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大财,并不需要投资很多公司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5喜欢:3

——股市赌博要赚大钱,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在一个公司上押得不多,但是运气好,该公司翻了很多倍,所押注的其他公司也没怎么亏。第二种是在少数公司上押了重注,虽然它们涨幅不高,但是因为买的多,赚得也多。第三种是在少数公司上押了重注,它们同期都涨了很多倍,这种当然是最理想的情况。亏大钱则是这三种情况的反例

——为什么要用赌这个字,而不用投资一词。

我理解的价值投资,本质也是在算命算运。只不过价值投资,暂时来看,是唯一一套逻辑上讲得通的算命、算运系统,而我视野范围内的其他系统逻辑上都有很大缺陷,不具有可持续性、可复制性。

——研究一些成功案例,发现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投资能力,但是他们“赌博能力”突出通过只在极少数公司极少数行业上“下重注”,取得了很好的投资成绩。当然,他们也不在乎别人说他们是不是有投资能力,能赚大钱就行。

——比如我邻居只做白酒,大V某树某宽重仓白酒,某谷子地基本只做银行甚至招行,某些看起来很有投资能力的大V只做互联网,某些人只做医药,还有传说投资特斯拉的,都赚到了大钱。。。。。。

——但在我看来,他们赚大钱,是因为对生意/白酒/银行/互联网/科技等有正确甚至独到的理解,但未必有多少投资能力。因为每个行业、每个公司特性都不同,运行变化都有其特殊性,他们在少数公司与行业上成功,要迁移到新的领域并确保成功并不容易,除非有冯柳们那样强大的研究、跟踪能力,合适的迁移逻辑。

——他们的“赌博策略”我称之为:找到一两个长期饭票(牛股/行业),不断研究它们(甚至每天只研究它们),长期在它们身上赌,并只在它们身上赌。原来,他们早就明白提高“赌博”胜率的原理,可怜我们整天漫无目的碰运气式的折腾所获廖廖却不自知。

——段永平、乐趣、老唐、散户、建平、仓又、雨枫、谷子地、凤俊、美美、谦和……他们是这类选手中佼佼者。宇峰、木见,是这类选手中的改良派。他们都是没有投资能力的普通人(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这个看法),却赌得很成功。他们成功也许是因为他们赌性很好,拿得住,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所在,不随便左顾右盼(不是指不学习了解别的行业),这些都是了不起的能力与品性。玉山、山行、平原、冯柳们……或许可被称为投资家,我做不到,效仿不了。

——这些人深知赌博成功的原理:只做自己懂的东西;来机会了就狠狠搞,平时想就干嘛干嘛去,坚决不乱买一气,到处撒胡椒面。

——赌平安的柏树,亏了时间亏了钱;赌五泸的榕树,则大获全胜。某蒙赌招行赚肿了,换到“更便宜”的中信民生,亏惨了;同期某谷子地赌招行,财务自由了。为什么都是赌,结果差别这么大?我的理解,柏树是没明白商业模式的重要性,也不了解行业和公司的周期性,重仓赌了个自以为很懂但其实不懂的东西。某榕树则心里明白的很。某蒙不懂银行,之前靠运气赚了钱,后面凭差劲的“实力”亏了出去。某谷子地则是个相对高明的赌徒,虽然招行不是一个理想的赌场(赌具),但至少他懂银行。

——一个赌局合不合适,能不能赌,如何判断?我的理解,首先是自己懂不懂该生意,对其运行规律是不是有清晰的认识(生意环境人),是否已经搞清楚它的风险和问题点在哪里,对其未来是不是有比较清晰的判断,潜在收益有多高。不同的时期,对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因素起着主要作用(在市场上,则表现为不同的股价表现)。如果没弄清楚现在未来那个因素起着关键作用,是不能下注的。

比如伊利格力曾经是大牛股,但我认为当时起主要作用的不是商业模式,而是竞争格局和行业前景所带来的成长的确定性。有些行业周期性很强,周期性很强的行业和公司,不太适合不那么专业的投资人。

其次是赌场(赌具)本身好不好,是否适合做理想的赌具,我觉得超长期来看,终极的分水岭,是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阶段性或局部起作用的,可能是竞争格局、行业前景、周期性;短期可能是市场环境、流动性,甚至是市场情绪、风险偏好。

