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策略:年初以来A股资金面的全景动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市场交易情绪自2 月以来整体改善,近期交易经历缩量后再度活跃。

开年至今A股市场先抑后扬,2 月以来伴随监管层积极化解流动性问题,叠加稳市场、稳预期的多项政策密集出台,投资者情绪逐步改善,从交易量的维度,春节后至3月底A股平均换手率近3%,日均交易额超过万亿元,并一度出现单日4.2%的换手率。近期A股经历一个月的缩量震荡后,投资者风险偏好出现进一步回升迹象,指数上行并伴随成交放量。

近期A股各类资金动向如何?

一季度资金面整体改善,宽基ETF继续放量,北向资金回流。年初以来股市资金面波动相对较大,一季度宽基ETF及北向资金加速流入,股市资金面紧平衡有所缓解。具体来看各类主体:

1)公募基金:年初宽基ETF放量成为市场重要维稳力量,3 月ETF净流入边际收窄;偏股型基金发行延续低迷。偏股型基金发行延续相对低迷状态,一季度月均值160亿份(2022/2023 年月均值约为390/264 亿份),4 月单月仍为169 亿份偏低水平(截至4 月26 日)。结合我们构造的基金成本指数和历史特征,新发偏股型基金规模距离明显改善可能仍需时间。一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的股票仓位降至87.7%,但仍处于历史偏高位水平。被动型基金方面,年初宽基ETF在市场阶段性低点大额流入,1 月/2 月净流入1488/1903 亿元,我们统计的年初以来沪深300 等主要宽基ETF放量规模超4200 亿元,成为指数表现的重要支撑以及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但3 月以来宽基ETF净流入规模有所收窄。

2)一季度北向资金回流,4 月整体双向波动但仍实现小幅净流入。2023 年8 月至今年年初,市场震荡下行,北向加速流出,去年8 月至今年1 月中旬最大净流出超过2200 亿元。后期伴随预期改善,北向资金也出现回流,回流资金相比前期流出资金约为50%,随着3 月中下旬市场风险偏好走弱部分资金再度阶段性外流。近期部分海外市场面临资金外流压力,日元大幅度贬值,全球资金再配置过程中,估值较低具备较好投资吸引力的中国市场关注度提升,不但港股近期表现较好,A股也重新显现外资回流,尤其4月26 日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224 亿元,创开通以来新高。

3)私募仓位仍处历史低位,未来提升空间较大。私募基金方面,3 月存量规模小幅回落至5.51 万亿元(vs. 4Q23 月均5.73 万亿元),仓位仅由年初的48.2%小幅修复至52.4%,仍位于偏低水平(vs.历史均值68%),未来仓位提升有望带来增量资金。

4)融资余额相比年初高点仍有较大差距。两融资金方面,年初受市场回调影响,融资余额一度回落至1.38 万亿元的近3 年低位水平,4 月仅修复至1.49万亿元(截至4 月22 日),相比年初1.6 万亿元左右仍有较大差距,意味着市场中高风险偏好资金仍有情绪改善空间。

5)长线资金入市积极性有所提振。社保基金重仓股市值环比增长,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持续提升至1.25%。近期新“国九条”再提鼓励长线资金入市,我们认为长线资金有望对市场带来较多流动性支持。6)产业资本一季度转为净增持,上市公司回购规模持续增长。自证监会发布规范股份减持行为政策以来,产业资本减持规模保持低位水平,一季度转为净增持,同时上市公司回购规模高位抬升,年初以来月均回购规模达174 亿元,其中2 月单月回购规模超265 亿元,为2012 年以来的新高。7)新增开户数持续回落,指标历史上略滞后于市场表现。A股新增开户数延续回落趋势,但该指标与市场表现均较为滞后,主要反映前期交易情绪充分降温。

结构配置方面,一季度公募和外资普遍增仓白色家电、银行等偏红利风格。我们梳理的半导体、创新药、新能源汽车链、光伏风电、军工、消费电子和酒类等赛道,公募重仓持股比例由四季度44.6%下降至41.3%,其中半导体、创新药减仓最多,加仓酒和新能源车产业链。北向资金一季度加仓较多的是白色家电、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等红利板块,分别提升1.0/0.6/0.6 个百分点;减仓居前的是医疗服务、光伏设备及医疗器械,分别下降1.1/0.6/0.4 个百分点。

对比来看,一季度主动型公募基金与北向资金一致加仓白色家电、银行,一致减仓较多的是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4 月以来北向资金明显加仓工业金属、汽车零部件及股份制银行,截至4 月26 日持仓占比分别上升0.3/0.2/0.2 个百分点市场修复行情有望延续,后续关注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以及政策节奏力度。

近期A股从窄幅震荡转为向上突破,北向资金大额流入,投资者情绪有所提振,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市场仍有支撑因素,资金面有望逐步好转,主要基于:

1)国内基本面环境好于此前预期,预期最差的时点可能正在过去;

2)A股市场整体估值不高,经历前期修复后的沪深300 指数前向市盈率仍处于历史38%分位;

3)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有助于增强市场内生稳定性,对市场中长期表现产生积极影响。

可关注的方向有:科技进步预期驱动及新质生产力相关政策催化下的TMT领域中期仍有望有相对表现,但短期需要关注创新领域相关进展及部分海外龙头公司波动影响;外部因素及供给出清带来上游资源品行业机遇;资本市场改革为高股息板块带来新催化,关注分红比例和意愿有望提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