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茅台酒

发布于: 雪球转发:365回复:273喜欢:435

美国有一家叫Costco的超市,8月27日,正式登陆中国上海。开业当天人山人海,引发了附近所有道路的严重拥堵,媒体描述,“堪比春运现场”。连Costco自己也一脸懵:开业第一天怎么就来了这么多人?被逼得只能宣布下午暂时停业。

当天有这样一件商品极为抢眼,标价1498元,20分钟被抢购一空。有媒体借机大肆吹捧Costco 的“魔力”。事实上,这个价格也确实低得离谱儿:当时有黄牛如果能在有限的可购买时间内1498元抢到,则可以轻松加价1000元转手卖掉。中国的消费者最终购入的价格已经远超2500元了。非常明显,Costco 的所谓“魔力”是以损害生产者的利益为代价的,然而这种代价也并没有转化为广大消费者的福利。


资料显示,该厂家对其美国的经销商的销售价格换算成人民币是略高于800元,国内经销商缴纳增值税后的价格是969元。联想到中美目前进行的贸易战,我忽然突发奇想,中国的生产厂家把这样一件商品,800多元人民币价格卖给美国经销商,美国经销商对特朗普支付25%的进口税后,如果Costco把它再买回中国,中国就算是再加25%的税,也不过是1300元的水平。Costco标价1498元,自己和美国经销商仍旧有近200元的盈利空间。更为神奇的是,1498元的“零售价格”在给黄牛留出1000元套利空间后,仍旧给真正的零售商再次销售留下了合理的利润,因而成为了一件为Costco 引流的利器!

中国的生产企业,为什么要这么卖力气地补贴美国的商家呢?这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现象 ?问题又出在哪里? 有财兄将用两篇文章讨论这个问题。

说到这里,大家想必都已经知道了,这个商品,就是中国的茅台酒,中国民间公认的国酒。Costco标出的1498元,这个已经“低得离谱儿”的销售价格虽然比动辄2800元到3000元的市场价格低了一半,但比茅台集团规定的茅台零售价格仅仅低了1元钱,与茅台酒的出厂价格相比,更是高出了许多。显然,真正的离谱者,并非Costco,而是另有其人。

茅台酒的出厂价是800元,而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却是2800-3000元。这之间的2000余元差价,本应是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福利,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称之为“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此巨大的一个本应属于生产者或消费者的利益,却大部分被黄牛所侵占。那么是否是黄牛的存在挤压了消费者剩余呢?事实并非如此。是供不应求的供需矛盾决定了生产者剩余本应高于消费者剩余,但人为控价剥夺生产者剩余的结果,只能导致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福利的损失,这个损失即使不被黄牛侵占也必然被其他人侵占。进而,限制出厂价的行为从事实上,压低了经销商囤货成本,提升了囤货的安全性,使囤货再无后顾之忧;同时,限制1499终端价格的行为,从客观上,大幅提高了经销商按照市场规律正常销售茅台酒的成本和风险(如果按照市场价格而不是茅台集团规定的价格销售,不仅会面临罚款,甚至可能被取消经销商资格)。也就是说,囤货是被奖励的,按照市场价格正常销售是被惩罚的。茅台集团这些无厘头的政策毫无疑问会严重截留本应流向市场的茅台酒,缩减对消费者的供应量,从而加剧供需矛盾,进一步削减消费者剩余,直至逼迫消费者以心理预期的价格上限购买茅台酒。消费者剩余,被强行清零。茅台集团这种行为的实质,是用强行剥夺的生产者剩余,补贴囤货者,使他们有实力,有信心,搜刮掉消费者最后一个铜板。

或许有人会讲,尽管茅台集团的控价行为造成了恶果,但他们的初衷是好的。那么我们就不讨论他们的动机,仅就市场经济最浅显的一个道理,论述一下,这种控价的政策为什么是不可行的。

