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iPad转发:2回复:61喜欢:30
网页链接 这俩洋和尚,让整个中国零售业都傻眼了 -
 拼价!拼质!拼效率!
  文 | 华商韬略 陈斯文
  2019年8月,中国线下零售阴云密布,零售巨头Costco的中国首店在上海开张,但当天下午,它就被迫暂停营业,原因是:人太多了。
  五年后,中国线下零售阴云更厚,Costco却又在深圳开出中国大陆第六店,当天会员开卡13万张,位列全球第一。
  【冰火两重天】
  过去五年里,尽管没有单独披露中国区的营收,但Costco在中国“开一家火一家”,早就不是新闻。
  Costco在美国总部的老对手,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同样生意大好。
  在2022年里,山姆用42家门店在中国区干出了660亿元营收,这个营收,盒马鲜生用370家门店也没实现;2023年,山姆又开出了5家新店,预计营收将超过800亿元。
  两大国际商超巨头的春天,却是它们同行的冬天。<a href="https:<a href="https:<a href="https:

精彩讨论

汤诗语02-15 00:19

为什么我感觉盒马去年以来是每况愈下?

冷小二02-14 22:19

去年会员费135刀,全年消费返还了不到500刀【可以选择现金也可以选择直接在costco购物】。其实COSTCO目的不是为了赚这个会员费,而是想让你锁定未来一年大部分家庭购物,通过单一客户大量采购,实现双赢,这样对于公司未来的销售预测和库存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洪荒力ant02-11 08:49

  两大国际商超巨头的春天,却是它们同行的冬天。
  2023年9月13日,家乐福在北京的最后一家门店暂停营业,全国只剩37家门店还在营业,2020年,这个数字还是228家。
  从2016到2022年,沃尔玛的传统大卖场也是江河日下,关闭了130多家。
  2023年12月,曾拥有200多家门店的德国连锁超市品牌比宜德发布公告,宣布全面暂停营业。
  曾经是行业标杆的外资超市,店门尚且关得哐哐响,中国同行的日子就更惨淡。
  在过去三年里,曾被认为特别能打的永辉,陆续关闭了近400家各类型门店,一度传出要被京东收购的新闻。
  仅仅2023年上半年,全国就关闭了692家超市便利店,以及14家百货购物中心。
  关门的商超中,包括一连串耳熟能详的品牌:中百集团66家、华润万家12家、永辉超市29家、家家悦12家、步步高65家、以及联华超市131家。
  一年关几家十几家,可能只是偶然,但一关就是几百家,持续好几年,几乎可以断定:中国商超行业的经营不善,已是普遍现象,在2024年里很可能继续恶化。
  曾经有人将这种经营不善,归结为电商冲击和地租高昂。这个看法,一度是商超老板们的宽心丸。但Costco和山姆的存在,又让这个看法站不住脚:
  都是线下零售,都被电商冲击,都承担着同样的地价,Costco和山姆凭什么活得那么好?

洪荒力ant02-14 22:10

Costco在深圳开业,打破了全球两个记录。一个是当天开卡的人有14万多,这是什么概念?一天之内光这一部分,Costco就赚了2800万。
第二个是,当天的销售额打破了之前Costco在全球所有城市开业的记录。大家可以感受一下,16分钟,不加价的爱马仕包包被清空。2小时,贵州茅台新秀丽,包括Costco良忌的草莓熊被清空。早上一大早去,就开始排队三小时以上。

