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fighter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7喜欢:27
田忌赛马其实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智慧。
换句话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选择大于努力。

热门回复

我再举三个例子,也是田忌赛马思维的绝佳案例。如何把自己的弱势变成优势?
“想出头,对于某项技能我们要么做到全世界最好。这是非常困难的。要么选择综合策略,可以选两项技能,把每项技能都练到世界的前25%。同时拥有两个能排名在前25%技能的人其实也很少。如果我们能把这两项技能结合起来去做一件事,那应该就是难以被取代的。
亚当斯是画画技能和写笑话两技能都能达到全世界的前25%的人。虽然两项都没有做到顶尖的1%,但是他把这两项技能结合起来就画出了呆伯特漫画,别人很难超越他。”
“蔡志忠毅然决然地只身赴日学习,想成为最伟大的漫画家,虽然他只用了三个月就学会了日语,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与日本的漫画家相比,自己并无优势,“日本漫画家都画得很精细,而且有助理,我对于日本文化也并没有那么了解。”但是,蔡志忠是一个擅长动脑筋的人,“我就想,怎么才能把自己的劣势变成优势,我画什么会让日本出版社抢着要?于是,我想到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中国的古代哲学,在这方面,日本漫画家画不过我,我要以内容制胜。””
我在文章《逆向思维你不会用(2)把缺点变成优点》提到施瓦辛格的思维。
施瓦辛格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可以把缺点变成竞争优势。
“我从来没有试过镜,从没有过。
我从没有想过要饰演普通的角色,因为我的长相跟普通人不一样,因此我总是这样想:每个人都想成为加利福尼亚州的金发美男子,都想到好莱坞试镜,看起来身材匀称、帅气可爱,等等,而我怎么才能够打造出自己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特色呢?……
当然,当时一些反对我的人是这样说的:‘你知道那个(适合健美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是20年前的事了。你看起来块头太大,太野蛮,肌肉太发达,你在电影行业没机会了。’
当时的好莱坞制片人在我一开始进入演艺行业时就是这样对我说的,我当时的经纪人和负责人也是这样说的:‘我觉得你是不会成功的……现在的明星是达斯汀·霍夫曼、阿尔·帕西诺、伍迪·艾伦,他们都是些小巧可爱的演员,是当前的性感象征。再看看你,体重差不多110公斤。适合你的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但我坚定地认为那个时代还会回来,还会有人喜欢……
(最终,)我的经纪人、负责人和好莱坞制片人口中的所有那些不利因素都变成了我的优势,我的演艺事业也开始快速发展起来。”
施瓦辛格提到,如果没有他,可能世界上就不会有《终结者》这部经典科幻电影。
因为詹姆斯·卡梅隆曾说过,如果他们当初没有找到施瓦辛格,他们就不可能拍摄那部影片,因为只有这个人看起来像是一台机器。
网页链接{逆向思维你不会用(2)把缺点变成优点 }

田忌赛马最大的意义,告诉我们,选择大于努力。
换个对手,换个赛道,你就能赢。
我之前写过文章,
《如何用黑客思维实现开挂的人生?》
文章里提到,
“同样是这个人,从初学者开始,用四周的准备时间获得了全美中国式散打冠军。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同样找到了规则的两个漏洞:
一是比赛是按体重分组,赛前一天称体重,二是一个回合中跌落散打台三次,对手自动获胜。
他在赛前18小时内锐减了13公斤,分在75公斤组,而当他站在散打台上的时候,体重已经恢复到了88公斤,比对手超出了三个重量级。
比赛中他则利用身体优势,想尽办法把对手推到台下去,战胜了5~10年经验的选手,获得了冠军”
这本质上也是田忌赛马思维的应用。
投资也是一样。
相同的两个公司,选择同一个大赛道里的两个细分市场,看起来两个市场很相似,最后结果天壤之别。但是实际上,两个细分市场的差异之大,被低估了。一个市场也许不会有强者杀入,另外一个也许会有大量强者杀入。
一个细分市场再好,但是面临越来越多牛逼的强者杀入,你作为先行者也是很难有优势的。

