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换购五优资产 从积极防御转向稳健进攻 --------兼谈中国梦的个人落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1喜欢:4

2024年6月上中旬,我做了一个选择:把中国石化卖了,换成了五优资产。

常言道:选择大于努力。为此,把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的的思考过程,整理成这篇文章,供自己日后复盘之用,顺赠有缘人。

我换股的逻辑:将边际收益低的投资标的换成边际收益高的。

中石化的边际收益可能已经不高,五优资产的边际收益可能更高,故换之。

一、卖谁

为什么说中石化的边际收益可能已经不高?

因为,中石化在业绩与分红大体稳定的背景下,股价近三年来已经上涨了很多,当前股息回报率已经相应降低到5%左右,边际收效已经较我三年前入手时显著降低。同时,考虑到近期有证据表明中国境内新能源车对油车的替代较之前预期进展更快(2024年4月中旬新能源车渗透率首次达到50%),这意味着国内油品的达峰也将随之更快到来,因此,未来两三年内在氢燃料暂不能大规模商业化顶替汽柴油消费的情况下,因国内油品的消费缺少支撑,可能会给中石化的业绩带来压力,并进而导致估值水平承压。

结论:牛市(以上证指数达到并运行于3400点为标准)如果不来,中石化难以有机会再大涨(以当前6.3元为基准涨幅不超过20%,更具体讲,在上证指数3400点以下,其股价几乎不会超过7.6元);如果牛市来了 ,也难以追平指数的涨幅。

考虑到政策支持、监管改善、经济数据回升和外围可能降息等若干因素,今年下半年的牛市的可能性也是有相当可能性的。那么,在牛市来时,中石化显然不是应该值得持有的,此为第一点。

即便牛市不来,中石化确实也有一定持有价值以待分红的价值,但同时可能会在股价承压下获得,两相权衡,持有似乎并非上策,此为第二点。

同时,如果有其它在稳健(股息率不如中石化的5%,但也有2-3%左右,谓之为“稳”)的基础上,还可以提供向上成长弹性的公司,更符合资本逐利的要求,何不卖之?此为第三点。

综上,卖出。

二、买谁

投资讲求的是先谋不败而后谋胜,即先在谋不大亏损的前提下再谋赚钱。

具体讲,在对宏观远景做大胆乐观假设预想的时候,一定要在具体的行动计划上做好充分的风险准备,做好牛市预想落空、熊市重临的准备。

牛市落空时,完全进攻的题材股、概念股、成长股就会很惨,而只有具备实实实在估值合理(不是特别低,而是合理,因为优秀的公司除非个股重大利空,否则极难有机会被打到明显低估被众人抛弃的价位上)。才会在牛市落空的情况下,具备较好的防守性,这个防守性就来源于实实在在的股息率。

股息率只有在靠近长期无风险利率(一般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标准,当前这一收益率大约在2.25%左右)时,才有保守的左侧价值投资者(吃利息者)愿意主动买套而不在意价格波动。

因此,这一位置的股息率可以视作股价的价值安全底部。

在充分防守,即在这个价值安全底部附近的前提下考虑进攻性,也就是股价向上的弹性。

亦因此,我是在靠近2.25%股息率附近的成熟公司中寻找投资标的。这是第一条件。

成长性。对稳健型成长股就必须考察近三年的业绩,是否呈现向上趋势。要实现连续的增长,并且增长须达到两位数(10%)以上。对周期型,则要考察未来必须有显著的上升趋势,且存在着周期曲折向上的长远前景。这是第二条件。

考察完成长,还要考察成长的方式,或者说成长的动力来源。成长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比成长本身更有意义。

成长的动力,一种是依靠本身的自然禀赋的,比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比如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典型的如茅台。我把它称为“旧质”生产力。旧质并非一定不好,而是说,旧质生产力本质上靠老天爷的厚爱。对别的产业没有可借鉴性。

与之相反的是“新质”生产力。我理解的“新质”,典型的如谷歌苹果等科技公司,就是依托科技创新来推动其成长的生产力,并且这种生产力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更易于扩张。

科技创新构筑了竞争壁垒,使得潜在的竞争对手难以加入分蛋糕行列,从而使得公司可以享受较高的毛利率,享受大蛋糕。

因此,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可概括为科技创新驱动、高壁垒、高利润、易扩张。具体表现为公司的产业地位是向产业链高端演进,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而国家也给这种生产力予各种支持。这是第三条件。

成长性是不是越强越好呢?未必。

成长性过于强,往往意味着想像空间特别大,相应地,其潜在的风险就越大。比如从0到1嬗变的科创板公司,既有向上的无限可能,也有向下完全归零的可能,高收益但高风险。这种投资只适合于风险投资者参与。

而我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圈和风险承受能力,暂不考虑风险投资,而是做成熟投资,即从1到10嬗变的投资,投资于成熟产业中的龙头公司。

龙头公司,就是行业实力第一的公司。当行业向上时,龙头公司可获最大蛋糕。这是第四条件。

中国优势,就是背靠中国产业链完备优势的公司。以科技龙头为例,也许美股中科技龙头可能极具竞争优势。但是,作为一个散户,科技素养有限,绝大部分科技我都搞不懂,英语水平也不够,把能力圈盲目拓展到国外的非中文环境及陌生的法律社会环境,不是一个稳妥的办法。因此,只能把关注点放在国内。一个能力把握的大产业就是具备中国特色优势的制造业,准确讲是制造业中向产业链高端升级成功的龙头公司。

这些公司竞争力的底层逻辑是中国制造在全球中所独具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完备所带来的成本优势、效率优势,即同样的性能,中国可以做到价格(成本)比外国竞争者低;同样的价格,中国可以做到性能(至少是配置)比外国竞争者高;同样的数量,中国可以做到交货期更短、交货更稳定。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一旦被中国解锁,其竞争力将是无敌的。中国制造业中的先进企业,在数智制造赋能下,不断从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渗透。其典型代表有家电、新能源汽车等。

