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短视频,头条、快手、B站、视频的竞争格局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48回复:191喜欢:300

  $快手-W(01024)$     $哔哩哔哩(BILI)$  

本人产业出身,做过MCN,所以对这问题还算有一点点发言权,只谈基本面,市场怎么看是另一回事儿。

先说在雪球上算是比较小众的结论: 

1、抖音/TIKTOK跟其他产品不在同一个档次,其他产品各自有各自的用户。

2、快手最终会比B站大(B吹们对不起了)


首先,短视频是流媒体最好的生意,没有之一,在整个互联网的生意里也应该排TOP4,也就是社交、电商、短视频/游戏

Netflix的模式吃的只是美国人电视费用太贵的红利,有几个系统问题无法解决,1是创作内容的成本是无法下降的,只要拍就要给钱。2是收入模式非常低效,无法进行价格歧视。游戏、直播、精准广告都可以通过技术方式让付费能力更强的人付更多的钱,而订阅模式富豪多付钱得到的太少,很低效。3、 在差距没到天上那么大的情况下并没有护城河,用户是看的好的内容不在乎在哪看,国内无需多言,国外也有Disney+

而短视频,1、 创作者只分钱不需要投钱。 2、 变现模式非常多样和高效 3、创作者和观看者双边促进,一旦形成生态护城河极深。

短视频的竞争格局

哪个产品厉害其实非常简单,DAU*平均使用时长,也就是用户总共看这东西看了多久。

投过1级市场互联网 或者做过互联网创业的都知道,你想要抢别人的用户,比别人的产品好10%是没用的,得好50%~100%,才能从别人那把人抢过来。

抖音6亿,快手接近3亿,视频号2亿+,B站5000万,基本已经把互联网用户瓜分的差不多了,还没算DAU不小的西瓜、百度信息流。

而且到现在还没开始用短视频的人,大概率是视频号的用户,其他几家比较难抢到。

各自的基本盘其实非常的稳:

抖音:为什么说抖音跟其他产品不在一个档次上?

1、算法跟其他产品不在一个档次上。不管你怎么看张一鸣这个人,他创造了独步全球的“硬科技”,除了华为之外的国货之光。随便举个几个例子,张小龙自己都说算法推荐的视频号根本起不来,改社交推荐了才起的量。FB再怎么抄,都完全干不过。很多人会问,FB和腾讯的工程师真搞不出来?搞得出来,但是搞不过。推荐算法也是个双向促进的系统,你有了足够多的用户和优秀的内容,才能有训练算法的环境,而你体验优秀,会得到更多的用户反馈(体验不好用户就不用了),会让你做的更好。

不信邪的可以去试试视频号的推荐,本人的经验是抖音推给我的都是品质非常好的,但是内容品类很宽泛且不在我兴趣范围之外,而我在视频号因为多看了几个交通类的视频,视频号就不停的给我推类似的,不管内容好不好,非常刻板,没办法理解人兴趣的丰富性。

 在国外市场,没有产品优势的产品没法国际化。想在美国文化主导的全球化下实现海外扩张,在Youtube、FB、Netflix的夹击下胜出,必须是“硬科技”而不是“软实力”,其他几个产品都做不到。likee可以靠Bigo的本地运营团队做到,B站快手没有在任何一个市场创造出像样的响动。

2、创作鼓励和创作工具远远领先其他几家。这里指的是广义的创作工具,包括剪映、滤镜、拍同款抖音在2018年开始起量的时候,很多内容用的是类似“小咖秀”的逻辑,小咖秀早于抖音1年多开发出了让大家都愿意尝试的创作工具(对口型)但是由于团队的实力,轻松被抖音击败了。到现在为止,抖音在“鼓励用户创作”这件事儿上,远远领先其他竞争对手。比如邓紫棋,就非常擅长使用抖音的各种滤镜、工具、模式来做创作,邓紫棋去了其他任何一个平台都做不到,这种例子有心留意随时刷抖音都可以看到

有以上两点,抖音在内容产出和推荐效率上领先其他对手一个身位。

为什么快手B站在同一个档次,但是B站会比快手小?

