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婴配粉国产龙头品牌市占率提升的必然性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45喜欢:28

这篇文章在我脑袋里加工了很久,可以算作我研究婴配粉行业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国产龙头品牌市占率提升这个观点,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认同,而且事实上也正在发生。但为什么会这样,大部分的报告都只是拿美国、西欧、日本婴配粉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来做简单的线性外推,还没有全面系统的,经得起推敲的论证。这篇文章我就想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有个段子,想必大家都听过。两个人在森林里走,走着走着,一只老虎从旁边窜了出来。这时甲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乙在背后骂道:“你这是干什么呀?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甲边跑边说我用不着比老虎跑得快,我只要比你跑得快就行了。”国产龙头品牌市场份额提升的另一面,就是国产小品牌以及外资品牌份额下降。所以要论证婴配粉国产龙头品牌市占率提升的必然性,只要把国产小品牌和外资品牌份额下降的必然性论证清楚,问题就解决了。下面我从品质控制、渠道变革、企业能力以及消费者行为四个方面进行论证:

一、品质控制

我们都知道,在“三聚氰胺”事件以前,国内婴配粉市场是国产品牌的天下,三鹿奶粉连续15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名。2008年以后进口品牌的崛起,并不是因为进口品牌很好,而是因为三鹿奶粉太坏。可以说,进口品牌是“躺赢”,他们并没有付出多大的努力,就获得了很高的市场份额。强者都是搏杀出来的。在这样的环境中走出来的企业,很难具备很强的进取心、很高的管理水平。而国产品牌想要重新获得国人的信心,就必须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行,一个字,就是要“卷”。外资品牌用大包粉,你就得用生牛乳,外资品牌奶源外采,你就得自建牧场,甚至于再往上延伸到牧草种植。通过所谓的全产业链模式,把奶粉生产的各个关键环节都掌控在自己手里,来确保产品的品质。这种模式谁都可以拿来就用,但对于外资品牌来说,他们用不着,因为本国市场格局已经稳固,在中国市场又是“躺赢”;对于国产小品牌来说,他们够不着,我们都知道牧场是个重资产生意,资金投入大,且回报不好。再加上我们的政府痛定思痛,对婴配粉采取了严格监管,2015年开始实施配方奶粉注册制,今年又执行配方奶粉新国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婴配粉行业,国产龙头企业拥有全世界最强的品质控制能力。这是有效市场加有为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初喝三鹿奶粉的中国宝宝是不幸的,而今天喝飞鹤的中国宝宝又比喝雅培的美国宝宝幸运得多。

其实产品研发也是这个逻辑。虽然国产龙头企业的品控已经世界一流,但是在研发上还没有全面领先。但国产龙头企业有意愿、有资金、有组织能力,在研发上全面超越外资也是早晚的事。而国产小品牌就更不具备研发能力了。

(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10月26日发布《关于1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

二、渠道变革

婴配粉目前有三大渠道:母婴店约占70%出头,线上约占20%出头,商超占比不到10%。经济形势、行业缩量以及消费者行为变化使得渠道结构发生以下四大变化:一是消费者正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线上渠道重要性越来越高;二是母婴渠道正在向连锁化加速演进,大量中小母婴店特别是夫妻老婆店关门倒闭;三是线上渠道的内部结构也在发生明显变化,传统电商式微,内容电商和社交电商崛起;四是商超渠道被边缘化。

从各渠道竞争格局看,商超渠道前十大品牌约占94%左右,其中国产品牌占48%左右(澳优、健合归入国产品牌,下同),进口品牌占46%左右。母婴渠道前十大品牌约占76%左右,其中国产品牌占54%左右,进口品牌占22%左右。线上渠道前十大品牌约占90%左右,其中国产品牌占28%左右,进口品牌占62%左右。

从上述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商超渠道和线上渠道的集中度非常高,而母婴渠道集中度相对较低。此外,国产品牌在母婴渠道占主导,而进口品牌则在线上渠道占主导,商超渠道两者则势均力敌。也就是说,小品牌在商超渠道和线上渠道基本没有生存空间,他们主要依托于母婴渠道在发展。

经历两次配方注册以及新国标实施,国内婴配粉品牌数量已经从2000多个,下降到400-500个。尽管品牌数量大幅缩减,但绝对数量还是很庞大。小品牌能够生存的基本逻辑,就是给渠道以厚利,比如一罐奶粉能够赚一百块钱,以此形成渠道的强推力,这恰好匹配了中小母婴店依靠产品价差来盈利的商业模式,所以小品牌和中小母婴店是伴生关系。而三年疫情叠加行业缩量使得大量中小母婴店关门倒闭,这对小品牌产生了釜底抽薪式的影响,极大压缩了小品牌的生存空间。那么小品牌是否可以转向商超渠道和线上渠道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商超渠道已经不是婴配粉的重要渠道,而且商超渠道已经明显呈现出缩减婴配粉品牌数量的趋势,所以对于小品牌来说,这个渠道不值得进。同时,这个渠道也很难进,因为商超本身就是一种连锁化的业态,准入门槛高,条码费、上架费、店庆费等各种成本也很高。

其次,线上渠道的门槛看似很低,谁都可以去线上开店,但实际上线上渠道的门槛比线下渠道要高很多。这是由婴配粉的特殊属性决定的。因为消费者非常注重婴配粉的安全性,而品牌是产品是否具备安全性的一般外在表现形式。消费者只会在自己听过的品牌篮子里面进行选择。由于线上渠道是一个全国化渠道,必然要求这个品牌篮子里面的产品都是一些全国化的品牌。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如果这样理解,那小品牌的销量应该是零,为什么他们会存在了那么久?

