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之-低风险投资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5
严格的说,像西南航空和春秋航空这类依靠极致性价比取得流程优势的公司,本质上并不足以构成实质性的长期护城河,只能算是阶段性的投资机会,当然这个阶段性要远长于大多数制造业公司。

热门回复

我感觉和不同国家区域的市场化程度也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市场化程度最高,一开始可能就是群雄并起,很难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而欧洲相对美国要封闭一些,同时不像美国这样是大一统市场,所以一旦龙头跑出后,其他公司很难再赶上。而中国相对是更封闭的市场,竞争并不充分,在这个环境里,像春秋航空这样的优秀民营公司可以做到持续的比较优势,而不用太担心新的竞争者持续加入从而导致过度的竞争,因为国有航空公司会被挤压的不成样。
因此,中国目前的这种半市场化航空市场格局,可能对春秋反而有利,虽然短期爆发力不太可能有(因为无法大规模并购),但长期发展的路径却更清晰和稳定。

确实如此,后面市场增量空间有限、竞争格局稳定,再加上市场准入严格,和深入人心的“航空不是一个好生意”,很难有有力竞争者再进来的。
放开民营航司准入的窗口期就那几年,春秋抓住了,其实绕开中航信系统也是那段开放时期给的机会,春秋赶上了那段蓬勃发展的好时代,这就是“天时”;还有“地利”(以上海为大本营,上海在市场量级、营商环境方面,断档领先)、人和(优秀的管理层),造就了独特的竞争力。现在让春秋航空管理层再造一个春秋,也是不可能的了

历史上 有家美航空公司是阶段牛股,7/8年有的,后来就不行了,原因主要是政府管控,后期,政策变了,供给加大

是的,美国到最后也没形成稳定的廉航格局,始终在激烈的竞争。

是这个道理。监管就是准入门槛。再加上航空的祖父原则,早起的鸟才有虫吃