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西安、广州、长沙、南京,垫底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余飞;提示,本文说了四个城市,篇幅较长,请耐心看完。

01 | 广州、西安、长沙、南京,增速垫底了

一季度万亿GDP城市的数据都出来了。

上一篇分析了一季度GDP负增长的佛山。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绍过,佛山一季度GDP相较于去年同期减少了0.25亿元,实际增长1.1%。

很多读者在后台留言,不明白为何GDP减少了,还能增长1.1%。

如果你长期关注我的号的老读者,不会有此一问。因为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反复说过两个概念,实际增速与名义增速。

名义增速是现价计算,简单理解就是增量与去年基数之比。而实际增速则是扣除通胀或通缩因素的不变价格计算,这个计算方式我们普通人无法得知,只能依靠官方公布直接数据。

在过去通胀的年代里,名义增速普遍高于实际增速。然而到如今,名义增速普遍低于实际增速。

所以,为了避免读者们看不懂,这篇文章我干脆直接将名义增速也列了出来,一目了然。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从上图可以看到,除了佛山的GDP负增长扎眼外,西安、广州、长沙、南京的增速垫底,也很意外。

西安一季度GDP实际增长2.7%,位居万亿GDP城市倒数第二;广州增长3.6%,位居倒数第三;长沙、南京增长3.8%,并列倒数第四。同期全国平均增速是5.3%。

四个城市均为各自的省会。

除此之外,广州还是一线城市、副省级城市、超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西安也头顶副省级城市、特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头衔。南京为副省级城市、特大城市。长沙为特大城市。

都是高级别城市,增速何以放缓如斯?一个个解释分析。

02 | 西安

引发西安经济增速低迷的直接原因,是工业增速放缓,固定投资下降。

西安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西安第二产业(广义工业)911.07亿元,仅增长1.9%。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从规模看,大型企业总产值下降8.8%。汽车制造业总产值下降3.4%。

就连一向拿手的汽车制造业,也下降了3.4%。要知道,最近三年西安在比亚迪带动下,其新能源汽车一路狂飙。2022年更是超越上海,坐上了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宝座。尽管2023年,被深圳、上海反超,但其产量仍高达98.4万辆,位居全国第三。

有趣的是,陕西国资委披露的情况,刚好相反,“西安汽车工业领域重点企业一季度发展势头良好”。比亚迪、陕汽、吉利一季度产量都在增加。

来源:陕西国资委官网

莫衷一是,到底谁说得对?

一季度西安的各类产业具体数据没有公布,目前只能看到了前两个月的数据。

来源:西安统计局

透过前两个月数据可以看到,西安很多工业产类都在下降。包括其当家产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发展的关键是产业。经济与人口都依附于产业,所以我在分析城市的时候,不断强调一句话,“产业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正因如此,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从产业源头来找寻。多个工业大类下滑,本质上还是反映了西安这座城市的工业并不够强。

西安的标签,是硬科技,科研实力很强,因为拥有很多军工企业和科研机构。

但尴尬的是,拥有一手好牌的西安,工业产业实力上并不亮眼。

从西安公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828.59亿元,2021年、2022年、2023年没有公布直接数据,只公布了增速。

2021年增长了5.7%,2022年增长了13.9%。以此估算,2022年的工业增加值应该为2201亿元。

这一数值,距离全国工业第20强城市青岛,都还有很远距离。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2023年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此计算为2399.09亿元。

此外,西安统计局披露,在千亿产业数值上,2021年西安只有3个千亿产业,一个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一个是汽车制造业,一个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数据:西安统计局

相比于其他重点城市,这点家底,相当薄弱。

最牛地级市苏州拥有11个,11个千亿产业产值合计34547亿元。深圳6个,上海12个,东莞7个,重庆、佛山、无锡9个,宁波、天津8个,武汉、南京、泉州、广州5个。

而且,在计算机产业上,西安虽然过千亿,却只有深圳、苏州和东莞的零头。

在这一产业上,深圳是霸主,2021年产值高达24361亿元,是排在第二名苏州的两倍。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汽车制造业,西安的实力也排名比较靠后。上海是扛把子。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工业实力的不够强悍,让西安成为很晚跨入万亿GDP行列的中心城市。

2006年上海GDP突破万亿,2007年北京晋级,2010年广州、深圳突破万亿,2011年苏州、重庆,2014年天津、成都、武汉,2015年杭州,2016年南京,2017年无锡、长沙、青岛、宁波,2018年郑州,2019年佛山。

直到2020年,西安才和泉州、福州、济南、南通、合肥一起晋级。

拥有众多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西安,为何工业实力没有得到赋能?

