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回复@向上的红狮子: 分析得很好[很赞][很赞]//@向上的红狮子:回复@爱书的人:非常有感触,本来准备睡了,看到爱书兄这么有价值的文章忍不住爬起来写下思考。
1、阿胶降价去库存的时候,我当时想这不和老窖当年一样吗,真实业绩是高于报表业绩的,这是机会,可惜我不买中药,迈不过心里坎,错过了我认了。
2、去年到现在我一直留了部分现金,等着茅台降价。一个是之前但斌和董宝珍当年列出过茅台酒市场价格和最低工资标准的对比图,长期看历史上市场价会略低于北京最低工资(去年是2400左右)。我认为到现在依然有用。我看茅台酒价格明显高出一大截,再加上黄牛多,我觉得这帮黄牛要亏钱,等着黄牛砸价。这部分现金我要准备补茅台了[大笑]
3、老兄和当年有财兄的思考很类似,价格降到位库存就消化了,不是危机是机会。有财兄还解释了原理。大概的意思:价格越高,消费意愿越强,价格下来了,反而购买意愿下降了。茅台是具有这样的属性,但这些人终究是小众(有财兄称之为“有闲阶级”)。茅台过去的消费,并非完全是靠“有闲阶级”支撑的,普通的消费需求也是有一定比例的(所以每次价格超过最低工资,都会引发深度调整)。可以讲茅台同时具备了奢侈品与普通消费品的双重属性。当价格上升过快时,尽管“有闲阶级”的消费是刚性的,甚至是上升的,但这种上升,抵消不了茅台产量的上涨再加上普通消费者,因价格上涨的退出(尽管他们一年也就是一两瓶,但这个群体,人数巨大)。所以茅台入奢是不可行的。那么主要城市最低月收入水平,就是一个重要参考值。中国喝酒的人,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不喝酒的人,永远理解不了这个),不要看他们“平时”喝什么酒(茅台不需要他们平时喝得起),逢年过节,家有喜事,只要他们“偶尔”喝一次茅台,就是零的突破,喝两次,就是翻倍了。而“价格”显然就是决定这些偶尔喝的人,一次还是两次,还是干脆喝不起的重要因素。
引用:
2024-06-21 23:43
红茶喝多了,又是周末,继续来按摩一下。[呲牙]
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一直都在买消费品,而且是有渠道的消费品。抓去库存去产能的机会是我比较擅长的,我这里简单的说一个基本的道理,然后拿十年前的白酒和五年的驴皮验证一下,最后拿现在的白酒再复一下盘,我不废话,只说干货。
先说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