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基本面投资专家梁超:汽车行业迎能源和信息变革新机遇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鹏华基本面投资大学堂第四期

第三十讲精彩回顾

导语

梁超,拥有近9年汽车行业研究经验,对汽车行业投资有着自己独到的见地,现任鹏华基金权益投资二部基金经理助理、资深研究员。本期节目中,梁超将与大家一同探讨能量与信息视角下的汽车行业投资展望。

金  句

1、能量和信息是汽车发展的第四阶段,推动汽车的快速发展。

2、众所周知,整个社会的发展由科技企业推动创新,推出创新产品,不同领域的企业开始参与到汽车创造过程中,势必会带来汽车行业较大的发展。

3、如果做一个推演,我相信我国汽车行业虽然此前在全球的份额占比较低,但全球的汽车产业会快速向中国转移,尤其在电动化、智能化背景下,我们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额将会大幅提升。

4、 从汽车100多年的历史来看,这次变革是汽车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这种大的变革会带来大的投资机会,但是这个投资机会也跟渗透率的变化有关。

5、不了解新能源汽车或者不了解智能汽车的人对这个领域还是持排斥或怀疑态度,你越去试乘试驾,越去体验,或者成为它的消费者之后,你才能更好感受到这种创新驱动带来的整个行业的变革。

Q: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汽车行业的发展历史?

梁超:汽车大家都比较熟悉,平时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应用场景。汽车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内燃机的发明,这项技术在1879年春天被发明出来,这一年汽车的内燃机跟电力同时出现。1940年左右马路上的公共汽车、汽车、卡车或者飞机等等,各个交通工具上面开始安装内燃机,这给人们的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舒适,内燃机的发展也促进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业的发展。

但在1900年,拥有汽车的美国家庭数量还基本等于0。到了1929年,拥有汽车的美国家庭数量开始达到了90%。汽车的暴涨得益于汽车批量生产技术的应用,也就是美国福特汽车采用T型汽车的出现,通用汽车也带来了一系列汽车效率的改变,使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拥有的国家,同时福特汽车的批量生产为普通家庭成为汽车的拥有者做出了开创性的努力。

除了汽车的发明和普及外,第三重要的影响就是交通道路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汽车真正为每个家庭所使用,诸如在汽车生活当中的度假、自助游,创造了大量商机,同时汽车的旅馆、超市,影院等等,以及其他商业活动大量涌现。当然,汽车的交通设施的改造和汽车的使用,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较大的方便,推动了汽车的发展。

第四个比较重要的阶段是汽车技术的创新,也就是进入20世纪以来在汽车的动力总成和汽车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也是我今天将重点根据我的研究思路去展开的——能量和信息技术变革下的汽车的投资机会,能量和信息是汽车发展的第四阶段,推动汽车的快速发展。

刚刚我们复盘了汽车的发展路径,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汽车的发明,依托内燃机技术带来了汽车的发明;第二个阶段是汽车的量产,从福特的T型车的应用,以及通用汽车、日本的汽车生产企业带来的汽车量产技术的提升;第三个阶段是汽车使用的交通道路基础设施的改善带来了汽车的普及,进入到各家各户,像中国的道路村村通,带来了汽车近30年在中国的快速普及;第四个阶段是汽车的创新,汽车在能源动力总成、从内燃机向电动车、从传统的交通工具向智能汽车终端等等这个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汽车创新的大发展。

Q:能否给大家解读一下现在整个行业是什么样的格局?

梁超:汽车步入21世纪后,行业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前整个汽车工业以西方国家为代表,发达国家主导整个产业发展,中国从商用车开始慢慢向乘用车再到今天的普及,属于追赶态势,这次大的技术变革和科技浪潮给汽车的竞争格局带来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近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加速发展,推动了汽车在各方面的大变革,像电动化方面,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提高了汽车的续航里程;智能化方面,尤其近期结合5G技术的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或者是基础设施的释放性工程的推出,智能化水平也在快速提升。

另一方面,大家可以看到近期全球大的科技企业都开始进入汽车创新过程中,推动汽车行业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科技领头企业,像美国的谷歌、苹果,国内的华为、小米、日本的索尼也开始参与到汽车创造的浪潮中。众所周知,整个社会的发展由科技企业推动创新,推出创新产品,不同领域的企业开始参与到汽车的创造过程中,势必会带来汽车行业的较大发展。近期,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在汽车创新发展过程中带来了较大的变革。大家可能平时看得不那么清楚,像汽车的基础设施,汽车的底盘,汽车的动力系统等等,隐藏在车的结构里,实际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汽车的生产方式,造车的理念,和汽车的营销渠道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当然,这也使得汽车未来盈利和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它的估值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也影响了汽车的投资,或者说汽车市场对汽车的关注度,这是底层的。

