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基金经理超额收益大盘点,到底哪个强?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24回复:255喜欢:510

近两年基金界的当红炸子鸡非主动基金ETF莫属。对于主动基金,大家最关心的自然就是选优秀的基金经理了。至于说哪些基金经理优秀,不少自媒体都推出了各种“最强榜单”、“TOP20榜单”、“TOP50榜单”等,这类榜单层出不穷,也特别吸睛。

面对这么多的榜单,我们不免心生疑惑,到底哪个榜单靠谱,而在榜单里面的基金经理,我们又该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呢?似乎很难得到答案,这些榜单的通病就是评价标准并不明确,不少还存在定性成分。

为尽可能帮助大家客观的对主动基金经理进行评价,我们今天也对A股的基金经理进行一个评估。为避免评估黑箱问题,首先我列出对主动基金经理的评价标准及背后的考量。

(1) 采用相对收益而非绝对收益评价基金经理。很多人说起优秀基金经理都会想到巴菲特长期20%的投资回报率,进而认为基金经理长期年化任职回报只要能达到20%以上就很优秀。这种方式在稍显年轻的A股公募基金面前不太合适,主要是因为A股暴涨暴跌,管理的起始时点不一样,年化收益率差异很大。所以我将采用相对收益对基金经理进行评价,即在任职期间相对基准指数的超额收益。

(2) 将基金经理任职时间进行无缝拼接。国内基金经理离职频繁,有很多基金经理在多个基金公司任职,在同一个公司任职了多个基金。为了评估基金经理在整个职业生涯的业绩表现,我将该基金经理在多个公司任职过的基金业绩进行拼接,同样将同期的业绩基准也进行了拼接,把无投资业绩的区间自动剔除;对于一个基金经理在同一个公司同时管理的多个产品,我尽量选取任职时间最长,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单独任职)作为基金经理的业绩代表;对于一个基金在同一个公司前后管理多个产品的情况,我也会进行拼接处理。

(3) 采用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作为基准。考虑到A股公募基金业绩基准的约束力普遍不强,我直接采用了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作为业绩比较精准,因为除了少数行业型基金外,大部分股票基金经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行业和投资方式,目标都是为了战胜市场,而沪深300指数应该可以说是代表A股市场最优的指数,且该收益投资者很容易复制(买对应的ETF)。当然对于一些消费、医药及科技类的行业基金,该基准未必适合,这需要我们进行适当的甄别。

(4) 剔除管理时间不足五年的基金经理。对于任职时间较短的基金经理,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业绩参考意义并不那么大,可以先观察。

(5) 基金经理选择范围。我们选取了95个任职时间超过5年的股票型基金经理,大家熟悉的主动基金经理基本涵盖在内。

按照上述标准计算,我们得到以下几个发现:

(1) 优秀的主动基金能战胜市场,但并非那么容易

下表为市场任职十年以上的典型基金经理列表,可发现:

这些基金经理除徐荔蓉外都战胜了沪深300全收益指数,说明优秀的主动基金经理在A股长期是能战胜市场的。

从超额收益的幅度来看,战胜市场也并非那么容易,十年期以上每年能战胜市场7%以上的基金经理仅7位。

如果再考虑到2019和2020这两年主动基金的大年,计算2019年之前这些基金经理的年化超额收益率,那么每年能战胜市场7%以上的基金经理仅有四位,分别为傅鹏博董承非胡涛赵晓东。王宗合、冯波和吕慧建如果刨除近两年的业绩,年化超额收益则出现了大幅的下降。


再看7-10年期基金经理:


可发现随着管理时限的缩短,不少优秀的基金经理相比沪深300的超额收益都超过了10%(7位),另外超过7%的有16位。

这里面很多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中生代基金经理,就不一一点名了。

如果刨除2019年和2020年,大部分基金经理的年化超额收益都出现了较大程度的缩水。


比较典型的像曹晋(年化超额直接由11.5%掉到了4.2%)。这说明2019-2020年主动基金爆表的业绩对整体业绩贡献巨大。

任职期间及2019年之前,平均超额收益均能达到8%以上的基金经理有:曲扬谢治宇王培张坤刘彦春梁浩崔建波余广



三傻不傻。王君正\鄢耀管理的是工银瑞信金融地产,虽然大家现在常称他们三傻,但长期来看只要在三傻里面做好选股,表现并不差,2019年之前的年化超额收益高达12%,加上这两年的年化超额收益也有7.9%。

部分基金经理尽管年化超额收益不高,但因为仓位较低,也非常值得关注。如崔建波、陈皓及傅友兴等。


最后看5-7年期基金经理:

5-7年期基金经理有54位,囿于篇幅限制,我们仅展示任职期间年化超额及2019年之前年化超额均大于10%的基金经理列表,这些列表中的基金经理同样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综上,可发现尽管优秀的主动基金经理们长期能战胜市场,但他们的业绩也并非突破天际。长期要获得相对沪深300指数10%的超额收益,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再考虑到沪深300指数长期也就差不多8%-10%的投资回报,因此长期投资回报要能达到20%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所以我觉得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放低预期很重要,在当前选取那些小规模的积极参与打新的ETF基金,就已经秒杀了大部分投资者了。


