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25喜欢:3

深挖洞,高筑墙,突破重围还是王-重仓生物股份的逻辑网页链接

上文发布之后,读书会接着举行了一场养殖行业主题投研分享,在会上,有人说到:国内养白猪的成本比美国贵,从竞争优势分析,中国应该从美国进口白猪,国内重点养殖黑猪。

 关于这个观点,各位看官有何高见?

$温氏股份(SZ300498)$ $牧原股份(SZ002714)$ $生物股份(SH600201)$ 

全部讨论

2018-12-13 14:16

就目前的竞争优势来判定中国未来应该多养黑猪,美国应该多养白猪的说法有些偏颇。原因是:
1.养猪成本角度。美国今天养白猪的成本比中国低也是一步一步降下来的,而且中国养白猪的成本,随着规模化养猪的推进,这个成本也在逐步下降。所以美国人养白猪的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没有太大的护城河,也是不持久的。
2.农民收入和扶贫角度。养猪是曾经是中国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使今天国家在推进规模化养猪,养猪所用的饲料的主要成分——大豆、玉米等经济作物,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通过温氏股份等大型公司可以看到,养猪是国家扶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重要的抓手。
3.食品安全角度。猪肉是中国人饮食重要的组成部分,猪肉消费在中国的GDP和CPI的权重很高,这里的猪肉主要是白猪肉,不是黑猪肉。猪肉的供应实际上关联着中国人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果猪肉供应出了问题,很容易引发社会问题。
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推断,中国不可能把猪肉的进口作为中国白猪肉的主要渠道。中国人自己吃的白猪,还得自己养。

2018-12-12 14:35

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国家稳定,粮食和主要肉品供应是基石。
国内品种如民猪,小花猪,黑猪等等,由于散化养殖出栏慢,料肉比高,等等,竞争力不高,且各地的环保政策禁止散养,国内品种在逐渐的衰退与消失。
当初为了提高出栏率和屠宰率,瘦肉率等等,从国外快速大量引进大白长白杜洛克等国外猪种。优势是料肉比低,出栏快,规模化快,成本相对土猪要低,因此易于推广。
自从引进国外猪种后,养殖状况也日异月新,比如非洲猪瘟,伪狂犬,等等各种国内没有的病毒也被引进来,因为生长快,对饲料的蛋白等营养要求也高,因此也改变了原由的饲养方式,从美国康地泰国正大,的全价饲料,到预混料,到转基因玉米与大豆,整个食物链都统统改变原有状况。
我有理由相信,引进国外猪种,中短期是降低了市场终端的价格,但整个养殖生态链与安全被彻底改变了。因为猪种,疾病,饲料,疫苗,饲养和预防治疗方案都受到了国外牵制。比如拜耳,辉瑞等国外动保品牌,已占据国内动保市场的半壁江山。
目前,唯一国内猪种与品牌相对成功的就是天地一号的土猪。卖猪肉的北大高材生,陈生,还记得吧?因肉质好,味香而安全,虽价高也避开了国内外的猪周期而得以稳健发展。温氏,牧原等国内养殖集体正在茁壮成长,但饲养品种问题确实值得思考。
因此,我个人倾向国内应重点培养本土品牌。但规模化是势在必行。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好问题。

2018-12-12 15:37

中国每年出栏7亿头猪,美国大约1.3亿头。白猪生长周期只有5个月左右,黑猪1年以上。如果从美国进口白猪,在美国满足本土需求的基础上再养专门供给中国的白猪,如果按5亿头算,美国本土土地成本、人工成本、饲料成本必然大幅上升,再加上绕半个地球的运输成本、关税等等,到老百姓餐桌上价格估计比黑猪肉还贵,而且还都是冻肉,还有什么竞争优势?不要说这个假设,现在去超市看看进口冻猪肉价格就知道了。白猪是商品猪,黑猪是我国特色猪,应该把黑猪推销到美国去。一帮专家研究反了

2018-12-13 11:11

现在确实是猪肉价格的低位,特别是今年又爆发了非洲猪瘟的疫情,明年很可能开始迎来猪周期,其他布局未尝不可。

2018-12-13 09:54

供需价格是个动态的过程。当前美国白猪只是作为补充,当然有价格优势,中国应该从美国进口白猪。但中国全部放弃白猪,养殖黑猪,黑猪本来周期慢,价格高。美国除了供给自身外,还要供给中国14亿人口的猪肉,白猪价格供求动态调整后难有优势。

2018-12-13 08:52

照文中所说关乎食品的哪里便宜买哪里好了,都不要耕地了,耕地的红线也不用守了,粮食安全拱手让人,这么玩行不?国之大事岂容儿戏。

2018-12-12 23:22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