另一方面,汽车的使用功能也会逐步发生较大变化。原来汽车的主要功能是载人载物,让你从A点到B点,更加经济、安全、快捷,现在随着电动车、智能化的普及,让你从A点到B点,可能会涉及到更多理念,更加节能、环保,舒适,或者更加有趣。所以在智能化这方面也带来了汽车大的变化,智能化会让汽车的旅途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车也将成为一个智能坐享,或者叫第三生活空间。智能驾驶或者是辅助驾驶后面更高阶的无人驾驶出来之后,会解脱我们的手,解脱我们的脚,再解脱我们的眼睛,之后完全解脱出来的,我们可以在汽车的第三空间里面展望更多的活动,这是汽车创新发展的一些潜在方向。

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也会带来汽车格局的变化。一方面,科技势力、科技企业、科技要素参与到创新中,会加大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同时带来行业的想象空间。换个角度来看行业想象空间加大,行业估值体系或者发展空间都会发生一些大的变化,竞争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大的变化。现在全球首富从其他科技企业转变为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也可以看出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快速发展。同时,国内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在快速推进,也影响着竞争格局。类比于过去十年的手机创新,它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它的竞争格局和竞争的激烈程度也非常不一样。

另一方面,格局的变化对中国本土企业而言非常有优势。中国参与到汽车或者即将参与到汽车创造过程中的企业可谓百花齐放,相比传统的汽车技术,我们在发动机、变速箱领域相对比较落后,即使经历了一二十年的追赶,我们与外资或者发达国家的汽车巨头差距在缩小,但实际上差距还是比较明显,尤其是核心零部件领域。在电动化、智能化过程中,我们与海外的一些核心企业的实际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在很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动力电池、车身结构键等等;在汽车电子领域,我们是比较重要的参与方;在动力电池企业里面我们甚至有企业占据全球领头羊的地位,拥有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在汽车电动化或智能驾驶软件开发领域,有类似于华为这些企业带动我们在汽车自动化领域进行创造,使得我们在相关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竞争格局上我们已经在优化,从以前的追赶,再到慢慢的超越,并且新能源汽车或者新的汽车产品发布上,我们也处于一个快速迭代、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这几天我也试驾了很多新车型,包括华为,比亚迪的新车等等,可以看到我们的产品在快速升级迭代。所以竞争格局上看,第一竞争格局带来比较大的变化,第二竞争格局在向着中国的企业或者是中国的产业链更加有利的地位快速发展。第三,如果做一个推演,我相信我国汽车行业之前在全球的份额占比较低,但全球的汽车产业会快速向中国转移,尤其是在电动化、智能化背景下,我们在全球的汽车的份额将会大幅提升。

Q:现在我国汽车行业整体处于什么样的发展区间?这个行业近几年有没有受到疫情影响?

梁超:我们经历了30年左右汽车的快速发展,按照保有量我们处于全球汽车保有量的平均水平,我们现在千人汽车保有量刚超过200台左右,全球的平均水平也就200台左右,发达国家千人汽车保有大概在600到800台,比如美国4亿人口接近2.7到3亿台汽车保有量。所以我们汽车的消费水平处于全球平均水平,离发达国家欧日美600到800台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的空间。

从发展阶段来看,2010年或者2009年前后,我国的汽车行业经历了一个最快速的发展阶段,2009年到2014年,从高速发展慢慢转变为中高速发展阶段,之后由于油价上涨、重点城市的快速普及之后推出限牌政策,增速逐渐往下。当然这跟我们的保有量也是相关的,尤其像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以及像郑州这种人口较多的特大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保有量在慢慢往上,实际上中间我们也出台了一些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来稳定汽车的发展增速,当前我们的发展阶段处于全球平均水平。

但我们在发展结构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汽车的普及速度较快,也有部分城市出台汽车的限购或者使用过程当中的一些限制、限牌。另一方面,我们在中西部地区,或者部分四五线城市,汽车的普及还相对比较有限。有些朋友说回老家或者是发现四五线城市也在堵车,这可能和人口流动有关,比如春节很多一二线城市的人开着车回家,给你造成一定的错觉。

