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误会太大了!帮上海摘掉这顶帽子!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5喜欢:2

Lady in blue, Konstantin Somov

文/叶檀☞财经女侠 | 毒舌善心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可总有人不懂。

上海一直是中国最前沿的城市,各种指标国际排名靠前,京沪并称中国城市双雄,连诨号都是对称的。

这两个城市有点被妖魔化。但早些年,互联网圈有个著名的“天问”:上海为什么没有BAT?传播之广,误导之深,有口难辩。

还有些人,认为上海成本太高,不够活跃,所以没有互联网巨头,很多人还对此深信不疑。

大人,小民冤枉啊——深圳成本不低啊,北京成本更高啊,人家都有互联网巨头。

上海吸纳的人口真不少,1982年人口普查,上海市 人口是11,859,748人(其中10个市辖县的人口5,538,876人),2015年年底,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2415.27万人,上海本地生不了那么多人,多数是外地来的。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住嘴!当初为什么不要马,是嫌人家长得丑又没钱吗?北京也没留下啊!为什么不支持互联网?

误会啊,那是传统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正在迎头赶上,很多新型互联网公司——外界对上海的误会,真是太大了。

误会一:上海成本高!

事实是什么样呢?请看数据。同是国内一线城市,早年间的天问,参照对象主要是“天之骄子”北京,以及“创业之都”深圳。

跟北京、深圳比,上海的成本到底高不高呢?不高。从创业人士最在乎的租金来看,2018年,上海单位月租金差不多74.48元,远低于北京的92.33元,也低于深圳的78.30元。

(数据来源:21数据新闻实验室 数据时间:2018年)

跟北京和深圳比,上海的绝对成本不高,相对成本也不高。根据诸葛找房数据,在上海,你租一居室,差不多要花掉可支配收入的92%。

这在全国是什么水平呢?全国前4。北京和深圳都比上海高,分别为97%和93%,上海跟旅游圣地三亚一个级别。

刚毕业,一居室租不起,怎么办?合租呗。合租成本更能反映一个城市白领的真实成本。一线城市的软件工程师,绝大多数都是跟别人合租,很正常。《欢乐颂》里面,几个来上海闯荡的姑娘,除了一个金融精英海归,全是合租的。

上海的成本高不高呢?不高!上海合租单间的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为44%,跟深圳持平,低于北京的48%,远低于旅游热门城市三亚和海口。

(来源:诸葛找房)

可能有人会说,上海的蔬菜啊、瓜果啊之类的食品,价格比北京贵。

这或许是事实,但是北京果蔬有“补贴”,上海也有,综合来看,即便上海物价比北京、深圳高,也高不了多少,物价差距跟房租差距根本没法比。

再说了,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程序员,基本上都是熬夜加班点外卖,食品价格贵这么一点点儿,对他们影响不大,青菜每斤贵1块钱,不是他们选择或离开一个城市的理由。

误会二:上海没有互联网!

既然上海成本不高,再回到那个天问,为啥上海没有诞生BAT,连网易也没有呢?上海没有BAT。

但上海有拼多多、携程网、大众点评等等互联网巨头。

上海没有BAT,不等于上海没有互联网头部企业。相反,上海互联网企业数量和规模,都非常庞大。

根据工信部数据,2018年入围全国互联网百强的企业,总部位于上海的有19家,虽然低于北京的31家,但是高于深圳的8家。全国第二!这就是上海互联网百强企业数量。其他城市跟这几个城市比,不是一个量级的。

再说,上海还有我们叶檀财经嘛!

(来源:21财经)

上海的互联网企业,一点儿都不逊色,拼多多就是电商市场那条最活泼的鲶鱼。拼多多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互联网企业,也是上海新经济的代表之一,老是被点名夸,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2018年7月,人民网报道,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曾表扬过拼多多,说它作为一家诞生并成长于上海本地的互联网企业,拼多多从成立到上市不到三年,是上海新经济的代表之一,令人瞩目。拼多多很给力,没有让大家失望。

