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下个千亿蓝海市场。市场存在哪些投资机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4喜欢:5

一般情况下动力电池的容量低于初始的80%,就不再符合电动汽车的使用标准,但经过测试、筛选、重组等环节,仍然可以应用在如储能系统、备用电源、低速电动车等场合。当利用到初始储量50%以下时,电池无法再次利用,则对电池进行拆解,回收电极材料。目前我国首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已处于老龄状态,整个行业也即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潮”。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破解动力电池回收课题,文章指出,动力电池容量衰减,无法支撑续航里程,换一块新电池却花费不菲。近段时间,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亟待破解的课题。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看似是一个末端问题,实则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为应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相关部门接连发布一系列政策举措。今年7月初,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发布通知,提出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今年8月,工信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截至9月底,171家新能源汽车生产及综合利用企业已在全国设立回收服务网点9985个。也应看到,由于处理成本高、赢利困难、管控不严,在正规渠道之外,仍有不少退役的动力电池流入小作坊,带来安全和环保隐患,这一现象的治理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出手、行业企业同心联手。


10月19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首先介绍,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的退役量也在逐步攀升,工信部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一直在着力做好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工作。这项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工信部按照强化监督和服务、培育综合利用产业、夯实技术标准基础的思路,着力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取得成效。

工信部将从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产业等方面,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包括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立法、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加强技术创新、深化试点示范等。


规范竞争市场,“有形之手”须积极作为。破解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难题,规范流向渠道是当务之急。既要管好“增量”,让新增动力电池流向有迹可循,也要约束“存量”,以强制举措限制不正规回收企业的野蛮生长,净化电池回收市场。

多方出手,是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长远发展“留足后手”。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也必须步入规范化发展的正轨。有关部门应从法规政策、技术标准等方面,加快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行稳致远;对于相关企业而言,不妨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加速布局相关产业,为自身可持续发展、培育新增长点埋下更多“种子”,在未来新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大显身手。

2018年7月27日,工信部就《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征求意见,名单包括格林美华友钴业等企业。


2020年12月16日,工信部公示了第二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包括北汽蓝谷智慧能源、天津银隆新能源、上海比亚迪格林美( 无锡) 能源材料等共22家企业入选,其中9家企业从事再生利用,14家企业从事梯次利用。


11月23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针对废钢铁、废塑料、废旧轮胎、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名单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名单中,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知名动力电池企业赫然在列。共计20家企业入选,其中11家企业从事再生利用,11家企业从事梯次利用。



12月4日,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项目开工仪式在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正式举行。该项目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整合“磷矿—原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循环利用”等多环节业务,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

此外, 华友钴业中伟股份等多家锂电产业链厂商亦表示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

11月,中伟股份与韩国SungEel Hitech签署备忘录,拟在欧洲开展电池回收等项目合作。

同月,格林美于与瑞浦能源签署合作协议,以实现锂离子电池安全回收、贮存和绿色处置。


12月,华友钴业公告称,与孚能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包含废料及废旧电池回收、三元前驱体的采购与合作等。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交出产销两旺成绩单的同时,其实还面临一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与处理的“大考”。当前,我国首批投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所搭载的动力电池正面临“退休”关键期,2020年累计退役总量达20万吨左右。如何做好退役电池的回收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从而避免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中的“堵点”,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发展的重要任务。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退役动力电池回收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产业链也将目光聚集向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车企、电池厂纷纷下场,在废旧电池中力图掘金,战火从电池制造环节,一路烧到了回收再利用。

2015年-2017年恰逢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增长期,年销量分别是33.1万辆、50.7万辆、77.7万辆,三年以来累积超过16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

据悉,动力锂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为5-8年,有效寿命为4-6年。照此标准计算,从2021年开始,我国将迎来第一批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到2025年后,每年退役电池数量增长将达百万量级。

机构预计,2020年-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有望超过2000亿元。其中,三元电池回收空间约1305亿元,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空间约680亿元。

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超过20万吨(约25GWh),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的电池回收量预计会达到历史最高的78万吨,这一数据也意味着,在未来五年内,我国的电池回收行业,将会迈入发展的最佳时机,行业的规模会达到2262亿元。

面临这巨大的回收市场,却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其中大量废旧动力电池流入小作坊等非正规渠道。“小作坊”之所以能够顺利回收到电池,主要原因在于其成本较低,在回收时能大幅推高报价。

为了解决目前的行业现状,工信部先后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文件,搭建溯源管理国家平台,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据测算,假设三元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是5年,三元动力电池全部用于回收,磷酸铁锂电池按照2020年5%用于梯次利用,后续比例逐步增长至2030年的50%,再使用5年电池容量减少到50%后再进行材料回收,其余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直接报废进行材料回收,那么预计2030年电池材料回收市场空间将超1000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此外动力电池金属材料回收不仅符合碳中和愿景,又能缓解我国对于锂钴镍等金属的供应依赖。