基于国内汽车发展的现状去展望未来中国汽车的发展,我觉得中国汽车工业未来还是会有一二十年左右三五个点的稳定增长阶段。但这也会受到一些挑战,比如现在共享汽车的推出,让我们在租车、平时打车的过程中的便捷性提升了,我们是不是还需要考虑去拥有一辆车?另一方面,我们停车的便捷性及经济性也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去选择购买一辆车还是平时去租车或者打车,这对未来汽车发展或者汽车保有量都有影响。但总体上来说,我觉得未来中国汽车行业还是会有一个比较长的稳定增长阶段,虽然说从2018年开始,这几年我们汽车的销量,受到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长、经济的下滑以及最近的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波动性比较大,但站在一个更长的维度,或者站在整个产业周期的维度,我还是觉得未来中国的汽车还是有比较好的发展的前景。

Q:从能源流的角度出发,能否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您对我国汽车行业的投资关注点是什么?

梁超:我从事汽车研究的时间相对比较长,也一直在思考自己对汽车行业的研究框架。传统汽车是围绕着节能、安全、舒适这几个领域去发展,它的发展框架没有跳出以石油为能源。所以,从当下来看,你就会去发现汽车行业发生了一些很大的变革,我们的动力系统,我们的智能化,我们的车跟外界的交互信息来源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推动这个变化的过程,第一离不开整个大环境里的能源变革,第二也离不开信息化、数字化,以及5G技术的发展。基于这两个思路,也受益于平时的阅读,前期看吴军的《浪潮之巅》或者是信息技术发展相关的一些书籍,它们也是能源和信息两个角度去梳理整个社会或者整个科技发展的脉络。这两个脉络可以从量化的角度去衡量我们上下几百年或者上千年的发展思路,看了书之后,我对汽车行业的理解,还是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所以,我最近把以前的存量研究和这个视角去匹配,发现汽车在相当程度上是沿着这两个领域去发展的。从能源角度看,我们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发展过程当中还继续围绕着能源的清洁化或者节能化的方向去推进,去年汽车行业整个新能源汽车实现了一个翻倍以上的增长,离不开围绕着能源创新或者是能量创新的几个技术路径。

第一个,像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实际上离不开更加的安全、经济的磷酸铁锂的使用。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企业推出了刀片电池,磷酸铁锂版的刀片电池在车上的应用让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汽车的售价大幅缩减;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一些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也开始在核心车型上采用了这个磷酸铁锂的电池技术,带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大幅下降,推动汽车行业销量的大幅增长。

第二个,就是4680大圆柱电池的创新。它不仅在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电池的使用功率上面有大的创新,同时带来了电池使用成本的大幅下降,4680大圆柱电池的使用也将推动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占整个车的成本大幅下降。

第三个,就是围绕着动力总成在降低汽车的能耗,同时在汽车用电过程的整个链条里面能够带来使用效率提升的一些环节,是未来的汽车创新或者投资的一些重点发展方向,比如今年和去年可以看到大三电和小三电的一些投资机会是比较明显的。大的投资方向在于是否带来了能耗使用效率的提升,比如去年或者今年上半年碳化硅在汽车电子件里面的应用带来了能量损耗略微的下降,实际上对产品带来的一些成果是比较明显的,这是围绕汽车从充电到动力电池这个领域。另一方面,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一些小的创新也会加速普及。比如大家近期可以关注到汽车的隐形门把手,可以降低汽车的风阻,也有一些前瞻的车型使用带摄像头的反光镜,降低风阻,降低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当中的能耗,推动汽车单百公里的能耗降低,这也是汽车的一些发展方向。

总结来看,从能源角度,我们一方面从充电的效率提升,另一方面从存储电效率的提升,第三方面我们从使用电过程中的使用效率的提升,去关注汽车的发展方向,因为这种创新带来了汽车的一些新的投资机会,这是基于能量这个视角看汽车行业的一些投资机会。

Q:从信息流角度出发,整个汽车行业又有哪些变革和关注点?

