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估值是一种玄学,为什么还要坚持估值?

发布于: 雪球转发:88回复:67喜欢:163

这两天在雪球上读了几位老师分享的估值体系的文章,@刘志超 老师的“我的简易估值法”,@潇潇董 老师的“我所遵循的511法则”,启发了我写一点我关于估值这件事的一些思考。两篇文章都很好,推荐一观。

标题源于我学习股票伊始的一个疑惑——你们所谓的估值,不就是蒙麽?

所谓的估值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

相对估值就是——同行业平均20pe,标的才15pe,买买买!/标的历史平均20pe,目前才15pe,买买买!

我实在看不出来这种估值思路比看K线强在哪里?甚至还不如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来的扎实。

而所谓的绝对估值,就是会对企业的未来经营进行预判,从而估值。思路是这么个思路,但具体实现方法也很多,经典如DCF等等,上边说的两篇文章也属于这个范畴。

绝对估值法的底层逻辑看起来就合理多了,但问题是_——对未来的经营预测,不就是靠蒙么?宏观多变不可知,而企业的经营又是不断向前演进的,那这种预估不是一种静态的自我安慰么?如果说估值是一种玄学,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估值呢?为什么不能“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呢?为什么不能”一眼定胖瘦跟好企业穿越牛熊“呢?


在我看来,坚持去估值有两个意义:①倒逼我们对企业的经营理解的更加深入②估值是一个自我保护的交易系统。

Ⅰ——估值倒逼我们对企业的理解更加深入

这个就涉及到定性与定量的问题

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一种通病,就是偏好宏大叙事——野生经济学家们基本上靠这一招走天下,看起来逻辑推演高大上,但一到事实层面就抓瞎了——不经过事实推敲的所谓定性,在我看来只是一种价值观的表达,最终的归宿也是迎合持有相同价值观的人群,舒适的待在自我构筑的信息茧房里。这个就像@西峯 老师反复说过的——要分清楚故事和事实、数据和假设、推断和必然、愿望和行动之间差异。

落实到分析企业也是一样,不经过定量(哪怕是玄学定量)的定性,更多时候只是一种愿望的表达。而尝试着去为企业估值,这个行动本身,就是一个用事实去碰撞故事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你做的够认真,企业经营的大部分疑惑其实你都能解决,而那些解决不了的疑惑,往往只能交给时间来告诉我们答案。

Ⅱ——估值是一个自我保护的交易系统

我们做期货的特别讲究要构建自己的交易系统,最简单的比如“20日均线以上不做空/20日均线以下不做多“之类的————杠杆交易专治各种不服,交易系统的存在保障了交易者不会过度沉湎于自己的主观情绪。诚然,有时候你跳出这个系统也能在单次交易中取得佳绩,但长期而言,跳出系统肯定是负EV的,大概率你没办法成为幸存者偏差中的幸存者。

而股票投资中,主观的成分已经足够多,那一个稳定的估值体系则是尝试通过引入一些客观来保护我们,最终形成一个正期望的交易系统。而至于具体的估值准则是什么样子,10倍还是20倍,适合自己最重要。


对企业估值,蒙没蒙对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这家企业,以及我们选择了一种自我保护的姿态去拥抱不可知的未来。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归隐林地2019-11-24 09:50

我赚钱最多的时段都是因为牛市,而不是因为买入了估值低廉的股票。我从未因为长期持有某个优质白马赚到5倍10倍,所以我对自己的能力深表怀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鼓动我出书,我也曾有心想总结一下,却一直不敢露怯的深层原因。我曾经为了梳理自己的赚钱逻辑,专程到营业部打印了一个账户的十二年完整交易记录(就是你说的赚50倍的那个账户),最终结论是好像真的没啥逻辑,就是一个常识交易者,而且胆小,熊市就跑出来了,牛市半途才敢进去。

