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事实?博人眼球?还是恶意唱空?新海股东老李不耻三问第一财经编辑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5回复:104喜欢:7

作为新海的股东,看到上市公司基本面好转,本来高兴,终有了抬头仰望阳光的勇气。

仅2个涨停(5%,注册制一天就可以20%),却在家人社区看到数条资讯置顶。

在你们质询新海的同时,我要质询一问:

是什么逻辑可以让标题置顶长达24小时,却在次日跌停后取消?是编辑明事理客观引导投资者还是买竞标?

首先我来跟你们谈基本面,和一条条的来分析数位“二三线媒体”的文案前,二问:

你们标题是否博人眼球:

我们先看看一线财经媒体的标题

财联社

财联社很客观的指出,与中国电力投资208Y

上海证券报

央视财经

中国证券报

以上媒体的标题,新海股民认为客观反应事实

问以下媒体

跨界成瘾,屡战屡败,200Y?豪赌

请问记者。

是否尽职调研作为财经媒体是否做到客观事实是否具有基金从业或者证券从业资格

在看你文章之前,我只对你的标题做出评判

新海宜,早在2018年就进军新能源行业,已经4年之久,且导致了新海数年的困境,通家汽车,江西迪比科早已是新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跨界成瘾,用词是否得当

又要200Y豪赌光伏?

三大报和财联社的文案,已经阐述与央企下属或者中能建,用的都是参与,牵手字眼

为什么到了你这里就成了200Y豪赌?既然你写了那么多,你仿佛比我这个2 3年的新海股民更懂新海?你就没看懂丙方三字?是真为疏忽还是有意为之?你不傻,股民也不傻!

请正面回答!!!您是否没看到????

第三问,文案之问

我只是个股民,三连板就是妖股了?15%的涨幅,今天跌停,就10%了。大盘好的时候一天100只涨停?那你的意思每天都有100只妖股?那注册制的一天20%,那叫什么股?那肯定比妖股高一个级别(名字我都取不出来,请帮忙想一个!)

再问?何为妖股?

大幅跑赢上证指数,看3天?按记者你的逻辑这三天大盘跌的,所有的涨停过的股票都是大幅跑赢,是不是这样?那你看过ST板块指数没有,从去年4月到今年4月,ST新海跑输了多少?是否恶意诱导股民这股票涨多了?

其他的我都懒得计较,

1.这不是误导投资人,新海要投200Y?

2.你是否读过新增鼎的公告,明确表示要注入优质新能源资产

3.你是否读过去年11月新海成立的主营为光伏孙公司

最后上市公司去年表示脱离,今年能不能改规划?哪个公司没有年度规划调整?你们公司有没有?也许去年环境好说今年规划扩充记者团队,今年环境不好正好换了个比较正直的领导要大规模裁员,特别是一些喜欢捏造事实,搞假大空博眼球的记者?

我问记者合理不合理?

电动车?转战?

你调研过电动车?还电动车。是新能源车!!!你的意思通家新能源物流车=电动车?

你了解过吗?你知道现在通家汽车在加班生产,供不应求吗?

你如果不信,你现在就去宝鸡通家看看。是不是在加夜班。。。

我再问你?你知道通家汽车现在情况吗?

这就是我看到最搞笑的?新海这几年并购谁了?投资个光伏项目和并购有个毛线的关系

我再问你?我都不知道问什么好了!

看了你,整个文案,除了复制粘贴就是自己杜撰些博人眼球的臆想。

最后我问你

您买了竞价排名没有?你到底是买了还是没买啊?为什么置顶你的文章啊???

最后我质询@第一财经

我希望你们特邀这位牛逼的记者来问答我这个散户的问题。。


$ST新海(SZ002089)$   

全部讨论

2022-04-16 03:24

是的,关键抖音我都看到此类,论点都是什么1亿资金200亿投资,恶意误导。而且都是二三线财经媒体

2022-04-16 02:33

下午还在跟朋友抱怨黑莓的恶意唱空,连公告都没读清楚就别发文章了,好像现在踩st股就是证券媒体的政治正确,只要st股稍微涨一点就开始唱空

2022-04-16 07:59

昨天一堆什么208亿的标题党很明显要压涨停

2022-04-16 07:59

抵制黑心无良媒体,连舆论都能被人控制,只问A股,是不是恶性竞争。

2022-04-16 07:56

媒体,现在一群代笔,根本就不懂

2022-04-16 07:43

现在的黑媒体,为了流量无所不用其极,对于恶意编造的,可以治个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罪

2022-04-16 07:43

黑心媒体,吃散户带血的筹码,希望哪天毒死他们

2022-04-16 07:41

现在的黑媒体,为了流量无所不用其极

2022-04-16 06:26

这些媒体睁眼说瞎话,缺德!就这水平还能置顶,真是活久见了,连个公告都看不明白,要不是我自己仔细看了公告,真以为出了什么利空。王思聪说的对,现在中国能看到一个严谨、有良心、敢于说真话的媒体,实在实在太难了!蹲一下这些媒体的回复,请问你们为什么恶意解读公告?

2022-04-16 03:08

这个通稿我也有看到,某位高级记者可真高级,真的该搞搞廉洁调查,通稿里不符合的实际一大堆,这让我不仅仅对通稿的内容开始疑惑,更让我不自觉的猜测是否有人故意操作?刻意运用媒体的口舌来干扰市场恶意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