梁超:传统汽车作为交通使用工具,实际上跟外界的交互非常少,信息非常少。传统汽车的驾驶员在使用汽车过程中的信息获取,可以看得到的就是收音机,我们驾驶的信息是通过人的眼睛去感知,其他可能通过耳朵听觉去跟外界做信息交互。智能汽车时代,汽车本身在感知、在决策、在执行过程当中越来越丰富,我们可以看到汽车上面装的摄像头越来越多,摄像头的清晰度从200万像素到近期推出的800万像素,带来的信息流量越来越多。同时,我们也内置了5G的通讯模组,在人车路网云的协同上面也在加深。这是车外的信息流。

从车内的信息流角度,传统的车载网络已经无法满足了大流量数据的传输和使用,比如高清的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的传输和使用,车内也在向以太网络这种高传输效率的车载结构进行升级,车内的控制端也出现了各种多域融合,所以说车内的智能驾驶控制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也在快速迭代升级。

另一方面,车的信息输出。以往我们通过驾驶员的操控,通过收音机信息的流入,和收音信号的传输,来达到驾驶员跟乘客的交互。之后我们也可以看到,车内信息的输出也在大幅提升,包括这两三年汽车在快速普及HUD,以前在二三十万或者更高的豪车的部分车型上面才开始装,现在HUD开始向中低端车型快速普及渗透。此外,视觉冲击比较大的就是车内的屏幕,车内的屏幕以前就是个机械仪表,可以指示转速,里程等简单信息,现在开始向液晶仪表转变,中控屏也越来越大,主副驾驶后排的屏幕也越来越大,这是在屏幕上的显示。

第三方面,是云交互。除了显示之外,云交互在汽车行业快速普及,包括我前几天试驾的新车里面都有一个汽车助手,像平时的小度,类似于语音的交互,开始来帮助我们去实现驾驶之外的控制,比如打开天窗,调整座椅,控制空调等等。所以,在座舱领域里面交互信息越来越多。此外,车内的驾驶信息系统也在快速迭代。

总结来看,基于信息流这条视角,我们的感知系统从原来依靠人的视觉转变为慢慢依靠机器的视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红外等多个视觉系统的融合,信息输入流量的丰富,5G通讯模组的升级,车载的信息存储也在升级,车载的控制、信息处理也在快速迭代。另一方面,我们车内的网络也从传统网络向以太网络进行升级。第三,就是处理信息的输出也在快速迭代。从HUD驾驶显示,中控屏从小屏到大屏再到多屏,基于屏幕的显示也在快速升级。另外,也开始在做一些人和车之间的云交互,通过云去控制车,当然这是以座舱为主,控制座舱,座椅、天窗、空调等等,一些安全等级要求没那么高的领域,也采用了语音交互的形式去做控制。

另外,还有一些信息交互。比如上车的时候,可以直接人脸识别开门,或者人脸识别去记忆驾驶员平时的一些行为习惯,比如座椅的位置,驾驶习惯,从而简化操作,使我们的驾驶更舒适、体验感更强,这是基于车的信息流的一些发展方向。基于这种发展方向的一些投资机会,也是基于这种发展方向带来的产品结构、产品形态的一些变化,带来细分领域的竞争格局的一些变化,产生的新的投资机会。

Q: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应该怎么来看待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现在的投资前景?

梁超:刚刚我从能源和信息两个角度去展示了汽车的大变革,是在全球大的能源和信息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这两个大的变革作用到汽车领域影响是比较大的。从汽车100多年的历史上来看,这么大的变革应该是汽车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这种大的变革实际上会带来大的投资机会,但是这个投资机会也跟渗透率的变化有关,比如这三年汽车渗透率快速迭代,在今年的一月到四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前四个月份累计起来达到了20%左右,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离新能源汽车饱和到50%以上还有比较大的空间,但是可能之前最快的渗透率提升阶段已逐步接近尾声。所以,我觉得在后面还有机会,但不会像之前那么大了。

另一方面,我们此前讲到全球的汽车产业链会向中国转移,中国的整个汽车产业链的配套企业实际上面临着一个进口替代的新机会,这会迭代之前的一些变革。所以,结论就是投资机会还是比较大。

Q:以前新能源车主要依靠政府补贴来驱动,后续会逐渐过渡到消费驱动,中间这个转变是否已经完成?或者说现在进行到什么阶段了?