当前我国进行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有其必要性,主要是出于环保和资源安全两个角度:

从环保角度,锂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化合物和磷化物,这些对于土壤和环境的危害较大,此外电解液中六氟磷酸锂对环境污染较大,因此在碳中和愿景下处于对环保的考虑锂电池回收将势在必行。

从资源供应安全角度,由于国内锂钴镍的矿山较少,多从澳洲(锂)、印尼(镍)、澳洲非洲(钴)进口,锂电池所需金属对外依存较高,在资源供应安全考虑下,积极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有助于减少相应电池金属的需求,从而保障一定的供应安全性。


动力电池的回收主要分为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再生利用两个循环过程,且动力电池的回收循环从梯次利用开始。

梯次利用属于轻度报废,主要针对电池容量降低至80%以下,无法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上,但电池本身没有报废,可以将退役电池,进行回收、筛选、再利用于其他领域,典型应用是储能领域,如风光储能、削峰填谷、备用电源、家庭电能调节等。

进行梯次利用可以缓解回收压力、降低环境污染、提升经济效益,并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起到帮助作用。


再生利用属于重度报废,一般电池容量已损耗严重,无法继续使用,只能通过化学方式提炼电池中镍、钴、锂等贵金属达到再造目的。

光大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虽然顶层设计逐步在完善,但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受到以下三个问题的掣肘,使政策开展较为困难:

1、电池残值量的测量标准难以估计:动力电池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容量会逐渐衰减,当衰减至 80%以下时,便达到退役状态。而目前对于动力电池的健康度 SOH(State-of-health)有很多种定义,包括根据容量衰减定义、根据剩余放电量定义剩余循环次数定义以及根据内阻定义。因此政策制定者对于动力电池残值剩余量的标准测定标准存在一定困难。

2、金属价格波动影响材料回收经济性:金属价格的波动会最终决定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盈亏,而金属价格又是受资源供给、技术进步、下游市场综合因素所影响,存在技术周期、产能周期,故金属价格是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驱动的决定性要素, 既影响动力电池的商业模式,也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有效性。

3、梯次利用技术标准:对于磷酸铁锂电池一个重要的回收方式就是梯次利用,梯次利用方式、安全性等因素困扰着标准制定,标准过高会造成梯次利用市场的萎缩,标准过低又不利于梯次利用市场长期发展。

研报强调,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是未来必然趋势,这是动力电池回收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潜在价值和其回收的社会必要性与需求,众多类型企业在动力电池回收的产业布局中都有所行动。

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共1.5万家。2020年是企业注册量的高峰期,全年新增2579家,同比增长253.3%;今年上半年新注册了9435家,同比增长2611.2%,去年上半年的注册量仅为348家。从各季度的注册量来看,今年二季度的注册量是5683家,环比增长了51.5%,保持着强劲增长趋势。

除新生力量之外,北汽新能源、宁德时代、北京奔驰等各大企业也对这片蓝海展开追逐。2020年9月,由北汽新能源、北汽福田等合资成立的北汽鹏龙新能源公司,与易事特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智慧能源(光、储、充)作为应用场景建立梯次电池应用示范合作;2021年年初,蓝谷智慧能源与北京奔驰就梯次利用形成战略合作,对新能源汽车梯次利用项目进一步深化合作;2021年4月,易事特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新能易事特(扬州)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增强在电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城市矿山资源开采第一股格林美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随着动力电池报废高峰期的到来,迫切需要下游企业给予消化处置,因此国家非常重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近两年政策密集出台,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高度关注。同时,各地方政府层面也积极响应,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未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后端配套需求的不断增加,相信国家支持动力电池回收的力度也将不断加大。

格林美指出,动力电池回收是新能源行业的下一个收益风口,是百年才有的机遇。

目前,格林美回收处理废旧电池(铅酸电池外)占中国报废总量的10%以上,回收处理报废汽车占中国报废总量的4%以上,循环再生的钴资源超过中国原钴开采量,循环再生的镍资源占中国原镍开采量的6%以上,循环再生的钨资源占中国原钨开采量的5%以上。

格林美外,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近日与巴斯夫欧洲公司宣布在电池材料解决方案领域内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次合作包括正极活性材料 (CAM) 及电池回收,旨在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电池价值链。