在市场经济之下,即使是最强势的经济主体,价格与交易量,二者最多只能决定其一。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如果想作为价格的决定者,成交数量就只能交由市场决定;相反,如果想作为成交数量的决定者,价格就只能交由市场去决定。有财兄称之为 “有智思有财不可能三角”。是有财兄对市场经济普遍存在的这一规律的一个总结(金融学中“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不过是这一规律在货币这一特殊商品上的体现)。根据这一市场规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供给者按照自己“理想”的价格无法向市场提供足够(多或少)的商品,就要把价格决定权交给市场——无论你认为这个价格多么不“理想”。茅台厂家作为商品的卖方,除非它可以完全根据市场的需求不多不少地满足供应,否则一厢情愿地制定终端价格的行为除了不断损失生产者剩余,只能是反复成为市场的笑柄。这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最根本的区别。如果茅台集团一如既往地任性地既要决定成交数量——每年3万吨,又要决定成交价格——1499元,那就必然性地只能放弃市场经济,重回价格双轨制,任由黄牛肆虐(其实质是仍旧无法决定成交价格)。

我经常讲,计划经济的尝试是伟大的。之所以说它伟大,并不是事后诸葛亮的评价。人类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试错本身就是伟大的尝试!但是,它的伟大,基于的是“不贰过”。如果同样的错误,可以反复去犯,那“试错”也就失去了意义。

我们都还记得,在计划经济中曾经严重亏损的茅台酒厂,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却如沐春风,不断发掘自身品牌价值,在确保茅台酒品质的前提下,不断扩大规模,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需求,结下了累累硕果。显然,茅台创造的财富来自于市场化,是市场为茅台注入了活力。然而时过境迁,人们却似乎已经忘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锅饭的悲剧,忘记了计划经济过渡期价格双轨制的凶险。更令人吃惊地是,茅台在市场经济下所做出的成绩,却被网络上的某种声音当作了茅台重回计划经济的理由——市场已经得到得太多了,是大股东从市场收回利益的时候了!而另一种声音则在讲,茅台本不值这么多钱,是黑市的炒作使茅台价格虚高。这些反市场的声音真的似曾相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历史(以下文字摘自百度百科“物价闯关”词条):

1988:价格闯关失败

1988年,中国最高领导层对价格改革下定了最大的决心。

3月25日到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李鹏到邓小平那里汇报会议情况。邓小平问,代表们意见最大的是什么事?李鹏说是价格问题。他讲的是双轨价格造成的腐败和经济秩序混乱。邓小平这时讲道,要下决心闯过价格这一关。事后,李鹏向政治局传达了邓小平关于加快价格闯关、长痛不如短痛的意见。

尽管还有不同的意见,中央最高层最终还是下定了1988年要闯价格关的决心。从4月开始,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了。

4月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猪肉、鲜蛋、食糖、大路菜4种副食品的价格补贴暗补改为明补。过去,国家财政补贴给商业部门,以保持这4种副食品较低的价格。现在补给居民,同时把价格放开。结果,猪肉价格上涨了50%-60%,鲜菜价格上涨了31.7 %。直辖市每个职工补贴10元,其他城市补贴少一些。

这种以给居民价格补贴来放开价格的做法,缓解了这几种食品价格购销倒挂的矛盾,促进了生产,改善了供应。当时,政府曾设想,逐步形成工资补贴和主要食品价格变动挂钩的办法。后来,由于消费基金来源多元化,国家无法控制,如果采用工资和价格挂钩的办法,就会形成工资和价格轮番上涨的恶性循环,所以,停止了这种办法。

7月,国务院决定,放开名烟名酒的价格,并在7月28日全国统一执行。由于这类商品不影响普通群众的生活,估计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没有想到放开以后,茅台酒的零售价由20多元一下子涨到290元。中华烟也由每包一两块钱涨到12元。这么大的涨价幅度,给群众造成了物价将要大幅度上涨的心理预期。一个教授一个月的工资买不到一瓶茅台酒!群众开始产生恐慌。。。

价格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重大攻坚战役,我们曾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幸好当时中央下了这样的决心,几经波折,最终实现了价格与市场接轨,才有了之后中国经济的腾飞。从计划经济的价格管制,到改革开放后价格闯关所面对的凶险;从一味地认为是“黑市”导致了“价格虚高”,到正视市场的力量。中国这段惨痛的经历如果不能让我们接受教训的话,当非市场手段不断向公众传递错误的价格信号,由此形成错误的市场预期,当这些错误信号和错误的预期不断积累之后,我们难道要二次价格闯关吗?