梁超:这个问题很核心,因为不了解新能源汽车或者不了解智能汽车的人对这个领域还是持排斥或怀疑的态度,你越去试乘试驾,越去体验,或者成为了它的消费者后,你才能更好感受到这种创新驱动带来的整个行业的变革。此前,新能源汽车确实在普及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依靠补贴去骗补、产品质量问题,矛盾特别尖锐。这几年随着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越来越香,大家越来越自发在限购城市之外的地方开始主动购买,尤其今年或去年推出产品之后,你会发现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汽车确实有很多优点。当然我不否认有的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缺点,但权衡利弊之后很多人还是愿意去购买它,包括有人开玩笑说买了新能源汽车后,再回过头去使用传统汽车发现已经开不回来了,还是更习惯新能源汽车。

具体的优势最直接体现在经济性上,比如电池,核心的新能源汽车或者智能汽车零部件成本在往下走,成本差距越来越小,考虑到终身使用成本,如果你开车开得多,会发现新能源汽车成本更低,因为电费比油价更便宜,尤其现在油价在往上走。如果你用车用得少,倒有待斟酌,因为电池的折旧比较快,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会更长。所以,出租车、滴滴、网约车开始大规模使用新能源车,这是新能源在电动方面的驱动。

另一方面,就是智能化驱动,包括自动泊车,辅助驾驶等,在新能源车上更容易去使用,或者说更精确、响应的时间和响应的速度更有优势。另外,一些小的技术创新,例如全景天幕、大屏化、隐形门把手等等,实际上在全新的设计平台上使用得会更快。

所以,这些也构成了我们对买车的考虑要素,之前传统汽车的主打卖点就是在豪华感之外还有速度感。大家可以看买超跑车的人可能去体验这种速度和激情,但实际上很多电动车的百公里加速就是3秒、4秒,基本上可能30万的电动车加速度就秒杀100万跑车的加速度的感觉,这也是电动车脱离补贴之外相比传统车的一些优势,使得越来越多人更愿意去基于补贴之外的因素购买电动智能汽车

Q:想请教一下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系统会不会成为它的一个优势和壁垒?

梁超:实际上在动力总成这一块,我们的燃油车落后于汽车发达国家,但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上我们具有一些优势。很大的优势是在智能化方面,很多人说电动车的后半场,就是汽车的智能化。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类企业,在推动汽车的智能创新过程当中,已经具有一定优势。在汽车操作系统、驾驶操作系统和座舱操作系统等一些创新的控制领域里面,我们有比较大的优势,所以在全新的车型的智能化推进过程当中,我们的创新速度已经开始处于一个大幅领先状态,类比手机的创新,我们认为未来中国汽车智能化创新会大幅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Q:能否请您讲解一下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整体估值如何?后续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是否还有投资空间?

梁超:首先新能源汽车的整个估值体系在去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确实有比较大的提升,近期受疫情影响,整个行业的估值体系开始往下修复,整体来看比传统行业的估值还是要高。但结合我们的发展阶段,即使现在的渗透率按照前四个月20%来看,我们未来的行业增速还是比较快,行业的生长空间还是比较大。此外,结合我们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或者全球的市场定位来看,还有比较大的空间,所以我觉得投资机会也比较明显。当下整个行业有一定回调,我觉得是比较好的机会,但疫情存在一些反复,我们的经济发展有这种不确定因素,也会短期影响投资的时间点,但是整体上来看我还是比较看好当下整个板块的投资机会。

Q:普通投资者应该怎么做这个板块的投资?

梁超:因为投资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整个行业有大机会但又处于变革中,我们做专业行业分析时也会发现不同技术路径实际上带来了行业变革的不确定性,而且走哪种技术路径也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我觉得普通投资者投资这个板块的核心就两个:一个是分散投资,我们可以通过买基金把资金交给专业的投资人去投资,尤其是这些基于基本面投资的专业机构,这样能够更好把握这个行业的投资机会;如果你想直接投资,我个人建议还是投资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技术壁垒比较高的一些环节,以及过去证明了自己成功的优秀企业。

Q:在鹏华基金基本面投资专家体系之下,您是如何去形成自己的投资研究框架,或者说投资方法论的?

梁超:我此前一直从事卖方研究,在汽车这个专一的行业研究了七八年左右的时间,去年三月底加盟鹏华基金,有幸能够看更多的行业,跳出汽车行业去看汽车行业的发展,跳出汽车行业去看更多领域的发展规律。我的一个研究框架还是借鉴汽车的研究思路,比如刚才提到的从能源和信息两个维度去思考产业发展,因为能源和信息不仅影响汽车,它还可能影响我们的生活,和产业的方方面面。所以,我觉得创新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脉络,生产效率的提升主要依托于技术创新,以及各行业一些要素的流动效率的提升,包括能源、信息、资金、物资,人员等要素的快速流动,要素流动带来了使用效率的提升。基于这种视角,我会去把握各大要素流动效率的瓶颈,以及瓶颈解决方案带来的技术创新。