理论上,商业模式越好,竞争格局越好,行业周期性越弱,管理层能力越强,公司基本面波动性越小。

——对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最好也最简单的赌博方式,就是找到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顶尖的公司来赌,但是不要期望每年都能挣钱,毕竟有些年份丰收了,一些年份可能歉收,而且这几乎是必然的,周期性越强遇到这种情况的次数越多。但只要大概率确定它长期是一块盈利能力能够成长、产出能不断增加的“上田”,就不要担心。

“投资很难找到充要条件的,不然就有公式可用了?好的商业模式,好的企业文化是我喜欢的投资目标,如果再有好的价钱就完美了。市场有时候可以非常疯狂(很贵或很便宜),有机会(很便宜)时,对商业模式不是那么好的公司的投资在一定时期内是有可能有不错的回报的。但是,长期而言(10 年 20 年或以上)坚持只投好的商业模式,好的企业文化的公司大概率上是会有比较好的回报的,而且这种投资方法让人很愉快,不需要整天瞎操心。简言之,投资人每次做投资决定时如果想的是 10年 20 年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很难不好,不然就难说了。要找到自己能想清楚 10年 20 年的公司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生有那么 10 个 8 个机会就非常非常好了”。“老巴童鞋说生意模式最重要。我自己大概对这句话想了好几年了,还在继续想,但确实越来越感觉到老巴这个说法有道理。和老巴吃顿饭没白吃,这句话就已经值个 100 顿饭了吧(其实远远不止哈)?”(段永平)。

——垄断一个消费场景,尤其是社交场景,可以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而提价,是极品的商业模式。

——贵州茅台,某些人持有四五年,也没赚一分钱:2012年贵州茅台高点260多元,2016年初贵州茅台股价190多元,期间有两次10送1。 2016年初190多元的茅台无人问津,因为大家都看好神创板,如今2000多元的茅台,大家抢着买。但茅台这块田,不赚钱的时间,相对别的公司、行业,要少得多吧?而且我认为2013-2016尽管没涨,后面却通过较短时间释放出来了,或者说,本来这块地可以稳定产出的,但因为腐败意外提速(2008-2013),又因为反腐败意外被打断(2013-2016),其后才又稳定产出(2016-至今)。

——拥有顶尖商业模式的公司毕竟是稀少的,当它们身上没有机会时,我们可能什么都做不了,不得不离场。如果此时我们闲不住,手痒,想到别的赌场下注(行业公司),我们必须得先弄清楚这个赌场的周期性,那些因素起着关键作用,那些在变,那些不太变化。否则,可能还不如什么都不干。

——正如彼得林奇所说“因此你需要找到一些你掌握很多信息并且能理解的公司,然后和这些公司绑在一起就行了。就是这样,投资就是这么容易。”。芒格似乎有过类似看法,说如果将我们最成功的几笔投资拿掉,我们什么也不是。如果经过很多年的跟踪、思考,我们看懂了一个公司,出现机会时,我们却没有狠狠的买上一笔,逻辑上也讲不通。

——从这些案例里,我的体会是:我们可以研究一辈子公司和生意,但发大财并不需要懂很多公司、买很多股票,也不需要什么都懂。没有投资能力的普通人,照样可以发大财。实质有些公司看了一辈子也不懂,就算看懂了也未必投资。

——以前我的投资策略,实质是没有策略,或者多策略,最开始感觉什么公司会涨,就都买一点,是个撞大运系统。后来受的挫折多了,慢慢变成,不管懂不懂,尽量只买好公司、好生意、好的商业模式,途中还需不断与买便宜货的心理做斗争,跟吮手指的毛病做斗争。但不管怎样,依然还是个到处游荡的撞大运系统。

 ——因为发现自己是一个没有投资能力的普通人,估计余生也成不了投资家,不想将余生都投入到投资之中,但是又想通过投资长期赚钱,所以有必要修改一下赌博策略。

——找到一两个长期饭票(牛股/行业),不断研究它们(甚至每天只研究它们),长期在它们身上赌,并只在它们身上赌。牺牲策略的多样性与弹性,从以前每个公司都来一点(可能会涨就买一点的撞大运系统),改成若只看懂一家,就只投一家,只看懂两家就只投两家,无论看懂多少,最多只投三家公司。若一家公司都没看懂,就持有现金,努力学习、跟踪,直到发现有看懂的公司(看懂也不一定要投,还得生意本身有吸引力)。将现金看成收益率为4%、有额外选择权的公司,现金可以不计入所投公司的“家数”之内。