消费者购买婴配粉时品牌意识非常强,这是我通过调研得出来的,同样我通过调研发现,一二线市场和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品牌意识都非常强,但不同层级市场消费者的品牌篮子其实是不一样的。在一线市场消费者眼里爱他美是牌子货,在乡镇市场消费者眼里太子乐也是牌子货。在线下市场,小品牌可以建立局部品牌力。

举个简单化的例子,小品牌可以把所有的空中火力和地面部队都集中在一个县城,通过县城主要媒体、核心商圈的品牌广告,以及整个县城母婴渠道的店招、展柜、导购推荐,形成一个立体式的宣传营销氛围,从而让这个小品牌在这个县城变成一个“知名品牌”。这一系列动作可能花个几百万就能做完,而且效果很好,但这几百万扔进线上渠道,连一点水花都溅不起来。

不过,线上渠道占比提升,外资品牌是受益的。因为线上渠道是外资品牌的优势渠道。所以我们看到爱他美、皇家美素、A2、雀巢等几家品牌的线上增速相对都比较高。对于国产龙头品牌来说,线上占比提升是挑战,也是机遇。机遇就在于线上渠道的内部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就是前面提到的,传统电商式微,内容电商和社交电商崛起。国产龙头企业已经逐渐在新兴电商摸索出了一套打法,今年以来,抖音国产头部品牌的销售额增长迅猛,遥遥领先。

虽然线上渠道占比在提升,但线下渠道仍然能够创造价值,未来一定是要走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道路。线上渠道一般来说,其关键点是方便、便宜、快捷。从价格来说,线下渠道并不具备绝对劣势,因为正常情况下,线下价格会低于品牌官方渠道价格。从便捷程度来说,除开一二线城市,在下沉市场线下渠道反而具有绝对优势,消费者需要购买奶粉时,直接微信联系导购,导购即刻就能骑着小电驴送货上门,比京东还快。从增值服务来说,线下渠道则具有绝对优势。一方面,线下服务更有温度,有真人导购随时响应,而线上则是机器人、AI。另一方面,线下可以提供线上无法提供的服务,比如线上就不能洗澡。我调研过的一个地方,因为冬季没有集中供暖,所以给小孩洗澡就成为消费者的一大痛点,母婴店于是用这个服务来引流。

三、企业能力

前面谈到,外资品牌在中国崛起的根本原因不是外资很强,而是当时的国产头部品牌做得太差,使得消费者形成了外资品牌等于安全、等于品质的心智,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消费者无脑选择外资。就像是一个投资者,没有吃过亏,没有遭受过市场的毒打,其投资体系必然存在缺陷,这个缺陷终究有一天会把这个投资人带向深渊。外资品牌也是这样,其品牌力很强,但其他方面却存在明显短板,而决定一家企业能否屹立不倒的,一定是这家企业的综合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进入中国多年,但外资品牌的渠道一直沉不下去。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国产龙头品牌的新国标产品已经上市近两年了,到目前为止,六大主流外资品牌,也只有两家实现了新国标产品的全面升级。

四、消费者行为

随着互联网一代成为宝妈的主体,她们的消费行为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对国产品牌的接受度更高,有的甚至以消费“国潮”为荣;二是在选购奶粉时以自主决策为主,或者更准确地说,不再依赖渠道导购的推荐,而是通过无商业利益的信息来源,比如网上的测评视频、文章以及身边同学朋友的推荐等方式决定购买哪个奶粉品牌,这使得终端渠道的推力大幅下降;三是对线上购买的偏好度提升。三年疫情进一步强化了上述三个变化。

消费者行为变化对行业的影响,前文已经有所提及,这里再做个总结:首先,国货崛起为婴配粉的国产替代提供了大的社会环境,这一点大家都有比较明显的感受。其次,终端渠道推力的下降意味着即便中小母婴店没有大量倒闭,依靠渠道推力的小品牌也会受到极大影响。再次,消费者在线上做功课、在线上下单,意味着只有全国化品牌才能进入消费者的视野。

总之,小品牌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均存在严重不足,外资品牌虽然品牌力强,但产品力和渠道力有短板,而国产龙头品牌则具有很强的产品力、品牌力和渠道力,因此,婴配粉国产龙头品牌市占率提升具有必然性。

$中国飞鹤(06186)$ $伊利股份(SH600887)$ $蒙牛乳业(02319)$ @今日话题 @雪球调研团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达人秀

全部讨论

别人买什么奶粉我不管,我自己只会选择买大品牌洋奶粉。一段喝爱他美卓翠,二段喝澳洲爱他美白金版,三段准备买喜宝有机奶粉。

1、外资品牌虽然品牌力强,但产品力和渠道力有短板。这里的产品力指的是?
2、渠道力弱,另一方面也反应了外资主战场会是线上消费。按目前数据,是外资更占优。在线上消费不断扩大的趋势下,未来国货通过什么方式来抢占线上市场?

2023-11-29 16:06

其实奶粉行业已经全面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消费下降,这行业所有的企业都很难。不过建议朋友们还是买大牌奶粉至少安全

2023-11-29 16:32

我一直有个困惑是,小品牌的市场份额现在应该也不多了吧,之前看伊利的调研纪要说新国标下来后,待出清的小品牌份额大概是8%-10%

2023-11-29 18:52

全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滑,市占率提升有啥用?

2023-12-12 19:44

概括的系统精炼,各个渠道的集中度占比数字不知来源是哪里统计,期待公司新的心智定位再次走向辉煌。

2023-11-29 19:48

投飞鹤的主要逻辑就是供给侧出清后的剩者为王,只是市场份额的变化目前还没有更详细的数据。

奶粉行业的研究报告我就看少年的👍对未来的判断非常精准

2023-11-29 17:54

这文章好,学习了,谢谢分享

2023-11-29 17:01

好文章,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