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中国地理 读后笔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阅读时随手的记录,用于自己回顾,灌水内容。$贵州茅台(SH600519)$ $五粮液(SZ000858)$ $洋河股份(SZ002304)$

酒的发展受益于经济发展

汾酒曾经在中国白酒界长期占据第一的品牌地位,主要是因为晋商的发达,晋商对于推广汾酒起了很大的作用。白酒的兴盛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因为酒本身就是一种商场的社交工具。所以我们看到了最近一些年因为江苏和安徽经济快速发展而崛起的徽酒与苏酒。徽酒的代表如古井贡酒,苏酒的代表如今世缘,以及十几年前的洋河。而西凤酒从第一届四大名酒(茅台,汾酒,泸州老窖,西凤酒,五粮液第一届没当选)逐步没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受制于陕西的经济发展(当然还有公司自身的原因)。

周总理对茅台的推荐,给白酒营销提供了政界KOL推广白酒品牌的鲜活例子

周总理就是茅台最大的政界KOL,茅台的地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地位不断上升,与周总理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白酒推广的时候,如果能够借助政界,商界的KOL,这些KOL能够极大的影响周围的人群,那么获取成功的概率就要大,这也为白酒营销提供了一些思路。据说曾经国窖1573在江浙也是通过政界KOL的推广获得了成功。

名酒为什么都在偏远的地方

茅台五粮液,汾酒,洋河泸州老窖,郎酒,这些知名酒企业都在经济不那么发的地区。实际上这些地区曾经在历史上是发的地方,盐商主要落脚的地方,今天的酒厂之所以会出现在偏僻的小镇上,实际上是经济洪流改道后留下的痕迹,今日看来荒凉偏僻之地曾经却是繁华之地。

古代酒坊选址并不是选择荒凉的地方,或者环境好的地方,而是选择人烟稠密、商旅云集、八方辐辏之地,只是后来经济主流发生变化,当地繁荣不再,但是酿酒的手艺和老窖池等遗产,使当地的酿酒业在工业时代顽强地保存下来,构成了当下中国白酒分布的底图。

酒的需求

马云说过人45岁之后才懂酒,因为经历了很多生死苦难,才会懂酒。

人是社交动物,只要有社交的需求就有酒的需求,因为酒会一下子就把话匣子打开。

我曾看好几个公司董事长采访的时候(例如富途的创始人,四会富仕的创始人),怎么与员工交流,他们提到的是和员工喝酒,因为喝酒之后大家就敞开心扉,把平时不愿意说的都说出来。日本经营教父稻盛和夫提到与员工交流,就是多去参加年轻人的酒局,那样拉进大家的距离,能够进行深入的交流。

所以说只要人的社交本质没有改变,需求就一直存在,毕竟酒诞生了上千年,也只有在资本市场酒企股价大跌的时候,大家才会怀疑酒的需求。

当然白酒整体的销量在下滑,结构在升级。我大胆猜测一下,如果以酒精摄入量来讲,应该是没有下滑的,只不过白酒的份额被洋酒占据了一些。现在的年轻人去酒吧,基本都不是白酒,洋酒,调制酒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