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股业绩改善趋势延续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虽然中长期利差损风险难以在短期内化解且受基数效应与季节效应的影响,二季度保费收入与 NBV 同比增速或将减缓,但仅从 2024 年来看,保险仍 是金融行业各大子板块中业绩边际改善趋势最为明显的板块。

本刊特约 刘链/文

2024年一季度,在监管引导下,保险行业持续压降负债成本,叠加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保险业务核心价值指标稳增,归母净利润表现短期承压;而在营业收入方面,上市险企表现相对分化。

2024年一季度,A股5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575.5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中国人寿人身险龙头优势凸显,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4%;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中国平安新华保险同比分别变动1.1%、0.7%、-2%、-8.7%。

在归母净利润方面,受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影响,资产端投资收益波动加大利润表震荡,一季度上市险企实现归母净利润实现830.9亿元,同比下降9.1%;其中,仅中国太保实现正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1.1%。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同比分别下滑4.3%、9%、23.5%、28.6%。

在业务质态方面,2024年“开门红”期间,上市险企在监管指引下延续各渠道转型战略,个险渠道、银保渠道人均产品及价值贡献持续改善,一季度新业务价值保持较高增速;其中,人保寿险、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分别实现NBV增速 82%、51%、31%、26%、21%。

2024年4月,随着“开门红”的收官,A股5家上市险企2024年1月至4月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506亿元,同比上升1.5%,实现正增长;其中,中国人寿受益于其龙头优势及渠道改革成效,保费收入具备较强韧性,累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9%,增速位列A股5家上市险企首位;中国平安2024年累计保费收入同比提升2.4%,增速位列第二。

新华保险外,其余四家前四个月均实现保费收入的同比正增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分别实现保费收入1817亿元及3001亿元,对应增速为1%及1.3%。新华保险主要受银保 渠道整顿及趸交保费收入下降影响,前四个月保费收入同比下降11.7%。

寿险价值持续优化

2024年一季度,上市险企人身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7934.5 亿元,同比下降0.1%,与 2023年同期基本持平。

2024年一季度,在监管趋严的态势下,渠道销售节奏调整,致使新单保费增速短期 承压。A股5家上市险企新单保费实现2346.8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8.2%;其中,人保寿险、太保寿险、中国人寿、平安寿险、新华保险新单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变动 8.9%、0.4%、-4.4%、-13.6%、-41%。

从各渠道表现来看,在市场储蓄险需求的催化下,个险渠道贡献一季度主要保费增速。截至一季度末,太保寿险个险渠道实现新单保费161.2 亿元,同比提升31.3%。此外,个险销售团队方面,预计行业代理人规模或基本实现筑底,代理人规模降幅持续收窄。

截至一季度末,中国人寿代理人团队规模为62.2 万人,较2023年年末下降1.2万人。银保渠道受“报行合一”及短期节奏调整因素影响,新单保费增速疲软。预计随着近期银保渠相关政策的放开,有助于渠道的市场化经营。在手续费规范化后,严监管有利于银保渠道向“谁的产品更好卖”转型,因此更加利好在产品创设等方面具有差异化优势的保险公司。

从单月保费收入表现来看,除新华保险外,其余四家均实现同比大幅改善。其中,人 保寿险、中国人寿实现双位数以上增速,分别较2023年同期提升22.3%、11.6%。太保寿 险、平安寿险、新华保险分别实现单月保费同比增速8.1%、5.4%、-11.6%。

随着代理人分级制度的实施及各险企渠道改革的深化,保险行业逐步向淡化“开门红”方向转型,保费收入延续性得到一定改善。2024年4月,A股5家上市险企实现月度保费收入1942亿元,同比实现10.3%的较高增速。

此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金 规〔2024〕8号)》),放开银保业务可以合作的保险公司数量上限,取消此前“一对三”的限制。当前,监管针对保险行业各销售渠道强调规范化、 常态化经营,助力行业打造差异化竞争格局,回归“保险姓保”。通知将有利于进一步落实银保“报行合一”,有效降低负债成本,实现保费增长与长期价值的良性循环,银保的放开有助于渠道的市场化经营。

