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行业发展的竞争战略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一、全球化要求企业做什么?

全球化要求企业进行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开展有序的协调,还有可能让行业面临的竞争劣势,

二、国际化竞争和国内竞争的区别是什么?

1、不同国家的要素成本存在差异。

2、国外的市场环境不同。

3、国外政府在市场中的职能不同。

4、企业的目标、资源自己监测国外竞争对手的能力不同。

三、企业如何参与国际竞争?

企业可以通过3钟基本机制参与国际竞争:许可经营、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通常情况下,企业首次境外交易涉及出口或者许可经营。在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国际经营经验后,才能考虑对外直接投资。

四、全球化竞争的起因是什么?

全球化竞争起源于4个方面:第一,传统的比较优势。第二,国内市场超越规模或者累计数量的规模经济或者学习曲线。第三,产品差异化的优势,第四,市场信息和技术的公共产品特点,

1、比较优势。当一个国家或者多个国家在用于产品生产要素成本或者要素质量上存在明显优势时,这些国家可以成为原产地,出口产品及其他国家。

2、生产的规模经济。如果在生产过程或者服务过程中存在超越了主要国际市场的规模经济,企业就通过通过集中生产和全球化竞争赢得成本优势。

3、全球化的运营经验。专有技术的扩散会导致成本的显著下降,在这类技术中,企业若有能力在许多国家市场销售同类产品,就必须能从中过得收益。

4、物流的规模经济。假如国际物流系统包含了固定成本,通过向多个国家市场供应产品可以分担物流的这一部分固定成本,那么全球化竞争企业就能获得潜在的成本优势。

5、营销的规模经济。虽然营销职能的很多基本任务需要在各个国家的市场内进行,但在某些行业内实现全球化营销能够获得规模经济,最显著的是能在那些拥有全球化统一部署销售团队的行业里。

如果能在全球范围内使用专有的营销技巧,也能获得潜在的营销规模经济。

6、采购的规模经济。假如企业的采购规模超越了单个国家的市场规模,全球化竞争的企业就有可能获得采购的规模经济和潜在的成本优势,因为企业可以提升自己的议价能力或者降低长期采购成本,

7、产品差异化。

8、专有的产品技术。全球化的规模经济还来源于企业多个国家的市场里应用专有技术的能力。当研究活动的规模相比某个国家的销售额而言较大时,企业的这种能力就很重要。

9、生产的流动性。由于规模和专有技术的共享而产生了一个重要的规模经济的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具有流动性。

五、全球化优势的重要性取决于什么?

全球化优势的每一种起因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实现全球化的业务占总成本的比重。第二,企业如果实现全球化的竞争优势,具体的业务对企业的总体竞争有何意义。

六、全球化竞争的障碍是什么?

第一类障碍是经济因素,这些障碍提高了全球化竞争的直接成本。第二类障碍未必会直接影响成本,但有可能会影响企业管理任务的复杂程度。第三类障碍与纯粹的体制或者政府约束相关,与经济因素无关。第四类障碍与行业中存在的观念或者资源限制有关。

A、经济障碍

1、运输和储存成本。运输或者储存成本会抵消集中生产的规模经济以及综合多个国家和联合运输系统的一体化系统生产的效率。

2、产品需求差异过大。由于文化差异、经济发展状态、收入水平、气候等因素,不同国家的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提现在对成本、质量、性能、式样、大小等方面的权衡。

3、现有的分销渠道。在每个国家市场都获得分销渠道有可能使全球化竞争受阻。若行业的客户人数较多,且单独采购的订单数量较小,企业早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能够与既有的独立库存分销商建立合作关系。

4、销售力量。如果产品要求本地制造商的直销队伍参加,国际化企业就面临着潜在的规模经济壁垒,如果国内竞争企业销售大量的产品,那么这种壁垒就会对全球化竞争造成巨大的障碍。

5、本地维修服务企业若需要安排本地维修服务,就会阻碍企业的全球化竞争。

6、对交付期比较敏感。如果行业的潮流周期较短,技术发展迅速,就会造成客户交付期比较敏感的结果。这样做就会阻碍全球化的竞争。

7、区域市场的细分过于复杂。复杂的细分提升了产品款式多样化的要求,企业需要具备按照客户要求定制产品的能力。产品款式越多,势必会增加成本,这就大大影响了企业依靠一体化生产系统从集中生产获得的成本优势。

