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悬赏】隐形的冠军?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嘀嗒出行正式递交招股书,你看好嘀嗒出行吗?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70回复:176喜欢:2

10月8日,嘀嗒出行(以下简称嘀嗒)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书,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报告(以下简称F&S报告),2019年,嘀嗒在顺风车市场排名第一,市占率为66.5%,在出租车网约市场排名第二,平台交易总额(GTV)为110亿元人民币。此外,嘀嗒也是中国出租车数字化扬招业务的开拓者及领先出行平台。

1. 根据F&S报告预测,我国顺风车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破千亿,达到人民币1,1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1.8%。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顺风车覆盖全国366个城市,有约980万名认证顺风车车主及约1,920万名注册顺风车车主,累计搭乘乘客数3,670万,于2019年度完成顺风车搭乘订单1.79亿份,GTV达85亿元。

2. 根据F&S报告,2019年在出租车扬招、出租车网约、网约车、顺风车构成的GTV总额7,119亿的中国四轮出行市场中,出租车仍占据68.6%的份额,预期到2025年在53.9%左右,继续保持第一。招股书显示,嘀嗒于2019年度完成出租车网约搭乘订单1.10亿份,在全国86个城市提供出租车网约服务,与17个城市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 根据F&S报告,2019年出租车扬招依然占据出租车总交易额的96.3%,未来5年,扬招也将继续与网招平行发展。招股书显示,嘀嗒开拓“智慧出租车”新业务,在提供出租车网约业务的同时另辟蹊径,推出“出租车打车助手”和“智慧码”,打通乘客、司机、计价器、顶灯、车辆、出租车公司、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连接,为扬招业态提升效率服务和体验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嘀嗒已与西安、沈阳、徐州、南京4个城市开展全面智慧出租车合作。2020年6月,在智慧出租车示范城市西安,嘀嗒已为约940万次出租车出行提供数字化服务,占市内出租车出行总趟次64.0%,其中59.1%会产生用户反馈,出租车智慧码日均扫码31.2万次。 

招股书显示,2017、2018、2019嘀嗒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49亿元、1.18亿元和5.81亿元,三年增长近12倍。2020年上半年,嘀嗒实现收入3.1亿元,经调整净利1.51亿元,经调整净利率为48.6%在经营现金流上,嘀嗒2019全年创造经营性现金流近4亿元,2020上半年,仍创造1.3亿经营性现金流。这意味着在遭遇“疫情”冲击的极端情况下,嘀嗒也依然展现出了良好的自我造血能力。

注:以上数据均摘自嘀嗒出行招股书,如有差异,请以招股书为准。

问题来了,各位球友,你认为嘀嗒出行作为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的前景如何?

 #嘀嗒出行赴港上市#    $嘀嗒出行(DIDA)$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0-10-09 12:59

嘀嗒出行推出自由抢单不派单,零元佣金不抽成的政策深受出租车司机喜爱。而且顺风车节能环保,减轻上班族出行压力乘客和车主都觉得好,这个市场一定能发展壮大,所以我看好嘀嗒出行能做大做强。

2020-10-09 12:51

看好正在香港联交所IPO的滴嗒出行前景。嘀嗒长期的战略方向本质上是做到线上线下一体化、巡游网约一体化,嘀嗒出行的顺风车已经较为成熟,其在扩展上不片面追求速度,连续15个月的盈利成绩说明了嘀嗒顺风车业务发展稳健,随着整个社会、行业、平台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顺风车的安全机制也越来越完善。而滴答的出租车领域发展也让人惊喜,嘀嗒对整个行业认知加深,意识到需要进行的工作是供给侧的改造——只有让出租车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乘客才会更愿意去打出租车。从去年开始,嘀嗒在西安等城市进行试点,落地了包括智慧码在内的多款产品,在疫情推动整个社会线上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嘀嗒对现出租车行业的改造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2020-10-09 12:38

看好$嘀嗒出行(DIDA)$ 2020年正在逐步成为顺风车领域重启元年,各大平台重新开启顺风车领域“抢位战”。
顺风车的本质一直以来是与网约车不同的,网约车为运营性质,而顺风车以平等互助、分摊成本的私家车合乘形态呈现。并且网约车需要向道路上额外投放运力,这会对公共环境造成额外压力,顺风车则释放存量,是共享经济的真正体现,也更加具有社会公益价值。
在各家企业重点布局顺风车的大背景下,配合公司自身发展已到最适合上市的时间节点,顺风车在资本市场受到关注不难理解。在用户群体日渐增多,且需求长期存在的前提下,顺风车的市场规模是毋庸置疑的。
从资本层面来看,产业要进步,各个行业都会有一定的集中度,“马太效应”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显露,资源也会向更领先的企业集中。此时占据行业前端位置的企业,未来的发展会相对平顺,空间不会受到限制,更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优势建立难以逾越的高壁垒。
在短期内很难判断顺风车行业未来发展如何,这需要长时间的等待,最终由市场给出答案。但在透明的资本市场,各家数据的直接对比也会令用户对头部平台更加信赖。

