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现在关于车的争论很激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确实很有意思,也想表达点小看法。
许多人觉得,低端车利润低,看不上,实际国内20万以下车型占比超65%,20万以上车型不足35%,当然份额在逐年增加。低端车确实没有高端车赚钱,但是形成规模效应利润也不差,并能构筑一定护城河,卖的越多,成本越低,利润越高,价格越有优势,然后卖的越多……
还有人说如果问界之类的智驾下放到低端车,那么其他低端车就没有活路了,首先先不说没形成规模效应,其次现在智驾,超10个以上雷达(激光、毫米波、超声波)和超10个以上摄像头,还有芯片算力等都是不小成本。若精简那就达不到智驾,顶多是高级辅助驾驶,高辅各方不会拉开太大差距,特斯拉视觉神经系统倒是理论可行。
买低端车要的就是可靠、省钱,外观等过得去。当然若有成本可接受的高级辅助驾驶更好,没有也无所谓,因为没人对这个价位有过多奢望,这是低端车形成一定护城河不容易被打破的原因。低端车市占率高还有后续优势:比如维修零部件、二手车、保险等。
顶级高端车比较特殊,智驾当然也重要,但绝不是首要地位,我想应该没人开超跑是为了让车自己不温不火在路上逛街。更多强调的是与众不同和性能,智驾只是顶级高端车的附属,不拉垮有就行,用到不会太多。
比亚迪比较有意思,最初从低端开始,刚站稳脚跟,就疯狂扩产能,形成规模效应,构筑护城河,稳住底盘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子弹,之后直接上攻百万级豪车,后续切进细分领域一点点蚕食。
比如一座山,山底是比亚迪群狼,山顶是比亚迪猛兽,中间其他车企,往下打不过群狼往上撼不动猛兽,中间如果不联合,相互厮杀,最后剩下的,面临下群狼上猛兽的围攻。正好智驾在这中间层最有优势,相互厮杀完,剩者蹚出一条路,又可以有效参考少走弯路,再进场拼杀。
所以说智驾影响不了低端车和顶级高端车市场,只会在10–15%的中间市场拼杀,如果不能自我造血,产生源源不断的子弹,没有领先优势,中间市场很难存活。
完全去除方向盘的无人自动驾驶估计15年内不会实现,一定时期内还是要你的手不能离开方向盘,接管一次和两次差别不大,最后都趋于统一,有效跟车和避障等高级辅助驾驶是最具性价比的方案。
比亚迪先完成自我循环造血,避开最惨烈战场,先观战,背后默默发力,等待时机,我认为是极其正确的路线,只要不掉队合适时机进场就可以。并且还有一个重点,就是纯电,我始终觉得纯电不强,最后结局不明朗,目前纯电领域,比亚迪不错。海外市场,比亚迪大巴早早布局,新能源车出海优势明显,会渐渐显露,不用担心。
比亚迪一些地方,也有不太能理解的,特斯拉极致简约压缩成本,如果比亚迪也极致简约,那利润率可以继续提升,不过比亚迪好像很喜欢混搭,突出个性,工艺工序物料复杂,都容易增加难度和成本,不知道是不是为产业链试错,还是多元化、辨识度的必要条件。
希望比亚迪尽快修炼,看准时机杀入中间战场,并且能降低工艺工序复杂度,形成简约大气风格,提升利润率,努力发展后汽车市场,保险、家用光伏、储能业务等。$赛力斯(SH601127)$ $比亚迪(SZ002594)$ $理想汽车(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