B站快手的发展路径其实很像,基本盘来自于“文化”而不来自于“科技”,都在很早期有了一批核心用户。快手是通过满足半内容半社交的属性+老铁文化组织起来的,B站是由共同的文化认同。发展到一定程度过后,都开始“破圈”。一个是从东北老铁到春晚,一个是从宅男宅女到大众。过程不同,结果说明一切,接近3亿的DAU vs 不到1亿的DAU, 至于MAU么和火遍全网的作品,那就是美丽的烟火,成龙出了个duang,B站赚了很多DAU么?

扩圈一旦进入了别人的已有用户的范围,就必须提供别人没有的内容才能吸引用户,而各自的基本盘,恰恰是对方平台用户不敏感的内容。 比如快手的低俗段子,抖音的慢动作颜值哥哥姐姐,B站的动漫和鬼畜,受众分野很明显。而通用的内容,其实每个平台都有,我为什么要切换呢。我在B站看Tech评测就会比抖音看更舒服么?弹幕可不是人人都喜欢的。

再补充一个可观测到的例子就是,鄙视链顶端的产品,用户量小,越小众的平台,用户的喜爱度越高,“我爱小破站”就说明了小破站真的小。大众的产品,从来都是毁誉参半的,比如王者农药的TAPTAP评分才5分,郭敬明的电影豆瓣也就5分不到把?打Dota和WOW的人,无比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赚钱最多的同类游戏,分别是小学生的王者农药和土大叔的传奇系。这个是目前中国的城乡结构决定的,不是人的努力可以改变的。

变现潜力?

公式很简单,DAU*单个DAU的贡献。

个人认为单DAU的贡献取决于用户收入水平, 短期 抖音>快手>B站,长期B站有可能能追上来。精准定位广告、直播打赏、游戏联运、电商带货都是效率很高的变现模式,但是各平台彼此之间的差距不会特别大,最终决定变现的还是用户平均收入,当然平均单个视频时长短的会有更多的插入机会,略有优势。

所以变现其实比的是谁的DAU更稳,变现方法是可以抄的。

视频号会怎么改变竞争格局?

腾讯其实并没有在任意一个供给和双边驱动的产品上大胜过,比如电商、微博。利用自家无限的资源,腾讯视频也仅仅跟爱奇艺打了个平手。在内容和触达两个要素中,视频号的优势是触达。

视频号的私人地盘属性太强,并不利于变现。当然腾讯也不图这个变现。但是会导致创作者激励的问题。内容侧的格局,估计会是在其他平台收益不高或者没有收益模式的创作者,会同步更新视频号。之前公众号的作者,也会尝试视频号,但是他们擅长的“长图文”在视频号里只是一个细分不是主体。 视频号对那些在其他平台有深厚盈利模式的创作者缺乏吸引力。

在有了一定的内容供给后,会近水楼台先得月,侵占一些其他平台的流量,但是远不会像腾讯系电商小弟对阿里的冲击那么大。毕竟好的消费品是哪买都一样的,优秀的内容只有独一家。

快手B站抖音核心盘稳健,但是轻度用户会不会被这个方便吸走,很难说。这个不确定性也是快手目前上市最大的危机。

如果视频号开发出了一种让视频作者可以管理私域流量并且变现的体系,可能会是game changer。

拍脑袋环节

当然从炒股的角度B站的优势还是很明显,基数最低,增长最容易,快速增长期给的估值高,但是B站拿MAU来做市场催化剂,还是让人觉得有炒高股价增发屯粮再想办法的嫌疑。腾讯的股价也明显受到了视频号的提振。快手上市会改变B站“中国短视频第一股”的地位,看看会不会有什么其妙的变化。

虽然很容易被打脸,但是我还是要预测一下,快手的市值,应该是B站的2倍~2.5倍以上。

本人持有腾讯,不持有B站,会全力打快手。当然最可惜的还是,没渠道买字节跳动的份额啊,1800亿的估值跟送钱没啥区别。

以上纯粹整理自己的思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码字不易,欢迎讨论。 @仓又加错-Leo    @梁剑    @老鬼的逻辑   @Takun  