(2) 时间越长,费率以及其他隐性成本对基金业绩的影响越不可轻视

长期来看,相比沪深300全收益指数,基金的运作是存在许多显性\隐性成本的。

显性成本

(a)管理费和托管费:对于大部分主动基金,这部分费率合计达1.75%/年;

(b)交易费用:保守按照每年2倍的换手,0.15%的交易佣金率,这部分费率合计达0.3%/年

隐性成本

(a)基金仓位:按照基金合同约定,基金仓位不能超过95%,大多数主动基金经理的仓位最好的情形下平均可能也就90%左右(很多基金经理还远达不到90%的仓位)。由于长期股票市场是上涨的,按照8%的年化回报率计算,那么每年会有0.8%的损失。实际当中考虑基金的投资回报要高于这一水平,那么这一损失将要超过0.8%/年。

(b) 建仓冲击:由于基金规模偏大,交易带来的冲击成本往往会较高,保守估计这部分带来的冲击成本也会有1%/年。

把上述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加总,主动基金的额外成本可能要高达1.75%+0.3%+0.8%+1%=3.85%/年。

我倾向于上述测算偏保守,主动基金的额外成本可能会高达4-5%/年。如果把这部分成本加回基金,那么可以发现主动基金的业绩比前述表格中呈现的要好得多!!!

这就是专业产生价值的最好诠释!

(3) 年化超额收益高低很重要,年化超额收益的稳定性也同样重要

单纯从年化超额收益高低的角度去评价基金经理是否优秀仍存在较大欠缺。对于取得同一年化超额收益且任职时长差不多的基金经理,他们取得超额收益的路径是千差万别的:有些基金经理是积小胜为大胜,大多数年份都能小幅战胜市场,超额收益增长很稳定有些基金经理则不然,要么一年不开张,要么开张吃三年甚至五年,他超额收益的取得主要靠个别极好的年份,大部分时候与市场表现持平甚至跑输市场

从基金分析的角度,我更愿意把前者基金经理归结为实力,后者则有一定的运气因素,万一那些少见的“好年份”迟迟不到来呢?

从投基体验的角度,显然前者管理的基金的持有体验更好,哪怕持有时间没那么长,战胜市场的概率依然较大。买入后者的基金,能否战胜市场就得看持有人是否有运气碰上那些少数的好年度了。

下图列出了10年期以上基金经理曹名长和龚炜(他们长期的年化超额收益相差不大)各自的的超额收益曲线,那到底买谁的基金更靠谱,各位看官可自行体会。

在超额收益的稳定性上,量化基金则是一个神奇的存在,看看10年期量化基金经理李笑薇的超额收益图就知道了。


因此,除了超额收益的高低,超额收益的稳定这个问题相当重要,也反映了基金经理的能力。囿于篇幅所限,我们在下一篇文章中会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基金经理超额收益数据大家可以私信我~

  $大马哈金牛基金组合(CSI1106)$    $沪深300(SH000300)$   

   @蛋卷基金         @今日话题        @九州仙人       @老豆说       @兴全掌柜       @投基老江湖     @御女雪千寻     @知己知彼守正出奇     @崂山小熊     @徘徊门外     @红立方99     @银保地加格力     @Chamberking     @山水相宜     @理性需淡定      @浪潮之基       @逸阳dbc    

精彩讨论

大马哈投资2020-12-03 16:32

你说的很对,牛熊市对基金的超额收益影响很大,还有像2014年那样的极端风格市场中,都有显著影响,我在数据统计时已经计算了各个基金经理在不同年度的超额收益,后面的文章会具体展开谈一下这块内容。
目前的统计中,选取的基金经理都是任职5年以上的,至少经历一轮牛熊市,尤其是那些10年以上的,看他们这么多年来获取超额收益的稳定性,我认为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
最近两年是基金大年,所以我单独统计了2019年之前的数据,与整个区间的数据对比,力求数据更有参考价值。

濛池投资2020-12-03 16:24

大佬,我还有一个发现。 回看2012年初至今(近9年)的基金每年收益以及总收益时,我发现牛市年的时候,优秀的主动型基金相对于沪深300的相对收益率是相当高的,而熊市的时候相对收益率一般。    大佬文中选取成立时间不同的基金做相对于沪深300的年化收益率回测,我认为,这种相对收益率的回测,仍然无法排除牛市熊市的影响,会高估熊市时期成立的基金的业绩,低估牛市时期成立的基金的业绩。    我个人倾向于取相同的时间,来对比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但我的做法没有把同一个经理的其他基金纳入,这应该是比较大的局限。    我回测2013至今,认为经理稳定的基金中,兴全合润和易方达中小盘混合的年化是最高的。如果时间段选在2016至今,则易方达中小盘和景顺鼎益年化最高。    还有其他基金业绩也比较好,比如玩万家行业优选,但业绩过度集中于近两年,偶然性太高。

