒大地产股票后要铁亏25%。这是个问题吧?没有一个战投会期待,愿望,推动重组成功,相反会成为重组的阻力。请问这怎么看?

2020-09-27 16:26

楼主虽然分析的很深刻,但显然没有好好看之前的公告。我投恒大美元债之前做过功课,那1300亿战投可以赎回吗,当然是不可以的,协议早禁止了,你去看17年6月28日恒大的公告,免除了中国恒大回购那1300亿的义务,所以说撤资是不可能的,资金链更不会因为这个断裂。战投有什么权利呢,一是找许家印个人要钱,让许家印个人出钱回购,许家印不出钱怎么办,那就打官司,大不了许老板当老赖,但这是股东层面的事情,不会让上市公司资金链断裂。战投还有第二个选择,可以债转股,多要目前持有恒大地产股份额外50%的股份补偿,这样对恒大地产没什么影响。但对许老板和中国恒大影响有点大,拿到补偿后,战投在恒大地产的持股比例从36%上升到54%,成大股东了,中国恒大在恒大地产的持股比例从64%下降到46%,成小股东了,虽然战投里有许老板的内应,不至于全部要股份补偿,不至于失去控股权和不能并表。(要是一个战投都没搞定,按许老板相当于给别人做了嫁衣,成小股东了),补偿战投650亿之后,许老板的身价差不多要打个7折,中国恒大的股票至少也要打个7折吧。所以我真怀疑这事情是恒大自己搞出来的,就是恐吓战投,不要拿股份补偿(这个选择权在战投,不在恒大),按照协议,到期提前60天,也就是12月1日,战投就可以跟中国恒大要求股份补偿了,恒大就要公告,这个事情瞒不住,拭目以待了

2020-09-27 10:42

放风了 2023年达标就可以 加油 于恒大 共渡难关

2021-09-19 13:09

一个时代的疯狂,一个时代的悲剧,军长的弘文巨制,很快成为笑谈,幸亏出的书用的是笔名,高招呀。。结论:连续赌对10次都是有可能的,不该以出书的形式把自己定在历史的耻辱架上。

2020-09-28 12:12

“恒大仍然是我的第一重仓股”是全文关键,触动利益永远比灵魂更难,当你重仓一只股的时候,你就会不自觉偏私不客观了

2020-09-27 20:01

三年后本金全无也就舒服了,桃花岛?你看看贵州多少个项目不比他大,安顺的王伟等等一系列。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祝好吧,建议各位散户,非要买恒大的话买恒大的股票不如买恒大的债,现在这个价位收益很高了。出问题了债权高于股权。

2020-09-27 13:01

不是民众对恒大有如何如何的恨意,而是地产这个行业本身这些年刮了多少民脂民膏!早几年买房现在捞着实惠的也好,拆迁成为财务自由的也罢,一家三代凑钱包供房的部分家庭,那个心里都有明账!房住不炒,虽说国策,积重难返!恒大,此时此刻,不骂他骂谁?

2020-09-27 22:51

翻译一下:我已减仓

2020-09-27 11:59

一份所谓的报告,让本来就是公开的恒大经营数据一夜“洛阳纸贵”,各种媒体(包括很多专业媒体),吃瓜群众如似获宝,做各种添油加醋的解读和嘲讽;做企业难,做中国的民营企业就更难,你不仅要关心产品和预判市场风向,你还得关注多变的政策面影响,有些影响可能不是来自官方文件本身,而是来自对官方文件的层层加码解读后的一刀切执行,一刀切后的结果,不用多讲,做企业的老板应该都还记忆尤新!话说回来,那份报告即使真的是恒大向政府提交的,就能说是恒大绑架和威胁ZF了吗?除了唱赞歌,难道民企们就不能反映点真实问题?
恒大的高杠杆是到了下决心降下来的时候了,保持正常的经营,2023年恒大达到三条红线的要求是没问题的,但前提是要考虑历史余留问题,给人家一个合理的说法和过渡方案;其次正如军长所言,恒大也要坚决执行过紧日子的内控政策,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包括各种捐赠,恒大这方面已作的够多了,剩下的时间就是考虑让自己如何度过难关,活下去的问题。

国庆还来开8天会,这企业文化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