知乎上有个博主是这样说的,陕西坐拥众多军工、科技、航天、高校,但由于其国家指令性强城,产业化程度低,并未对陕西经济提供太大助力。

除了省市矛盾,陕西省同高校、科研军工院所之间也有很多扯不清的矛盾。陕西高校众多,多数都为中央部属高校。即使非部属的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也都有着曾经部属的历史,高校与科研院所吃中央财政,关起门来办学、研究,与地方关系不大。

03 | 广州

广州一季度GDP增速放缓,直接原因是工业、出口放缓。

广州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633.25亿元,同比增长2.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在需求仍然偏弱的市场环境下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0.1%。此外,固定投资增长了4.3%。出口增长了8.4%。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将广州与一季度经济增速位居十强城市第二位的深圳来对比一下,一目了然。

一季度,深圳第二产业增加值2812.32亿元,同比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5%。固定投资增长17%。出口增长28.2%。

随着GDP增速放缓,广州与深圳之间的差距再次被扩大。

官方媒体的报道,深圳超越广州GDP是在2016年。但从两座城市统计局公布的修正的历年GDP数据来看,2012年深圳超越广州,登上了中国第三城宝座。2015年深圳将差距领先至1000亿,2016年领先2000亿+,2017年领先3000亿+,2018年领先4000亿+,之后略有缩小,2022年差距再度扩大至3500亿+。

2023年,深圳将差距再度扩大至4250.67亿元,这是深圳与广州之间差距历史第二大。

4200亿+的差距,在深圳规模大且增速又快的背景下,广州想要追赶深圳,难度越来越大。

数据:深圳、广州统计局

广州被深圳甩开,本质是产业结构问题与顶层设计问题。

在顶层设计上,深圳是国家经济特区,是“双范”城市。所谓“双范”城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顶层设计优势,政策资源倾斜自然不同,广州根本无法招架。

除了顶层资源倾斜外,深圳自身争气,则是最主要的原因。

作为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在经济驱动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北京则主要依靠服务业,工业并非北京的强项。

上海、深圳依靠工业与科技金融服务业。但侧重点不同,上海更侧重金融服务业,深圳更侧重工业。广州依靠消费和工业。

在工业实力上,深圳依然是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的双料冠军。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广州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5,排名非常不错,但与深圳、上海、苏州三座工业强城相比,差距还是有点大,同时也低于重庆。

如果以千亿产业来看,广州的差距会更加明显。

以2021年的数据来看,广州拥有5个千亿产业,在数量只比深圳少一个,但千亿产业的合计总产值却相差非常大。

千亿产业总产值位居第一的是苏州,11个千亿产业总产值合计34547亿元。其次是深圳,6个千亿产业,总产值33805亿元。

广州5个千亿产业,总营业收入(没有公布产值,只公布了营业收入)13033亿元,位居第11位。

不说与苏州、深圳、上海相比,就是与东莞、重庆、佛山相比,广州的制造业产业也略显单薄。

广州5个千亿产业中,最能打的是汽车制造业,2021年营业收入为6122亿元。

这一产业实力,横向对比来看,位居全国第三。

在汽车工业上,上海第一,2021年的汽车制造业总产值为7553亿元。长春第二(2021年营收6336亿元),广州第三(2021年产值6112亿元),重庆第四(2021年产值4049亿元),武汉第五(2021年营收3195亿元),沈阳第六(2021年营收2875亿元)。

但受新能源汽车搅局,广州的汽车产量也在遭受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广州新能源车产量也增长很快,但去年只有65万辆,排全国第七,低于深圳、上海、西安、合肥,还低于长沙、常州。广州的燃油车产销在萎缩,抵消了新能源车的增长,拖拉了整体经济增长。

04 | 长沙

长沙一季度增速放缓,主要是出口跳水所致。

作为内陆城市,出口本就不是长沙的强项。2023年长沙的进出口总额2811.51亿元人民币(折合400.6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0%。其中,出口总额1896.81亿元,下降22.8%;进口总额914.70亿元,增长7.5%。

来源:长沙统计局

出口规模才1896.81亿元,只有外贸第一城深圳的零头。与外贸十强最后一位的佛山相比,也相差甚远。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然而,就是这本就规模不大的出口,去年长沙还下跌了22.8%。今年一季度,长沙的出口又跳水了41.7%。

