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思维

发布于: 修改于:iPhone转发:16回复:44喜欢:68

从少到多容易,从多到少比较难。

值钱的企业都是越做越少护城河越做越深,不值钱的企业都是越做做宽,越做越没有护城河,典型的就像拼多多只围绕电商展开工作,也是互联网公司唯一没有搞金融的,阿里百度腾讯还有美团包括京东只要赚钱什么都做,美其名曰搞生态,经济增长时摊大饼能赚点便宜,一旦红利消失发现四处暴雷,企业忙于救火处处是问题导致无法聚焦

对大部分公司来说从开始就少是很难的,就像我的创业之旅,开始什么都没有,不知道能做什么,什么好做,自己擅长什么,也根本想不明白,所以只能靠一个个尝试一个个排除,所以前前后后做了很多品类,后来才聚焦于电器行业。投资的时候也是一样,不知道什么是价值投资,用创业的心态,把所有的坑踩了一遍,最终确定了自己不成熟的投资体系

大部分人很难走出来惯性思维,走着走着忘了初心,走进了怪圈。从2019年我开始精简,把所有能力圈以外的业务全部停了,有了思考的时间,才发现自己也有两三年在怪圈走不出来,但是浑然不觉。想明白问题的根源,再次出发的时候发现很多事迎刃而解。过去的每一滴汗水都没有白流,每一个过去的绊脚石都成了现在爬山的垫脚石

就像我跟很多人交流,虽然结局很悲惨但总感觉自己很无奈,其实都是不会做减法,无法回到本源思考问题。我曾经也是天天忙于救火,根源是从多到少的过程没有及时叫停。大道曾说:在错误的方向上及时停止,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代价

绝大多数人都是站到当下看未来,很少有人站到未来看现在,所以解决方案总是短期的,结果都是:手术很成功病人死了。为什么没有前瞻性或者预判性?因为思考很累,推演很难,过一天是一天往往最轻松。站到大局思考可以看清楚全貌,但是很少有人思考全局,总试图在自己有限的范围做决策

从2017年我跟身边的人交流,强调储备未来需要的能力,必须一专多能,如果不具备的话接下来会很难过,要么认为我危言耸听要么认为我要求过高。2018年下半年各行各业下滑的时候,很多人浑然不觉,这两年下滑加速了,想亡羊补牢发现代价惨重。典型的就是今天市值暴跌的公司,今天负债累累的人,今天入不敷出的家庭,今天的痛苦都是昨天的惯性思维的必然

企业文化好的公司,开放成长的组织以及尊重内心的人,对自己诚实的人,相对容易调整。而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封闭型的组织愚昧式的管理模式,局限的人固化的人往往陷入死循环。

目前有两种状态真实发生:一种状态远离无法解决的问题,挑选一些能够达成的目标去做。另外一种当不想解决问题或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就会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看起来都在解决问题,看起来都很努力,初心不同结局差别巨大

精彩讨论

北方的wolf19852023-12-22 11:58

亚马逊,沃尔玛,塔吉特,Costco,Home Depot也就是在美国可以高举高打,相安无事,如果到了中国,他们的模式就走不通了,随着Temu,shein,tiktok发展起来,他们会越来越难受的,我预测一下,随着电商渗透率越来越高,美国的线下实体也会越来越难过。他们赖以生存的高佣金,高推广带来高零售价格的盈利模式很快就走不通了
相对竞争和绝对竞争是两个概念,在国内大卖场纷纷倒闭,核心是成本太高,竞争不过夫妻老婆店,中国的大企业面对蚂蚁雄兵往往打个盹就功亏一篑。
就像过去亚马逊的跨境大卖慢慢被国内淘宝商家蚕食一样,激烈的竞争市场出来的还是比慵懒市场出来的更有竞争力。从我们做十几年电商经验来看,国内的电商运营能力是跨境运营的几倍竞争力。
我觉得美国未来的零售格局很快就会演变,毕竟零售最终拼的就是价格,服务,成本,一旦这些效率优势不在了,盈利模式就不在了

北方的wolf19852023-12-22 12:07

未来代工厂模式活的好的有几种:
第一种有自己设计和研发体系,根据需要自主完成整机的能力,而不仅仅依赖大品牌订单,有自己品牌和渠道随时可以建立自己的零售体系
第二种极致效率,比如全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摆脱人力成本
第三种绑定大品牌而且互相持股,从供应商变成一家人。

曹文景2023-12-22 12:05

我刚打赏了这条讨论 ¥1,也推荐给你。

曹文景2023-12-22 10:39

amazon好像也是摊大饼型的?

