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10回复:54喜欢:1
中庚基金的两位基金经理似乎都被我低估了。首先是丘栋荣,我是在2021年的2月底写的他,当时的观点是认为他管理的中庚小盘价值的业绩不会好过跟踪中证1000的指数增强基金,结果这个产品用去年60%+以及今年的正收益给我狠狠一击,我错的离谱。这还没完,今年7月中旬我又写了一篇关于中庚陈涛的文章,结论是认为他不靠谱,因为他的行业集中,整体估值也不便宜,跟他说的低估值成长投资不符,结果在我发完那篇文章后,他的业绩就开启了开挂之旅,中庚价值先锋因为重仓了信创板块,其年初至今业绩由我写文章时的-24%变成今天的-3%,几乎回正。

后面的事情不好说,至少目前来看,我的观点错得挺离谱的,而且都是在基金经理业绩黎明之前写了“不看好”的文章。为啥会是这样子?

最后附上自己当时写的两篇文章: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精彩讨论

PaulWu2022-11-22 11:46

重仓信创板块获得的业绩,更应该感到害怕,不用检讨得太快。

茶杯白水2022-11-22 12:36

陈涛这个案例,我认为,对估值的分析可能出问题了,产品投向涉及细分行业的估值,用pe衡量或有不妥。另外,那个行业比例过高,我不觉得会有什么大问题。总体上,可能要提高自己对行业的分析能力了。或者,放弃这块,不评价,不做主观判断。

我观察陈涛也有2-3个季度了,清楚的记得5-6月份,要不要买一点陈涛,但最后和同类对比,还是放弃了,直观上,波动要比其他大。

最后,我对公开的宣传材料,多一分质疑去审视它,不可全信。

海上大鸥2022-11-22 14:18

比较认同丘,季报里逻辑写的很清楚,不像有些基金经理寥寥写几句套话,什么坚持自下而上寻找优质企业

16666AA2022-11-22 13:50

中庚,策略就是走自己的路,攒自己该攒的钱。不随大流。

全部讨论

2022-11-22 11:46

重仓信创板块获得的业绩,更应该感到害怕,不用检讨得太快。

2022-11-22 12:36

陈涛这个案例,我认为,对估值的分析可能出问题了,产品投向涉及细分行业的估值,用pe衡量或有不妥。另外,那个行业比例过高,我不觉得会有什么大问题。总体上,可能要提高自己对行业的分析能力了。或者,放弃这块,不评价,不做主观判断。

我观察陈涛也有2-3个季度了,清楚的记得5-6月份,要不要买一点陈涛,但最后和同类对比,还是放弃了,直观上,波动要比其他大。

最后,我对公开的宣传材料,多一分质疑去审视它,不可全信。

2022-11-22 14:18

比较认同丘,季报里逻辑写的很清楚,不像有些基金经理寥寥写几句套话,什么坚持自下而上寻找优质企业

2022-11-22 13:50

中庚,策略就是走自己的路,攒自己该攒的钱。不随大流。

2022-11-22 14:28

其实我觉得,只要持仓不是反复横跳就行,剩下都是风格问题。有的基金经理认准的票会死守,哪怕行情板块没轮到,哪怕业绩难看,我认为这是一种个人风格,很难说他好坏,投资者喜欢就行

2022-11-22 13:41

大马哈兄,我读了一下你的文章,说下我的看法。
关于邱栋荣,你认为邱栋容可能不太好的原因是1.投资理念异同2.规模大3.申购费
关于第一点,首先我认为邱说的是对的,买股票、基金最重要的就是时机和价格,这个在投资者最重要的事中一书也有体现,他是做垃圾债券的。而且这也提醒我们很难从一个人的投资理念判断业绩,因为说和做差距很大,除非是认知强太多。我买的姜诚最近业绩好像比较差,估计是因为买的时候他的持仓已经涨起来了吧。
第二点,确实是个可能的风险。但是以我对量化的理解,目前的量化还远远不如人,尤其是对主动标的的选择上。因为逻辑其实都是在数据背后,很难量化出来。
第二篇文章中,我感觉我们除非对基金经理的风格以及他的持仓以及市场理解到一个很深的程度,我们是很难说他的业绩会怎么样的。我认为要理解一个基金经理,必须要从他的持仓开始,但这事确实比较繁琐和困难。
其次,我们马后炮来说,最近一年是中小盘跌的少,涨的多,看国证2000和沪深300就能看出来。如果2021年还是延续抱团大白马可能这篇文章也不有了。

2022-11-22 11:43

不以短期涨跌作为判断依据,就像茅指数时期邱两年几乎没有超额收益,站在那个时点又该如何评判?

2022-11-22 11:42

没啥啊,市场随机性很强,蒙对蒙错都正常

2022-11-22 19:14

业绩的衡量看起来是客观的其实未必,这段时间他们业绩好,不代表你说的就是错的

2022-11-22 17:05

很难界定是错误,因为短期业绩随机性太强,而且基金经理也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