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的老干部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1喜欢:0
舟总,请教个问题,在20-21年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知名中概都回港二次上市了,为什么拼多多没这样做?无论他们选择回港是主动还是被动,但终归多多没有回港这是最终的一个结果。一直想不通这个原因。

热门回复

我再说点题外话,要不是黄峥认为要早点进行,规范治理,尽早受到社会、股东等监督这个诉求,拼多多大概率不会过早上市的,这里我们要感谢黄峥,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赚大钱的机会,因为2018年拼多多还在非常非常早期,这几年从上市时候20-30块,这么差的市场环境,还翻了3-5倍,不是要偷着乐嘛。如果,环顾四周,无论是2014年上市的阿里、京东,还是现在没上市的抖音、Shein、小红书都是规模巨大,且还在私募阶段,对普通投资来说遥不可及,想想2018年的拼多多是多么的年轻,有潜力,不应该感谢黄峥嘛。$$拼多多(PDD)$

我说点自己的看法:我了解的也没那么清晰,但大方向大概率不会说错。1.在香港上市和香港挂牌是两个概念,就是把香港作为主要上市地,在也美也是主要上市地(典型的如理想);还有一种是在美是主要上市地,在港是二次挂牌(典型的如阿里)。尽管看上去,都可以在港交所有个港股价格显示,但实际从监管角度上看两者是不同的,体现在如果在美摘牌,前者是不需要在港摘牌,但后者如果在美摘牌后,在港上市也是需要摘牌的。2.在港二次挂牌(非重新提交二次上市申请)是简单的,流程相对没那么复杂,时间也快的多,这种在港股挂牌,其实相对来说意义似乎并不大(这也是2018年以前上市公司选择,相对容易)。而重新在港二次上市,是相对复杂的(这或许就是阿里、拼多多等公司没走这条路的原因,除非明确退市了,再走重新在港上市这条路)。举个例子:如果美国要求全部中概退市,美股投资者可以转成港交所的理想股票,如果愿意的话;而阿里就不行,只能退市,转不成港股的股票,和拼多多一样,都要重新退市,再在港上市。总结,明白了嘛,看上去就是你说的“知名”中概公司都在港二次上市,其实是不准确的。$拼多多(PDD)$ $阿里巴巴(BABA)$ $理想汽车(LI)$

如果,你懂了我表述的,就能明白,实际上挂牌只是增加了些流动性,其实并不改变实际监管,监管还是美国SEC。具体,拼多多管理层如何想的,我就不知道了。但,如果真到哪一天,中概全部确认在美退市了,我相信拼多多再去港股重新上市也来得及,总是有个时间差吧,或许到时候上面也会特事特办,比如回国内上市,之前传的国际板等等。与此同时,拼多多当时上市黄峥讲的很清晰,就是为了更加对公司规范治理、受到股东们的监督等,我相信目前在美上市已经能达到黄峥的目的了。$拼多多(PDD)$

谢谢,明白了。所以我之前的理解是错的,其实是这些公司只是在港交所挂牌,并非在港上市。既然如此,那么多公司都在港交所挂牌了(这个挂牌流程也比较容易),比如阿里、网易。那么,多多为什么不这样去做呢?他们管理层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感谢解惑

也感谢你自己认识到了这个机会,并且抓住了这个机会。somehow,it's on your own.

确实感谢黄老板给了这么个机会

阿里现在也可以转啊,1:8的比例。

如果认为中国长期通缩,经济不行,何必买中概股(包括拼多多)。如果不认为这样子,按你的逻辑, 是不是阿里又香了

中通已经完成第二上市转双重上市,进港股通了。

不会现在宣布明天就退市吧? 有这个担心现在随时都可以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