另一方面,我会结合宏观经济的角度以及产业发展的趋势,比如电动智能的发展、万物互联带来的各个方面的变化,以及国家在政策上鼓励的新基建等等。再往下就会结合具体公司的质地,还有公司的经营周期,去把握一些历史上已经证明自己,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管理比较优秀的一些企业,这是从自上而下的角度出发再结合自下而上的分析深入去研究一家公司。如果具体落实到投资上,可能还会结合市场的风格、政策潜在的方向等等,做综合的考虑。

宣传推介材料风险揭示书如下,请滑动了解

尊敬的投资者:

以上观点仅代表基金经理个人观点,不代表基金管理人观点,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也不代表基金过去及未来持仓。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基金管理人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本基金相关销售机构做出如下风险揭示: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的风险也越大。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三、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四、特殊类型产品风险揭示:1.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养老”的名称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产品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请您仔细阅读专门风险揭示书,确认了解产品特征。2.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货币市场基金,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请您仔细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章节,确认了解货币市场基金的特定风险。3.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基金中基金,产品主要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具有与标的基金相似的风险收益特征,如果产品采用绝对收益策略且采用绝对收益的业绩比较基准,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是基金投资力争实现的收益目标,并不代表基金一定实现该业绩比较基准收益。请您仔细阅读专门风险揭示书,确认了解产品特征。4.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管理人中管理基金,基金管理人将基金资产划分为两个及以上资产单元,委托两个及以上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担任投资顾问,为特定资产单元提供投资建议,则投资该产品需承担委托投资顾问方式带来的特定风险,例如投资顾问不按照约定提供投资建议的风险,投资顾问不再符合聘请条件需要变更的风险等。请您仔细阅读专门风险揭示书,确认了解产品特征。5.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指数型基金,产品被动跟踪标的指数,则需承担指数化投资的特定风险,包括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等。如果您购买的指数基金为指数增强型基金,基金可实施指数增强投资策略,即在被动跟踪指数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以期获得超越指数的投资回报,但指数增强策略的实施结果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其投资收益率可能高于指数收益率但也有可能低于指数收益率。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除需承担上述指数型基金的特定风险以外,还可能面临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基金份额参考净值(IOPV)决策和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基金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赎回失败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第三方服务机构风险等。请您仔细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章节,确认了解指数化投资的特定风险。6.如果您购买的产品投资于境外证券,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基金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如果您购买的产品通过内地与香港股票互联互通机制(“港股通机制”)投资于香港市场股票,还会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包括港股市场股价波动较大的风险(港股市场实行T+0回转交易,且对个股不设涨跌幅限制,可能加剧股价波动)、港股通机制下交易日不连贯可能带来的风险(内地开市香港休市时,港股通不能正常交易,港股不能及时卖出,可能带来一定的流动性风险)等。请您仔细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章节,确认了解投资境外证券市场投资的特定风险。7.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以定期开放方式运作,或者封闭运作一段期间后转为开放式运作,或者基金合同约定了基金份额最短持有期限,且在封闭期或最短持有期内不上市交易,则在封闭期或者最短持有期限内,您将面临因不能赎回、转换转出或卖出基金份额而出现的流动性约束。请您仔细阅读招募说明书“基金份额的申购与赎回”及“风险揭示”等章节,确认了解基金运作方式引起的流动性约束。8.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约定了基金合同自动终止条款,如连续若干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时,基金管理人应当终止基金合同,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您购买该基金后,可能面临基金合同自动终止风险。请您仔细阅读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章节,确认了解基金合同自动终止的特定风险。9.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约定了基金暂停运作条款,即出现基金合同约定情形时,基金管理人可以决定暂停基金运作,基金暂停运作期间,经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可以决定终止基金合同,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并公告,无须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则您购买该基金后,可能面临基金暂停运作直至基金合同终止的风险。请您仔细阅读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的生效”与“风险揭示”章节,确认了解基金暂停运作的特定风险。10.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是发起式基金,则在基金合同生效日的三年对应日,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两亿元,基金合同将自动终止,因此,您购买该基金后,可能面临基金合同自动终止风险。发起式基金是指,基金管理人在募集基金时,使用公司股东资金、公司固有资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基金经理等人员资金认购基金的金额不少于一千万元人民币,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请您仔细阅读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的生效”、“风险揭示”章节,确认了解基金合同自动终止的特定风险。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本基金相关销售机构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六、本基金由基金管理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约定申请募集,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许可注册。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基金电子披露网站(网页链接)和基金管理人网站(网页链接)进行了公开披露。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