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燚晨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0
有财兄,央行资产负债表2023年末“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科目余额为18.6万亿元,占央行总资产的比重达到40%,相比2014年末上升33个百分点。外汇占款余额为22万亿元,占央行总资产的48.2%,该占比相比2014年末时下降了30个百分点。这也算是一种降低中国货币对美国债务依存度的临时措施了。“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主要是买的商业银行的债务和信用,这样理解对吧

热门回复

你要这么说讨老婆和逛妓院还都和女人有关呢。区别也不过就是入不入表而已

有财兄,真应了你的“我们可以无视市场先生的智商,但是只能尊重市场先生的投票权”,市场销先生对货币和国债的理解就是这样的低下————“中国版QE(量化宽松政策)”要来了吗?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外资管机构观点罕见一致:央行购买国债不等同于QE(量化宽松政策)。国内券商、外资投行的观点倾向认为,中国版QE(量化宽松政策)不会发生,央行也不会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注入流动性。

怎么理解呢

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1.52万亿人民币国债也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本币的本国国债”吗,目前人民币国债存量30.2万亿,央行持有规模只占5%不到。

谢谢有财兄指点,我没有完全理解高基货币和基础货币的区别,您在《货币价值》中的这一段区分了两种基础货币,是我误读了————“在信用本位之下,国家信用高于中央银行信用,中央银行信用高于商业银行信用就更加确定无疑。故而,国债就是中央银行的储备品,中央银行购买国债所投放的货币才是基础货币,是杠杆的起点,是中央银行的受信业务。而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其他资产包括与商业银行信用交换所投放的货币,是中央银行以国债为储备品所超额投放的自身信用。是对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如果对这二者不予以区分,就必然造成对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能力的误读。”购买“美元外汇”发行的基础货币是高基货币,是美联储和美国政府对中国央行的受信业务,以“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方式发放的基础货币不是高基货币,只是中国央行以“美元外汇”为储备发放给“其他存款性公司”的贷款,是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授信业务。你看这样理解对了吧
@有智思有财“央行货币与国债间的信用交换是政府对央行的信用背书,而央行与商业银行间的信用交换,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背书,是央行以国债为储备,所发放的贷款,所以“基础”则应该由中央银行的资产端定义。”

MMT理论在老美,小日本早已开始,我们还在被主流死死压制

有财兄,这同样的30万亿堪称“比黄金还黄金”的中国国债,央行自己坚决拒绝买入国债当做“准黄金”储备物,反倒强迫商业银行拿“准黄金”做抵押。央行真的是暴殄天物,30万亿人民币的“准黄金”啊都不要,非要去要别人碗里的剩饭

不知是国家过于谨慎,时候未到;还是没有意识到人民币国债货币化重要性。 拭目以待,希望不久的将来尽快到来。

谢谢大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