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博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虽然操作不多,但也一直在关注市场上的逻辑。

就像人们总是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同样没有无缘无故地涨和跌,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数以亿计资金的博弈,资金博弈的不仅仅是未来谁会接我的盘,更博弈的是明天这些逻辑会不会更加强化。


重磅利好刚刚开始释放的时候,无论多高都可以追,比如现在的地方小地产,因为后面还可能会有更大的利好。重磅利好已经释放完毕的时候,无论调整多少都要谨慎,因为这可能是最后一棒了。比如中药进入了WHO的选项池——还能期待什么?难道FDA批准然后大量进口吗?


逻辑一:地产的反转与延伸。


地产与猪肉一样,最大的逻辑就是主力资金认为行业已经反转,这一轮周期政策方向最严格的时间已经过去,如果没有更坏,那就只能更好。


过去几年是小地产商艰难,大地产商扩张的时代,排名靠前的民营房企极速成长,海吃鲸吞拿下了非常多的项目,现在轮到他们鲸落万物生了。

政策方面比较明朗的是,国资会对优质项目兜底,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或者收购债权的方式,转售为租,确保哪怕成交归零,但是价格不再下行。这种方式可以把优质资产盘活,保证项目能顺利完成,既而迅速产生现金流,由不差钱的主用时间换空间,等待下一轮的周期。

最重要的是价格不再下行就意味着这些一般担保物不会产生资产减值,维持住了最关键的以地产这种抵押担保物为核心的信用体系。

这种方式会把一些民营大地产商的边缘甚至部分核心资产收割——A股里面最接近这个故事的就是盐湖股份,这个故事讲好了是6到10倍的威力。


目前普遍预期的三条政策底线是:


1. 地产商可以破产,但项目和房奴会被尽量保护。

2. 地产商可以破产,但债权人,尤其是银行必须会被保护。

3. 地产商可以破产,但关联的地方政府不能被拖下水。


所以你会看到现在市场上以成都银行为首的城商行会比较受青睐,因为他们跟地方的核心小地产商走得最近,而能坚持到现在的小地产商已经几乎可以确定摆脱破产的风险了。风险只在最大的几家聚积。


逻辑二:大宗商品牛市将向粮食市场延伸。


这个世界对什么价格最敏感?粮食是第一位的,其次是能源。这两样东西跟温饱直接相关,是最敏感的东西,搞不好是要死人的!所以历史上的通胀压轴疯涨的总是能源,大轴出场的总是粮食。为什么发达国家能把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提升到70%以上?还不是因为多数时间能源和粮食这些基本生存产品价格低廉,让他们有更多的金钱花在享受别人服务和精神愉悦上面吗?


通胀总是从最不相关的地方向与人关联最紧密的地方延伸。比如这一轮通胀,最先飞天的是以BTC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真实或者虚拟艺术品以及一些地方的房产,之后是小金属,再之后是基本金属,现在是能源,不久的未来很大概率是粮食。


粮食与能源的危机会造成更团结或者更割裂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无论那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斗而不破的模糊局面才是最有利可图的,只有这种局面下才有博弈的空间,双方都下注,有来有回的波动,不会立刻出现一方通吃的局面。踩准节奏非常重要,不然就是两边挨揍。


逻辑三:新能源数字经济的超级成长。


先狭义地说一下新能源车,世界有一个规律,就是那个区域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汽车工业,那个区域就是地球村经济方面的带头大哥。美国,日本,欧洲都当过这个带头大哥,在面向未来的新能源车领域我国有全产业链的绝对优势,所以在发展经济这一方面不要妄自菲薄,我们注定会是带头大哥。只是这个成长性路长且阻,2060年的结局救不了2022年的股东。


至于整个新能源的新故事就是高大上消费国越来越近的“碳税”征收时间表。碳税是整个风光电替代化石能源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对不友好国家的致命一击,更是割裂世界的新柏林墙,墙的一边是正确,另一边是错误,原因只是因为你在烧煤取暖还是在晒太阳或者吹风取暖。这是一个没有按照真正逻辑炒作过的超级成长的方向,现在还没有开始博弈。


至于数字经济就不多说了,数字经济是我一直以来认为的主线行情。但走得实在是跌宕起伏,对短线交易极不友好,而且我也被一直重创持有的数字电网拖累,连起都没有,一直在伏。。。——很多时候关于数字经济的炒作都简直堪称无厘头——但在细分的数字电网却根本无人问津。


至于其他热门方向,比如新冠医药什么的,我个人的感觉是利好已经出尽了,不妨碍现在去博弈赚点快钱,但长期估计是没有什么持有价值的。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