2020-10-09 12:32

嘀嗒出行作为互联网孕育的新兴的移动出行平台,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5G,通信等前沿技术的加持,极大提升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和便捷度,成为人们重要的出行方式。可以说数字化创新正在从安全、效率、体验和智慧交通方便,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多方面的变革。

2020-10-09 12:19

看好吧,我用过,体验还不错

2020-10-09 12:17

前景一般吧,这个行业门槛太低,竞争又激烈,百度、美团等等都能打车,另外有的地方车企也在做网约车,比如上汽,并且地方政府会保护地方企业,滴答推广有难度,竞争也激烈,用户黏性也一般(毕竟谁有优惠用户就用谁)。

2020-10-09 11:29

我很看好$嘀嗒出行(DIDA)$, 几乎我每周都会用到这个共享汽车,很方便。
9月3日,资本邦获悉,据IFR报道,国内共享出行公司嘀嗒出行考虑在香港进行5亿美元IPO。对此,嘀嗒出行回应称,不予评论,没有相关信息可以披露。


早在在今年1月,就有媒体报道,接近嘀嗒出行的知情人士透露,2019年8月,嘀嗒已开始在寻求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资金需求是3亿美金,这笔融资主要是为了做大单量。当时是按照10亿美金投前估值算,上市地点在美国。 该知情人士还称,完成这轮融资后,嘀嗒希望其上市时市值能达到30亿美金。嘀嗒出行当时对媒体回应称,不予置评。 


另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此前共进行过4轮融资,投资方包括IDG资本、易车网、蔚来资本等。 近日,嘀嗒出行迎来六周年生日,并公布了其在顺风车领域深耕六年的成绩单。据官方数据,嘀嗒出行注册用户再创新高,突破1.8亿。嘀嗒出行在六周年成绩汇报信中披露:截至2020年8月31日,嘀嗒出行的整体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8亿,注册车主数突破1900万,认证通过车主超过1000万;累计注册出租车司机数量超过190万,累计认证通过出租车司机数量超80万。 嘀嗒出行与共享出行领域巨头滴滴出行存在同业竞争关系。两家几乎同年推出顺风车业务。但相比滴滴在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单车和代驾业务等全面布局。嘀嗒出行更加专注垂直领域的出租车和顺风车赛道。 两者的市场差距也十分明显。据悉,滴滴在中国400余座城市为近3亿用户提供出租车召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试驾、巴士和企业级等全面出行服务。多个第三方数据显示,滴滴拥有87%以上的中国专车市场份额;99%以上的网约出租车市场份额。 


2018年,滴滴面临用户信任危机。在一系列安全事故后,滴滴宣布从2018年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将重新评估其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很多滴滴顺风车用户转向嘀嗒平台,嘀嗒出行也逐渐加强了对于顺风车业务的投入,进行了一系列安全、合规等方面的调整。 除了嘀嗒,滴滴也在7月也被传出上市消息。据知情投资人透露,滴滴出行正与投行洽谈,计划最快年内在香港首次公开发行,目标估值超过6000亿港币,约800亿美元,有望成为近年来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IPO交易之一。上述消息称,滴滴旗下包括网约车、单车,代驾以及金融业务已经规模化盈利。  


2020年上半年,滴滴动作不断,包括扩展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滴滴货运全国推广。就在昨日,滴滴旗下滴滴拼车宣布改名为“青菜拼车”。 滴滴内部人士对于滴滴赴港上市的传闻表示,不太可能。 内部人士透露,滴滴网约车订单已恢复去年同期水平,预计2020年滴滴整体亏损大幅收窄。


而2019年2月,滴滴创始人及董事长程维在内部信中表示,2012-2018年,公司从未盈利,6年累计亏损390亿元。 嘀嗒出行CEO宋中杰在2019年9月透露,嘀嗒已实现盈利,营收来自于多方面。嘀嗒相关人士据传也向媒体记者透露,现在嘀嗒已经开始对出租车业务收取信息服务费,今年公司也是盈利状态。 如两家上市传闻属实,滴滴和嘀嗒将在香港角逐中国移动出行第一股。

2020-10-09 11:26

看好$嘀嗒出行(DIDA)$ 2020年正在逐步成为顺风车领域重启元年,各大平台重新开启顺风车领域“抢位战”。
顺风车的本质一直以来是与网约车不同的,网约车为运营性质,而顺风车以平等互助、分摊成本的私家车合乘形态呈现。并且网约车需要向道路上额外投放运力,这会对公共环境造成额外压力,顺风车则释放存量,是共享经济的真正体现,也更加具有社会公益价值。
在各家企业重点布局顺风车的大背景下,配合公司自身发展已到最适合上市的时间节点,顺风车在资本市场受到关注不难理解。在用户群体日渐增多,且需求长期存在的前提下,顺风车的市场规模是毋庸置疑的。
从资本层面来看,产业要进步,各个行业都会有一定的集中度,“马太效应”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显露,资源也会向更领先的企业集中。此时占据行业前端位置的企业,未来的发展会相对平顺,空间不会受到限制,更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优势建立难以逾越的高壁垒。
在短期内很难判断顺风车行业未来发展如何,这需要长时间的等待,最终由市场给出答案。但在透明的资本市场,各家数据的直接对比也会令用户对头部平台更加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