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地产风险的影响峰值已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6

报告期内,招行(集团口径)实现营业收入1784.60亿元,同比减少0.35%;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757.52亿元,同比增长9.12%。

招行上半年经营基本面就是底色没变、底子很厚、底气很足,可以应对未来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

消费贷款增长比较快对冲了按揭下滑压力

银行的资产组合管理能力日趋重要。招行上半年的贷款投放依然保持以零售贷款为主的定位,上半年又因为按揭不足,投放缺口很大,呈现出负增长的局面,所以招行加大了小微贷款和消费贷款的投放力度,来弥补按揭下滑带来的缺口。

从数据看,招行消费信贷增长较快,截至今年6月末,招行个人贷款余额中抵押类贷款的占比仍然在80%以上。个人贷款资产质量整体稳定,包括信用卡在内,今年上半年的不良额、不良率双降。

今年招行消费贷款增长比较快,一方面是因为市场需求复苏,另一方面是因为按揭贷款下滑,招行加大了消费贷款投放。

利差收窄给银行的经营带来压力

目前经济增速放缓,要保持适度的流动性,但优质客户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这些因素必然会导致贷款利率下行,利差收窄,给银行的经营带来巨大的压力。

在未来利差收窄的背景下,银行面临分化,有的银行日子会好过,有的银行日子很难过,有的银行甚至过不下去。招行要跻身在日子好过的银行中,需要招行按照战略,把价值银行的战略目标打造好,使招行能在未来银行分化中成为一个日子好过的银行。

商业银行自发地下调存款利率势在必行

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机制下,商业银行自发地下调存款利率势在必行。当前的贷款利率,由于供求关系导致的贷款利率过低的状况,利率自律机制也会加强管理。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势在必行。目前来看招行已经制定了相应的预案,但还没有最终的方案。

从整个银行业来说,上半年贷款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达到了16万亿元的增长总量,速度也是创了新高。但确实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的状况,贷款定价甚至低于存款的定价,银行的贷款利率快速下行导致利差快速地收窄。

净息差继续承压

净息差持续承压的态势,而且接下来净息差管控压力还是很大。招行上半年的净息差2.23%,同比下降21BP。

影响息差收窄的因素来看,一个是结构性因素,另一个是定价因素。

影响息差收窄的结构性因素。资产端方面,招行更为突出。招行的信用卡资产和住房贷款历来贡献比较大、占比比较高,也是收益相对较高的资产,但在今年一季度、二季度都面临一定的增长压力。负债端,很多存款变成了财富产品的属性,活期存款变成定期存款在招行表现得更加明显。

从长期来看,存款端整体利率是要下来的,包括政策的指引,从银行自身经营的角度,负债成本的压降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从短期来看,因为你无法左右客户的行为,由于他在投资端和在扩产端相对的谨慎,资金闲置的时候,他对资金也有一个更高收益的要求,所以如果短期没有用,他也更倾向于把它放成定期存款,所以在我们的结构方面也在发生变化,活期存款比率是有所下降的。在短期来看,也给负债端带来了成本方面的刚性的压力。

招行房地产风险化解接近尾声

房地产风险给招行带来的影响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表内贷款。

二是理财投资的房地产企业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等。

三是私行代销的信托计划。经过这两年的时间,现在基本上风险化解都已经接近尾声。

高层对房地产政策的定调向市场传递了非常积极的信号,但是从政策落地到市场预期修复,再到形成市场实际的购买能力,这需要时间。

建议重点看生成额,从不良生成额的变化来看风险暴露的状况。

从销售端的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3%,7月回落更大。

具体到企业层面,今年又新增了市场违约主体。未来房地产企业的分化还在进一步加剧。

招行地产不良率下行拐点年内出现

上半年招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生成额为4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预计下半年房地产不良贷款生成额与上半年相比会略有上升,同比还会下降,全年房地产的不良贷款生成会有比较明显的降幅。

招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生成的峰值应该是在2022年。招行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的拐点大概率会在今年23年内出现。

招行碧桂园的合作额度未在定期报告中披露。目前招行和碧桂园的合作额度与招行在行业市场的地位基本上相符。

从目前整体的情况来看,涉及集团主体发生违约但分类维持非不良的整个房地产金额,大约在73亿元。

地方平台风险可控

从区域结构看,招行高风险区域的平台类融资业务余额占比不到10%,而且重点聚焦在交投类和公用事业类这两类客户上。

因为招行在这块的风险政策,信贷政策一直来说都是比较保守并且稳定的。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方面,招行的把控原则:

第一、合规性。从监管层面来说,对于地方政府去扩大隐债,早就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新增隐债,或者用新的去替换旧的。招行在合规性审查方面一直比较严格,包括看项目本身的现金流,回款是不是未来可能需要依赖于财政资金,项目本身是政府说了算,还是平台公司说了算等等。

第二、商业性的原则,项目本身具不具备商业市场性的原则。在整体的风险政策把握下,最近几年招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余额保持相对稳定,没有什么增长,并且是在一个比较小的量级。表内贷款这部分大概是1300亿左右,对这么大的一个市场体量,招行才做了1300亿,意味着相对来说是掐尖做的。从区域上面,招行会去结合区域的债务情况来看,对于不同的区域,根据整体的债务率,负债率,财政的自给率,这些要素综合来评判哪些区域可以介入,哪些区域要相对审慎。所以在区域上面也有一个整体的限额管理,通过这些来保障和地方融资平台的这部分。目前招行表内的不良率是0.14%的水平。

降费对招行财富业务有方向性的影响

首先,降费都是在预料之中。

第二点,从市场上现在普遍的评论来看,正反看法都有。

正向的观点认位降费会带来更多的市场的参与,同时叶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包括未来公募基金也会去考核客户盈利相对的指标。从行业发展来看,是更加倾向于在公募基金自己能赚到钱的同时,也更多去考虑客户能够赚到钱,从大的方向上来说,还是会促进行业正向的发展。

反向的观点主要是担心降费的短期影响。

招行这样的财富管理机构,都应该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即做财富管理到底给客户带来的价值是什么?

为什么现在行业在提配置这件事情,这里面也是隐含了我们核心价值在哪里,可能不仅是单一产品费率这简单的东西,你要留住客户,在你的平台上面来购买,来认购,更核心的是你能不能在所有的各类产品之间,在不同的时间点帮客户控制好回撤,管理好风险,通过你的配置,能够实现稳定的收益。这才是招商银行更大的核心价值所在,只有你有了这样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才能抵挡降费的趋势。

保险销售占比提升

不单是招行,各家机构今年都是保险的增长好于其他类的产品,保险产品里更好的驱动可能就是预期收益型的产品会更好。

这两年保险产品好,也印证了客户的投资风险偏低的偏好,或者类同于去投定期存款这种稳定收益型的偏好。

短期来看,以预期收益型的产品的快速增长的情况是不可持续的,本身从保险公司自身而言,把这样的风险、资产收益和给客户回报之间的风险,它所承受的量级和增速是不可持续的,不管是从供给还是需求端,慢慢肯定会收缩;监管上面也是在控制,一直说叫停叫停,或者是把整个的收益率降下来。

长期来看,保险一定是在整体结构中一个重要的配比。过去我们中收增长主要靠基金和理财的拉动,但这两年有点熄火,现在是靠保险来替代;但长期来看,保险在中收的占比,在结构上面是可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可能不是被单纯的预期收益型的保险所替代,更多的是分红险、保障险,这样真正的保障型的产品来逐步回归到市场能够替代上。

这不仅保险公司要调整,包括销售机构也要调整,配备相应专业能力的队伍,来销售产品结构更加复杂的产品。

招行在2020年开始就已经把保险策略提到比较重要的一个位置,培养队伍对于保障性产品的理解,对于复杂产品的理解。希望机会来的时候,招行的队伍可以交付出好的产品,这两年刚好有一个爆发,未来还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综合来看,短期内看到整体保险的销售量还是非常快,未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回落,但是长期来看,它一定是一个重要的增量部分。

下半年保险业务增速或将放缓

保险方面的判断是环比趋缓,同比可期,上半年银保行业有整体良好发展,主要源于客户风险偏好降低,保险配置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客户觉得3.5%预定利率产品会调整,所以加快了配置速度,招行保险保费增长达到55%,到下半年7月份,仍保持60%以上的同比增速,规模增速优于市场,但8月份由于3.5%预定利率产品的下限有所放缓。

招行会继续提升专业能力,加大跟头部保险公司的合作,但下半年的结果还取决于其他很多因素,包括资本市场的表现、客户风险偏好的变化等。

对于保险产品,招行非常重视,在AUM结构中占到8%,预计后续会继续增长,因为中国保险的密度和深度相较欧美有几倍差距,且叠加客户在稳健增值、安全保障等方面需求的不断增加,增长空间较为广阔。