曹文景2023-12-22 11:43

转自华章管理
2015年11月,亚马逊在西雅图开了第一家线下书店。
更大手笔的线下探索是,2017年6月亚马逊以137亿美元全资收购了以优质生鲜著称的全食超市,一举将其471家门店收入囊中,从此正式开始了线上线下业务的大规模融合。
2018年1月,亚马逊又推出了“无人超市”,主打简餐食品。这种拿了就走、不用排队结账的全新体验,让很多客户惊叹不已。
为什么亚马逊一定要进入线下,而且对生鲜这个品类如此重视呢?因为这是高频业务。对于自己做饭的家庭来说,生鲜即便不是天天买,一周也得买两三次;而且买生鲜时,大家还是习惯于眼见为实,看看到底新不新鲜、好不好。通过这个特殊品类,打通线上线下,与客户保持高频接触,是所有线上平台,尤其是亚马逊梦寐以求的。
此外,亚马逊还大力加强了自身平台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把核心能力变成了对外服务。比如,2006年,亚马逊推出了亚马逊履约服务(FBA)、亚马逊云服务(AWS);2014年又推出了智能语音平台(Alexa)。
即便已经如此成功,亚马逊也没有放慢持续拓展的脚步。比如,亚马逊还搭建了面向企业商户的B2B销售平台,以及面向二手商品交易的多个线上平台。
在金融服务领域,支付无疑是当仁不让的领域。亚马逊不仅推出了自己的支付服务Amazon Pay,还在印度收购了一家当地支付平台Tapzo公司。此外,亚马逊还以定向邀请的方式,通过亚马逊小贷服务Amazon Lending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在本地服务领域,亚马逊搭建了亚马逊家庭服务平台Amazon Home Services,方便房主找维修、保洁等专业人士。除了家庭需要这种专业服务,其实企业也需要。为了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亚马逊创建了面向企业的工作外包服务平台Amazon Mechanical Turkey。
在智能硬件方面,大家都知道亚马逊的Kindle电子阅读器,以及之后推出的Echo智能音箱等消费电子产品。
2017年,人们惊异地发现,亚马逊竟然出现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并一举拿下了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外语片三项大奖。原来亚马逊早已成立亚马逊影视公司Amazon Studios,并已在游戏、影视、娱乐等诸多领域布局发力。
除此之外,亚马逊还进入了医疗领域。2018年初,亚马逊与摩根大通以及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成立了一家合资医疗保险公司,非常低调,非常隐秘,至今连公司名称都未确定。
2018年6月,亚马逊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的一家在线药房——PillPack公司。PillPack是一家创业公司,能帮助解决客户亲自跑药房、在无尽等待中取药的烦恼。
虽然亚马逊目前还没有宣布在医疗领域的明确战略方向,但亚马逊的进场,已经令整个美国医药行业高度紧张了。

全部讨论

2023-12-22 10:48

2023-12-22 10:10

很有深度啊👍。
确实:很少有人从未来的角度看现在,因为这种 “Backward Induction” 是非自然的、需要理性思考和推演能力。
不会做减法的一个原因是无法分清主次因素吧。
选择大于努力,我也是撞了N多南墙后才深刻理解的。

2023-12-22 10:09

允许自己允许别人或组织犯错

2023-12-22 09:58

在错误的方向上及时停止,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代价。
绝大多数人都是站到当下看未来,很少有人站到未来看现在。
站到大局思考的人才有格局,但是很少有人思考全局,总试图在自己有限的范围做决策。
企业文化好的公司,开放成长的组织以及尊重内心的人,对自己诚实的人,相对容易调整。

2023-12-22 08:51

2023-12-22 08:46

通透!

2023-12-22 08:15

2023-12-22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