故事真真假假,我也只是转的,但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每周工作四小时》的作者,他类似的思维案例很多,至少可以说明,这个主人公的思维有过人之处。不然,人家也成不了全球名人,亿万富翁。
这个主人公的思维,在我看来,大部分都是田忌赛马思维。
就是你不要和更强的对手比,而是要去和更弱的对手比。要避开自己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点。
譬如散打时,通过体重锐减,让自己体重下降,从而和水平更低的对手比赛。然后通过吃饭之类的手段,一天之内又把体重涨回去,相比其它体重维持不变的对手,那么你的体重就有优势了。
然后自己作为初学者,散打技巧肯定是弱势,那么主人公避开自己的散打技术不行的弱势,靠把对手推下赛台获胜。
我在文中也提到主人公的另外一个案例。
“"我的新上司是一位刚刚上任的销售总监,他要我从电话簿的字母A查起,然后一个一个地打电话过去推销产品。我非常委婉地问他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回答是:“因为我要求这么做。”"
前面几个月,他的业绩非常惨淡。
有一天,他开始思考,所有的业务员都是朝九晚五打电话。
而目标客户也就是企业的CEO和CTO的工作时间也是朝九晚五,但是这个时间段他们有个看门人,就是他们的秘书。
秘书会挡下很多推销电话。
然后他就开始做测试,早上7到8:30,下午6到7:30打电话,其余时间发邮件。
结果效果很好。
如果他打电话时不推销,只是提问,会怎么样?
如果他打电话时伪装成技术人员而不是销售员,会怎么样?
如果他发邮件时,结尾处把别人用的“I look forward to your reply and speaking soon”反着来,换成“I totally understand if you’re too busy to reply, and thank
you for reading this far,” 会怎么样?
最后,他一个人打败了最大竞争对手EMC公司的整个洛杉矶LA办公室的销售业绩”
《每周工作4小时》书最精华的其实是它的一些标题和案例。
”Rules That Change the Rules“
改变规则的规则
"EVERYTHING POPULAR IS WRONG"
一切流行的都是错误的
"Beating the Game, Not Playing the Game"
打败游戏规则,而不是遵循游戏规则
如果你和别人一样,只会在同样规则下,硬碰硬,那么除非先天和后天优势都明显,否则你就注定无法成为第一。
但是如果你改变游戏规则,即使是你先天后天优势都不行,你依然可以成为第一。

赛前一天称体重,然后一下子恢复增重了十几公斤?

哈哈,你信就好;十几公斤或者说20%的体重变化是什么概念;人体重量组成无非是体液,肌肉,脂肪,骨骼。短时间内减少的就只能是体液,组织液减掉那么多,浓度就上来了,细胞平衡怎么做?学过高中生物大概也就能判断了,这就是纯文科忽悠人的材料。

有可能这个故事有忽悠成份,但是它的思维是有引人思考的地方,这就够了。
我引用书中的原文,大家可以自己看看。
“赛前一天称体重。我用现在教给优秀举重运动员的脱水技术,在18小时内减掉了28磅 [2] 。
称的时候是165磅,马上补水恢复到193磅。想要击败比自己高三个重量级别的选手太困难
了。我可怜的对手们。
如果一方在一个回合中跌落散打台三次,他的对手则自动获胜。我决定将这一规则作为
我唯一的战术:想尽办法把对手推下台去。可以想象,这一举动让中国裁判多么无奈。
结果呢?我以技术性击倒对手赢得了所有比赛,然后就带着全美冠军的奖牌回家了,这
可是99%的具有5~10年经验的选手都无法做到的事。”
”在现在的散打比赛中,我用过的减轻体重的方法和将对手推下台的战术,已经成为合理
的规则,并非我引发了这一变革,我只是预见了它们而已。“
书中有一个注解如下:
“大部分都认为这样的体重控制简直不可能。我在网页链接网站上提供了照片。请勿在家中模仿,我
是在医疗顾问的指导下进行的。1磅=0.453 6千克。”

应该修改规则,赛前2小时称重。或提前称重,赛前1小时复称

这个跟鸡头凤尾有什么关系?即使是鸡头凤尾,谈到不同赛道,是大众产品还是独树一帜?

我搜索了一下文章,现在散打运动员减轻体重,确实已经成为了流行手段。
“在散打等搏击比赛中,拳手是按照体重划分比赛的级别进行的,控制体重是拳手和教练员非常重视的问题。散打拳手参加的比赛的级别不一定是他的日常体重,一般来讲一位拳手平时体重和他参赛体重最好是相差6公斤,超过6公斤降体重的难度就比较大。”
“当然很多运动员往往需要很辛苦的快速降重,有的运动员甚至需要降重10公斤以上。”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70公斤级冠军、第一届世界杯70公斤级冠军“射月金弓”李杰,在韩国釜山亚运会期间就遇到一个非常彪悍的降重“达人”。伊朗散打冠军侯赛因平时打的是80公斤级,平时侯赛因的体重应该在85公斤以上,这届亚运会为了获得体重的优势,他将体重降到了70公斤(当时70公斤的要求是65.5—70.4公斤之间),侯赛因最后是被抬着称了体重,因为他降重过度,已然无法正常行走。”
网页链接

不赞同。我们常说“正合奇胜”,其实当说这个词的时候,绝大部分国人就把焦点放在了“奇胜”上,而根本不考虑什么“正合”。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一定要谨记,只有“正合”只有“正合”只有“正合”,不要考虑什么投机取巧,用什么阴谋诡计。
人生行为准则在于为别人创造价值,勤勤恳恳,万不可有一丝一毫的“奇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