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0回复:75喜欢:17
$牧原股份(SZ002714)$
很多人认为,养猪成本最后会趋同,牧原会失去超额利润,这个问题倒过来想会非常简单。
理论上来说,成本趋同,相比温氏公司+农户,牧原全链条一体化,应该赚到温氏的利润+农户的利润,而温氏的农户去掉人工和折旧单头利润有100元以上,所以结果就是,在和温氏成本趋同的情况下,牧原的头均利润会比温氏高一百以上。
分析两种商业模式,温氏赚的是饲料(动保)+仔猪利润,而牧原赚的是饲料+仔猪+农户育肥利润,然而在非瘟之前的周期里,牧原的头均利润没有跟温氏拉开差距,简单粗暴来理解,就是牧原没有赚到农户育肥利润。
这是因为二元轮回育种的仔猪确实难养,在整体养殖水平比较低的大环境中(包括牧原自己),牧原在育肥环节相比温氏是负收益,也就是没赚钱,还倒贴了一堆固定资产。
所以如果行业头部水平收敛,牧原首先要拿回来的就是育肥环节的利润,更何况牧原的育肥场硬件远胜温氏,在养殖水平相同的前提下应该有超额利润,那么整体200元的超额利润就有了。
所以问题就转化成了,如果牧原改养三元猪,且和温氏养殖水平一样,那么牧原头均会比温氏多200元利润。
所以我说,牧原17年之前的成本领先是市场的一种后视镜错觉。牧原其实是一辆扩张的战车,最大的优势是战斗力而非成本。
在头均利润这块,一直是牧原在追温氏,而不是温氏追牧原。所以市场先生的问题从一开始就错了,根本不是温氏什么时候能把猪养得和牧原一样好,而是牧原什么时候能把难养的猪养得和温氏一样好。
极端假设下,牧原实在养不好,那就改三元体系,放弃高速扩张能力解放生产力,这样仍有200元超额利润兜底。
结论:假设行业头部玩家养殖水平趋同,则牧原的下限=温氏的上限+200元超额利润。

全部讨论

我只能说你的想法惊为天人,温氏要分给农户利润,牧原不需要给员工工资吗?

你这探讨有意思。但结论应该是错的。打个比方,牧原之前买了辆豪车(高级别猪圈加高级别打工人)开专车(二元回交,难养),而温氏是经济型车(农户猪圈加代养户)开快车(三元杂,好养)。后面豪车转型开快车(如你假设改为三元体系),这样成本其实就比温氏高了很多。因为你的猪圈当时为什么那么贵,就是因为二元回养殖难度大而专门设计的。你的200拍错了,能有个100就很了不起了。
所以我一直说,牧原可以遥遥领先,也可以永远领先,但不会永远遥遥领先。
另外有一点,牧原费劲构建的所谓二元回交护城河,因为排他性,导致已经切断了对外销售仔猪种猪的经济机会。2022年大规模销售后,散养户都知道了情况,2023年几乎没有销售了。

2023-12-07 00:52

所以简化看牧原多了个员工工资,温氏多了个分给农户的钱?

2023-12-07 06:47

还有摩擦成本,比如仔猪运费,饲料运费

2023-12-07 01:13

这个问题我倒是觉得很简单没那么复杂,首先是牧原成本到没到天花板的问题,其次是温氏和牧原哪个运营更好降本更快。一般来说,优秀的公司始终优秀是大概率,更何况降成本的空间太大了,牧原能做的还有很多,其他公司还在纠结养殖模式的时候,牧原在养猪工业化智能化探索上已经起步了,没道理牧原成本不变而温氏却可以降下来,也没道理现代化科学养殖比不过传统农户(喂泔水那种除外),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当然降本过程不太可能是线性的。牧原根本不需要跟温氏比什么成本,从来都是放眼世界的。

2023-12-07 11:46

牧原的重资产养殖模式就是为了大规模养好低蛋白日粮喂养的二元回交仔猪,整体养殖环境越恶劣优势越明显。

2023-12-07 06:51

个人假设都是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上,难道你没发现,今年比去年出栏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成本变化也很小?牧原今年的能繁基本已经是最优化,养殖水平也达到最高境界,唯一的成本下降就是满产。你可以看到温氏成本下降也会变慢,但是两者成本在接近。所以牧原的成本领先也就极限在1到1.5元的永远差距。

2023-12-07 07:25

一句话 工业化养殖业打得过农户吗?
这个还有疑问,就太那个了。

2023-12-07 01:24

绯闻后证明自繁自养在顺周期比起代养优势巨大,且看这轮周期谁盈利能力更强吧。

2023-12-14 08:13

不能这么类比!牧原的固定资产投入是温氏的十倍以上多赚的钱是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