大空翼st2019-11-24 17:46

我觉得高频交易不是关键,胜率才是关键。每次出手都能盈,一年交易不到十次就够了。

单缥烟2019-11-24 07:51

楼主和西峯一样真是人才啊.茅台已经发展到不用看估值.太好了

九洲仙人2019-11-24 07:41

逻辑错乱,10倍左右的茅台买的人才多,40倍左右的茅台有多少新增力量??
这个决定了你的投资收益率
不看估值2007年的茅台跌倒2014年。
还有平安,招行一个道理。
最近这么火的$中国建筑(SH601668)$ 不就是看重他的低谷吗

全部讨论

DCF法算企业价值确实有点像蒙,例如预测一家企业未来十年每年能增长15%,然后再按5%的增速无限期持续。再除以10%的无风险回报率,得出企业价值。这里面的收益增速和无风险回报率都是不牢靠的,确实有点玄学的味道。因为连公司董事长也不知道下一年甚至下个季度的业绩是多少,连央行行长也不知道下一年的市场利率是多少。但这种估值法给市场提供了一个锚,使人们知道股票的价格与这个锚的位置相差的是远还是近。对于一艘大轮船来说,这个锚—灯塔的位置误差几海里或几十海里都无所谓,它只要能指出大致方位就行了,怕的是它连方向都指错了。其实人类的所有坐标系统都是不精确的,地球上的经纬线只在地球上管用,出了地球就失效了,太阳系的坐标出了太阳系也失效了,因此人类永远也测不出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但这并不影响人类在地球上和太阳系中探险。

2019-11-25 12:45

估值倒逼我们对企业的理解更加深入------这句话总结的好,估值的过程实际上是投资者对企业的认识过程。

2019-11-24 20:16

回想起大概两三年前港股恒大暴涨的时候,关注过万科的估值。当时市场给予万科的估值是总资产溢价约15%,这反映了当时房价地价高涨的实际情况,而万科的土地房产存货都是两三年前买入的自然就水涨船高资产增值;现在呢,市场给予万科的资产估值是溢价2%,实际上反映了最近两三年房价地价比较稳定的现实。那年,恒大暴涨起步前,市场给的估值是总资产折价约15%,那么与万科相比可知是显著低估了,所以恒大暴涨一波,直到现在慢慢回归正常估值。

2019-11-24 19:39

楼主开了个好话题。两位大师的争论更是精彩!个股估值不能纯粹视为玄学,否则价值投资无从说起;但估值不是万能、且准确估值非常困难,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简单的方法能对个股的价值作出精确的计算,能做到模糊的正确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不深研估值,也不见得就赚不到钱,因为影响市场股价走势的因素,除了估值还有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偏好等多种因素,如果不承认这种心理因素就无法解释个别短线投机者成功的原因。

2019-11-24 16:30

估值是市场参与行为的结果,如果市场行为犯错了,低(高)估的判断才有意思。证明不了市场犯错,而用行为结果的低(高)估值水平反向推演机会与风险是没任何逻辑的。

2019-11-24 16:28

我觉得估值的意义是要找到一个价格的锚,是对常识的一种量化,有的时候你不拿笔算算,你会觉得股价涨到天上都是合理的。

2019-11-24 16:13

坚定买茅台 10000一股也买 估值算个屁。

2019-11-24 16:11

大多数时候一只股的估值都在合理范围内,极度低估极度高估的情景都很少见。并没有谁规定5倍pe或是0.8pb就一定很低估,人人都知道的低估还是低估吗?都低估五年十年了还是低估吗?现在不是几十年前的信息闭塞时代。投资不是说5pe买入、50pe卖出这样的游戏,否则人人都发财了,每年初就买pe低的那五个,就是股神了?更现实情况是,所谓“低估”的长期低估着,股价涨更多是业绩推动,而不是估值驱动。在我这里,首先是基本面,然后才是估值,如果你认同投资就是投生意,你首先应该看是不是一门好生意,而不是以八折买了一堆破铜烂铁回家跟老婆说:你看,我今天赚大便宜了!

好文

2019-11-24 13:54

不经过事实推敲的所谓定性,在我看来只是一种价值观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