崂山小熊2020-12-05 04:39

注意下,股债平衡型基金(徐荔蓉的国富中国收益,杨浩的交银双息,傅友兴的广发稳健。。)和股票型基金别放一起直接比收益率哦

大马哈投资2021-01-08 20:00

嗯嗯,明白你意思了哈。我有几点想法供你参考:
(1)首先,你是一个很有定性的投资者,能坚持定投这么久,这两年低波和红利这些基金这么差你还能坚持,这是难能可贵的。
(2)红利\低波这两年这么差,那未来还会不会有效呢?这应该是要不要把现有基金抛掉最需要考虑的因素。我觉得,红利\低波未来还是会有超额回报的,这个经过很长时间的证实了,关于价值类股票还有没有超额收益的讨论,我以前有过多次讨论,你可以翻翻我专栏的历史文章,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买股票即买股权,我之前举个这样一个例子网页链接。所以我建议你不要在最黑暗的时候放弃它们,这两年价值和成长极端分化,以后价值应该有希望加倍追回来。
(3)现在该怎么办?首先这些红利类低波类基金我不建议抛。既然不要抛,那还要进吗?看你当下的心态我也不建议,所以我建议你存量的基金放着不动,增量的资金买些均衡型或成长型的主动基金组合(比如$大马哈金牛基金组合(CSI1106)$ ,当然也可以选其他的),这样折中会比较适合你。我不知道你新增资金有多少,总体来说我还是建议你价值多配一些(就是你手头的基金),热门的主动基金适当少配一点,行情随时有可能往价值方向偏。

希望你能坚持,必将有回报~

桂花夜落春山空2020-12-09 12:59

拜读大马哈投资优秀文章,不禁连连赞叹,这是今年来关于基金评价最优秀的研究文章。
截止6月,基金募集规模达8017.23亿,是去年同期募集规模的2.07倍,即使是优秀基金经理,产品规模的增加也会增加其管理的难度,经统计总管理规模超200亿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共有13位:刘格菘,陈皓,董承非,张坤,刘彦春,蔡向阳,乔迁,萧楠,周应波,谢治宇,郑磊,胡宜斌,刚登峰。
这个名单也是您研究文章中耳熟能详的名字,对于突然增大的管理规模,董承非在今年四月份的一场路演中说,“第一产品不会是船小好调头,第二我感觉还没有太吃力,因为我是一个逆向型的选手,我要买一个东西的时候,那个东西很不受欢迎,所以我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买它,所以这可能跟我的方法也有关系”。
对于新增80亿的规模,萧楠回答:“我这种投资策略天然能够容纳大的资金体量,所以不会对我的操作过程有大的挑战,因为我们不是特别多的操作”。
不可否认的是,管理规模短时间内突然增大,势必增加这些超一流基金经理的管理难度。过去有太多的优秀基金经理,由于规模急剧膨胀,导致业绩流于平庸。
希望今后能够看到您基金规模与基金长期业绩关系的文章。

全部讨论

2022-06-10 21:08

就拿第一张图里的朱少醒来说,年化收益为啥是21.7% ??我用累计净值来算,朱少醒的年化只有13.65%啊🤔 计算公式是x^16.564=5.9743 得出来的x-1就是年化收益,其中16.564单位为年,5.9743是最近一个交易日结算的净值。请问我算错了吗?

2021-11-25 22:33

大神~请问这些数据都是从哪查到的呀?

2021-06-10 15:05

2021-06-07 07:44

看了半天还是不知道谁厉害

大佬好像还没见你调仓啊,毕天宇和徐荔蓉怎么看,现在规模不大,还有赵枫。姜诚。目前四位是找了很久看了很多拜访觉得不管是规模还是从业绩来说都不错,你怎么看

2021-02-09 11:32

没有王崇吗,同为交银三剑客

老师,您好。
现在想在蛋卷上买你的组合,有一个问题,请教你,烦有空闲时间的话,给予指点。
我中毒太深,几年前开始定投低波动、红利等5、6个指数基金,至今本金+收益大约9W,2020年收益只有20%多一点,按说也不错,但比起大多主动组合,还是差的太多。那么问题来了,2021年,是主动组合好还是指数组合好,我该怎么办?现在是否赎回这些指数基金,买主动组合呢?
静坐盼佳音。谢谢

2020-12-29 20:01

一直说定投跟时间关系不大,我之前做过一个回测,从三五年看似乎定投设置在月初前五天收益更高,但是回看今年又发现好像是月底收益更高,公募大年的原因?能不能出一个这方面的分析?

2020-12-17 10:56

徐荔蓉60%的仓位,没有跟丢沪深300基准,已经很牛了。

2020-12-14 17:48

非常不错的文章,给个大大的赞!就是整理辛苦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