看来,长达数十年计划经济的失败教训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是价格闯关后所带来的经济成果并没能让中国人完全认清市场化经济改革的必要性。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遇到的最大的瓶颈,最严重的短板,恰恰是这种计划经济思维根深蒂固,市场经济意识严重不足。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最艰巨的任务既不是政治体制改革,也不经济体制改革,而是人们观念的改变。在这种牢不可破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下,即便是法律也没有能力将整个社会拉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

你可以不尊重市场先生的智商,甚至可以利用它的低智商获利,但你必须尊重市场先生的投票权。市场规律就像自然规律,你可以利用它,但你不能违背它。能够“战胜”自然的人,恰恰都是最了解自然规律,最尊重自然规律的人。

如果靠价格管制可以“建立健全市场环境”,可以抑制商品市场价格,当年我们为什么还要价格闯关?一个市场价格已经达到2000元以上的商品,以价格双轨制的手法,强行将它的出厂限制在1000元以下,零售价限制在1500元以下,这种行为正是严重不尊重市场规律的表现,其后果已经显现,就是真正的零售价格不断跳升。历史再次证明,这种行为不仅不能起到“控价稳市”的作用,而且往往适得其反。

再说反腐。每个人都清楚,茅台产生腐败的根源是什么。1988年的时候,中国领导人就已经搞清楚了是“双轨价格造成的腐败和经济秩序混乱”。价格双轨制,使得存在这样一个权力,可以把市场价格超过2000元的商品,以低于1000元的价格贱卖。这样的权力形成一个又一个的“肥缺”,微观地讲,我们没有权力怀疑任何一个具体的个人在这样的“肥缺”上会放弃原则,失去廉洁。但从宏观上讲,我们没有权力相信任何一个人在这样的“肥缺”上能够坚持原则,保持廉洁。显然,归还市场的定价权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合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市场化,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那么,我们为什么认为把本属于市场的权益归还给市场才是最公平、最合理、最高效、最反腐的方案呢?

这要从市场选择和个人选择的标准说起:

在市场先生眼里,并不存在无差别的竞争者。“价高者得”是市场经济的铁律。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是不同竞争者最根本的差别。所以这个标准很容易形成,并且一视同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以价格作为判断经济主体对资源需求紧迫性的标准,进而作为资源配置及供需调节的手段,得以准确地将资源送至对资源稀缺性认同度最高或者可以带来最大产出的经济主体手中,实现市场配置的高效率。然而,控价销售时,就会出现远高于商品可供给数量的无差别竞争者(以价格作为差别的权利被剥夺),必需对其进行选择才能实现销售。由于竞争者的差别消失,这种选择就失去了标准,只能随心所欲,个人偏好就成为了唯一依据。如果你抱着一颗没有个人喜好的公心进行选择的话,销售行为则无法生成(选了甲就没有理由不选择乙。甲、乙如果都选,没那么多酒)。也就是说,不论选择者是否愿意按照个人偏好去选择,放弃了市场规则后,无论他如何选择,体现的都仅仅是个人偏好。这样就形成了茅台酒销售与满足个人偏好的伴生性,既而发展为与腐败的伴生性。

同样对一件商品存在需求,我的需求甚至可能比别人更急切,却仅仅因为别人能够支付的价格高于我,便可战胜我而得到市场先生的青睐,这公平吗?

