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速度太快 所有人都将无法逃脱 未来难道……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1


文/宝莲需要灯“禁足”期间,是各种线上活动的狂欢。在家闲着没事干,刷手机,看直播,大部分人涌进各种app进行线上娱乐。那么大家的热情到底有多高涨呢?年夜饭开始前4个小时,美食app“下厨房”崩了,有人调侃几百万人从开卷考试变成了闭卷裸考,“你看,平时不认真学,今天期末考试”……那玩游戏吧,app“玩吧”不仅崩,还崩了两次,就连老马出品的大型手游“和平精英”都出了故障;线上办公也没放过那群好不容易有个寒假的工作党,结果热情的他们拿出挤地铁的姿势,瞬间就把阿里开发的“钉钉”挤垮了……除夕夜,大家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下载快手抢红包,快手的下载量之大,苹果商店也扛不住了,许多人因为下不了快手,错过了几十亿的红包。线下活动冷到冰点里,线上却火到崩溃。不是你变了,也不是时代变了,只是大家都出不了门了。

这些app平日的承载量有限,不管是谁崩了,最后都指向一个问题,就是服务器。毕竟不是谁都能像淘宝爸爸一样,能容得下十几亿人同时在线付款。

只有“云”知道我们总是听到各种云,“华为云”、“百度云”、“阿里云”、“腾讯云”。大厂后面加个“云”字,就变得好陌生。

“云”到底是什么?首先,千万不要想去研究透它,那是为难自己。互联网发展几十年了,如果问你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工作原理,估计你也瞬间懵逼,但是不妨碍你使用互联网,你冲浪,社交,玩游戏,玩得风生水起,不亦乐乎,无法自拔……不过你想想,现实中看得见摸不着的云,它飘在遥远的天上,体量很大,1片云甚至有100头大象那么重。咱们今天要说的云,听起来很神秘,因为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它又叫云服务,包含云计算和云存储。通俗解释,存储和运算工作对计算机来说,要求是很高的,存储要有足够的内存,运算要有足够的算力,有些配置不好的电脑,既没有像样的内存,也没有好的运算能力,一叫它动脑子,就来个2小时死机的“抗议”活动。现实中,水平很次的电脑真的不少,严重阻碍全民奔小康。于是大佬们就想了个法子,设置了一个远端的服务器。这个服务器算力惊人,存储能力惊人。原本下放到各个计算机的存储任务和计算任务,被全部上缴到这里来,让服务器来完成海量的存储和繁琐的计算。这个服务器也是计算机,是有专业用途的计算机。而你的计算机可以大大解放,只需要接收服务器的处理结果,你想要的结果。这个服务器因为离的遥远,所以叫做“云服务”。

举个例子,大家平时都爱拍很多的照片,但是照片的内存很大,拍多了手机内存就吃不消了,这时候可以选择把照片上传到“云”端,想查看照片的时候,再从“云”端下载,然后你的手机就可以从几千张照片的巨额存储功能中解放出来……因此,除了你的手机,只有“云”知道你的秘密。不过需要注意,就是一旦上传到云端,就要保护好账号密码,否则可能会造成隐私泄露,甚至云端被黑客攻击。因此,最好选择大厂出品的云服务。再举一个例子,现在很多人喜欢玩手游。大型手游通常内存占到2-3个G,再加上缓存,手机越来越臃肿。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叫“云游戏”的概念,大家顺着上面的解释举一反三,也该知道“云游戏”到底是什么了吧。

“云”里有什么?

搞清楚云是什么后,那么“云”里到底有什么?是怎么从遥远的服务器到自己的手机上,电脑上的?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找来了一张图,就是下面的“中国云计算产业链结构图”。搞清楚它的上下游。