通过与巴斯夫展开合作,宁德时代将形成本土化的电池回收网络,打造一条有保障的原材料供应链,从而增强在欧洲的客户服务能力。

亿纬锂能于8月官宣与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签署《10,000吨回收镍产品定向循环供应合作备忘录》。格林美将回收镍产品供应亿纬锂能,亿纬锂能将报废的含镍动力电池以及电池废料供应给格林美。

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企业利用退役动力蓄电池,生产用于备电领域的梯次利用电池产品。格林美顺丰探索将梯次利用电池用于城市物流车辆,中天鸿锂等通过“以租代售”模式推动梯次利用电池在环卫、观光等车辆应用。

随着新能源车销量不断创新高,预计到2025年,我国退役的动力电池将达到80万吨,是现在的四倍,将会形成一个高达千亿规模的市场。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电池产业上下游要加强协同合作,健全的电池回收体系与技术发展才能带来规模效应。

相关上市公司:


宁德时代:12月4日,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项目开工仪式在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正式举行。该项目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整合“磷矿—原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循环利用”等多环节业务,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邦普年处理废旧电池总量超过6000吨、年生产镍钴锰氢氧化物4500吨,总收率超过98.58%,回收处理规模和资源循环产能已跃居亚洲首位。邦普年回收拆解报废汽车设计总量为20000辆、回收和再生产钢炉精料18000吨、有色金属900吨、非金属及其他材料5000吨,邦普是湖南宁乡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定点企业。邦普也是国内同时拥有电池回收和汽车回收双料资质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中伟股份:公司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已形成了镍、钴中间品湿法加工硫酸镍、硫酸钴以及锂离子电池循环回收产能,与前驱体产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协同优势。11月,中伟股份与韩国SungEel Hitech签署备忘录,拟在欧洲开展电池回收等项目合作。

格林美:公司继续围绕打造“电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包再造—新能源汽车服务”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积极构建“1+N”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网络,打造“沟河江海”的全国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先后与180多家车企、电池企业签订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协议并展开合作,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绿色到绿色”的全生命周期绿色模式。设计总拆解处理能力45万套/年。目前已经建设了荆门、武汉、无锡基地,现有总拆解处理能力达25万套/年。

华友钴业:公司子公司衢州华友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与2017年,成立至今已有4年,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废旧锂电池资源循环回收利用是公司正在培育的产业,目前具备年处理废旧电池料6.5万吨产能。12月,华友钴业公告称,与孚能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包含废料及废旧电池回收、三元前驱体的采购与合作等。

迪生力:公司控股子公司广东威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新能源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以及资源化再生利用等相关业务。

骆驼股份:湖北襄阳的骆驼股份一直着力打造传统铅酸蓄电池的循环产业,公司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理能力可达86万吨/年,规范回收率达到90%以上,远超过国家政策要求水平。骆驼股份已在国内各大区域与海外分别拥有多个电池生产与回收基地,在生产、销售、回收等方面,规模优势与协同优势显著,同时建立销售与回收共用渠道,“销一收一”,将替换市场和回收市场结合,可以大幅降低物流成本,节约渠道费用,提升经营效率。骆驼股份已经实现了“电池制造-销售-同步回收-资源再生-电池再制造”全过程无污染的绿色循环产业链模式。目前,骆驼股份在全球共建立40余家子公司, 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物流、回收全产业链。

骆驼集团作为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联盟理事长单位,坚持以行业绿色发展为己任,以提供绿色动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为信念。

公司与谷城县政府签署框架协议,拟投建骆驼集团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再生产业园项目,预计总投资5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回收处理约30万吨废旧动力电池的能力及相应的正极材料生产能力。

杉杉股份:北京杉杉凯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推进中国铁塔通信基站锂离子电池梯级应用的落地,同时启动了梯级电池回收体系的搭建。

北汽蓝谷:蓝谷智慧能源是北汽蓝谷旗下从事换电及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业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业务覆盖智能换电站的研发制造与建设运营和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的溯源重生与租售运营。其中换电业务主要为出租车、网约车用户提供高效服务,极大的减少了用户的续航焦虑。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业务一方面主要为各大赛事及应急充电场景提供保电服务,另一方面为全国各地外卖、快递市场提供电池包租售服务。公司为工信部颁发的北京市唯一一家获得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领域的企业。

参股子公司北汽鹏龙新能源,主要从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资源化项目,是工信部京津冀供应电池回收的试点项目。通过一定技术对锂电池进行拆解、分容再重新组装利用,避免锂电池随意丢弃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公司将继续稳步推进项目建设扩大产能,争取达到年5万吨动力电池的处理能力,为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锂电池回收梯次利用企业。

厦门钨业: 公司通过与汽车厂、电池厂等产业链上游企业签署协议建立废旧电池定向回收合作关系,构建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体系,回收规模目前处于行业前列。赣州豪鹏科技有限公司为公司子公司。