是的,这不完全公平!它仅仅是比其它方案更公平,更有效率而已。当市场先生的这种“部分公平”触及公共物品,特别是那些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商品时,必须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保证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所需。②这也是标准。但茅台显然不在此列。

故而真正能够做到抑制腐败、提高效率、补短板、促发展的方案,应该是这样的:

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①马歇尔将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定义为”消费者剩余”;将生产要素所有者、产品提供者在市场交易中实际获得的收益与其愿意接受的最小收益之间的差额定义为“生产者剩余”。

②就如百度“物价闯关”词条中说的那样,“以给居民价格补贴来放开价格的做法,缓解了这几种食品价格购销倒挂的矛盾,促进了生产,改善了供应。”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精彩讨论

有智思有财2019-09-02 08:49

800块钱卖给美国人;969卖给大股东;1499卖给黄牛;3000块钱卖给老百姓,怎么倒成了让利于民了?有什么人会把"民“的概念限定于黄牛这一狭小的范围内呢?

两条腿的书架子2019-09-01 11:58

价格的扭曲,人为的制造了寻租空间。

有智思有财2019-09-02 11:33

我觉得光持证上岗是不够的,一定要政审!不是三代以上贫农,绝不能让他染指, 否则难免他们会投机倒把

有智思有财05-05 14:00

我曾反复讲过这个问题,微观层面战胜市场并不困难,容错性来自于“不懂不做”——只在有把握的时候下注便可以了。但是计划经济必须在宏观层面,也就是说必须全方位与市场博奕,计划者相当于每把都要下注。除非你是全知者(上帝)否则只能面临失败。所谓的市场有效性理论和计划经济理论一个极右一个极左,前者认为人类是完全无知的,后者认为自己是全知的。我说过我很讨厌这种极端主义的理论,无论是左还是右。但是无论是极左还是极右,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误认为市场应该是一台称重机。

涅投资oooolt2019-09-01 20:29

茅台酒的价格双轨制问题对经信委领导出身的李保芳同志理解来说应该不是太难,为啥其一天到晚念那皇帝新衣式的1499元,百姓喝得起……我想骂人,让李某人掩藏其身份去1499,2000,2400的价格去市场买瓶试试?对其行为我只能说,非蠢即坏

全部讨论

2019-09-01 11:58

价格的扭曲,人为的制造了寻租空间。

2019-09-01 20:29

茅台酒的价格双轨制问题对经信委领导出身的李保芳同志理解来说应该不是太难,为啥其一天到晚念那皇帝新衣式的1499元,百姓喝得起……我想骂人,让李某人掩藏其身份去1499,2000,2400的价格去市场买瓶试试?对其行为我只能说,非蠢即坏

2019-09-01 13:27

限价是政治正确,放开零售价后的情况难以预料,茅台集团的领导不敢承担这个责任。同时价差越大,权力越大。所以说,茅台集团的选择,不利于消费者和公司(股东)的利益,却有利于公司领导和经销商。

2019-09-01 12:38

少有的真正的经济学大咖有财兄理性的分析。在改革开放已四十年余年的今天,市场经济价高者得的简单道理,对于很多国企和管理层仍旧是难以接受的新观念。凯恩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困难的不是接受新思维,而是转变旧观念。希望茅台管理层能集中精力转变旧思维,发展保护好茅台这一真正的民族品牌。

2019-09-01 20:32

建议有财兄将文章寄给茅台李董事长!

2019-09-01 23:13

有财兄的“不可能三角”:在市场经济之下,即使是最强势的经济主体,价格与交易量,二者最多只能决定其一。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如果想作为价格的决定者,成交数量就只能交由市场决定;相反,如果想作为成交数量的决定者,价格就只能交由市场去决定。

两年时间过去了,重新看这篇文章,仍旧只能一声叹息

2019-09-01 12:18

南宁市从9月1日起实施猪肉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在主要农贸市场设点限量限价销售猪肉。每个摊位每日上午9时起,按市商务部门规定的限量,以低于前10日市场均价10%以上的价格,向市民销售精瘦肉、前后腿肉、五花肉和排骨,每位消费者每日限购1公斤。(南宁日报)

2019-09-02 23:22

改革开放40年,很多人都把当时价格双轨制的弊端忘了。

当然,80后的年青人对那一段儿历史也没有印象。

这几年的反市场化潮流是极大的倒退,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那只有形的手,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一个很大的风险来源。

2019-09-02 12:19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尊重价值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