salmon猫君02-15 09:09

坐标杭州,我家斜对角就是一家山姆,开业续费至今,已经两年多,隔五六公里还有一家Costco,另外我暂停了10公里外的三年盒马黑卡会员,我以山姆忠实客户的体验来说说为什么这样:
1.距离,显而易见
2.极致的服务,以我仅有的两次退货退款举例,一次是买了一个月的牛排,当时分袋散装放入冷冻后就没管,等吃的时候发现牛排异味,立马全部拿给山姆客服,简单沟通几句就给退款了;另外一次是我买的卫衣,没穿过,但是吊牌没了,两周后,就是单纯不想要了,同样简单沟通几句,就退款了。就冲这个服务,试问国内哪一家超市能做到(应该也只有胖东来了吧)?
3.优良的品质,我在山姆复购率最高的是它家的青柠西柚汁,法式羊排,蓝莓,生巧熔岩蛋糕,它家的水果,肉类品质永远是最好的,也是最让人放心的,而甜品果汁类抓住了我的心头好,外面不容易买到同样的,即使类似的也做不到同样的口味和品质
4.相对实惠的价格,以我两年多的购物经验,山姆的东西真的不能说很便宜,它只是个别品类会做到特别便宜,比如寿喜锅,龙虾海鲜锅,烤鸡,猪蹄等,发现没有,对,就是那些两三天就会变质的食物,山姆的价格似乎就是便宜,吸引你的眼球,增加你的复购率,相比之下,它的果汁饮料,红酒,衣服,玩具,炊具,可以冷冻的牛排,其实并不便宜。山姆的牛排称得上价廉物美,但并不是非常实惠的,比如我自己每年都是双11去屯京东上的一家牛排店的雪花原切牛排,每片200~400G,买上一整年的量,我核算过价格,京东的价格是15元/100g左右,山姆做不到,大概是每百克30~50元左右,即使如此,同样品质的也已经比外面便宜很多了,所以我还是推荐去山姆买牛肉。
另外,它家的保养品也非常实惠,比如我复购较多的澳佳宝深海鱼油,life space的益生菌,比京东和外面实体店确实便宜很多。
所以,总结下山姆吸引我的,外面超市做不到的,好的品质和服务,相对实惠的价格,不远的距离(这个对于仓储式商超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我周末逛时见过很多一家子出动,整箱整箱的搬山姆的家庭式购物,一大车塞的满满的那种,过年采购年货时更是恐怖),和以上优点带来的购物信心和安心。
真的,我们基本每周都会去山姆,在山姆购物是一件非常让人开心和愉悦的事情。

全部讨论

为什么我感觉盒马去年以来是每况愈下?

02-14 22:10

Costco在深圳开业,打破了全球两个记录。一个是当天开卡的人有14万多,这是什么概念?一天之内光这一部分,Costco就赚了2800万。
第二个是,当天的销售额打破了之前Costco在全球所有城市开业的记录。大家可以感受一下,16分钟,不加价的爱马仕包包被清空。2小时,贵州茅台新秀丽,包括Costco良忌的草莓熊被清空。早上一大早去,就开始排队三小时以上。

02-11 08:49

  两大国际商超巨头的春天,却是它们同行的冬天。
  2023年9月13日,家乐福在北京的最后一家门店暂停营业,全国只剩37家门店还在营业,2020年,这个数字还是228家。
  从2016到2022年,沃尔玛的传统大卖场也是江河日下,关闭了130多家。
  2023年12月,曾拥有200多家门店的德国连锁超市品牌比宜德发布公告,宣布全面暂停营业。
  曾经是行业标杆的外资超市,店门尚且关得哐哐响,中国同行的日子就更惨淡。
  在过去三年里,曾被认为特别能打的永辉,陆续关闭了近400家各类型门店,一度传出要被京东收购的新闻。
  仅仅2023年上半年,全国就关闭了692家超市便利店,以及14家百货购物中心。
  关门的商超中,包括一连串耳熟能详的品牌:中百集团66家、华润万家12家、永辉超市29家、家家悦12家、步步高65家、以及联华超市131家。
  一年关几家十几家,可能只是偶然,但一关就是几百家,持续好几年,几乎可以断定:中国商超行业的经营不善,已是普遍现象,在2024年里很可能继续恶化。
  曾经有人将这种经营不善,归结为电商冲击和地租高昂。这个看法,一度是商超老板们的宽心丸。但Costco和山姆的存在,又让这个看法站不住脚:
  都是线下零售,都被电商冲击,都承担着同样的地价,Costco和山姆凭什么活得那么好?

