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疫情 2020年中国最火的城市 肯定是他们!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文/晓太阳&剑平

成渝“双核驱动”,真的剑指“第四极”?

据第一财经报道,截止2019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增量25.1万,重庆市常住人口增量22.53万,两城合计增量47.63万人。

由此向前梳理5年,发现两城人口增量十分稳定,并持续处于全国前列,据此得出结论:成渝将可能成为中国人口流向“第四极”。

此话不假,但有些乐观。论人口增量,武汉、长沙、青岛、西安、郑州等强二线确实不及“成渝双核驱动”,但千万别忘了中国经济的“前三极”(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中,大有“人才黑洞”。

人口增量,零和博弈,不进则退。据统计2019年,宁波新增34万人,佛山新增43.5万人,杭州新增55.4万人。人口增量吸引人才,不是你进就是我退,没有两全其美,如果不能持续挺进,所谓的“第四极”将沦为虚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那么,“双核驱动”的成渝,想要成为真正的“第四极”究竟还缺少点什么?

要致富,先修路,先是“思路”,再是道路。

2019年,成都GDP1.7万亿,重庆GDP2.3万亿,同为祖国西南的“网红城市”,人文相亲,山水相连,发展同质化高。但在一定程度上,“双星闪耀”的成渝却互为竞争关系。

激烈竞争,不是坏事,但浪费。

大方面来说,区域内汽车、手机、半导体等产业的成型,以及旅游业“网红城市”的发展,源自于成渝两家“你有我也要有”的争先恐后,互不相让。小的方面说,成都公交系统的换乘优惠上线,同样促成了重庆公共交通的优惠出台。这样的互为竞争关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城发展,同样也造成了严重“内耗”。

背向发展,周边中小城市“塌陷”。成渝之间的激烈竞争产生的“虹吸效应”导致周边中小城市发展滞后。

参考2019年上半年四川省内GDP总量排名,成都以7702.37亿排名第一,甩开第二名绵阳(1178.35亿)近7倍。而地理位置处在成渝夹缝中的中小城市、城区更是处境堪忧。四川省的资阳市、遂宁市,分别处于省内GDP排名倒数6、7名。

以上说来,成渝“双子星”高歌猛进,一定程度上已经造成地区发展失衡。

国家定调,“思路”摆正再修路。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双城经济圈”,历时4年,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概念首次提出,成渝双城思路被矫正,开始面对面“相向发展”。

“相向发展”被疫情暂停,积蓄能量,放出惊天规划。疫情后复工阶段,各地相继抛出省市内重大项目建设规划,其中成都年度计划投资4686.87亿,重庆计划年度投资3400亿,也就是说,成渝双城的年度基建投资分别压过了北京(2523亿)、上海(3100亿)、山东(3047.3亿)、河北(2402亿)。

联动发展,基建效力双倍。铁路、桥梁、公路、通讯、水利,走过2020之后成渝双城经济圈将插上翅膀,大变样。

以上,“思路摆正”,基建上马,成渝双城带动周边冲击“第四极”还差一个关键因素——人才。

而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产业聚集。

成渝将要崛起,成为中国新的一极,这并不是什么新的说法。

事实上,老生常谈了。

08年时,就有基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学术研究,《成渝经济区优势制造业发展研究》。

12年,《立足新起点 加快成都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16年,《菜场经济学》。

这些个文献或是书籍,都是在揭示一个事实,那就是成渝这个“一省+一省会”的双核经济发展区域的崛起。

结果也的确没错,08年之前就开始的西部大开发以及“十一五”规划的成渝经济区,到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这个包括了重庆这个“省”、四川的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可是近2%的国土面积啊!

规模虽比不上两个三角,但是比起那些“单核”的都市圈(武汉、郑州)来,那优势要大太多了。

那成渝吸引人的地方到底是啥呢?好端端为啥一年常住人口两地一起能涨了近50万?

答案是——制造业内迁。

这事儿都得从08年那会儿说起,一个金融危机,搞的全球范围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再分配提了速。

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由于东南沿海这一块儿的要素成本上升以及周边新兴市场的竞争,制造业不得不往内迁移。

东南沿海是啥?俩三角,一个京津冀,都是电子信息和制造产业的密集之地,进出口方面举足轻重。

现在好咯,不仅仅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连土地成本、资源成本,甚至是产业结构都在不断调整,这是逼着国家把制造业往内迁,要弄中心部发展,要搞成渝经济区。

那为啥要发展成渝呢?

简单,成本低,土地多,水源足,劳动力也多!

重庆基本就是个中型省,8万多平方千米的面积,成都则不止是成都,其实顺带一并的,是整个四川,一合计,国土的2%,到位!

人口也一样,两地一加,1.1亿多的常住人口,再加上每年新流入的数十万,人力资源无需担忧。

成都和重庆这俩核心咱俩这次不提,没啥好说的,前者2019年GDP1.7万亿,后者2.3万亿,两者拥有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0家,高校数量破百。

但是,仅凭这俩城市,是绝对无法和两个三角以及京津冀相抗衡的。

为啥?

首先,综合实力不够强。虽然强强联合,经济总量已经十分惊人,但是和恐怖的长三角相比,相去胜远,单个比不过上海,甚至是苏州,抱团,打不过江苏。

这还只是经济总量,细分下来,一样吃亏。

据统计,成渝地区每年的研发经费,占了GDP的1.81%,还不到2%,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分别是2.75%、2.62%和3.3%。

不客气的说,简直是被吊打……

发明专利数量也仅为后三者的一半儿不到,在科研创新方面,中西部地区和东南沿海还是相去甚远。

其次,成渝双城地区的城市大多“发育不良”。

这点和江苏对比最为明显,虽然江苏这个省也有着类似双核心的结构,但是即便最穷的宿迁,2019年都过3000亿了,这是什么概念?

相比之下,成渝地区的发展则太过于集中,真的是举全省之力顶出来个成都,重庆则自己就是个省。

这么看下来,对标俩三角和京津冀,其实是不现实的。

真正要比的,是其他都市圈,比如武汉,比如郑州,比如西安。

而具体要如何发展,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即可,伦敦都市圈,巴黎都市圈,还有东京都市圈,都是已经发展成熟的前辈。

为什么是成渝?任重而道远。

西部大开发的领头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目标是“世界级城市群”,这个概念其实区别于传统的“一线城市”,从区位来看,成渝地处祖国西南,在与东南亚、南亚、欧洲等地区的合作上都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

成渝肩负起中国的经济韧性。成渝地区的高速增长以及产业沉淀,会盘活整个西部的经济活力,使中国的“经济纵深”得以加强,增加日后应对国际纷纭变幻的回旋空间。从这一层面来说,成渝发展起来不仅是经济任务,还有战略任务。

以上,客观来讲,很长一段时间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发展不会盖过长三角珠三角,但作为中国经济“第四极”,成渝地区的发展有着别样的意义。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人会明白成渝地区的价值,毕竟:

得火锅者得天下,此言非虚。

上涨行情,如何让收益超出预期

横盘行情,怎能使盈利落入口袋

下跌行情,用何策略抵抗亏损

学会做T,为你的账户加道保险

张华刚老师压箱底做T技巧大揭秘

《超短复利战法》训练营

手把手教你发掘主力痕迹,精准高抛低吸

报名咨询小叶子:ytcj0006(添加好友请留言: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