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力ant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回复:9喜欢:4
巴菲特:我是搞企业经营的,不是搞股市投资的。
巴菲特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寻找到并固化了自己的投资模式:经营企业赚取现金流,通过在股市配置现金流,扩大企业经营,然后赚取更多后续现金流,配置更多优质股权——如此反复,以至无穷。网页链接巴菲特的核心理念 —年年股生息,岁岁息生股。如果能够坚持20年,一年分红是当初投资额的一半。
比如贵州茅台,如果你2004年40元左右买入,今年的每股分红基本就是当初买入股价的75%,再过几年,每年的分红就会超过当初的买入成本,20年的等待,相当于熬来一台提款机。

热门回复

网页链接 巴菲特的核心理念 -
年年股生息,岁岁息生股。如果能够坚持20年,一年分红是当初投资额的一半。
比如贵州茅台,如果你2004年40元左右买入,今年的每股分红基本就是当初买入股价的75%,再过几年,每年的分红就会超过当初的买入成本,20年的等待,相当于熬来一台提款机。

Rule 练习练习再练习
第3条原则,看起来是老生常谈,很多人听了会“切”一下,“到最后,果然还是告诉我们要努力!”
是的,果然还是要努力。
但是,强调努力,并不是证明方法还不够好。反而,在基本正确的科学方法基础上,毫无保留地全力以赴,在过程中不断迭代方法,越战越勇,倒是所有杰出人物的不二法门。
对于一小部分人,他们足够聪明,或早或晚地认识到,勤奋不是最好的美德,而是最优的策略。
真正聪明的人,都会足够聪明到选择去勤奋。打造了棒球秘籍的泰德,这个地表最强的棒球击球手,每天6点起床练习接球,一周练习300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再有名的击球手,也没有人练习挥棒的次数,多过泰德·威廉斯。”
他也确实足够勤奋,真正练习到手上磨出水泡,水泡磨破后血流如注,然后就是手上的茧子越来越厚,功力日渐增进。
除非真正在讨论世界冠军级别的成就,我们不用考虑个人智商和天赋。而个人努力和科学方法的关系,基本总结一下:
真正的学霸,就是科学的方法,加上超出常人的努力。
普通人,方法也好,努力程度也好,都是「一般」。你懂的,就是「一般」。
可怜的学渣,方法不对,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
高手的成长之路,莫不如此:上下求索之后得到一套成长方法,但是后面还是要靠自己的艰苦训练。
电影《爆裂鼓手》里,Andrew Nieman是年轻有抱负的音乐学院学生。他的目标是成为史上最强爵士鼓手,像他的偶像Charlie Parker一样, "I want to be one of THE GREATS !"
但是,单单得到顶级老师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得有足够强大的进取心,才舍得把自己练习到这个程度。
I want to be one of the Greats,“我愿意为此付出远远超过常人的努力,付出200%的汗水泪水”,单单这一点,就把真正的不妥协的进取者,和大量的“口头学习者”区分开了。
---END---

勤奋,
不是最好的美德,
而是最优的策略。

《理想区域才击球》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试着学习职棒传奇明星Ted Williams的作法,在他的《打击的科学》一书中解释到,他把打击区域划分为77个框框,每个框框就约当一个棒球的大小,只有当球进入最理想的框框时,他才挥棒打击,因为他深深知道只有这样做,他才能维持四成的超高打击率,反之要是勉强去挥击较差的框框,将会使得他的打击率骤降到二成三以下,换句话说,只有耐心等待超甜的好球,才是通往名人堂的大道,好坏球照单全收的人,迟早会面临被降到小联盟的命运。

转发

[献花花]

等待最佳击球点,先得知道自己的能力圈(77个框),最好能够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扩大甜点),还需要不停的练习,对于投资就是思考研究,真正挥打机会出现时应该毫不犹豫 网页链接

[献花花]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