赣锋锂业:具备电池制造及回收能力,为电动车、电池、电子设备等厂商提供完整的原材料供应、电池定制、废旧电池循环利用方案。 锂电池回收方面,赣锋锂业半年报则提及“计划未来规划中,公司将建立每年可回收10万吨退 役锂电池的大型综合设施。公司通过扩充锂电池回收业务产能及在回收及再利用退役电池方面的专长继续向下游拓展业务。”

中化国际: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业务是公司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环节,目前项目正处于研发中试阶段,年产能为3000吨,已纳入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先进适用技术(第一批)。

科力远:公司旗下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镍氢电池回收项目已经启动,锂电池回收业务正在通过金川科力远参股子公司兰州金川金科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

上汽集团:2018年3月22日,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记者了解到,此次双方拟进一步深化合作,探讨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将联手打造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闭环。

超越科技:公司拟使用全资子公司安徽德慧绿色环保有限公司为项目实施主体,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沙河镇工业园区,项目建成后,形成 6 万吨/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能力,项目预计总投资 40,000 万元。

寒锐钴业:公司全资子公司赣州寒锐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在建“10000t/a金属量钴新材料及26000t/a三元前驱体项目”,项目建成后公司将进入新能源产业链的废料回收领域。

道氏技术:子公司佳纳能源已建成废旧锂离子电池拆解线,新能源动力电池无害化高值再生利用模式被评为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典型模式。

南都电源:公司子公司安徽南都华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开展锂电回收、梯次利用及新材料业务,打通锂电产业链;目前公司首期年处理2.5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项目正加快建设进度,预计将于2021年三季度后期开始陆续试生产。

光华科技:2021年1月22日,公司全资子公司珠海中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咨询与服务;锂离子电池的回收、拆解、综合利用与拆解物的处置、销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收集、储存、处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拆解、综合利用与销售等。被列入全国第二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中。

雄韬股份:公司日前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赤壁的电池回收项目按计划推进中。该项目投资总额约为10亿元,主要回收铅酸蓄电池及锂电池,其在回收铅酸蓄电池方面投资约6亿元,回收锂电池方面投资约为4亿元。

富春环保:公司参与投资的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上饶市鼎鑫金属化工有限公司,鼎鑫化工的商业模式是基于资源循环利用理念,通过收集废弃钴镍资源及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运用湿法再制备循环技术,循环再造电池级硫酸钴,碳酸锂,并富集镍,锰等产品,实现再生资源的循环化利用。投资基金拟对鼎鑫化工投资的款项将用于新建3万吨废旧锂电池高效全回收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天齐锂业:公司目前正在进行电池回收与资源回收方面的研发,已建立了完整的工艺路线,并完成扩试。

百川股份:公司在宁夏基地投资建设了锂电资源化利用项目,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利用。

楚江新材:公司生产的退役锂电材料清洁回收处理系统主要用于锂电材料的清洁回收与热解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目前已在格林美等企业实现运用。

国轩高科:子公司安徽金轩主要从事动力锂电,特别是磷酸铁锂、锰酸锂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子公司甘肃金轩主要从事动力锂电,特别是含镍钴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处理。21年3月23日公告称,公司已与合肥市肥东县人民政府签署了《动力电池产业链系列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公司拟在肥东县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内投资建设动力锂电池上游原材料及电池回收等项目生产基地,计划总投资120亿元。

天奇股份:公司核心子公司江西天奇金泰阁钴业有限公司及赣州天奇锂致实业有限公司专注于废旧锂电池回收资源化利用。原料为废旧锂电池,主要产品包括氧化钴、氢氧化钴、硫酸钴、硫酸镍、氧化亚镍、碳酸锂、氢氧化锂等。金泰阁进入《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比亚迪:子公司上海比亚迪入选第二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在电池拆解回收领域,比亚迪采取精细化拆解、材料回收、活化再生综合三步走策略。其中精细化拆解获得正极材料粉末、负极石墨、铜箔集流体、铜箔集流体、外壳、盖板及塑料附件等原料。对比动力电池回收精细化拆解和破碎分选两种不同处理方式,精细化分选回收纯度更佳,获取的正极粉末及正极集流体、负极粉末及负极集流体、外壳、盖板及附件等纯度更高,性能更好。

目前比亚迪已经在全国设立了40余个动力电池回收网点,在回收利用中心建成后将采取集中回收的模式。

天能股份:子公司浙江天能新材料入选第二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全部讨论

2022-02-18 20:22

行业壁垒太低,能胜出的公司不好选择

2021-12-30 16:08

学习

2021-12-14 08:50

超越科技

2021-12-13 22:20

动力电池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