02-15 09:09

坐标杭州,我家斜对角就是一家山姆,开业续费至今,已经两年多,隔五六公里还有一家Costco,另外我暂停了10公里外的三年盒马黑卡会员,我以山姆忠实客户的体验来说说为什么这样:
1.距离,显而易见
2.极致的服务,以我仅有的两次退货退款举例,一次是买了一个月的牛排,当时分袋散装放入冷冻后就没管,等吃的时候发现牛排异味,立马全部拿给山姆客服,简单沟通几句就给退款了;另外一次是我买的卫衣,没穿过,但是吊牌没了,两周后,就是单纯不想要了,同样简单沟通几句,就退款了。就冲这个服务,试问国内哪一家超市能做到(应该也只有胖东来了吧)?
3.优良的品质,我在山姆复购率最高的是它家的青柠西柚汁,法式羊排,蓝莓,生巧熔岩蛋糕,它家的水果,肉类品质永远是最好的,也是最让人放心的,而甜品果汁类抓住了我的心头好,外面不容易买到同样的,即使类似的也做不到同样的口味和品质
4.相对实惠的价格,以我两年多的购物经验,山姆的东西真的不能说很便宜,它只是个别品类会做到特别便宜,比如寿喜锅,龙虾海鲜锅,烤鸡,猪蹄等,发现没有,对,就是那些两三天就会变质的食物,山姆的价格似乎就是便宜,吸引你的眼球,增加你的复购率,相比之下,它的果汁饮料,红酒,衣服,玩具,炊具,可以冷冻的牛排,其实并不便宜。山姆的牛排称得上价廉物美,但并不是非常实惠的,比如我自己每年都是双11去屯京东上的一家牛排店的雪花原切牛排,每片200~400G,买上一整年的量,我核算过价格,京东的价格是15元/100g左右,山姆做不到,大概是每百克30~50元左右,即使如此,同样品质的也已经比外面便宜很多了,所以我还是推荐去山姆买牛肉。
另外,它家的保养品也非常实惠,比如我复购较多的澳佳宝深海鱼油,life space的益生菌,比京东和外面实体店确实便宜很多。
所以,总结下山姆吸引我的,外面超市做不到的,好的品质和服务,相对实惠的价格,不远的距离(这个对于仓储式商超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我周末逛时见过很多一家子出动,整箱整箱的搬山姆的家庭式购物,一大车塞的满满的那种,过年采购年货时更是恐怖),和以上优点带来的购物信心和安心。
真的,我们基本每周都会去山姆,在山姆购物是一件非常让人开心和愉悦的事情。

02-15 08:53

你以为现在中国人去山姆COSTCO是去超市?我觉得更多是对新事物的好奇,更多的是游玩性质的,顺便买点东西!

02-11 18:22

没办法,它们赚了一点点就飘,总想坑自己人

02-11 08:54

 在很多人看来,性价比就是比谁更便宜,比如一包餐巾纸,A超市卖3元,B超市卖2.9元,那么B超市就是有性价比的。
  这一点,Costco和山姆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极致。比如Costco规定,所有商品的毛利率不超过14%,平均7%;山姆与其他卖场重合的商品,定价平均要低8%。
  但Costco和山姆更加强调,也让很多同行无法做到的却是,不但比便宜,还要比谁更大牌。通俗地说,是把大品牌卖得更便宜,比谁更有本事将大品牌的价格打下来。
  比如外面售价18万一只的爱马仕皮包,costco开业价14.6万;外面卖1300,Costco卖799元的新秀丽旅行箱;以及限量供应的平价茅台。
  Costco有限的电器品类,都是大牌,而且大多比电商渠道便宜。
  从2022到2023年,索尼85英寸电视,比京东便宜500元,博世干衣机,便宜1000元;日立的对开门大冰箱,便宜7000元。
  关键不是价格更便宜,而是大牌更便宜,用Costco首席执行官吉姆·辛内加尔的话说:
  “我们店里不会有市场上最便宜的太阳眼镜,但是会有最便宜的雷朋眼镜。”
  即便不是大品牌产品,Costco和山姆也是做到品质一等但价格低人一等。
  比如山姆的瑞士卷,这款奶油夹心蛋糕的特点之一是价格——16片一大盒,一片不到4元,只有星巴克售价的八分之一,大多数品牌烘焙店的瑞士卷,也要超过10元一片。
  但它最大的优势还是品质,使用了欧洲进口动物奶油、进口黄油、高蛋白低灰度面粉,配料包干净简洁,烘焙预拌粉不添加香精。
  不仅提供极致性价比,而且提供超值体验,这让Costco和山姆出品,都是精品。