财险收入延续增长态势

2024年经济形势的持续复苏,财产险需求较去年同期提升。2024年一季度,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共计实现保费收入3155.4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上述三家 车险业务保费收入1475.2亿元,同比上升2.5%,占总财险保费收入的46.7%;非车险业务保费收入1680.3亿元,同比上升6.2%,占总财险保费收入的53.3%。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升及用车频率的增加带动车险刚需的稳步提升,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第一季度车险保费收入同比稳定增长。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2024 年第一季度,中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483万辆,同比提升13.2%。

在此背景下,2024年一季度,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人保财险车险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3.5%、2.2%、1.9%;其中,人保车险增速放缓主要受业务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在非车险保费表现方面,中国太保持续领跑,保费较2023年同期增长13.8%;人保财险、平安财险非车险保费收入增速为5.1%、1.3%。

2024年一季度,受大灾导致的赔付上升等因素影响,部分上市险企承保综合成本率均有所上升,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分别为97.9%、99.6%、98.0%, 同比分别变动2.2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主要受以下两大因素的影响:1.受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的影响,财险业务赔付率明显上行;2.车险“报行合一”后,费率有所下降。

2024年1月至4月,上市险企财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391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太保财险(7.8%)、人保财险(2.8%)、平安财险(3.1%)。整体来看,“老三家”财险业务延续历年来的增长态势。

2024年4月,在行业“开门红”的结束及季度初等背景下,“老三家”财险业务增速较3月有所放缓。在业务整顿的背景下,人保车险实现同比2.3%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提升。太保财险持续领跑保费增速,2023年1月至4月实现保费收入772亿元,同比增长7.8%。

“承上启下” 价值凸显

2024年一季度,在监管政策的引导下,人身险渠道质态不断调整,短期新单保费增速承压,但NBV仍保持较高增速。从4月保费收入表现来看,险企改革成果逐步释放,除新华保险外,保费收入均实现扭亏为盈。综合来看,随着近期地产强复苏逻辑叠加资产及负债端多方位支撑,利好保险股持续修复。

国海证券认为,保险进可攻退可守,在市场风格将变未变之际,板块的“承上启下” 价值凸显。自从第三次“国九条”以来,保险板块根据首尾点位计算的区间涨跌幅相加达到15.59%(4月15日至5月31日)。随着资产负债两端多重因素的改善与向好以及板块低估值与高股息属性所带来的攻守兼备的特征,板块的“承上启下”价值得到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负债方面,虽然中长期利差损风险难以在短期内化解且受基数效应与季节效应 的影响,二季度保费收入与NBV同比增速或将减缓,但仅从2024年来看,保险仍是金融行业业绩边际改善趋势最为明显的板块。

2024年以来,一方面,随着代理人队伍的日趋稳定与提质增效,个险渠道保费收入及NBV或将实现增长(甚至可能两位数的增长),另一方面,银保“报行合一”与取消银行网点合作保险公司的上限的共同作用下,在实现高基数下银保渠道保费收入稳定的基础上,NBV有望实现增长。

其次在资产方面,权益、固收及地产相关资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趋势:1.权益资产在股市回暖与高股息资产的共同加持下,收益率或将明显改善;2.随着长端利率的企稳,固收资产再配置风险短期内缓解,虽然这不能改变利率长期下滑的趋势,但是这至少为险企争取了更长的调整负债结构的时间;3.地产政策松绑仍在持续推进,近期上海发布“5.27 沪九条”,全面松绑地产限制性政策,标志着地产政策超预期演进仍在持续,有望 提升相关资产的估值水平并显著缓解市场对险企相关资产敞口的担忧。

最后从资金面来看,2024年年以来截至5月31日,银行板块累计涨幅已达19.98%,领涨各大金融子板块,大幅跑赢非银板块,考虑到配置银行的 资金大多数出于防御考量,随着银行板块估值的大幅修复与股息率的被动下降,其配置性价比日趋下滑,这部分资金有较强的“高切低”需求,而保险板块攻守兼备且当前估值仍处低位(截至5月31日四家寿险平均PEV为0.55倍),正是好的资金去处。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资深分析人士)

本文刊于06月08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