财富管理业务短期面临困难

当下零售的财富管理市场趋势有困难,但做大做强的方向和趋势不变,招行会投入巨大资源和力量,做到专业领先。

目前历史阶段,不管是招行还是中国的零售、财富管理、私行业务都是刚起步,没有选择权去放弃和着重。

招行在大零售方面有优势,未来继续从三个层面夯实量的基础:

第一个是庞大客群的基础,共1.9亿客户,财富持仓客户4400万户,app客户1.1亿户,里面都有巨大空间。

第二个是万人客户经理;第三个是招行与350多家资管机构的积极合作。

招行希望零售的资产、业务的规模、零售的营收、利润的贡献、非息收入的贡献保持50%以上,且在未来增长到60%,双a系数从1.2持续提高。

未来招行,零售金融是战略的主体,地位不变,让零售金融成为财富生态的大平台、资产业务的压舱石、飞轮效应的驱动力、价值创造的领航者

在10万招行人中,六成是零售条线,招行会竭尽全力努力,深刻认知和分析自身不足,长久发展。

坚持打造价值银行,为股东创造价值

招行的轻型化战略是通过轻资产的经营实现招行资本的内生增长。

招行已十年没进行权益的再融资了,所以要继续保持这样的经营策略定位。

业务定位方面,坚持低资本消耗,降低风险和资本消耗,为股东创造更好回报。目前的阶段是这两大战略的进一步升华,即为价值银行。

中长期要继续保持基本盘的经营策略:

第一个是保持高ROE水;

第二个是保持高风险抵补能力;

第三个是保持资本内生能力;

第四个是保持较低不良贷款水平和较好资产质量;

第五个是保持较好的业务结构;

第六个是保持低负债成本。

总体要靠管理制胜,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依靠科技赋能、创新赋能解决营收增长乏力、利差收窄的困境,极力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坚持区域战略和实现新细分领域优势,从而管控成本和各项业务风险,为股东创造价值。

银行业发展面临结构转型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经济体从过去高速增长转变为相对中高速增长阶段,现在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带来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

过去是地产+平台+金融的经营模式,所以银行大量的信贷资金在地产和平台融资板块,现在转变为科技+产业+金融,大量信贷资金扎堆在绿色制造业、新能源等领域。

对于各家银行而言,业务结构、信贷结构、客户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是大势所趋。

靠过去给平台、地产公司等资金密集型行业融资的可能性不大了,这是银行业面临的行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招行也必须顺应这种形式的变化。

从行业结构来看,新能源、高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的投放不能光靠金额大、期限长、利率低来进行恶性竞争,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

客户需求现在要求投商行一体化,招行和很多产业基金、PE机构形成同盟共同服务新行业中的新兴企业,培育未来重要客户。

另一方面就是产业+园区+金融服务,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拥有各种产业园的领域,通过产业园区的打造形成集群效应,更好服务产业生态。

除此之外,围绕1+N,一个头部企业有上下游供应链,我们形成了链条式服务,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断跟进金融服务到产业链条中。

年初提出打造的七大领域里面的特色金融主要是选择两个方向:

一个是代表国民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性较好的重要领域。

另一个是依据于招行自身的禀赋和特点。比方说科技金融,招行在科技创新企业的领域里去深耕和持续服务,经过十年来的发展,已经在科技客群里有超过11万个优质的科技成长型企业客户,而且在过往三年我们服务这些科技成长型企业走向资本市场,账户覆盖率达到了85%。

在面向未来的布局里,既有招行对趋势的判断,也有过往积累的基础和能力作为保障。如何在大的国民经济发展过程里寻求对公业务差异化发展,保持优势的细分领域,是招行非常重视的。

【往期链接】

招商银行的挑战

招商银行:挑战、优势和甜点时光

特别提醒:本文为投资逻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巴菲特读书会

价值投资理念、知识经验学习与交流平台,投资风险教育平台。

发现价值,践行价值。书会长期开展独立投研活动,定期发布原创研究报告,组织线下分享活动。

“行稳致远”,秉持“专业、谨慎、诚信”的精神,努力与会员和客户共同实现长期价值稳步增长。

全部讨论

2023-09-05 10:52

这么快就过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