02-11 09:06

【狂卷效率】
  很多消费者到Costco和山姆,都有自己的必买品。
  “你懂得”的平价茅台;不用配货、“转手就能赚钱”的爱马仕铂金包;年售过亿,死活不涨价,俗称“抗通胀”的烤鸡……
  以及2019年上市的瑞士卷,销售额甚至可以达到部分门店月营业额的8%,平均每1000名山姆顾客,就会带走300盒瑞士卷。
  这些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强大的引流能力。
  引流产品,是在抓住人心;性价比心智,抓的是人心,优秀选品提升了客流量和周转率,也是在抓住人心;良好体验,还是在抓住人心。
  所以Costco和山姆的生意本质,都在于成功抓住用户的心,或者说,一切生意的本质,都是在抓住人心。
  有了人心,就有了生意的基础。这使得Costco和山姆可以凭借一种“坐地收租”的生意模式——直接向消费者收取会员费(Costco每年299元,山姆每年最低260元),来获取收入。
  Costco深圳店开业当天,13万张会员卡按199元的优惠年费计算,直接产生了近2500万元的卡费。
  这意味着,Costco深圳店甚至还没开卖,就提前锁定了每年至少2500万元的收益。
  对于山姆,情况也是同样。在2023年的中国区,山姆会员平均每年在山姆消费13000元,年续卡率稳定在60%以上。
  因此在“单店收入=单店会员数×(会员年费+单会员销售额)”的收入模型下,两家超市巨头的许多策略,都围绕着人展开。
  比如在开发商品时,消费场景和生命周期被更优先考虑,山姆不去做那些短保质期、强季节性的产品,以便于商品能被更多人接受和消费;瑞士卷和麻薯既是零食点心,也是早餐选择的“双场景”优势,于是得到了更有力支持。
  同时被重视的,还有本土化层面的心理因素。
  比如深圳Costco被疯抢的爱马仕和茅台,就是对国情的深刻洞悉。以这两类产品在Costco的定价,只要抢到就是赚到。而平价茅台作为引流产品,早已证明了自己的功效——Costco上海首店开业时,两个月内吸引了20万会员。
  能成功抓住人心的生意,自然也更值得用更大力度去拼与卷。这不仅是对Costco和山姆的要求,也是所有零售商,甚至一切生意的大方向——效率和成本,永远都是竞争力。
  因此在Costco和山姆的商业模型中,比起性价比、用户体验这些外部指标,效率和成本虽然是看不见的内部化指标,却同样在暗地里席卷同行。
  因为SKU少,所以Costco和山姆的存货和资金周转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在这方面,Costco无疑是最出色的,过去四年,它的存货周转率是11.5次左右,存货周转天数在2023年达到了29.3天,而在传统大卖场里,以高周转率著称的沃尔玛也只能做到8.5次。
  这种在效率和成本上的拼与卷,还体现在更多层面。
  比如仓储会员店“仓店合一”的模式,货架下层用来卖货,中上层用来存货,既节约了装修费用,也减少了仓储成本。
  比如对地租的对抗,不同于大卖场开在商业区,Costco和山姆的门店选址不是在郊区,就是在不太好的地段。除此之外,Costco还更进一步,直接选择自有物业来降低成本。
  比如在广告营销上的吝啬投入,比如坚持采用仓储式大包装,以降低拆包分拣的人力运营成本,这一系列在成本压缩上的拼与卷,又造就了两大巨头一路提升的坪效。
  2024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新一年里,Costco和山姆会拼到什么程度?中国同行们会被卷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
  但答案其实又在历史里写得清清楚楚。

02-11 09:09

  1996年,沃尔玛在深圳香蜜湖开设了大陆第一家山姆门店,那时的中国零售业才刚刚起步,人均GDP只有709美元,大部分人没有逛过超市,没见过瑞士卷和电冰箱,也没有付会员费的习惯。
  惨淡经营的山姆,在最初的十几年里只有几家店,总部甚至一度想在中国放弃会员仓储模式,悉数改成沃尔玛式的传统大卖场。
  但这一切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在Costco进入的2019年,中国人均GDP超过了10000美元,出现了7000万兼具消费能力和意愿的中产人群,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的中产人群,消费习惯越来越接近美国的中产群体。
  山姆开出第一家大陆门店的香蜜湖,如今已是福田最核心的富人聚居区。
  但如果只是搭经济发展的便车,Costco和山姆都抓不住如此大的红利,也和它们的中国同行区别不大。
  抓住消费者追求的本质,才是它们今天狂卷同行的秘密。而这个本质就是:
  让消费者能用九块钱买到爱马仕,就不花十块钱;是先要更好,再要更低价。
  中国企业一向擅长用成本和效率卷死对手,但在“更好”这件事上,依然有值得努力的空间。

02-11 09:28

没办法,同样价格,山姆的品质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