8、缺乏世界需求。如果在很多国家市场内不存在对某个产品的需求,那么全球化就不会发生。若行业较新,或者产品和服务只适合几个国家市场内特殊客户群体的需要,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B、管理障碍。

1、营销任务不同。

2、密集的本地服务。在行业要求企业开展密集的本地化营销,服务或者其他与客户的互动时,企业发现很难在一体化的全球范围内实现这一点。管理任务非常复杂,要求本地企业对需求的响应更加及时。

3、快速变化的技术。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不断进行产品和服务的重新设计来适应本地市场的需求,这时全球化企业的经营就会出现困难。

C、制度障碍。

1、关税。关税会制约生产过程中规模经济的实施。

2、配额制度。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敏感进出口进行数量或金额上的控制,其目的在调整国际收支和保护国内工农业生产。

3、政府和准政府机构优先选择本地企业的协议。

4、政府坚持由本地企业开展研发工作或者要求产品包含本地生产的部件。

5、税收优惠、劳工政策或者其他有利于本地企业的运营法规和规定。

6、不利于企业国际经营的行贿受贿法,税法和其他母国政府规定的政策(法律制度)。

D、观念或者资源的障碍。

七、全球化环境改变的诱因是什么?

1、规模经济增加。

2、运输成本或者储存成本的降低。

3、分销渠道更加合理或者发生改变。

4、要素成本降低。

5、各国经济和社会条件差异的缩小,

6、政府管束的减弱,

八、战略创新如何刺激全球化?

1、重新定义产品。企业可以重新定义产品,提升各国市场对产品的认可度。还有一种情况,营销创新重新界定了产品的形象或者概念。

2、辨认市场细分领域。不同国家对产品的需求有所差异,但不同国家的市场内都存在细分领域,很多细分领域的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3、减少本地化成本。如果企业能够降低按照本地需求调整产品的成本,就能大大减少因为国别差异造成的全球化竞争障碍。

4、设计的改变。设计的改变可以使全球采购规模经济下的部件生产更标准化,或者使新部件满足全球化采购模式的变化,若能实现规模经济,那么这类设计的变化能推动全球化竞争的改变。

5、生产的去一体化。企业可以集中生产部分或者所有部件,然后在本地完成装配。

6、减少资源或者观念上的限制。新企业的进入能够减少全球化竞争的资源限制。新企业可以用全新的战略在行业中开展竞争,这些战略不会受到行业内在全球化竞争开展前竞争战略实施的牵制。

九、全球化行业的可选战略。

1、广线全球化竞争,这一战略主要针对行业的全新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竞争,利用全球化竞争优势的各种起因来实现差异化或总成本优势。

2、全球化集中。这一战略使企业锁定行业的细分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竞争。

3、国家集中。这一战略要求企业利用国别差异来创造针对特定国家市场的集中战略,使企业能在这个国家远超全球化的竞争对手。

4、小众市场保护。这一战略要求寻找那些存在较多政府管束的国家,企业采用保护小众市场的战略可以有效地应对在这些设定了各类限制条件的市场中的竞争。格外注意东道国的动态,从而保证自己在这个市场留守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注:在某些全球化行业中,国家集中战略或者保护小众市场战略并不可行,因为这些行业中不存在全球化竞争的障碍。

十、全球化行业的竞争面临着什么问题?

1、行业政策和竞争行为。

2、在主要市场中企业与东道国政府的关系。

3、系统化竞争。

4、竞争对手分析的难点。

十一、影响全球化竞争的趋势是什么?

1、国别差异下降。很多观察者指出发达国家与新兴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逐渐的缩小。

2、更加积极主动的行业政策。很多国家的就业政策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有些国家比较主动,有些比较保守。

3、国家认识到特殊资产的价值,并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政府可能会日益从经济竞争的角度来辨认那些独特的资源,更加倾向于从占有这些资源中获益。

4、技术流动更加自如。更加自如的技术流动赋予很多企业,包括来自新兴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投资于现代化,世界规模设施的能力。

5、新兴大规模市场的日渐兴旺。

6、新兴发达国家的竞争。传统而言,新兴发达国家的企业竞争优势体现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或自然资源上。但是,新兴发达国家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力日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