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债也是另一种美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1

陈达/文

想一下东西方文明的分水岭,其实不是一道,是很多道。但复式记账法 (double entry bookkeeping),是一道容易被忽视的分水岭。因为有了复式记账,一个人的债务不再孤单,它同时也是其他人的资产;债务就被盘活了,债券就可以交易,山高水长的繁荣社会,滂渤怫郁的金融体系,最源头的活水就来自于斯。

许多人总以为,以物易物(barter)一定是先于有货币的交易。这个说法,我们姑且就称之为传统智慧吧。

然后我之前说过,通过阅读研究和书籍,我个人认为事实上是货币交易先于以物易物发生。

其实你只要引入“债”到这个交易体系里,引入记账的机制,那你会发现,完全有可能在以物易物之前就产生了基于货币(大家知道货币本质上就是债)的交易。

简单举个例子讲讲。比如我们回到原始部落,陈二养了八只野鸡,王五今晚大宴部落要做个全族桶,但就差了五只振翅欲飞的老野鸡,那王五就寻思,我要如何弄到陈二的五只鸡呢?传统智慧告诉你,必须是以物易物换。

然而部落是个超级熟人朋友圈社会,那么,能不能形成诸如这样一个机制——王五到族长面前说:“大哥,您帮我记一笔,王五向陈二借鸡五只,先欠着。” 族长就在部落门口的大石头上划拉几下,表示:这是王五欠五只鸡的证明,天地可鉴,岁月长明。那这就是一笔债,具体怎么还,未来是王五还五只鸡,还是五只鸡+10个还是100个贝壳,无所谓;只要陈二愿意接受,交易都可以闭环。

这里的天地可鉴岁月长明,其实跟现在用的纸币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债。那么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货币交易就发生在了以物易物交易之前?大量人类学证据能证明这个事实,就不一一详述。

颠覆了这个陈腐的观念之后,大家就可以对债这种东西,平白生出诸多好感来。

比如只要有一个足够硬的信用主体,愿意大量发债,那它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可交易的资产以及货币供应,然后把整个部落或者整个国家或者全世界彼此毫无关系的资产盘活,整合资源做大事,做成一个繁荣的大局。

美国政府发债,一开始可能应该或许大概是打算还清的。1835年,破天荒的第一次,美利坚在英明神武的安德鲁·杰克逊领导下把国债还得一干二净,这也是美国唯一的一次debt free moment(无债一身轻)。但是,社会没有大同,伊甸园也没有降临。在那之后,美国政府发债,就再也没打算要把债务还清了,因为毫无必要。

个人与家庭债务,与国家债务,并不是一个逻辑。个人欠债还钱或许天经地义,甚至不少地方还有父债子还的陋习;但政府债是不是一定要还清?尤其是本币发行的债务。个人债务与政府债务,至少有几个本质上的不同:

首先,个人债务的还款是由某个人的阳寿作为限制条件的,但政府发行的债务其计划时间是无限远,所以它理论上可以无限滚。

其次,美国国债是“超现金”,如果你的现金放在家里可能被盗可能虫吃鼠咬,而放在银行里银行可能破产你只能保险25万美元,但是美国国债的安全程度,远超这些所谓现金。

第三,在你想要去借钱的时候,国债又是最好的担保品,因为其担保主体资质最硬。所以能盘活你的资产,让你个人信用添翼。

第四,低成本的美国国债是为增加社会繁荣的那些高收益项目,提供低成本资本的终极来源。财富本质上并不是债,但是债的流通会促进财富的增长。

还有很多很多……

所以,除非你想回到刀耕火种、比勇斗狠的愚蒙生存状态中去。同时你也不要总是认为金融吸血;金融家或许有吸血鬼,但金融整体而言,为你幸福的生活,不知道美好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