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人买反了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6回复:67喜欢:52

红茶喝多了,又是周末,继续来按摩一下。[呲牙]

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一直都在买消费品,而且是有渠道的消费品。抓去库存去产能的机会是我比较擅长的,我这里简单的说一个基本的道理,然后拿十年前的白酒和五年的驴皮验证一下,最后拿现在的白酒再复一下盘,我不废话,只说干货。

先说原理:出现库存危机,一定是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出了问题,危机的酝酿阶段就是商品在涨价,危机的化解阶段就是商品降价,有点跟太极阴阳鱼类似,涨价孕育着危,降价孕育着机,为什么总有人买反了,因为买的人在商品上涨的时候迷信YYDS,而商品下跌的时候却认为危机这次不一样。

出现库存的根本原因,就是商品的价格不合理(因为种种原因造成的不合理)就不展开说了。

十年前的白酒问题首先出在供给端,2012年白酒的热潮让整个行业加产能,然后是需求端出了大问题,三公直接消灭了高端酒一半的需求,最后塑化剂作为食品安全问题三连击,让需求端在短时间内完全萎缩掉了。高梁杂粮市场价急速下降,包括后来的1573更是砍半降价,用了两年的时间,龙头开始完全复苏。

五年前的水煮驴皮问题同样出在供给端,表现就是变态的涨价同时压货,厂家为了管理者的奖金,给市场多压了两年的销量,造成完全无法发货叠加三年疫情,驴皮同样大降价刺激需求端,其实也是两年多的时间去库存就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当时前任留下的坑太深叠加疫情,所以见报表用了三年。

这次白酒的危机还是首先出供给端,这次的重灾区是酱酒,相对而言浓香的情况较好,因为十年前的殷鉴不远,其实浓香的库存并没有多出格,我的观察白酒在疫情期间是开始去库存的,杂粮的库存应该清的很不错,甚至剑南春还慢慢价格被捧了起来,水晶剑卖的就一年比一年好。这次重点的灾区是酱酒,我看到的郎酒去年双11拼的非常厉害,这次也是红花郎十年停产换包装,价格掉到了2016年的左右,这次618红花郎15年甚至400元了,这都已经低于2014年了。。。最惨的时候好像红花郎15年还是450的样子。所以高梁掉价一点都不稀奇,绝大多数人看到高梁掉价认为天要塌了,其实恰恰相反,高梁掉价会极大的拉动需求端,降价意味着危机快要结束了。

其实吧,我一直有普茅降价的预期和准备,我就知道这便宜很难白白沾到,但是驴皮越涨跟高梁的账越算不过来,所以最后还是换早了高梁,其实吧,高梁一口气降价到2000才好,这样真实的市场需求会极大的促进更广泛的消费,也就是所谓的开瓶率。降价就意味着危机开始慢慢结束,而这个时候恰恰是抛盘最凶的时候,所以吧,为什么这个市场里赚钱的人很少,因为太多的人都会做反,我估计拿个12-18个月,白酒又会慢慢成为YYDS,健忘的市场一点都不会记得,不久前他们还在说:年轻人不喝白酒了,衰退的三十年高梁的辉煌结束了。。。。[呲牙]

关于其他酒的好话我就不说了,等着分红复投,再分红再复投[呲牙]

精彩讨论

向上的红狮子06-22 00:48

非常有感触,本来准备睡了,看到爱书兄这么有价值的文章忍不住爬起来写下思考。
1、阿胶降价去库存的时候,我当时想这不和老窖当年一样吗,真实业绩是高于报表业绩的,这是机会,可惜我不买中药,迈不过心里坎,错过了我认了。
2、去年到现在我一直留了部分现金,等着茅台降价。一个是之前但斌和董宝珍当年列出过茅台酒市场价格和最低工资标准的对比图,长期看历史上市场价会略低于北京最低工资(去年是2400左右)。我认为到现在依然有用。我看茅台酒价格明显高出一大截,再加上黄牛多,我觉得这帮黄牛要亏钱,等着黄牛砸价。这部分现金我要准备补茅台了
3、老兄和当年有财兄的思考很类似,价格降到位库存就消化了,不是危机是机会。有财兄还解释了原理。大概的意思:价格越高,消费意愿越强,价格下来了,反而购买意愿下降了。茅台是具有这样的属性,但这些人终究是小众(有财兄称之为“有闲阶级”)。茅台过去的消费,并非完全是靠“有闲阶级”支撑的,普通的消费需求也是有一定比例的(所以每次价格超过最低工资,都会引发深度调整)。可以讲茅台同时具备了奢侈品与普通消费品的双重属性。当价格上升过快时,尽管“有闲阶级”的消费是刚性的,甚至是上升的,但这种上升,抵消不了茅台产量的上涨再加上普通消费者,因价格上涨的退出(尽管他们一年也就是一两瓶,但这个群体,人数巨大)。所以茅台入奢是不可行的。那么主要城市最低月收入水平,就是一个重要参考值。中国喝酒的人,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不喝酒的人,永远理解不了这个),不要看他们“平时”喝什么酒(茅台不需要他们平时喝得起),逢年过节,家有喜事,只要他们“偶尔”喝一次茅台,就是零的突破,喝两次,就是翻倍了。而“价格”显然就是决定这些偶尔喝的人,一次还是两次,还是干脆喝不起的重要因素。

