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的结构化分析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一、制定竞争战略的本质是什么?

将企业放在环境里分析。他包括社会因素和经济力量,而企业环境的关键因素则是企业所在的某个行业或者多个行业的发展情况。

二、波特五力模型示意图。


这五大竞争力的合力决定了行业的最终的赢利能力,而赢利能力是用投入资本的长期回报率衡量。

三、行业的定义:有生产彼此可以替代的企业组成的集合。

四、行业竞争带来的后果:行业内的竞争有降低资本回报率的趋势,这种力量会推动资本回报率降低至竞争回报率的下限水平,即达到经济学家所谓的完全竞争回报率。

五、五钟竞争力的合力决定了什么?

五大竞争力的合力决定了行业竞争的强度和赢利能力。谁拥有最强的竞争力,谁就能起到统领作用,因此从战略制定的角度来看竞争力是最重要的。

六、什么是进入威胁?进入威胁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行业内新进入者会给行业带来新的能力,背后也常暗藏着掠夺市场份额的杀机。它们的进入往往会产生两种后果:价格的下降或者成本的上涨,衰弱行业整体的赢利能力,

七、进入壁垒的几个主要特征。

1、规模经济。 2、产品差异化。3、资本要求。 4、转换成本。5、分销渠道的获取。 6、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 7、政府政策。 8、经验和规模作为进入壁垒。

八、什么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作用是什么?

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周期中的绝对产量提升时,产品单位成本得到下降。(或者生产产品的运营成本或职能部门的经营成本下降)

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企业在进入新行业时不得不扩大规模,要么面临激烈报复的风险,要么本来无须扩大规模,却因此要承担成本劣势。

九、规模经济存在的范围。

生产、采购、研发、营销、服务网络、销售团队的利用和分销等。

企业经营多种业务,各个业务单元如果能够共享某些程序或职能,就能获得类似的规模经济。不过也受制于公司业务规模经济的影响。

垂直一体化实现经济效应时,就会产生规模经济进入壁垒,即在生产、分销的多个阶段,都会产生规模经济。

十、产品差异化指的是什么?

源于过去的广告、客户服务、产品差异或者抢先进入。

十一、资本要求指的是什么?

为了完成竞争,我进入的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这就构成了进入壁垒,尤其是针对高风险,资金不可撤销的广告或者研发投入,都是显著的壁垒。

十二、转换成本指的是什么?

转换成本是指买方从某个供应商转换到另一个供应商处所购买的产品所需要承担一次性承担的成本。

转换成本可能包括员工培训成本,心的附属设备成本、测试和检验新供货源的成本,以及因依靠工程帮助带来的技术支持需要、产品重新设计成本,甚至还有切断与原有供应商关系需要承受的心里成本。

十三、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指的是什么?

1、专有产品技术。通过专利申请或者保密措施保护专有产品或者设计特征。

2、优先获得原材料。行业内现有企业往往能锁定最好的货源,能预知原材料需求,提前确定的原材料供应。

3、有利的地理位置。

4、政府补贴。

5、学习或者经验曲线。在某些领域里,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积累了经验后,会出现产品成本下降的趋势。

十四、政府政策指的是什么?

政府可以限制禁止新进入者的进入,主要手段有技术许可要求,原材料获取渠道的限制。

十五、进入壁垒的特征是什么?

1、如果外部条件发生改变,进入壁垒也会随之改变。

2、进入壁垒的变化的原因往往来自企业外部,不受企业的控制,不过企业战略地位也会对进入壁垒有重要的影响。

十六、规模经济作为进入壁垒的局限性。

1、企业追求规模和低成本,可能要权衡其他非常有价值的进入壁垒,比如放弃产品差异化或者快速开发专有技术的能力。

2、如果原先为规模经济设计的设备专业化程度很高,很难适应新兴技术,那么变革可能会给大规模的企业造成“鸡肋式困境”。

3、使用当前的技术专注于规模经济,可能会让企业无法感受到新技术的产生,也无法让企业及时发现其他对规模经济依赖程度低的竞争方式。

十七、经验进入壁垒的条件是什么?