中国优势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具有全球竞争力。具体落实到公司层面,那就是:出海。

只有具备出海实力的龙头,才可能会在下轮经济景气中畅享红利。这是第五条件。

上述五条归纳如下:稳健、成长、新质、龙头、中国优势

这就是我要投资的具备这五个条件或说五个优点的公司,即五优公司。

三、何时买卖

再好的公司,也不能买得太贵,否则回报率就大打折扣。

因此,研究交易的择时,就非常有意义。

卖出的时机,理论上,只要发现了有更好的投资标的,或者发现股价将下跌,随时都是合适的。但是,如果能尽量卖出一个较高的价位显然更好。

要么是选择在一个相对的高位左侧卖出,要么是选择在技术向下破位后利用反弹右侧卖出。这样,无论从避免损失上,还是新的持股上,都可以做到机会成本最优。

买则比较简单,就是在大盘下跌失气涣散的时候,五优公司随同大盘下跌时。我认为,当前上证指数3000点出头的位置,虽然不是最低,但也是一个相对很低的位置,股市大众的士气依然低迷,是一个适合买进五优资产的好时机。

卖的能跌,买的能涨。真正是既买得好、又卖得好。

四、我眼里的五优公司

中国船舶、国电南瑞迈瑞医疗比亚迪.......等等

五优公司不能与核心资产划等号。如果把A50看成核心资产的话,强周期的中国船舶也不在A50中,而中国石化却在A50中。

五优公司中,股价格向下与业绩向上实现了双向奔赴的公司迎来了良好的介入时机。典型比如国电南瑞比亚迪等,从2021年末的高位,已经回调了最低腰斩,目前处于探底回升中,但离2021的高点还有相当距离,同时,其业绩却一直在显著增长。并且,未来的增长前景还十分明确。还是以国电南瑞为例,考虑到AI东数西算和新能源在未来的大发展,未来对电力输电的扩大需求是明确的,输电网制造业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它202年的业绩(71亿)比2021年(56亿)高了27%,而价格却比2021年的高点(32元)低,仅为其7.5折。这是一个完美的双向奔赴,目前的股息率约为2.25%(2023年度分红0.54/24元均价)。对于优秀公司而言这是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

有的是长周期背景下的强周期回归,比如中国船舶,在2008年之后就从萎靡了十多年,长期的去产能后,重新迎来景气向上周期,且重资产高门槛下的新进入者不易,当前的竞争态势十分友好,它业务中已经有相当部分是高附加值的船型,已经成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

这些五优公司的共同特点是重资产。因为资产重,就意味着进入门槛高,毕竟愿意花时间花钱花大力气来建设重资产,于全球其它国家是不愿或者不能轻易为之的事。并且,这些重资产后面的吃苦耐劳的劳动者与996们的工程师,是欧美难以与之竞争的。

-----兼谈中国梦的个人落地

中国梦可以是非常遥远的、抽象的,比如航母下海、嫦娥探月、国货崛起等。但是,这些话题,很多人是-----也仅能是用来跟别人吹个牛皮侃个大山,嘴上快乐一下,当个键盘侠仅此而已。但它远不如老百姓自己的工作能否保住、薪酬涨否、手头生意顺否,来得更真实、具体、实在。

老百姓在关心国家大事之前,首先得有能力关心自己的个人大事。

如果把国家视作一个公司,你能全面正确地理解了公司的兴衰与员工的关系,才能理解中国梦这些宏观叙事。

就公司的兴衰与员工个人的关系,比如你问BYD的员工,不同层级的员工会有不同的感受。基层员工的感受一定是复杂的:“既有又没有。”

所谓“有”,是指公司倒了的话,大家就可能会失业,所以说“有”。

所谓“没有”,是指公司这么多年来成长了N倍,但基层员工的工资也增长了N倍吗?显然是“没有”。

打螺丝每小时薪金还是那样的,打工人依然是打工人。公司的成功并没有简单转化成普通打工人的成功。公司的成功只能说是防止了大家的失败而已,但这个失败的对面并不是成功。

但是,如果问管理者,那么他一定会得出一个简单的感受,那就是“有关系”。

因为公司的扩张,提供了升职空间,这是显而易见的关系。至于公司高管,更不用说,在职务收入的同时,可能还有股权增益。

所以,可以看出:公司的失败,和大多数从事平凡甚至平庸工作的人,关系很大;但公司的成功,却和他们关系并不大。也由此可以看出:公司的成长,主要成果由内部的积极奋进者获取收益,由从普通员工向积极成长为低管---中管-----高管的人获取,由公司外部的所有者(股东)获取。

相反,不进取的只想简单地打打螺丝的员工,还可能某一天被机器人替代其岗位。

回看中国梦,我们可能没有机会再去优秀的公司任职,但我们可以做优秀公司的长期股东,参与到公司的伟大成长历程中,并从中获取财富的保值增值。

这就是我对中国梦从抽象到具体的落地操作思路。

如果到今天,你还对比亚迪、中国船舶、国电南瑞等依托中国优势取得成功并将继续成功持否定态度的话,那也许是自己处于静止的历史虚无主义中了。

虽然西方在科技等某些领域仍然领先并将长期领先,但是,中国也不是那个不堪一击的竞争对手了。中国的重资产先进制造业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未来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就。

(本文前后写了十几天,上传此刻,上证指数3022点)

2024年6月19日星期三

全部讨论

你会后悔的,写得多,分析得得多,变量多,分析几乎无效。

06-19 11:55

一派胡言

06-19 11:49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