爱书的人06-22 10:08

我明白您的意思,我之所以宁可冒点险,也要不错过茅台,是因为这个市场里值得长持的企业极少,绝大多数只适合低估买入,赚钱卖出,茅台不是,他给机会就是大机会,其实1700也是机会,拿几年再看,其实2000都不贵了,1700跟1500买入,过十年看,大概就是相差一年多的分红钱。

本分股东06-22 08:09

分析得很好

怎奈何朝花夕拾06-22 09:10

世界真正的道理永远相同。昨天还有人说周大生老凤祥金银首饰卖得不错,其实不然,金银价格贼高,消费者肯定不买,业绩自然不好开始下降。

爱书的人06-22 09:16

这里有账算的,因为换股既要考虑这边,还要考虑那边,今年驴皮大约涨了40%,我还满仓满融,我其实已经做好了高粱下跌10%到20%的准备,这就等于驴皮少涨了这部分罢了,假如我没换,驴皮下跌10%甚至20%而高粱横着没跌我上哪说理去啊?
取舍之间我做了好多次复盘和假设,最后还是这么选择了,那就是宁可买贵高粱,也不能错过。这都是博弈之后的结果,哈哈

全部讨论

非常有感触,本来准备睡了,看到爱书兄这么有价值的文章忍不住爬起来写下思考。
1、阿胶降价去库存的时候,我当时想这不和老窖当年一样吗,真实业绩是高于报表业绩的,这是机会,可惜我不买中药,迈不过心里坎,错过了我认了。
2、去年到现在我一直留了部分现金,等着茅台降价。一个是之前但斌和董宝珍当年列出过茅台酒市场价格和最低工资标准的对比图,长期看历史上市场价会略低于北京最低工资(去年是2400左右)。我认为到现在依然有用。我看茅台酒价格明显高出一大截,再加上黄牛多,我觉得这帮黄牛要亏钱,等着黄牛砸价。这部分现金我要准备补茅台了
3、老兄和当年有财兄的思考很类似,价格降到位库存就消化了,不是危机是机会。有财兄还解释了原理。大概的意思:价格越高,消费意愿越强,价格下来了,反而购买意愿下降了。茅台是具有这样的属性,但这些人终究是小众(有财兄称之为“有闲阶级”)。茅台过去的消费,并非完全是靠“有闲阶级”支撑的,普通的消费需求也是有一定比例的(所以每次价格超过最低工资,都会引发深度调整)。可以讲茅台同时具备了奢侈品与普通消费品的双重属性。当价格上升过快时,尽管“有闲阶级”的消费是刚性的,甚至是上升的,但这种上升,抵消不了茅台产量的上涨再加上普通消费者,因价格上涨的退出(尽管他们一年也就是一两瓶,但这个群体,人数巨大)。所以茅台入奢是不可行的。那么主要城市最低月收入水平,就是一个重要参考值。中国喝酒的人,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不喝酒的人,永远理解不了这个),不要看他们“平时”喝什么酒(茅台不需要他们平时喝得起),逢年过节,家有喜事,只要他们“偶尔”喝一次茅台,就是零的突破,喝两次,就是翻倍了。而“价格”显然就是决定这些偶尔喝的人,一次还是两次,还是干脆喝不起的重要因素。

茅台到1200就进入合理低估区域了,这是梦寐以求的价格,当然如果能继续到1000的话,我可能会压上身家性命,这辈子都不会再碰别的股,单吊一个茅台养老

06-22 09:10

兄弟,不过你对茅台之前还是太乐观了一点了。其实今天茅台的境况是我一直所预判的。只不过没想到会这么猛。再次说明,投资第一要务还是低估,否则,再优秀的企业也可能会浪费很长的低位陪伴时间。

白酒去库存才刚开始。

06-22 12:07

是不是早了点。 去库存不是应该有个业绩承压的阶段吗, 现在报表上各大名酒都还不错哦

06-22 11:29

爱书大哥,能分析下同仁堂吗?

世界真正的道理永远相同。昨天还有人说周大生老凤祥金银首饰卖得不错,其实不然,金银价格贼高,消费者肯定不买,业绩自然不好开始下降。

破2000要不了几天了

06-22 10:56

你忽视了一个大问题,cpi。过去三十年经济一直增长,cpi一直保持2以上的增速。

大哥,中药里的达仁堂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