从这张图看,产业链上游是核心的硬件,包括芯片和内存,芯片负责计算,包括CPU、闪存,内存负责存储,它们就像一个人的大脑一样,属于指挥中心;中游是IT基础设备,如服务器、网关、存储、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这个有点类似于人的器官和免疫系统。而下游的云生态,各种云平台,云方案,云咨询,就像是人的皮肤,是对外呈现的外观,不同的云有不同的外观。大脑、四肢、免疫系统、皮肤互相配合,就呈现出一副完成的鲜活的躯体,这就是上下协同的云产业链。今天要重点说的服务器,属于产业链中游的一个片段。前面已经说了,服务器其实就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计算机,它可以提供远程的计算服务与存储服务。那么哪些企业做服务器呢?大名鼎鼎的华为,就有自己的服务器,当然它也往外带货。此外,上市公司浪潮信息是服务器的龙头企业,2018年国内服务器市场占有率(出货量)最高的是浪潮,24.5%,收入是百亿级别的,其次是华为,占到17.9%,然后是戴尔。虽然服务器商们收入很高,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即便是超级计算机,那内存也不是无底洞,计算能力也是有限的。数据在爆发,他们的服务器如果内存跟不上,那铁定的服务器也得懵逼了。所以春节期间部分线上app崩掉,就是因为超过了设定的服务器最大承载量。

“云”在膨胀因此,服务器厂商主要的工作,就是扩容服务器,提供更加快速的算力和更加庞大的存储力。而这意味着需要支付的费用的增加再增加……因此,为了节省所谓的服务器开支,市场上出现了“白牌”和品牌之争。所谓的“白牌”服务器,就是一些中小系统集成商可以从市场上购买一些零部件,组装一台服务器产品。就像组装个人电脑一样,这种组装品虽然不是牌子货,但是价格便宜,对于市场上那些想要服务器,又对价格敏感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一种好的选择。

当然,我们这里暂且不说白牌,只说品牌。据媒体报道,由于在家办公需求暴涨,从1月29日开始到2月6日,腾讯会议每天都在进行资源扩容,日均扩容云主机接近1.5万台,8天总共扩容超过10万台云主机,共涉及超百万核的计算资源投入。无独有偶,阿里云紧急扩充1万台云服务器,以确保视频会议、群组直播、办公协作等功能。在阿里巴巴旗下的钉钉上,已有超过1000万家企业组织的2亿员工在家办公。

像这样百年难得一遇的集体扩容活动,十分少见。大部分的扩容,都是受到客户定制化的需求来的。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周期化趋势。因为只能当服务器使用快到临界点的时候,企业才会提交新的扩容需求。拿海外巨头资本开支举例子。从谷歌亚马逊IBM微软、甲骨文,近十年的资本开支的增长趋势可以看出:2011年是资本开支的低点,2012-2014年快速上涨,2015年又是低点,但2016-2018年增幅又逐年增加。不停的增加和扩容,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因此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服务器叫AI服务器。听着是不是很智能?区别其就在于传统服务器是2条腿走路,AI 服务器是4个轮子在路上跑。谁快谁慢一目了然。传统服务器只用CPU进行计算,AI服务器搭建了CPU+GPU(CPU+FPGA、CPU+ASIC 等)架构,提供了更强算力,而它的出现,也是为人工智能计算中涉及到大场景、大计算做准备的,例如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医疗诊断等。而这,又是一个新趋势。除了服务器的架构发生变化,计算形式也发生变化,边缘计算将成为趋势。试想一下有1024*1024*1024*1024GB的数据需要等着你计算,哪个服务器能扛得住……简单说,所谓的边缘计算,就有点类似于分布式计算,去中心化,当然和区块链没关系。就好比是一个封建王朝,所有的信息需要皇帝去决策,后来皇帝决策不过来了,就设置了一个内阁,让内阁去帮他出谋划策。当然这个比喻不完全对,但是这种让别人去计算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就是趋势。也是因为信息量太大,现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需要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

据IDC预测,到2020年将有超过500亿的终端与设备联网,到2025年,全球数据将增长10倍,达到163 Zettabytes。大量有近一半的物联网网络将面临网络带宽的限制,4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分析、处理与储存。预计边缘计算市场规模将超万亿。而大量的数据在边缘被处理分解,将会大大减轻云端的压力,它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精力来做更加深入的分析与处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线上活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趋势浪潮将会更加猛烈。未来将处处有“云”,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无法逃脱,全面云时代,在向我们加速跑来!

亲爱的用户你好,你关注的作者@叶檀财经 创建了「女侠的投资圈」,圈内第一时间输出作者关于房地产、股市、宏观市场及行业投资的私家观点,权威的楼市动态、行业趋势、投资理财研究成果,每日更新股市大盘走向。现在加入,把握核心资产投资机会!点击链接即可购买加入: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