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投资中的反脆弱和鲁棒性机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25喜欢:16

在投资中,所有的研究都应该在买入这个行为之前完成。

“所有”代表在买入之后你是有信心可以做到完全不再去跟踪这个公司,不管是基本面的变化还是技术面的更新。

这似乎和传统机构投资的思路完全不一样,机构研究员强调的是对所投资的公司保持密切跟踪,如果一旦公司的发展不及预期或超过预期,则投资行为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以前的思路同样如此,在买入这个行为之后,去跟踪公司最新的订单情况或者财报数据,去观察K线技术面的演变状态。

最近半年我一直在试图迭代我的传统机构思维,逐渐向本文开头的这一句话去靠拢。如果要求你在买入之后不再去跟踪这个公司的任何变化,那一定需要你在买入之前的研究中给到你足够的信心,关键是研究的方向重点是什么。

为什么传统机构思维要求我们在买入之后还需要不断去跟踪公司的变化?因为我们承认关于世界的未来不是完全可知的,站在任意一个节点望向未来一定是面临多种概率情景的,所以延伸出了机构框架里面的“胜率”和“赔率”思维,部分情景可能是对我们有利的,而部分情景可能是对我们不利的,我们不知道未来究竟会进入哪一个概率池,所以它要求我们要时刻保持跟踪。

如果脱离开这种传统思维,一方面我们承认世界的不可知,未来是多种已知和未知的可能,另一方面我们也放弃预测或者应对,我们要做的是将自己暴露在未来十字路口的中心,即不管未来如何演化,资金的流向最终都难以避开此处。

寻找投资中的反脆弱和鲁棒性机会。

在金融世界中“反脆弱”的意思是遇到不确定性反而会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力量,在IT世界中“鲁棒性”的意思是在异常和危险中系统生存的能力。

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研究的重点不是去计算未来哪种概率情景更可能出现,因为第一,它没办法准确计算,第二,它的结果也是动态变化的。比如现在全世界投资者纠结的,美国会不会衰退,美联储何时降息。

在投资中,所有的研究都应该在买入这个行为之前完成。如果有了这个准则,那研究的重点其实是寻找未来不管哪种概率事件出现,甚至是现在不可知的黑天鹅事件,所投资的公司都不会受到影响并且在某些概率情景中还会受到利好而加速增长。

巴菲特说的“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家公司100年,那你1分钟也不应该持有”,我想这句话背后的本质要求便是去寻找反脆弱和鲁棒性的投资机会,未来100年这个世界和公司会如何变化没有人会知道,“变”是人生的常态,而我们所寻找的公司便是在未来的洪流中有它确定性的“不变”。

比如某个在今年年初在大多数海内外机构年度展望中被忽略甚至被看空的行业,便是一个典型的反脆弱和鲁棒性投资机会,在去年年底所有问我投资机会的朋友,我都是只推荐这一个板块,在当时越多人看空我反而越觉得安心,因为它一再给了你收集便宜筹码的机会。如果未来世界保持增长势头,如果未来世界进入衰退,如果未来世界进入萧条,如果未来世界是和平态势,如果未来世界进入战争状态,等等,不可知的未来永远无法穷尽,不管它向何种方向演化,这个行业都会有它的投资价值,这才是在研究中我们所寻找的“不变”。

变化永远是常态,我们需要的不是去抗拒变化,而是去追寻所有变化背后的十字路口的交汇点,资金的流向所无法避开的地方。

资当中所有的动作都是在买入之前完成,买入反而是这条旅途的终点。

$紫金矿业(SH601899)$  $洛阳钼业(SH603993)$ $中国铝业(SH601600)$ 

全部讨论

你用一篇文章很好地具象化了(至少是部分具象化了)下面这两句所表达的意思。一句是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英文,读起来易,真懂难,真能做到则是难上加难;另一句是法语,来自《小王子》。共勉。
-- The big money is not in the buying and selling, but in the waiting.--“Voici mon secret. Il est très simple: on ne voit bien qu'avec le cœur. L'essentiel est invisible pour les yeux.”

传统的变化少的行业买之前研究的可以比较充分,迭代快的行业还是要看胜率

2023-02-21 17:09

确定性是相对的,巴菲特再确定,也没有把绝大部分仓位给某一只股票

2023-02-21 13:45

最后提到的行业是有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