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my11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4喜欢:2
不出意外,今年净投资收益率3.7%,明年3.2%。。。你可真敢说,知道净投资收益率是怎么来的吗?分红,收息!比如大头拿着国债收息,小头有工行,汇丰,长江电力等等的分红。那些公司未来的股价涨跌不好说,它们每年的分红可能巨降吗?不仅不会巨降,反而微增的可能很大。你会说难道国债的利息不降吗?是的,会降。新的保费现在去配置国债,利率肯定比以前要低,可国债的大头还是以前的存量,那个存量可是固定利率。
要实现2024年的平安全年净利润也就600亿左右,2025年就剩下300多亿的目标,还得资本市场助力,拍脑袋比如今年大市2500点以下,后年2000点以下,那个影响不了净投资收益率,但能影响总投资收益率、综合投资收益率

热门回复

其实平安去年的业绩也已经回到2017年的水平了,本来2018年到2021年就是中国的信用扩张期,平安的业绩在那些年节节攀升,不是因为平安经营管理有多大本事,而是整个社会大家在高房价环境下,拼命加杠杆负债甚至6%以上的房贷都还是一堆人在买房。所以平安就像坐上了顺风车,一路分享这些狂热韭菜们加杠杠贡献的利润。而2022年开始这种信用扩张周期就结束了,到现在也就过去24个月而已,这轮信用紧缩期起码超过5年,后面至少还有36个月的路需要走,现在存款利率已经降到多少了?房贷利率都快4%了,比高峰期降低了2%,3年后房贷3%都不用信不信?不管平安的5万亿资产端内部具体比例如何组成,他都无法抵抗整个经济周期信用收缩的影响,我预测他今年600亿,明年300多亿其实就是在按照2017年之前几年的情况在做分析,2013年到2015那几年其实也是一个信用收缩期,当时房地产库存压顶,老百姓根本不敢贷款买,要不是2017年后救市加杠杆,很多房地产公司早就倒闭了,平安也压根不存在2017年后多年的利润增长。说到底平安这种公司就是一个周期股,本质跟石油煤炭钢铁有色没有区别,只是影响周期的主要因素有区别而已,而现在股市里很多人被洗脑洗成了平安是永续经营成长的价值投资标的,拿经营高峰期的净利润水平刻舟求剑线性推测3年5年甚至8年后也能维持这个,这真是无知又幼稚,与其那么大胆,干吗不去买煤炭股?中石油也不错啊,股息率甚至比平安还高,但至少玩这些周期股的很多人都明白:周期股分红最高,市盈最低的时候就是股票市值见顶的时候,得卖而不是买,因为这种情况压根维持不了多久,就像你往天上抛一块石头,盯着石头抛物线最高点的时候大谈这块石头的价值,有意义吗?

你分析的很对,平安日子好不好,就是信用扩张还是收缩,直白点,以后利率是涨还是跌,以后利率继续向下走,利润肯定也是向下的,向下到多少谁又能知道?平安现在的股价就已经反应了这种预期在,换言之,平安的内含价值里,资本市场已经打了五折。现在卖出的产品,也就2%的利率水平,平安买个2.5的国债,再配些高股息股权,未必就一定不行。

5万亿的规模你跟我说大头是国债?这个规模的资产端就是社会上角角落落各行各业他都会投资一点,光房地产相关行业实际都不会低于20%,不要看平安自己扯的房地产5%,那是只算了万科这种直接行业企业的投资,一个房地产行业牵扯的相关行业起码超过50个,你平安有什么孙悟空一样的本领能避开这些行业?另外什么叫过去的资产收益率是稳定不变的?5万亿里面有多少比例是超过20年的长期固定收益率投资?很大一部分其实还是那种几年一滚动的非固定收益率投资,这些到期就得重新按最新收益率来,去年4.2%的投资收益率其实跟老百姓去银行买的R2风险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半斤八两,但今年你去银行买理财看看,还有多少4%以上的产品?普遍都是3字头收益率,普遍降低0.5%,而且这个趋势压根短期不会改变,明年类似理财可能就3%左右了,现在银行连大额存单都取消不跟储户玩了,说到底就是整个社会目前处于信用收缩期,资金泛滥需要贷款的人却越来越少,天天揪着什么长江电力之类的少数分红业绩稳定的说平安的巨无霸资产端就能旱涝保收,这种是典型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大量投资收益率不断下降甚至连本金都收不回的你看不见?随便一个收不回就是上百亿损失,靠长江电力那点分红你得搞30年,现在是平安自己都不知道哪些行业接下去会暴雷害得自己连本带息赔进去,你到信心满满搞得平安好像旱涝保收一样[捂脸]

能分享一下更多日本的保险公司的案例吗?日本当年的头部,之后是怎么发展的?

不考虑规模和8年前比已经增大了多少吗?17年的体量和现在的体量一样吗?

周期股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周期股不是一定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到后年看吧,如果大盘还在3000点,看会不会回到300亿

平安的投资收益率下降肯定是大趋势。整个市场都这样,平安不可能独善其身。如果还能维持原来的收益率,考虑越来越低的保单成本,岂不是平安的保单越来越暴利?投资收益率还能不下降那真是见了鬼了。
但今年净投资收益率3.7%,明年3.2%。你这是把市场上一年收益率普降0.5%硬给平安一年就要完全反应出来

哪有什么规模不规模的,周期性变化而已,不然万科就不会做成现在这个规模了

说国债大头不严谨,应该是长期利率债占了大头,我可没说旱涝保收。工行汇丰长江电力我说的就是小头,怎么可能指望小头来稳住基本盘?
平安直投地产的比例不到5%,这个不是万科那样买地开发,或者过去那种联合买地开发,5%的大部分是物权,比如写字楼收租,当然租金现在肯定下降。
最主要还是看大头怎么演变。你也说了,收益率普降0.5%,几年一滚动。好,市场上一年收益率普降0.5%,那么这平安持有的大头就收益率整体降0.5%?几年一滚动不是要滚动几年才能全部过一遍,怎么没到期的也降0.5%?这还没算那些超长期的国债。

对,这才是长期预期逻辑,实际上中国的利率未来长期一定是趋向于零的,这是一个国家过了高速发展期之后转型升级到更高质量发展模式后的必由之路,尤其是房地产这种资金巨兽行业慢慢规模缩减后,整个社会压根没有太多行业能给得起很高的利息,也要不了那么多资金,所以日本的保险行业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后的二十多年都是价值毁灭之路,整个行业破产倒闭了很多,活下来的规模利润也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