全部讨论

2021-01-22 03:25

喜欢快手的大批量用户不上雪球,发不了声

netflix的模式并不是吃电视费用太贵的红利,而是世界上最海量的原创剧集推荐,这个剧集数量可以随时间一直滚雪球到别人无法追上,包括迪士尼。收入模式并不低效,反而避免互联网目前变现的许多弱点,广告为主破坏体验,永远摆脱不了的隐私问题,ugc模式如同双刃剑,顺风时一切都好,但是当用户离开平台一切都会马上崩溃,订阅付费模式虽然慢但是却最稳。当netflix实现营收平衡时就是释放价值的开始。最后国内的审察制度和市场的单一,无任何可以对标的公司。

2021-01-22 11:57

1,上雪球关注港美股的用户几乎没人用快手,但用过B站都说好,且很容易变成深度用户和B吹,且鄙视快手(本人就是)。
2,B站的DAU峰值应该在1亿左右,破圈是把双刃剑,B站今年的跨年晚会就是噩梦。
3,B站未来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版youtube,B站只是B站自己,youtube如果只限于欧美市场,也没有现在的体量,是Google把它带向全球+推荐算法才有了足够大的长尾,但B站的文化模式,破圈和出海难度都极大,没有足够大的长尾积累,推荐算法如同鸡肋,ARPU也不可能有大的增长。
4,陈睿不是一个开创者,只是一个跟随者,不看好B站会有第二曲线(除非换更NB的人)
5,综上B站的故事应该快到头了,500亿就是故事的终点了(除非换更NB的人再讲新故事)

不是非要杠,B站的核心是来自于热爱,抖音快手是带你认识别人的世界而不是自己的,B站则不一样。。。

2021-01-22 05:56

B站其内容视频化的深度是短视频不能比拟的,在产品上其实和短视频是错位竞争,就像youtube虽然会受tiktok影响,但tiktok不能代替youtube

2021-01-22 09:49

理解很深刻呀。 有调性其实意味着小众,如何保持调性,又能够破圈,这是B站的难点。 调性和圈层,讲的都是语言,文字或者符号认同。 我跟你不一样,我玩的东西你不懂,这是很有调性的事情。如果每个人都知道的梗,都知道的符号其实就不再有调性。
短视频相对于中视频或者长视频来说,还有个很大的优势,是特别适合ai推荐广告。因为你看的素材足够多,有很多相关性,标签可以提炼。我从抖音获得的推荐真的跟我的兴趣密切相关,买了不少东西。这可能是我唯一看广告买东西的平台。别的平台广告我根本不会点开。ai真的是太准了,看得多了,有时候推荐会吓你一跳。 而看一个长视频,尤其是剧集,必须从外部找你的用户特征,比如你的网站浏览历史,你的购物搜索历史,你的其他app行为来推测你的兴趣。这个效率要低很多很多。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6,也推荐给你。

2021-01-22 08:35

楼主只考虑了视频这个角度,但没看到文化这这层角度。目前视频变现不外乎于广告,会员,打赏这些方式。但文化层面的变现空间就不一样了,像迪士尼的主题乐园,日本动漫的会展和演唱会,还有各种延伸的产品(游戏,手办)之类的,这才是未来收益来源的核心。从文化角度出发的话,B站是最有潜力发展成中国最大的文化输出公司和IP制造公司的。以上仅个人观点

2021-01-22 08:24

看了评论,b站股东确实有素质,和而不同,换别家股票早就喷上天了,不过我觉得你分析抖音、快手、视频号就好了,真没必要带上b站,真不是一个类型的产品。

2021-01-22 07:40

很多人都低估了剪映等创作工具的价值。这类产品的终局有可能演化成全新的创作者平台,价值比现在能看到的工具属性大100倍

2021-01-22 09:33

订阅模式约等于时间收费,是一种很低效的变现方式。早些时候,游戏是时间收费的,在变为免费游戏的过程中,很多人担心盈利会下降,但其实恰恰相反,免费的更贵。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时间的定价完全不同,对荣誉成就的定价也完全不同。免费以后反而是各取所需,没钱的花点时间,凑个热闹,当个绿叶;有钱的花点钱,买来成就和荣誉。 免费以后的平均用户价值直接提升了3倍。 多数游戏都是靠1%的大R撑起了整个价值,大家能免费玩到如此多的优秀游戏,要感谢史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