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红利股的收益计算与股息复投

发布于: 雪球转发:11回复:34喜欢:40

        昨天这篇《持股收息or躺平红利——近十年大型收息股与中证红利收益数据对比》的留言中,有不少球友提出了前复权和后复权计算的收益数据不太准确,应该用股息复投数据计算收益率比较合理,今天就用交通银行14年至今的数据来做一个回测吧。

         假设在13年末以收盘价3.84元每股买入100万元的交通银行,大约会持有260416.67股,期间不卖出,收到的分红以除权价格继续买入,数据如下:

        可以看到,通过期间九次的分红再投入,持有股份的数量从期初的26万股增长到了期末的42.9万股,以12日5.89元的收盘价计算价值252.82万元,折合年化收益率为10.26%,而之前计算的同期前复权的年化收益率为10.25%、后复权的年化收益率为10.24%,相差无几,所以大部分股票其分红复投收益与前复权、后复权计算的收益是一致的,当然,前复权价格过低或者是负值的除外。

        事实上分红复投追求的是股份的积攒以及股份积攒带来的更高的分红,而不是更高的年化收益率,分红复投最大的价值在于经过一段时间的股份积攒后,收到的分红会越来越多甚至能覆盖掉初始投入。以上面的交通银行为例,投入的100万元在第一年收到的分红是6.77万,在22年收到的分红是14.15万,今年收到的分红将会达到16万之多,相当于每月可以提供1.33万元的现金流,即使后面每股分红不再增加,六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收回本金。

        但是股息复投也是有局限性的,因为股息复投的本质是通过股份的积攒带来的更高的分红,所以这个股份的质量就显得极其重要,一旦股份暴雷,则多年的积攒毁于一旦,所以个人认为适合股息复投的标的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1、股息率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这个很好理解,毕竟股息收益率太低了也无法通过复投积攒更多的股份。

2、经营必须是近乎永续、垄断的,因为积攒股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投资标的的经营业务必须长期存在、并且长期拥有优势地位。

3、盈利必须是稳健的,而且盈利最好能够温和增长,持续的盈利才有持续的分红。

4、财务必须是健康的,对于银行来说其核充率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其资产负债水平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5、估值很低,最好能大幅破净,大幅破净的股票分红复投可以买入更多的股份,更有利于股份的积累。

        目前满足以上条件的投资标的只有国有行和部分优质的股份行,没有大涨前的平安、神华、石化、移动、中建也基本能满足以上条件。

PS:目前个人对兴业银行比较感兴趣,兴业银行22年年度分红为每股1.188元,以目前价格计算,分红除权后的股息率达到了7.49%,这可比中证红利5%出头的股息率高多啦。$红利ETF(SH510880)$ $农业银行(SH601288)$ $中国银行(SH601988)$ 

全部讨论

2023-08-28 17:28

个股难度就增加了,即便是银行股这样的有中国特色的相对安全的标的。我现在的思路是先持有一篮子烟蒂中证红利,然后去找一些ROE比较高,商业模式比较好的,业务简单的企业观察,学习。
格雷厄姆一生最成功的投资盖可保险,这也导致了股神巴菲特思想和老师分叉。

2023-07-11 16:48

适合股息复投的标的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1、股息率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这个很好理解,毕竟股息收益率太低了也无法通过复投积攒更多的股份。
2、经营必须是近乎永续、垄断的,因为积攒股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投资标的的经营业务必须长期存在、并且长期拥有优势地位。
3、盈利必须是稳健的,而且盈利最好能够温和增长,持续的盈利才有持续的分红。
4、财务必须是健康的,对于银行来说其核充率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其资产负债水平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5、估值很低,最好能大幅破净,大幅破净的股票分红复投可以买入更多的股份,更有利于股份的积累。
目前满足以上条件的投资标的只有国有行和部分优质的股份行,没有大涨前的平安、神华、石化、移动、中建也基本能满足以上条件。

2023-06-17 11:35

兄台总结的很好,目前个人更认可现价的招行:股息率超过5%,股息每年增长约10%,最关键的是目前的核心充足率决定了它无需融资。银行融资相当于把之前的分红全部收回,这个是红利复投的致命伤害。

2023-06-15 08:27

请教老师,红利指数在涨了这么长时间后,最近回调是否对未上车的人是个建仓买入的机会,因为股息率看仍然有吸引力啊

2023-06-15 07:51

逻辑非常清晰,对普通人是很适合的!

既然都挑选公司了,就不免走上巴菲特从烟蒂股到成长股的老路,做不到的话就又走回指数基金的门外汉模式

2023-06-14 15:12

目前银行分红确实不错,银行破净现在几乎变成了常态,国外也是,就算考虑有坏账的原因,也觉得银行股破净是比较好玩的事情,新开个银行的成本远高与买入破净的银行股,想想也挺魔幻的。另外银行股有周期属性,也受政策的影响,如何把握周期节奏,还有保持波动之下的平常心,对于我这种懒笨之人来说,太难了。相对而言,还是觉得红利基金更适合我,我还是只取三千弱水里的一瓢吧,哈哈

那持有国有四大行是不是会更安全一点呢

2023-06-14 13:56

个股复投最大的难点,就是面对利空无法决策,比如说兴业也出现了类似招行的利空,董事长被抓走了,过去的经营策略面临重大改变,这时候还复投吗,不投,前面全白费,继续投,万一企业真的走下坡路,前面还是白费,这就非常难以决定

2023-06-14 12:50

总结的很到位,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