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出资:LP的定心丸,GP的激励法丨溯元周刊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001  GP出资:LP的定心丸,GP的激励法

1. 给GP激励的同时,LP也更安心

在私募基金中,一般GP只是象征性出资,比例是1%-2%;而LP作为基金的主要出资方,承担剩余的98%-99%。这个比例的由来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建立LPGP之间的利益捆绑,也就是一致性,二是税收方面的考虑,三是有限合伙制度的灵活性。

虽然有规矩摆在这儿,但是GP具体出资多少、出资来源于哪,依旧是LPGP时常思量的问题。Investec(英国天达集团,成立于1974年,是一家国际专业金融和资产管理集团)在调查了全球300位私募基金从业者之后,发现有八分之一的GP没想好怎么付下一期基金的出资费用。而对合伙人级别以下的GP来说,这个数字达到了大概四分之一(23%)。

原因不难看出。基金规模不断上升,GP出资额也在水涨船高。对于金额超过10亿美金的基金来说,2%的出资额对GP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投入。特别是当基金规模快速增长,GP必然就要投入更多的钱。这可就让这个问题变复杂了。

LP投一只基金之前总会思考,如何与GP保持利益一致,减少委托代理问题?如何确保GP管好我的钱,承担适当的风险并积极创造回报?

最常见的答案就是,找那些把自己的钱也投进基金的GP。和LP「利益共享、风险共担」,GP在做决定时更像为自己的钱做决定。如果基金里的钱全部来自于LP,一旦投资失败,对GP来说也没有什么金钱损失,那么carry的存在就相当于一个期权,这可能会导致GP偏好追求高风险的投资。LP当然不想让自己的钱每天悬在火上,所以他们更希望GP做出的每一笔投资都能加一层防护网,这层防护网就是GP自己的资金。

GP实打实的出资是保证GP和LP利益一致最好的激励措施,但是GP出资总会面临一些难题,这些难题在当下的新环境下,表现得更为显著。我们分析总结了两个方面:

1.基金单笔规模越来越大

GP的出资额随着单只基金的平均规模扩大而在逐渐提高。在LP看来,共担风险是非常有效的GP激励方式,对GP自己来说也可能是财富增长的重要来源。但是对于资金并不雄厚的新GP来说,怎么拿出足够的钱进场游戏,是摆在面前的第一道挑战。

基金规模持续变大时,这个挑战会变得更加严峻。超过半数(55%)的被调查者预计他们的下一只基金将比目前的基金大25%以上,八分之一(12%)的GP预计他们的下一只基金的规模将是上一只的两倍。

为了他们的个人出资,39%接受调查的GP计划将以前基金赚的carry,或者共同投资收益再投资出去,这一比例高于去年的36%。但在一直有动荡风险的经济环境中,依靠carry也不稳妥,因为GP用carry出资意味着他们已经没有其他能用的资金了。当市场上的干火药(具体介绍可以看文末的相关阅读)越攒越多时,这么做更像是在刀尖上行走。

2.募资周期越来越短,第一期基金的钱还没赚到,第二期基金已经开始了

此外,基金规模一期期增加,靠之前基金的carry,GP也没法轻松凑齐下一只基金的出资额,而且GP团队的新成员也没法用老基金的carry出资。或者GP可能资产不少,但面临流动性的挑战。他们希望继续向基金投资更多钱,但他们之前可能每六七年募资一次,现在每三四年就得推出一个新基金,资金还被锁在以前的基金里,无法抽身。

前面说了,LP不希望GP过分追求风险,所以需要GP把自己的钱也押注进去。不过凡事都有第二面,从GP的角度去想,如果你有一项很棒的投资,自然会想投更多钱进去,而GP如果有太多资产集中在一只基金上,没有适当地分散风险,在投资时GP就可能会更小心地规避风险。比起过分追求风险,LP更不希望GP过分规避风险。

因此,问题可能是GP出资太多,也可能是出资太少。随着基金募资周期从每四五年一期加速到每两三年一期,外加不断增长的基金规模,GP出资额的基准线越涨越高了。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支2.5亿美元的基金,4个GP共占2%的出资额,就是每个GP出125万美元。在下只或是下两只基金募资时,GP们还是得自己掏出钱来,完成出资要求。假设将20%的资金分配给风险投资(按照传统标准这是相当高的比例了),那么对GP个人流动资产的要求最起码就要达到1250万美元。

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新基金往往只有一个GP,手上的钱是有限的,要满足出资额比例就限制了募资规模。新GP管钱的能力可能很强,但是自己的资金不多,没法施展手脚。

GP通常会把更多资产分配给风险投资,而不是谨慎地按照净资产比例分配。他们可能会选择这4种做法:

(1)GP出资额不平均分摊:如果一家机构中有的GP资金充足,愿意多投,其他GP可以少出资。

(2)减免管理费:减免管理费,抵消GP出资额。

(3)用carry来完成出资要求:把还没实现的收益变成GP承诺也是可能的,但也会进一步把LP的资金置于风险之中。

(4)外部贷款:有专门的银行向资产管理机构或者个人GP提供贷款。借钱运用杠杆,可能会带来更多压力和风险,所以GP也需要谨慎管理借贷量。

2.合理平衡GP出资比例,让LPGP站在同一战线上

我们去年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了怎么看待合理的GP出资比例。传统的LP会认为,GP的出资额越高越好,接下来他们就去做拟合分析,对照行业的平均水平,检查GP的出资份额在什么水平。

虽然出资额很重要,但它的比例合适与否,应该根据不同GP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值得考虑的因素包括:合伙人的数量和财务能力、基金的一般投资周期、GP管理的总AUM(如果他们有多种投资策略的话)、GP出资的形式、出资是在税前还是税后做出的。最重要的是,GP的出资对不同的合伙人(年轻的和年长的),以及LP和其他相关方来说,意义有多大。

对于一些不太成熟的私募基金和新基金,存在更灵活的预期。LP还希望GP的资本承诺来源更加透明,以确保双方之间真正一致。

3.GP出资占自己资产的比例,比出资总额更说明问题

GP的出资规模不仅取决于基金本身,更重要的是,占他们自身总资产的比例。我们来举个例子。

Fund A正在募1亿美元。这只基金将由两名GP管理,他们出资会占基金的2%,也就是200万美元。这两名GP聪明能干,但是没有很多钱,他们各自拥有300万美元的可投资资产,每个人负责100万美元的GP出资额。在这种情况下,GP出资占每个GP可投资资产的33%。这是很有分量的。

Fund B也要募1亿美元,也由两名GP管理,出资额也是200万美元。但这两名GP都是从一家早期成立并且捕获了众多上市公司的风险投资机构spin-off出来的,本身已经有千万资产。这种情况下,每个GP负责100万美元的GP出资,100万美元只占他们净资产的5%。和Fund A相比,虽然出资额一样,但分量就大不相同了。

总的来说,GP出资就是为了LP能对这笔投资更安心,也给了GP一种自我激励。虽然从过往惯例的角度看,出资比例是相对固定的,但是LP怎么看待GP出资背后的故事,还要结合GP的具体情况,才能设计出保障基业长青的执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