2019年,拼多多业绩爆表。二季报显示,拼多多总营收同比暴涨169%,达到72.9亿元,12个月内活跃买家达到4.83亿。

数据发布后,8月21日当天,拼多多股价跳涨16%,然后一路走高。截止9月6日,拼多多市值正式突破400亿美元,飙升至405亿美元。

都说BAT、BAT,现在百度市值多少呢?366亿。

拼多多超过传统互联网巨头百度,国内排名第五。现在,在中国市值前十的互联网公司之中,上海占据两席。

四岁的拼多多,超越了20多岁的百度,还说上海没有互联网?别老提BAT了,马拉松方阵现在换了队员,应该叫PAT才对。

先赢的不一定是好钱 好戏还在后面!牌桌上有句话,先赢的不是钱,迟早要输回去,后面赢的才是钱。

经济学上有个类似的现象,叫后发优势。

意思是,后进入行业的企业,可以借鉴前面企业的经验,比如生产和服务流程啊,已有技术累计啊,消费者已经得到教育啊等等,改良基因,效率很高,能够弯道超车赢得竞争,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基本理论基础。

拼多多跟中国的经济有点像,是后发优势的典型代表,因为前面有阿里京东为它教育了消费者,有许多大数据等技术沉淀。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上海被“喷”的不轻。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拼多多等一大帮上海互联网巨头迎头赶上,为上海正名。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实际上,80年代,产业更新换代的时候,上海也迷茫过,传统优势产业被江苏和广东冲击的不轻,浦东大开发政策一来,造就了一座新上海。

这座城市第一阶段基因改良,非常成功。同样是后来居上,上海这波互联网浪潮和90年代浦东大开发有所不同。

90年代靠产业更迭,这次靠人才、技术、管理硬实力。一个新行业,刚开始的时候通常是不管不顾、一窝蜂的野蛮生长。谁胆子大谁赢,还没有到比拼内功的时候。野蛮生长,往好里说,是活力的象征;往差里说,就是踩线式发展。

因为上海的环境特性,一个企业想要“踩线”式发展,比较难,更别说一大帮企业野蛮生长了。众所周知的是,跟上海人撕合同比较难,撕完了之后,执行起来比较容易,因为上海人讲信用。这跟上海工业文明的内在基因有关。

工商业文明的精神内核,表现出来就是,尊重游戏规则,尊重消费者、尊重知识产权。

就像我们上一篇文章中说的那样,上海人的一个特征就是,守规矩。上海人开车基本是国内最守规矩的,行人穿行红灯比较少,在几个叉路口,一到绿灯,行人鱼贯而过,就像东京街头一样。守规矩,一开始可能失去先机,但会赢得未来。

江湖上,练内功的扫地僧,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练武功,刚开始练技术,后来练内功,比武的时候,看的就是谁的内功深厚。

喜欢制订规则,喜欢讲规矩,就是上海的深厚内功。在相同条件下,能够竞争得过上海的城市,没有几个,毕竟体量和基础摆在那里。尤其是现在,“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以后拼的不是谁胆子大,而是谁守规矩,以及谁的硬实力强大。下半场的互联网比拼,刚刚开始。

重要依据就是,上海找到了一个监管互联网企业的思路,开放与审慎相结合,这解决了上海人最看重的规则问题。

2017年,上海正式公布《上海市新兴行业分类指导目录(2017版)》,结合目录,上海对新经济企业逐渐采取了既包容审慎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政策。有规则,讲规矩,接下来,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2017年,上海市信息中心发布的《上海“新经济”指数报告》曾显示,上海对创新的投入增长迅速,对总指数的贡献率为30%,高于全国25%的平均水平。2019年4月,上海市市长应勇透露,上海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内的新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已经超过31%。

2017年种花,2019年摘果。上海在多个前沿科技领域领跑全国,现在,上海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000家,全国排名靠前。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城市的发展何尝不是?一代代人接力,跑的超长“马拉松”。

从历史的长河看,快一年,那都不叫事,关键是找准自己的方向。

我还没听说过谁因为抢跑了几分钟拿到马拉松金牌的,所有的功夫都在枪响后每一公里的坚持,在过程中节奏的把握,在制订规则人的明智。

互联网领域刚刚结束上半场,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客官,来啰——我押上海赢!

全部讨论

2019-09-09 21:48

这个老太婆太low了,还敢整天出来刷存在感。又收钱出来放屁了

2019-09-09 16:44

上海比北京好在厕所都没那么浓郁的大蒜味,比深圳好在臭虫少的太多

2019-09-09 15:38

你这人一看就是心胸狭窄之人,明显的地域优势在做梗!没有全国人民的无私奉献,上海也就是满嘴的鸟语花香!记住: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岂能什么好东西都让你占尽!否则今天的香港就是你上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