来源:长沙统计局

长沙出口跳水,一方面受制于大环境导致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则是长沙本身的产业受困。

长沙号称工程机械之都,这座城市的工业标签是重工业,拥有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这四个跻身全球机械制造商50强的王牌企业坐镇。

在这些重工业加持之下,长沙过去十多年的经济增速很不错。

然而,随着这两年工程机械产业示弱,长沙的增长引擎,需要新的血液加入才行。

数据显示,从宏观形势看,2022年工程机械行业处于下行调整期,叠加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疫情以及工程开工率不足等因素影响,国内工程机械整体营收从9000余亿元下降至8500亿元。

这种背景下,2022年,三一重工山河智能总营收分别为808.22亿元、73.02亿元,分别下降24.37%、35.99%;净利润分别为44.05亿元、-11.38亿元,分别下降64.26%、463%。

两个头部企业利润与营收缩水,直接引发长沙工程机械产业产值跳水。

2022年,长沙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规模企业总产值1990亿元,而2021年这一数字已突破2800亿元。

注意,上面说的是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按照工信部划分的41个工业大类来看,长沙只有一个千亿产业,那就是烟草制造业。

根据长沙市统计局披露,2021年烟草制品业的营业收入1016.29亿元,是长沙唯一一个千亿产业。

长沙还有15个百亿产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的产值都在900亿以上,是三个准千亿产业。

数据:长沙市统计局

所以,长沙虽然号称“工程机械之都”,但制造业整体实力在全国排名并不高。2022年工业增加值为4086.54亿元,位居全国第19位。

相比于东部热点城市,长沙的产业侧重于机械重工,缺乏新兴产业。这是中西部中心城市的共同特点。

05 | 南京

南京一季度增速放缓,原因是什么?

从南京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很难找出来,没有哪一项在下跌。

第一产业增加值44.89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438.17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2876.50亿元,增长3.4%。

一季度,南京工业增加值增长了5.2%,消费增长了3.1%,出口增长了4.3%。

一切都平稳,但一切又都中规中矩,虽然没有特别扎眼的数据,也没有特别亮眼的数据。

没错,南京放缓的根本,就是一切数据都中规中矩。“中规中矩”这四个字,似乎成为了南京的标签。

人口增量中规中规,产业中规中矩。

在中心城市疯狂增长的年代里,深圳、广州都是每年都是五六十万人口增量,成都、杭州、西安、武汉等城市都是三四十万的人口增量。

而南京,过去十年,没有哪一年的增量超过20万。过去十年增量最好的年份是2014年,增加了19.21万,大多数年份增量都只有几万人。

数据:南京市统计局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全国人口增量创新低的2021年,南京常住人口增加了10.34万人,增量位居内地第11位。

在2022年全国人口见顶减少85万的背景下,南京增加了6.77万人,增量位居第14位。

在全国人口降速加快的2023年,南京人口增加了5.59万,增量位居第15位。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排名没有很坏,当然更没有很好。

如此中规中矩的人口增量,和有强省会战略支撑的成都、武汉、长沙、郑州、西安、合肥没法比。

另一方面,产业竞争力中规中矩。

南京的千亿产业数量不错,有6个千亿产业。6个千亿产业总营收达到了10337.8亿元。高于成都、郑州、杭州。

数据:南京2023年统计年鉴

然而,虽然有6个千亿产业,却没有特别能打的产业、特别冒尖的产业。没有一个产业的产值突破3000亿元。

从产业实力来说,南京的当家产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22年该产业营业收入2318.6亿元,位居南京第一。

然而,就是这个位居第一的当家产业,其他城市比起来,不值一提。

在这一产业上的霸主,是深圳。2021年深圳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24361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其次是苏州(12096亿元),东莞第三(11037亿元)。南京的IT产业仅排名第16位。

此外南京另一个千亿产业汽车制造业,相比于其他汽车大城,也是不值一提。同样以2021年数据来看,南京位居第15位。第一位的上海,2021年的总产值为7553亿元。

所有的一切都中规中矩,让南京这座城市过往的增速也都表现得很中规中矩,排名也很中规中矩。

有人梳理过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GDP排名,45年时间里,南京的排名堪稳定在第17至第11位。

相比于深圳、合肥等城市火箭式上窜,沈阳、大连陆沉式下跌,南京堪称全国第一稳。

直到最近几年,由于天津被挤掉了水分,南京才取代天津晋级全国十强。

稳,是个双面词,可褒可贬。稳,让南京没有掉队,但同样让南京少了些激情。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