标的相对自己来说,更容易理解,有可能是它本身更为简单,也有可能是自身独特经历能比一般人更好的理解它。当然,这不代表自己不会错,也不代表认识对了就不会亏钱。

——若采用上述新“赌博”方式来投资大部分时间里应该会很无聊(但不是无事可做)。如果很“忙”,那可能就有问题了。猜测段永平、乐趣、榕树、谷子地……平常会挺无聊,写写公号,看看公司,打打野玩一玩。只有自己公司大幅下跌时,才会兴奋异常,因为有钱赚了,还有得忙了。当然,用错误方式在赌博/可能赌错对象/赌博的眼光能力不行……的柏树们平常可能也挺无聊,因为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套着”的,来回坐着“过山车”,而且通常是事后才知道被“套”/“坐过山车”的原因。

——这么做,还要做得很成功,对投资人有很苛刻的条件。

用冯柳的话来说,就像巴菲特所做的,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内行(田惠宇就说他经常看某谷子地的文章),成为绝对的强者,甚至比管理层还懂自己的公司,才敢这么做,这就是巴菲特的投资之道。也就是说,看懂是前提,清楚行业、公司、生意的规律和特性,对生意、环境、人所起的作用要有清醒的认识,知道风险、问题在哪些地方;

——对标的公司也有许多苛刻的条件。

如果一个公司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都很不错,进入了一个在较长时间里稳定向上增长的大周期(竞争格局好/公司本身牛皮/赛道好等),同时满足可预测性好、经营稳定性好、盈利能力成长性好(满足上述条件后,还需优中选优),类似过去数年白酒海天美的迈瑞这样,就比较适合长期重仓来赌(用这点来评价,招行并不完全满足条件,否则不会被放入三傻了)。如果我们持续观察,会发现公司业绩可预测性好,和机构预测业绩偏离度比较小,而且基本年年向上(稳定性成长性),很可能它们就是这类公司。这也许算是一个小窍门。

因为内外部原因基本面经常剧烈波动的不适合,比如牧原

树能长大,长大的速度可以不快,不能长大的公司不能投,自己不确定其能否长大也不能投;未来年份能结出更多果子,欠收年份不能太多,欠收的次数不能太频繁,不能大起大落,要能省心,不能整天让人提心吊胆,这个要求非常重要。

——一个人一辈子又能真正看懂几个生意呢?这是巴菲特投资方式的局限性(好在发财不需要投资太多公司)。冯柳自己走的是另一条路,一条利用市场智慧和高水平研究来弥补自己智慧不足的方式。

——绝大多数情况下,选股以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第一。只在极少数情况下,在我们看得清风险、看得懂主要驱动因子、对公司长期前景有信心的前提下,机会很好,可以稍稍降低一些商业模式在选择中的权重(企业文化的权重任何时候都不能降)。

 ——也许会有人质疑,研究这些大样本里的“异常值”是不是有意义,会不会掉入更大的坑。我认为掉入“更大的坑”是可能的,而且概率很大。有人曾经投资中建赚了大钱,然后发行私募,然后“守株待兔”,期待下一只兔子继续撞死在中建这个棵树上。但是,他失算了,中建这棵树可能结的果子不多,果实不够诱人,下一只兔子迟迟没来,他的基金被迫清盘了。 同样,某蒙因为押对了几次,赚了大钱,但实质可能只是运气好赚了大钱,以为自己很厉害,去买一些垃圾银行,结果也很惨。

全部讨论

风中发散2021-07-14 20:11

好文章!

合火做生意2021-06-15 14:02

我是想争取少花时间多赚钱。

深圳笨小孩2021-06-15 13:58

赚钱是很大的幸运,争取少赔

合火做生意2021-06-15 13:57

都不容易。

深圳笨小孩2021-06-15 13:44

投资我觉得跟赌博其实也没差,就是一个基于概率和赔率的分散组合。所谓的认知,阅读,知识,视野,财报阅读能力,都是帮助我们做出一些排除决策的。我们排除掉那些肯定会失败的机会之后,把筹码集中在那些有可能会成功的机会之上,然后就只能等待。有可能会成功,但是不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