经验要成为进入壁垒还需要一个条件,即经验是企业专有的,竞争者或者潜在的新进入者无法通过下列渠道获得这类经验:第一,模仿。第二,雇用企业的员工。第三,从设备供应商那里采购最新的仪器设备,或者从咨询公司或者其他公司那里购买专有知识。

十八、经验作为进入壁垒的局限性。

1、产品或者工艺的创新会导致全新技术的产生,进而创造全新的经验曲线,这样就等于抵消原来的壁垒。

2、通过经验追求新壁垒需要权衡其他有价值的进入壁垒。

3、如果有多家企业按照经验曲线构建自己的战略,其中有些行业就会前景堪忧。当最终只有一家企业实施基于经验曲线的战略时,行业增长已经停止,获取的收益就成为海底捞月。

4、以经验曲线为标准,全力追求成本下降,这有可能让企业无暇顾及市场的发展趋势,无法意识到新技术的到来,而新技术出现后,获取的经验曲线很快就会过时。

十九、行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激烈程度。

1、竞争者众多,或者彼此势均力敌。行业内企业数目较多时,企业横空出世,独占鳌头的可能性大。

2、行业增长幅度较慢。若行业增长幅度较慢,那些试图扩张的企业将进入市场,参与市场份额的博弈,针对市场份额的竞争将变幻莫测。而在增长较快的行业里,企业只需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发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财力和管理资源会随着行业发展的同步增加。

3、高昂的固定成本或者储存成本。高昂的固定成本给所有企业带来了全面利用产能的巨大压力,往往会导致才能过剩。

4、缺乏差异化或不存在转换成本。

5、产能大幅度增加。行业经常会面临产能过剩或者价格战的情况。

6、竞争者五花八门

7、战略利害关系非闹不可。

二十、高的退出壁垒是指什么?

行业的退出壁垒指即便在企业利润很低或者亏损的情况下,依然会使企业在行业内竞主要包括专业化资产、退出的固定成本、战略关联、性感壁垒、政府和社会的限制条件。

二十一、替代品的压力。替代品限制了行业整体的。回报率。

二十二、替代品的特征。

1、其性价比超过行业产品的趋势。

2、替代品所在的行业利润水平较高。

二十三、买方的议价能力指的是什么?

买方在行业内主张降低价格,提升产品质量,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挑起竞争对手的竞争,这些行为都会降低行业的赢利性。

二十四、买方的议价能力指的是什么?

买方在行业内主张降低价格,提高产品质量,要求企业提供更多服务、挑起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这些行为都会降低行业的赢利能力。

二十五、买方的议价能力体现在:

1、与买方整体销售量相比,买方购买数量较大或者比较集中。

如果某个买方购买的数量占卖方的销售量的比例较大,买方的业务重要性得到提升。

如果行业的特征是固定成本较高,则大量采购的买方有很强的议价能力。

2、买方从行业内采购的产品占买方成本或者采购用量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买方采购占买方成本或者采购总量较大,会利用其资源获得比较优惠的采购价格,对价格敏感度更高。

3、买方从行业购买的产品是标准化或差异化产品。

如果买方确定自己能找到替代的供应商,就会利用其他供应商与其杀价。

4、买方面临的转换成本不高。

转换成本的存在能帮助卖方锁定自己的买方,相反,如果卖方面临着转换成本,就能提高买方的议价能力,

5、买方盈利状况堪忧。

利润率低会推动企业降低自己的采购成本。

6、买方实施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很高。

如果买方实现了一部分一体化,或者实现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很高,就有能力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要求卖方让步。

7、与买方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相比,行业内的产品无关紧要,

当买方产品的质量受行业产品影响较大时,一般情况下,买方的价格敏感度更低。

8、买方拥有全套信息。

当买方知晓需求,实际的市场价甚至供应商的成本信息时,这通常给买方带来更强的议价能力。

二十六、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指的是什么?

现有企业向供应商购买原材料,供应商争取获得较好价格的能力。

二十七、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体现在:

1、假如供应商所在的行业由几个公司控制,且行业集中度较高,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就较强。

2、供应商的产品没有替代品。

如果供应商要面对替代品的威胁,就算本身规模巨大,其议价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3、企业所在的行业并不是供应商群体的重要客户。

当供应商面对很多企业,而某个行业的采购数量占其总量的比例不高时,供应商就有可能施加影响力。

4、供应商的产品是买方业务的重要投入要素。

供应商产品对买方的制造过程或者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提升了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5、供应商群体生产的产品具备差异化特征或者产生转换成本。

产品的差异化或者买方面临着转换成本,减少了买方借助其他供应商压价的可能性。如果供应商面临转换成本,结果则刚好相反。

6、供应商群体很有可能实现前向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